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肟菌酯微乳剂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530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肟菌酯微乳剂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將菌酯微乳剂及其制造方法,属农药制剂加工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肟菌酯,化学名称(2Z)-2-甲氧基亚氨基-2-[2-[[1-[3-(三氟曱基)苯基]亚乙基氨基]氧曱基]苯基]乙酸曱酯,英文通用名Trifloxystrobin,分子式C2(,III9F3NA,分子量408.3,CAS号:141517-21-7,白色固体,熔点72.9°C,沸点312匸,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肟菌酯是利用天然产物Strobilurins作为先导化合物成功地开发的一类新的含氟曱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等特性。对l,4-脱曱基化酶抑制剂、苯曱酰胺类、二羧酰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抹有效,与目前已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几乎所有真菌纲(子嚢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4分病、锈病、颍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除对白粉病、叶斑病有特效外,对锈病、霜霉病、立枯病、苹果黑腥病均有良好的活性,对作物安全。因其在土壤、水中可快速降解,故对环境安全。肟菌酯现有的剂型有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干悬浮剂等,但未见微乳剂的报道。现有的剂型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如乳油制剂中存在大量有机溶剂,对环境是一种潜在的压力;可湿性粉剂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粉尘污染,加工过程耗能,药剂粒径较大,影响药剂的吸收传导;水分散粒剂、干悬浮剂生产过程容易产生粉尘污染、耗能、生产效率低;悬浮剂生产过程耗能,效率较低,药剂粒径大,不利于药剂的吸收与传导,自然重力作用下,药液容易沉淀结底。;微乳剂以水为主^:介质,生产工艺简单,克服了现有剂型的一些缺点,为值得发展的新剂型。该剂型基于由Schulman和Hoar在19"年提出微乳液理论,它的理论和应用发展极为迅速。微乳液通常是由水、油与表面活性剂和醇类混合,能自发地形成透明和半透明的分散体系,也可利用极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不加醇的条件下得到。微乳液与普通乳状液相比,具有特殊的性质界面张力小,通常为10—-5N/m—10—-9N/m;胶束粒子很小,直径约为10nm—100nm;热力学更稳定,能够自发形成,不需要外界提供能量,经高速离心分离不发生分层现象;外观透明或近乎透明。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肟菌酯微乳剂及其制造方法,克服现有剂型存在的一些缺点,减少有机溶剂对环境的压力,提高产品生产、包装、运输、使用的安全性《本发明涉及的肟菌酯微乳剂,其特征为含肟菌酯5%-20%、溶剂0.5-15%、、助溶剂0.5-10%、渗透剂1%-5%、表面活性剂8%-20%、水补至100%。本发明涉及的溶剂其特征为松节油、水杨酸甲酯中至少一种。松节油包含有脂松节油、木松节油。使用时,根据肟菌酯含量的不同,两种溶剂可以单用或者任意比例组合使用。本发明涉及的助溶剂其特征为醇类、酮类中至少一种,其中,醇类包括乙醇、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戊醇、异戊醇、己醇、庚醇、辛醇、壬醇、癸醇、十一醇、十二醇、环戊醇、环己醇、苯甲醇、松香醇、乙二醇、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丙三醇等;酮类包括丙酮、丁酮、苯乙酮、苯丙酮、N-甲基吡咯烷酮、N-乙基吡咯烷酮等。本发明涉及的渗透剂其特征为包含渗透剂T、JFC、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水溶性氮酮。渗透剂T,又名琥珀酸酯磺酸钠,化学名称为顺丁烯二酸二辛酯磺酸钠;水溶性氮酮,化学名称为1-正十二烷基氮杂环庚-2-S同。本发明涉及的表面活性剂可以选自聚醚类、酯类、磷酸酯类、磺酸盐、硫酸盐类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聚醚类包括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如NP/0P-4、6、7、9、10、12、15、20、30、40)、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如农乳300号、农乳900号、宁乳31号、宁乳36号、农乳BP)、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如农乳601号、农乳602号、农乳603号、农乳604号)、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类(如农乳401号、农乳402号、.农乳403号、农乳404号)、烷基酚曱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类(如包含农乳701号、农乳702号)、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如AE0-3、5、7、9、10、15、20、平平加0、0-20、A-20、SA-20、JFC)、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类(如农乳1600号、农乳1601号、农乳1602号)、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类(如农乳33号、农乳34号)、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类(如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80、吐温85)、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类(如EL-20、40、60、80、90、125;BY-llO、120、125、130、140、155)。所述的酯类包括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如司盘20、司盘40、司盘60、司盘80、司盘85)、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类,符合通式RCOO-(CH2CH20)nH、聚乙二醇脂肪酸酯类(如二乙二醇单硬脂酸酯、二乙二醇双硬脂酸酯、聚乙二醇400单硬脂酸酯、聚乙二醇400双硬脂酸酯、聚乙二醇6000双硬脂酸酯)。所述的磷酸酯类包括烷基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脂及其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脂及其盐、辛基磷酸酯及其盐、辛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及其盐等。所述的磺酸盐类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十二烷基苯磺酸镁等。所述的硫酸盐类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镁等。本发明涉及的水可以为水质总硬度小于342mg/L(以CaC03计)的水,如自来水、去离子水等。本发明涉及的肟菌酯微乳剂兌水稀释后药液粒子比其它剂型更细,有利于药剂的吸收传导,提高活性成分利用率,提升药效。本发明涉及的肟菌酯微乳剂的生产制备工艺,其制备过程如下制备工艺一在室温条件下,按原料质量百分比要求先把肟菌酯、溶剂、助溶剂、渗透剂、表面活性剂加入反应釜中,在100-5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搅拌,搅拌15-45分钟,形成油相,保持转速,再緩慢加入水,搅拌10-30分钟,使之成为均一的液体,、即得肟菌酯微乳剂。制备工艺二在室温条件下,按原料质量百分比要求先把肟菌酯、溶剂、助溶剂加入反应釜中,在100-5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搅拌,搅拌15-45分钟,使之成为均一的液体,形成油相;在另一反应釜中加入渗透剂、表面活性剂、水,在100-5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搅拌,搅拌10-30分钟,使之成为均一的液体,形成水相,保持转速,将油相緩慢加入水相中,搅拌10-30分钟,使之成为均一的液体,即得將菌酯微乳剂。本发明涉及的肟菌酯微乳剂与现有的剂型相比具有突出的特点和明显的进步將菌酯微乳剂采用水作为主介质,不仅減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降低了制剂毒性,避免了"三苯"类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而廉价(与乳油等其它剂型相比生产/原料成本大为降低)、使产品的生产、包装、运输、使用更安全;肟菌酯微乳剂兌水稀释后药液粒子比乳油更细,有利于作物吸收,提高了药剂的利用率;肟菌酯微乳剂的加工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避免了粉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有机溶剂污染等问题。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目的和技术方案更清楚明白,通过下面的具体实施例予以详细的说明,^a不限于这些具体的例子。制剂实施例实施例1采用制备工艺一生产,在反应釜中加入肟菌酯原药(95%)53公斤,水溶性氮酮10公斤,松节油50公斤,乙醇50公斤,农乳1600号25公斤,BY-12525公斤,十二烷基硫酸钠30公斤,充分搅拌均匀,加入水757公斤,搅拌均匀,即得5%肟菌酯微乳剂。实施例2采用制备工艺一生产,在反应釜中加入肟菌酯原药(95%)131.6公斤,渗透剂T3公斤,松节油50公斤,水杨酸曱酯50公斤,异丁醇50公斤,N-曱基吡咯烷酮30公斤,农乳1601号40公斤,农乳701号30公斤,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脂30公斤,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0公斤,充分搅拌均匀,加入水535.4公斤,搅拌均匀,即得12.5%肟菌酯微乳剂。实施例3采用制备工艺一生产,在反应釜中加入肟菌酯原药(95%)210.6公斤,松节油100/>斤,水杨酸曱酯50公斤,丁酮20公斤,壬醇80公斤,渗透剂T20公斤、有机硅表面活性剂15公斤,NP-750公斤,聚乙二醇400双硬脂酸酯40公斤,司盘-6050公斤,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0公斤,充分搅拌均匀,加入水304.4公斤,搅拌均匀,即得20y。肝菌酯微乳剂。实施例1~实施例3也可以按照制备工艺二进行生产。將菌酯^:乳剂制剂稳定性和平均粒径大小测定。参考GB/T19136-2003方法,测定肟菌酯微乳剂贮藏稳定性。药剂密封在安瓿瓶中,分别置于54土2。C培养箱,0土2。C、-18。C的冰箱中,连续贮藏14天,观察制剂外观稳定性,分析肟菌酯含量。表一不同含量肟菌酯微乳剂贮藏稳定性试验结果(14天)名称5%肝菌酯微乳剂(实施例1)12.5%將菌酯农1乳剂(实施例2)2oy。肝菌酯微乳剂(实施例3)热贮样含量5.0412.5220.13冷贮样含量5.1512.7120.55分解率(%)2.141.502.04从表一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含量的肟菌酯微乳剂中肟菌酯贮藏稳定性良好,分解率均小于5%,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表二不同含量將菌酯微乳剂贮藏稳定性试验外观变化.(14天)温度5%肝菌酯微乳剂(实施例1)12.5%將菌酯微乳剂(实施例2)20%肟菌酯微乳剂(实施例3)54土2。C均一,透明清亮均一,透明清亮均一,透明清亮0士2。C均一,透明清亮均一,透明清亮'均一,透明清亮-18。C均一,透明清亮均一,透明清亮半透明,室温可自行恢复均一,透明清亮从表二可以看出,经贝i藏试验,坊菌酯微乳剂制剂外观良好,在极端低温条件下制剂外观也能自行恢复正常,符合国家标准要求。9采用激光粒度分布^f义测定將菌酯微乳剂等不同剂型兌水稀释200倍时的粒径大小。表三肟菌酯微乳剂等不同剂型兌水稀释200倍时平均粒径(jLiffl)大小测定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从表三数据可以看出,肟菌酯微乳剂兑水稀释液的平均粒径远远小于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的平均粒径。药效试-睑实施例实施例4在室内,采用盆栽法测定20%肟菌酯微乳剂(实施例3)、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不同剂型对黄瓜白粉病的治疗作用,试验结果如下表四采用盆栽法测定20%肟菌酯微乳剂等不同剂型防治黄瓜白粉病菌的室内治疗作用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肟菌酯微乳剂对黄瓜白粉病的治疗效果略好于20%肝菌酯乳油,明显好于20%肟菌酯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粒剂等其它剂型。权利要求1、一种肟菌酯微乳剂,其特征为含肟菌酯5%-20%、溶剂0.5-15%、助溶剂0.5-10%、渗透剂1%-5%、表面活性剂8%-20%、水补至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剂,其特征为松节油、水杨酸曱酯中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溶剂,其特征为醇类、酮类中至少一种,其中,醇类包括乙醇、丙纟|、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戊醇、异戊醇、己醇、庚醇、辛醇、壬醇、癸醇、十一醇、十二醇、环戊醇、环己醇、苯曱醇、;险香醇、乙二醇、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丙三醇;酮类包括丙酮、丁酮、苯乙酮、苯丙酮、N-甲基吡咯烷酮、N-乙基吡咯烷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透剂,其特征为渗透剂T、JFC、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水溶性氮酮中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其特征为选自聚醚类、酯类、磷酸酯类、磺酸盐、硫酸盐类至少一种,其中,聚醚类包含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卡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曱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烷基酚曱醛树脂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酯类包含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磷酸酯类包含烷基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脂及其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脂及其盐、辛基磷酸酯及其盐、辛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及其盐;磺酸盐类包含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十二烷基苯磺酸镁;硫酸盐类包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疏酸镁。6、权利要求l所述的肟菌酯微乳剂的生产制备工艺,其特征如下制备工艺一在室温条件下,按原料质量百分比要求先把肟菌酯、溶剂、助溶剂、渗透剂、表面活性剂加入反应釜中,在100-5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搅拌,搅拌15-45分钟,形成油相,保持转速,再緩慢加入水,搅拌10-30分钟,使之成为均一的液体,即得將菌酯微乳剂。制备工艺二在室温条件下,按原料质量百分比要求先把厉菌酯、溶剂、助溶剂加入反应釜中,在100-5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搅拌,搅拌15-45分钟,使之成为均一的液体,形成油相;在另一反应釜中加入渗透剂、表面活性剂、水,在100-5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搅拌,搅拌10-30分钟,使之成为均一的液体,形成水相,保持转速,将油相緩慢加入水相中,搅拌10-30分钟,使之成为均一的液体,即得將菌酯微乳剂。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肟菌酯微乳剂及其制造方法,肟菌酯微乳剂由肟菌酯5%-20%、溶剂0.5-15%、助溶剂0.5-10%、渗透剂1%-5%、表面活性剂8%-20%、水补至100%组成;本发明的肟菌酯微乳剂生产工艺简单易行,生产效率高,药效更好,药剂利用率提高,克服了现有剂型存在的一些缺点,避免了粉尘污染、高能耗、生产低效率、大量使用有机溶剂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文档编号A01N37/50GK101647436SQ20091015960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申请日期2009年7月21日优先权日2009年7月21日发明者硕刘,张建明,张承来,曹明章,李谱超,祝木金申请人: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