一种改进型摇摆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79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型摇摆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池塘增氧装置,特别是一种改进型的摇摆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池塘水产养殖中,池水中的溶氧量是影响水产产量的重要指标 之一,目前广泛采用的增氧措施是水车式增氧机等,现有的这些增氧 装置的溶氧效果基本符合溶氧的要求,但是,由于这些增氧装置自身 的结构特点,其必然存在功率大、耗电多的缺点,从而导致生产成本 不能有效降低,同时,其溶氧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基于上述原因,本 专利申请的申请人经过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摇摆增氧装置,并于
2005年3月10日就该技术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专利申请,该专利 的授权公告号为CN2730128Y,该增氧装置具有耗电少、增氧效果好 的特点,能够节约能源、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对于生产养殖的节能降 耗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在使用过程中,该增氧装置在特定时段,增 氧效果不够理想,使用效果不够完善,需要配合其它增氧装置一同使 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节约能 源的改进型摇摆增氧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型摇摆增氧装置,包括浮体,浮体上安装有配重体转动 驱动机构,配重体转动驱动机构连接一转臂,该转臂的后端安装有配 重体,转臂和配重体置于浮体的上方,所述的浮体设有通水槽,该通 水槽的入水口设于浮体的底部,出水口设于浮体的上部,在通水槽的 入水口处安装有抽水叶轮,该抽水叶轮连接叶轮转动驱动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摇摆增氧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抽水 叶轮,在使用过程中,该浮体在配重体转动作用下不断摇摆,浮体的 底部摇摆压水,使池水不断形成向外传递的波浪,增加池水与空气的 接触,从而增加溶氧量,同时,抽水叶轮将池水从浮体通水槽的入水 口处抽入,从浮体的上部边缘的通水槽出水口处向外呈喷射状射出, 形成水花,进一步增加了溶氧量,并且这些充分溶解有氧气的池水可 以通过波浪传递的方式向四周扩散,增氧效果极佳。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机械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转臂与输出轴之间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结 构示意图7是本发明的抽水叶轮的俯视图;图8是本发明的抽水叶轮扇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抽水叶轮扇叶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发明抽水叶轮轮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 图10,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型摇摆增氧装置,包括浮体
1,浮体1上安装有配重体转动驱动机构,配重体转动驱动机构连接
一转臂3,该转臂3的后端安装有配重体4,该配重体4可以是可调 节距离的安装在转臂3上,当然,该转臂3与配重体4还可以是一体 化结构,转臂3和配重体4置于浮体1的上方,所述的浮体1设有通 水槽5,该通水槽5的入水口50设于浮体1的底部,出水口52设于 浮体1的上部,在通水槽5的入水口 50处安装有抽水叶轮6,该抽 水叶轮6连接叶轮转动驱动机构。
其中,配重体转动驱动机构和叶轮转动驱动机构包括动力装置2, 动力装置2通过减速装置20的输出轴22、 24分别连接转臂3和抽水 叶轮6,该减速装置可如图4所示,是由一系列相咬接的大小齿轮来 实现,其中,带动转臂3转动的输出轴22转速设置成较低转速,而 连接抽水叶轮6的输出轴的转速设置成较高的转速。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的动力装置2为电机。
作为优选结构,进一步,连接转臂3的输出轴22置于减速装置 20的上部,并竖直安装在减速装置20上,其顶端与转臂3的前端连 接。而连接抽水叶轮6的输出轴24置于减速装置的下部,并竖直安 装在减速装置20上,其低端与抽水叶轮6连接。本发明的增氧装置实现水花喷射的结构有多种方式,其中,参照
图1、图2,所述浮体1的上表面形成通水槽5,抽水叶轮6置于夹 层之间的入水口 50处,配重体转动驱动机构和叶轮转动驱动机构通 过悬架7安装在浮体1上。
当然,该增氧装置也可以如图3所示,所述浮体1包括内夹层 10和外夹层12,所述通水槽5是由内夹层10和外夹层12之间构成, 抽水叶轮6置于夹层之间的入水口 50处,配重体转动驱动机构和叶 轮转动驱动机构安装在内夹层10上。
另外,如图5、图6所示,连接转臂3的输出轴22上部开有螺 孔32,转臂3套接在输出轴22之后螺接有螺栓33,螺栓33将一防 水环34锁定在输出轴22与转臂3之间连接处的上端面,起到防止雨 水进入输出轴的情况。进一步,连接输出轴22的转臂3的侧端上有 贯穿至输出轴侧端面的加固螺孔35,加固螺孔35上有对输出轴22 进行紧固的紧固螺栓36。
进一步,如图5所示,浮体的外边缘呈弧形弯曲状,起浪效果好、 使用效果佳。
另外,参照图7 图10,本发明的抽水叶轮如图所示,该叶轮是 由转轮60和多片扇叶62组成,扇叶62先通过其卡扣64连接安装在 主轮60的外缘的卡孔66上,再通过螺钉68将扇叶62与转轮60之 间锁定,其安装简单、连接可靠,另外,在扇叶62上可设有加强筋 69,使得结构牢固。
另外,如图1所示,为防止雨水对各机械部件的影响,可以在本装置上加设防水罩体8。当然,为了节约材料和使得该装置工作状态 更加明显,防水罩体也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如图5所示,在动力装
置上套有防水罩体8,同时该防水罩的高度要低于转臂的下端,避免
阻挡转臂的正常运转。
本发明的增氧装置,其形状、大小、重量可以有不同的组合方式,
现提供实施例的参数如下,所述浮体的长度为120厘米,高度为33 35厘米,配重物至浮体底端的高度为57厘米,配重体的重量为7. 5 公斤,配重物的中心到输出轴的水平距离为25厘米,浮体的重量为 50 — 75公斤,整个装置的总重为120公斤左右,通水槽的入水口直 径为30 45厘米,通水槽的斜度为45。,抽水叶轮扇叶的甩水角度 大于通水槽的斜度,以使通水槽的槽底不阻挡水的甩出为佳,电机的 功率为750 1500瓦/时,电机的转速为1450转/分,而通过减速后 的转臂转速为60 80转/分,抽水叶轮的转速为200 320转/分。
当然,本发明创造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其它等同技术方案也 应当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型摇摆增氧装置,包括浮体(1),浮体(1)上安装有配重体转动驱动机构,配重体转动驱动机构连接一转臂(3),该转臂(3)的后端安装有配重体(4),转臂(3)和配重体(4)置于浮体(1)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体(1)设有通水槽(5),该通水槽(5)的入水口(50)设于浮体(1)的底部,出水口(52)设于浮体(1)的上部,在通水槽(5)的入水口(50)处安装有抽水叶轮(6),该抽水叶轮(6)连接叶轮转动驱动机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摇摆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配重体转动驱动机构和叶轮转动驱动机构包括动力装置(2),动力 装置(2)通过减速装置(20)的输出轴连接转臂(3)和抽水叶轮(6)。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摇摆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动力装置(2)为电机。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摇摆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连 接转臂(3)的输出轴(22)置于减速装置(20)的上部,并竖直安装 在减速装置(20)上,其顶端与转臂(3)的前端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摇摆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连 接抽水叶轮(6)的输出轴(24)置于减速装置的下部,并竖直安装在 减速装置(20)上,其低端与抽水叶轮(6)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 5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摇摆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体(1)的上表面形成通水槽(5),抽水叶轮(6)置于夹层之间 的入水口 (50)处,配重体转动驱动机构和叶轮转动驱动机构通过悬架(7)安装在浮体(1)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 5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摇摆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体(1)包括内夹层(10)和外夹层(12),所述通水槽(5)是 由内夹层(10)和外夹层(12)之间构成,抽水叶轮(6)置于夹层之 间的入水口 (50)处,配重体转动驱动机构和叶轮转动驱动机构安装在 内夹层(10)上。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摇摆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 转臂(3)的输出轴(22)上部开有螺孔(32),转臂(3)套接在输出 轴(22)之后螺接有螺栓(33),螺栓(33)将一防水环(34)锁定在 输出轴(22)与转臂(3)之间连接处的上端面。
9、 根据权利要求4或者8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摇摆增氧装置,其特征在 于:连接输出轴(22)的转臂(3)的侧端上有贯穿至输出轴侧端面的加 固螺孔(35),加固螺孔(35)上有紧固螺栓(36)。
10、 根据权利要求1 5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摇摆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配重体转动驱动机构上设有防水罩体(8)。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型摇摆增氧装置,包括浮体,浮体上安装有配重体转动驱动机构,配重体转动驱动机构连接一转臂,该转臂的后端安装有配重体,转臂和配重体置于浮体的上方,所述的浮体设有通水槽,该通水槽的入水口设于浮体的底部,出水口设于浮体的上部,在通水槽的入水口处安装有抽水叶轮,该抽水叶轮连接叶轮转动驱动机构。由于增加了抽水叶轮,在使用过程中,该浮体在配重体转动作用下不断摇摆,浮体底部摇摆压水,使池水不断形成向外传递的波浪,增加池水与空气的直接接触,从而增加溶氧量,抽水叶轮将池水从浮体通水槽的入水口处抽入,从浮体的上部边缘的通水槽出水口处向外呈喷射,形成水花,进一步增加了溶氧量,增氧效果佳。
文档编号A01K63/04GK101548657SQ200810134189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9日
发明者张光秋 申请人:张光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