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氮磷流失减控方法

文档序号:338513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稻田氮磷流失减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稻田环境友好利用模式的一种构建技术,是减少稻田氮、磷流失的新
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生产在确保全球粮食安全和促进世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举世瞩目。我 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生产为我国60%以上的人口提供口粮消费保 障。除了产品供应外,更重要的以水稻为主体的稻田湿地生态系统是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生 态单元。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增施化肥作为增加水稻产量的重要农业措施。我国 是世界上化肥施用量最高的国家之一,稻田中过量或超量施肥现象普遍存在。与国外比 较,我国水稻生产单位面积氮磷肥用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5%、58%,而氮磷肥利用率仅 30% 、25%。过量施肥并不能使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反而造成化肥利用率的降低,损失量 增大,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不仅使稻田本身具有的净污功能降低,而且导致土壤和地下水 污染,引起河流和湖泊水质的富营养化,危害人类健康,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资料表 明,稻田周围水体2/3以上存在氮磷超标现象。在今后30年中,我国人口数量还将继续增 加,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及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氮磷肥的施用还将持续。因此,如 何维持稻田湿地生态功能的可持续性,有效兼顾稻田施肥的农业效益和环境效益,提高氮 磷利用率,减少氮磷流失,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稻田节水灌溉、氮磷流失减控的稻田氮磷流失减控 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稻田氮磷流失减控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a)、免耕、规范开厢 在距稻田四周田埂80cm处开宽25cm、深30cm的围沟,以见犁底层为宜,对面积较 大的沟槽田,在田的正中开一道宽25cm、深20cm的腰沟; 两条厢沟与腰沟平行且等距设置,每条厢沟宽20cm、深15cm,开沟铲起的泥土均 匀撒放于厢面,打碎泥块,达到田平泥融,且田埂高于厢面;
b)、平整厢面采用一块长1. 6m、宽20-30cm的木板,在其上面捆绑装有15_20kg泥土的口袋,一
人用绳拉着边走边平整;
c)、施足基肥 采用一道清的施肥方式,在平整厢面前一次性全层配方施肥,重施底肥,多施农家 肥,肥料与厢面土壤充分混合均匀;
d)、覆膜
选用厚0. 004mm、宽170-200cm,质量为一级的超微膜,以滚动膜捆的方法覆膜,使 地膜紧贴厢面泥土,两边用泥土压实,不被风刮起且不留任何空隙;
e)、控水 在水稻移栽后保持沟中有水、膜面无水,严禁串灌、深灌,大雨后及时排掉厢面水
层,为确保前期灌水适量,在排水口设平缺口,让多余的田面水及时自动排出;
f)、揭膜 为便于地膜回收,免于白色污染,一是在水稻黄熟前15天放干田中的水,二是水 稻收割时低留稻茬。 稻田相当一部分氮磷以溶质或颗粒形态存在于田间水中,并主要通过地表径流、 侵蚀或渗漏而损失,据资料,单位面积稻田由于渗漏和径流所产生的氮磷负荷量是旱田的4 倍以上。因此,本发明是一种稻田环境友好利用模式的构建方法,以改变传统的稻田水分管 理模式,改善稻田的水文条件,有效削减稻田生产上高化肥投入可能引发的氮磷流失对水 环境的污染,实现稻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发明的基本点是
1、厢式免耕 改传统的翻耕泡田、满田栽秧为免耕、规范开厢栽秧。在距稻田四周田埂80cm处 开宽25cm、深30cm的围沟,以见犁底层为宜,对面积较大的沟槽田,在田的正中开一道宽 25cm、深20cm的腰沟。厢沟宽20cm、深15cm,厢面宽145cm,开沟铲起的泥土均匀撒放于厢 面,打碎泥块,达到田平泥融。
2、覆膜栽培 改传统的露地栽培为覆膜栽培。选用厚0.004mm、宽170-200cm,质量为一级的超 微膜,以滚动膜捆的方法覆膜,使地膜紧贴厢面泥土,两边用泥土压实,不被风刮起且不留 任何空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厢式免耕减少了翻耕泡田用水,减少了对稻田犁底层的扰动破坏,减少了水分 的渗漏损失,促进了灌水在全田的均匀分布;覆膜栽培则抑制了田面水分的蒸发损失。二者 共同实现了节水灌溉,从而达到了减控稻田氮磷流失的目的(l)节水灌溉使得稻田机会 径流大大减少,氮磷随径流输出的动力和载体受抑制,输出负荷相应降低;(2)通过减少灌 溉水量而降低了稻田表层水的水压,削弱了稻田水分下渗的动力,稻田水分向深层及旁侧 的渗漏量大幅度减少,抑制了氮磷的淋失;(3)节水灌溉使土壤通气性增强,氧化还原电位 增加,从而加速磷形成难溶化合物而固定,由此通过径流和土壤层间流途径磷素流失的潜 能降低;(4)较薄的水层有利于土壤及其表层水中微生物活性的增强及数量的增加,从而 有利于微生物加速进行有氧降解。 2、本发明提出了稻田氮磷流失减控技术模式的空间结构,包括围沟、腰沟、厢沟、 厢面等因素,为科学合理构建稻田环境友好利用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体实现方式。


图1是本发明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纵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图2中示出,1、田埂;2、围沟;3、厢面;4、厢沟;5、腰沟。
参见图1, 1、免耕、规范开厢。在距稻田四周田埂80cm处开宽25cm、深30cm的围沟,以见犁 底层为宜,对面积较大的沟槽田,在田的正中开一道宽25cm、深20cm的腰沟。厢沟宽20cm、 深15cm,厢面宽145cm,开沟铲起的泥土均匀撒放于厢面,打碎泥块,达到田平泥融。
2、平整厢面。采用一块长1. 6m、宽20-30cm的木板,在其上面捆绑装有15-20kg泥 土的口袋,一人用绳拉着边走边平整。 3、施足基肥。由于覆膜栽培采用一道清的施肥方式,所以,在平整厢面前一次性全 层配方施肥,重施底肥,多施农家肥,肥料与厢面土壤充分混合均匀。4、覆膜。选用厚0. 004mm、宽170-200cm,质量为一级的超微膜,以滚动膜捆的方法
覆膜,使地膜紧贴厢面泥土,两边用泥土压实,不被风刮起且不留任何空隙。 5、控水。在水稻移栽后保持沟中有水、膜面无水,严禁串灌、深灌。大雨后及时排
掉厢面水层。为确保前期灌水适量,在排水口设平缺口,让多余的田面水及时自动排出。 6、揭膜。由于目前生产中采用的地膜几乎均为不可降解的聚乙烯膜,因此,为便于
地膜回收,免于白色污染,一是在水稻黄熟前15天放干田中的水,二是水稻收割时低留稻茬。 本发明所涉及的稻田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因此,围沟形状随稻田形状而变。
厢沟和腰沟的设置只需满足将围沟周围的地块分割成适于栽种管理的厢面即可, 厢沟以及腰沟的宽度、深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权利要求
一种稻田氮磷流失减控方法,其特征是按以下步骤进行a)、免耕、规范开厢在距稻田四周田埂(1)80cm处开宽25cm、深30cm的围沟(2),以见犁底层为宜,对面积较大的沟槽田,在田的正中开一道宽25cm、深20cm的腰沟(5);两条厢沟(4)与腰沟平行且等距设置,每条厢沟宽20cm、深15cm,开沟铲起的泥土均匀撒放于厢面(3),打碎泥块,达到田平泥融,且田埂(1)高于厢面;b)、平整厢面采用一块长1.6m、宽20-30cm的木板,在其上面捆绑装有15-20kg泥土的口袋,一人用绳拉着边走边平整;c)、施足基肥采用一道清的施肥方式,在平整厢面前一次性全层配方施肥,重施底肥,多施农家肥,肥料与厢面土壤充分混合均匀;d)、覆膜选用厚0.004mm、宽170-200cm,质量为一级的超微膜,以滚动膜捆的方法覆膜,使地膜紧贴厢面泥土,两边用泥土压实,不被风刮起且不留任何空隙;e)、控水在水稻移栽后保持沟中有水、膜面无水,严禁串灌、深灌,大雨后及时排掉厢面水层,为确保前期灌水适量,在排水口设平缺口,让多余的田面水及时自动排出;f)、揭膜为便于地膜回收,免于白色污染,一是在水稻黄熟前15天放干田中的水,二是水稻收割时低留稻茬。
全文摘要
一种稻田氮磷流失减控方法,属稻田免耕、规范开厢栽种方法。其步骤如下在稻田四周开挖围沟,再通过开挖腰沟和厢沟而将稻田分割成一块块厢面,平整厢面、施足基肥后进行覆膜,使地膜紧贴厢面泥土,两边用泥土压实;水稻移栽后保持沟中有水、膜面无水,水稻成熟前15天放干田中的水,水稻收割时低留稻茬。本发明实现了节水灌溉,达到了减控稻田氮磷流失的目的,为科学合理构建稻田环境友好利用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现方式。
文档编号A01G13/02GK101731087SQ200910216539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4日
发明者周梦佳, 廖晓勇, 涂恩强, 王海明, 陈治谏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