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甲氧虫酰肼的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492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含甲氧虫酰肼的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剂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甲氧虫酰胼作为第一活性成分,乙 虫腈或丁烯氟虫腈作为第二活性成分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甲氧虫酰胼,英文通用名称methoxyfenozide,其他英文名Intr印id,Runner, 化学名称N-叔丁基-N' - (3-甲基-2-甲苯甲酰基)-3,5-二甲基苯甲酰胼。甲氧虫酰胼 属双酰胼类杀虫剂,是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为一种非固醇型结构的蜕皮激素,模拟天然昆 虫蜕皮激素——20-羟基蜕皮激素,激活并附着蜕皮激素受体蛋白,促使鳞翅目幼虫在成熟 前提早进入蜕皮过程而又不能形成健康的新表皮,从而导致幼虫提早停止取食、最终死亡。 鳞翅目幼虫摄食甲氧虫酰胼后的反应是快速的。一般摄食4 16小时后幼虫即停止取食, 出现中毒症状。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甲氧虫酰胼为240克/升的悬浮剂,作为一种仿生激素 类杀虫剂,其具有低药量、持效长、稳定、高效,环境友好性等特点,是符合人们对现代农药 的要求和发展趋势的,但甲氧虫酰胼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使用成本高,抗性增大的风险的 缺陷。乙虫腈,(英文通用名称ethiprole,化学分子式C13H9Cl2F3N4OS)是一种新型吡唑 类杀虫剂,杀虫谱广,其作用机理是通过Y-氨基丁酸(GABA)干扰氯离子通道,从而破坏中 枢神经系统(CNS)正常活动使昆虫致死。该药对昆虫GABA氯通道的素服束缚比对脊椎动 物更加紧密,因而提供了很高的选择毒性。它的作用机制不同于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氨基 甲酸酯等主要的杀虫剂家族,几乎没有与多数现存杀虫剂产生交互性的机会。因此,它是抗 性治理的理想后备品种,可与其它化学家族的农药混配、交替使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单 独使用乙虫腈单剂,具有速效性快,抗性低的优点,但存在使用成本高等缺陷。丁烯氟虫腈,化学名称3_氰基-5-甲代烯丙基氨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 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吡唑;分子式=C16HiciCl2F6N4OS15 丁烯氟虫腈是一种在N-取代 苯基吡唑类化合物基础上通过结构修饰开发的低毒苯基吡唑类杀虫剂,结构新颖,作用方 式独特,与氟虫腈、乙虫腈或丁烯氟虫腈属同类产品。对害虫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和 一定的内吸作用。杀虫机制是阻碍昆虫氨基丁酸控制的氯化物正常传递代谢,破坏害虫中 枢神经传导而致死。药效试验表明,该药能有效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害虫成虫及幼虫,如水 稻螟虫、棉铃虫、小菜蛾、菜青虫和潜叶蛾、甲虫等。对鱼、虾的毒性低于锐劲特,是该药的一 大特点。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丁烯氟虫腈为5%乳油,丁烯氟虫腈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使用成 本高,抗性逐渐增大的风险,持效期一般的缺陷。目前,以甲氧虫酰胼为有效成份的农药制剂以240克/升甲氧虫酰胼悬浮剂为主,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持效性长,但速效性一般,使用成本高;乙虫腈和丁烯氟虫腈作为一种 全新作用机制的吡咯类杀虫剂,杀虫效果好,速效性快,但使用成本高,抗性增大的风险,持 效期一般的缺陷,发明人意外发现将甲氧虫酰胼与乙虫腈/ 丁烯氟虫腈混配使用,具有显 著的增效效果,可降低使用成本,减缓害虫抗性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显著增效,杀虫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不易 产生抗药性的含甲氧虫酰胼的杀虫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含甲氧虫酰胼杀虫组合物的应用。为了克服现有单一制剂的缺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含甲氧虫酰胼的杀虫组合物,包括A)第一活性成分甲氧虫酰胼;B)第二活性成分乙虫腈或丁烯氟虫腈吡唑类杀虫剂;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60 1 1 60,优选为15 1 1 15。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重量加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 80%,优选为5% 50%,活性成分累积量的大小也与剂型密切相关,如悬浮剂的活
性成分累积量不超过50%。本发明含甲氧虫酰胼的杀虫组合物按照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可以 配制的制剂剂型是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乳油、微乳剂。对于水分散粒剂来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很熟悉使用相应的助剂完成本发明。分散 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Ε0/Ρ0嵌段聚醚;润湿 剂选自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 乙烯醚;崩解剂选自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铵、尿素、蔗糖、葡萄糖、羧甲基纤维素、可 溶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粘结剂选自聚乙烯醇、可溶性淀粉、糊精、黄原胶、羧甲基(乙基) 纤维素类;填料选自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质碳酸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对可湿性粉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 酸盐;润湿剂选自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填料选自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 糖、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质碳酸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对悬浮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 TERSPERSE 2425 (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乳化剂选自农乳700# (通用名 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_60# (通用名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乳化 剂T-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农乳1601#(通用名苯乙基苯酚聚 氧乙烯聚氧丙烯醚)、TERSPERSE 4894 (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润湿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 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 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TERSPERSE 2500 (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增稠剂选自黄 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防腐剂选自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消泡剂为有机硅 类消泡剂;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对可分散油悬浮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 萘磺酸盐(扩散剂ΝΝ0)、TERSPERSE 2425 (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乳化 剂选自BY(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系列乳化剂(BY-110、BY-125、BY-140)农乳700#(通用名 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_60#(通用名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 温_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农乳1601#(通用名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TERSPERSE 4894 (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润湿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 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 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TERSPERSE 2500 (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增稠剂选自白炭 黑、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 化钠);稳定剂选自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磷酸三苯酯;分散介质选自大豆油、菜籽油、 玉米油、油酸甲酯、柴油、机油、矿物油。对于乳油来说,可使用的助剂有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农 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Span-60#(通用名山梨醇酐 单硬脂酸酯)、乳化剂T-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ΤΧ-10(通用名 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农乳1601#(通用名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农乳 600#、农乳400# ;溶剂选自二甲苯、溶剂油(S-150、S-180、S-200)、甲苯、生物柴油、甲酯化 植物油;助溶剂乙酸乙酯、甲醇、二甲基甲酰胺、环己酮、丙酮;稳定剂选自亚磷酸三苯酯、 环氧氯丙烷、醋酐。对微乳剂,可使用的助剂有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农乳 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_60#(通用名山梨醇酐单 硬脂酸酯)、吐温_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ΤΧ-10(通用名辛基 酚聚氧乙烯(10)醚)、农乳1601 (通用名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农乳600#、农 乳400# ;助乳化剂选自甲醇、异丙醇、正丁醇、乙醇;溶剂选自环己酮、N-甲基吡咯烷酮、二 甲苯、甲苯、溶剂油(牌号S-150、S-180、S-200);稳定剂选自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本发明组分合理,杀虫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虫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 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可减缓抗性的产生,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 的安全性要求。本发明对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棉花棉铃虫、苹果卷叶蛾、蔬菜 甜菜夜蛾、小菜蛾鳞翅目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棉花棉铃虫、苹果小卷 叶蛾、蔬菜甜菜夜蛾、小菜蛾害虫,发明人以甲氧虫酰胼、乙虫腈或丁烯氟虫腈等成分进行 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1)水稻二化螟学名(Chilo supperssalis)鳞翅目,螟蛾科,别名钻心虫;三化 虫冥(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 鳞翅目,螟蛾科;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alis Guenee),鳞翅目,螟蛾科,药剂对水稻二化螟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可代表对水稻稻 纵卷叶螟、三化螟室内毒力结果,因此本试验以水稻二化螟为室内毒力测定试验试虫,试验 药剂甲氧虫酰胼原药采用美国陶氏益农有限公司生产的原药,乙虫腈原药采用拜尔公司生 产的原药,丁烯氟虫腈原药采用大连瑞泽农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原药,由陕西上格之路 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技术部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 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 2-2006》。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 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水稻二化螟死亡率在5% 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甲氧虫 酰胼为 1μ g/ml、2y g/ml、4y g/ml、8y g/ml、16y g/ml ;乙虫腈为 0. 75 μ g/ml、1. 5 μ g/ml、 3μ g/ml、6y g/ml、12y g/ml ; 丁烯氟虫腈为 0. 5μ g/ml、1 μ g/ml,2 μ g/ml,4 μ g/ml,8 μ g/ml ;甲氧虫酰胼与乙虫腈/ 丁烯氟虫腈为0. 375 μ g/ml、0. 75 μ g/ml、l. 5 μ g/ml、3 μ g/ml、 6 μ g/ml试虫为采自田间的二化螟,在实验室挑选龄期均勻一致的二化螟,饥饿4 8小 时,用直径1厘米的打孔器打皮叶碟,放入培养皿,并注意保湿,用毛细管点滴器从低浓度 开始,每叶碟点滴水1 μ L 2 μ L药液,待溶剂挥发后和另一片涂有淀粉糊的叶碟对合制 成夹毒叶碟,制作完毕放于12孔组织培养板的孔内,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不少于12个 夹毒叶碟,并设不含药剂的相应的有机溶剂的处理作为对照,组织超前意识板每个孔内接1 头试虫,置于正常条件下培养,接虫2 4小时后,待试虫取食完含药叶碟后,在培养板孔内 加入清洁饲料继续饲养至调查,淘汰未食完一张完整叶碟的试虫,24小时检查死虫数,计算 死亡率。2)棉花棉铃虫(Helibthis armigera Hiibner)试验方法为夹毒叶片法,以《中华 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 2-2006》为参考,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 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棉铃虫死亡率在5 % 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 设定),试虫为采自田间的棉铃虫,在实验室挑选三龄期均勻一致的棉铃虫,饥饿4 8h,选 取50头幼虫,用电子天平称重,计算每头平均质量。接入组织培养板中,每空1头虫子,每 处理重复4次,于正常条件下培养,4d检查死虫数,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空白对照为等量 不含药剂的相应的有机溶剂的处理。3)苹果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 标准NY/T1154. 2-2006》。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 结果的基础上,苹果小卷叶蛾死亡率在5% 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甲氧虫酰胼 为 2g/ml、4g/ml、8g/ml、16y g/ml、32y g/ml ;乙虫腈为 1 μ g/ml、2 μ g/ml、4 μ g/ml、8 μ g/ ml、16 μ g/ml ;丁烯氟虫腈为 0. 875 μ g/ml、1. 75 μ g/ml、3· 5 μ g/ml、7 μ g/ml、14 μ g/ml ;甲 氧虫酰胼与乙虫腈为0. 75 μ g/mlU. 5 μ g/ml,3 μ g/ml,6 μ g/ml,12 μ g/ml ;甲氧虫酰胼与 丁烯氟虫腈为 0. 625 μ g/ml、1. 25 μ g/ml、2. 5 μ g/ml、5 μ g/ml、10 μ g/ml,试虫为采自苹果 园的小卷叶蛾,试验方法同前述水稻二化螟。4)花椰菜甜菜夜蛾学名Laphygma exigua Hubner鳞翅目,夜蛾科。别名贪夜 蛾。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 2-2006》。首先将单剂及各 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花椰菜甜菜夜蛾死亡率在 5%~ 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甲氧虫酰胼为0. 1 μ g/ml、0· 2 μ g/ml、0. 4 μ g/ml、 0· 8 μ g/ml、1· 6 μ g/ml ;乙虫腈为 0. 25 μ g/ml、0. 5 μ g/ml、1 μ g/ml、2 μ g/ml、4 μ g/ml ;丁 烯氟虫腈为 0. 1 μ g/ml、0. 2 μ g/ml、0. 4 μ g/ml,0.8 μ g/ml、1 · 6 μ g/ml ;甲氧虫酰胼与乙虫 腈为 0. 09 μ g/ml,0. 18 μ g/ml,0. 36 μ g/ml,0. 72 μ g/mlU. 44 μ g/ml ;甲氧虫酰胼与丁烯 氟虫腈为 0. 0625 μ g/ml,0. 125 μ g/ml,0. 25 μ g/ml、0. 5 μ g/ml、1 μ g/ml ;试虫为采自田间 的甜菜夜蛾,试验方法同前述水稻二化螟。5)甘蓝小菜蛾学名(Plutella xylostella(L.))鳞翅目,菜蛾科。别名小菜蛾、方 块蛾、两头尖。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 2-2006》。首先将单 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甘蓝小菜蛾死亡率在 5% 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甲氧虫酰胼为0. 2 μ g/ml、0. 4 μ g/ml、0. 8 μ g/ml、 1. 6 μ g/ml, 3. 2 μ g/ml ;乙虫腈为 0· 3 μ g/ml、0. 6 μ g/ml、1· 2 μ g/ml、2. 4 μ g/ml、4. 8 μ g/ ml ;丁烯氟虫腈为0. 5 μ g/ml、1 μ g/ml,2 μ g/ml,4 μ g/ml,8 μ g/ml ;甲氧虫酰胼与乙虫腈为 0. 1 μ g/ml、0. 2 μ g/ml、0. 4 μ g/ml、0. 8 μ g/ml、l. 6 μ g/ml ;甲氧虫酰胼与丁烯氟虫腈为 0. 075 μ g/ml,0. 15 μ g/ml、0· 3 μ g/ml、0· 6 μ g/ml、1· 2 μ g/ml ;试虫为采自田间的小菜蛾,
试验方法同前述水稻二化螟。4)测定结果分别见表1 5。表1甲氧虫酰胼与乙虫腈/ 丁烯氟虫腈组合对水稻二化螟的室内毒力测定 表2甲氧虫酰胼与乙虫腈/ 丁烯氟虫腈组合对棉花棉铃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8/19 页表4甲氧虫酰胼与乙虫腈、丁烯氟虫腈组合对花椰菜甜菜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 表5甲氧虫酰胼与乙虫腈、丁烯氟虫腈组合对甘蓝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胼与乙虫腈/ 丁烯氟虫腈混用对水稻二化螟、 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棉花棉铃虫、苹果小卷叶蛾、蔬菜甜菜夜蛾、小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 果,重量比为60 1 1 60时,表现为增效显著。制剂实施例1
称取40%甲氧虫酰胼、40%乙虫腈、3% TERSPERSE 2700 (聚羧酸盐,美国亨斯迈 公司出品)、2 %扩散剂NNO (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1 %拉开粉BX ( 二丁基萘磺酸钠)、 1% K-12(十二烷基硫酸钠)、3%可溶淀粉、3%葡萄糖、高岭土加至100%。上述原料经常 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80%甲氧虫酰胼·乙 虫腈水分散粒剂。制剂实施例2称取20%甲氧虫酰胼、30%乙虫腈、3% TERSPERSE 2700、4%木质素磺酸钠、1 % 拉开粉ΒΧ、1% K-12、l%羧甲基纤维素、3%尿素、硅藻土加至100%。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 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50%甲氧虫酰胼·乙虫腈水 分散粒剂。制剂实施例3 称取30%甲氧虫酰胼、10%丁烯氟虫腈、4% TERSPERSE 2700、1 %拉开粉ΒΧ、1 % Κ-12、0. 8 %糊精、5 %硫酸铵、凹凸棒土加至100 %。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 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40%甲氧虫酰胼· 丁烯氟虫腈水分散粒剂。制剂实施例4 称取50%甲氧虫酰胼、10%丁烯氟虫腈、4% Morwet D-425 (烷基萘磺酸盐,阿克 苏诺贝尔公司出品)、3 %扩散剂ΝΝ0、2 %拉开粉ΒΧ、2 % Κ-12、2 %聚乙烯吡咯烷酮、0. 5 %黄 原胶、高岭土加至100%。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 合、造粒步骤制取60%甲氧虫酰胼· 丁烯氟虫腈水分散粒剂。制剂实施例5称取4%甲氧虫酰胼、60%乙虫腈、5%木质素磺酸钙、2%拉开粉ΒΧ、1 % Κ-12,3% 白碳黑、高岭土加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64%甲氧虫酰胼 乙虫腈可 湿性粉剂。制剂实施例6称取45%甲氧虫酰胼、3%丁烯氟虫腈、4%木质素磺酸钙、3% TERSPERSE2700、 2%拉开粉ΒΧ、1 % Κ-12、3%白碳黑、轻质碳酸钙加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 制得48%甲氧虫酰胼· 丁烯氟虫腈可湿性粉剂。制剂实施例7称取60 %甲氧虫酰胼、1 %乙虫腈、4 %木质素磺酸钙、4 %扩散剂ΝΝ0、2 %拉开粉 ΒΧ,2%Κ-12,5%白碳黑、凹凸棒土加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61 %甲氧 虫酰胼·乙虫腈可湿性粉剂。制剂实施例8称取0.5%甲氧虫酰胼、30% 丁烯氟虫腈、4%木质素磺酸钠、2% TERSPERSE 2700、2% Κ-12、3%白碳黑、陶土加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30. 5%甲氧 虫酰胼·丁烯氟虫腈可湿性粉剂。制剂实施例9称取10% 甲氧虫酰胼、8% 乙虫腈、3% TERSPERSE 4894,2% TERSPERSE2500U % TERSPERSE 2425、0. 2 %黄原胶、5 %乙二醇、0. 3 %苯甲酸、0. 5 %有机硅消泡剂(商品名 s-29南京四新应用化学品公司出品)去离子水加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18%甲氧虫酰胼·乙虫腈悬浮剂。制剂实施例10 称取10% 甲氧虫酰胼、2. 5%丁烯氟虫腈、1. 5% NNOU % TERSPERSE 2500、2%乳 化剂T-60、3%农乳700。、0. 黄原胶、5%丙二醇、0. 5%甲醛、0. 3%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 水加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12. 5%甲氧虫 酰胼·丁烯氟虫腈悬浮剂。制剂实施例11 称取20% 甲氧虫酰胼、10% 乙虫腈、3% TERSPERSE 4894,1% TERSPERSE2500U % TERSPERSE 2425,0. 2%黄原胶、1 %硅酸镁铝、5%乙二醇、0. 3%苯甲酸钠、0. 5%有机硅消 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 30%甲氧虫酰胼·乙虫腈悬浮剂。制剂实施例12 称取20%甲氧虫酰胼、2% 丁烯氟虫腈、3%农乳700#、2%农乳1601#、1. 5% TERSPERSE 2500,0. 5% TERSPERSE 2425、0. 2%黄原胶、3% 白炭黑、5% 乙二醇、0. 3%苯甲 酸、0. 5%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 磨机砂磨后制得22%甲氧虫酰胼· 丁烯氟虫腈悬浮剂。制剂实施例13称取5%甲氧虫酰胼、10%乙虫腈、2% TERSPERSE 2425、4 %斯盘_60#、3 %吐 温_60#、2%农乳700#、1% TERSPERSE 2500,0. 5%白炭黑、5%丙二醇、1 %环氧氯丙烷、油 酸甲酯加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15%甲氧 虫酰胼·乙虫腈可分散油悬浮剂。制剂实施例14称取18%甲氧虫酰胼、3% 丁烯氟虫腈、2%扩散剂NN0、3%农乳2201#、8 % BY-110U % TERSPERSE 2500、1 %硅酸镁铝、3 %丙二醇、15 %环氧大豆油、大豆油加至 100%。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21 %甲氧虫酰胼· 丁 烯氟虫腈可分散油悬浮剂。制剂实施例15称取10%甲氧虫酰胼、4%乙虫腈、3% TERSPERSE 2425、3 %斯盘_60#、3 %吐 温-60#、8% BY-110U% TERSPERSE 2500,0. 5% 白炭黑、5%丙二醇、20%环氧大豆油、油酸 甲酯加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14%甲氧虫 酰胼·乙虫腈可分散油悬浮剂。制剂实施例16称取24%甲氧虫酰胼、2%丁烯氟虫腈、3%扩散剂爾0、5%8¥-125、4%斯盘-60#、 4%农乳1601#、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0. 5%膨润土、5%甘油、3%磷酸三苯酯、 菜籽油加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26%甲氧 虫酰胼·丁烯氟虫腈可分散油悬浮剂。制剂实施例17称取3%甲氧虫酰胼、12%乙虫腈、3% TERSPERSE 2425、4%农乳2201#、2%农乳 700#,5% BY-110U% TERSPERSE 2500,0. 5% 白炭黑、5%丙二醇、20%环氧大豆油、油酸甲酯加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15%甲氧虫酰 胼·乙虫腈可分散油悬浮剂。制剂实施例18称取5%甲氧虫酰胼、5%乙虫腈、4% ΤΧ_10、5%农乳700#、6%农乳500#、4%农乳 1601#、15%环己酮、5% N-甲基吡咯烷酮、5%正丁醇、环氧氯丙烷、经溶解完全并混合 均勻,去离子水加至100%,搅拌后制得10%甲氧虫酰胼·乙虫腈微乳剂。制剂实施例19称取9%甲氧虫酰胼、3% 丁烯氟虫腈、5%农乳400#、4%农乳500#、6%农乳 1601#、25%环己酮、5% 二甲苯、5%异丙醇、3%亚磷酸三苯酯、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勻,去 离子水加至100%,搅拌后制得12%甲氧虫酰胼· 丁烯氟虫腈微乳剂。制剂实施例20称取3%甲氧虫酰胼、2%乙虫腈、6%农乳2201#、5%农乳700#、6%农乳600#、 10%环己酮、5% N-甲基吡咯烷酮、5%甲苯、5%乙醇、环氧氯丙烷、经溶解完全并混合 均勻,去离子水加至100%,搅拌后制得5%甲氧虫酰胼·乙虫腈微乳剂。制剂实施例21称取7. 5%甲氧虫酰胼、2. 5% 丁烯氟虫腈、4% ΤΧ_10、8%农乳600#、6%农乳 500#、20%环己酮、5% N-甲基吡咯烷酮、5%甲苯、环氧氯丙烷、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 勻,去离子水加至100%,搅拌后制得10%甲氧虫酰胼· 丁烯氟虫腈微乳剂。制剂实施例22称取8%甲氧虫酰胼、4%乙虫腈、4%农乳500#、2%农乳600#、3%农乳2201#、3%
亚磷酸三苯酯,15%二甲基甲酰胺、二甲苯加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解完全后制 得12%甲氧虫酰胼·乙虫腈乳油。制剂实施例23称取6%甲氧虫酰胼、2% 丁烯氟虫腈、4%农乳500#、3%农乳400#、5%农乳 1601#、1%环氧氯丙烷、15%乙酸乙酯、10%丙酮、S-150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 合,搅拌溶解完全后制得8%甲氧虫酰胼· 丁烯氟虫腈乳油。制剂实施例24称取12%甲氧虫酰胼、3%丁烯氟虫腈、4% Span_60#、3%乳化剂Τ_60、3%农乳 2201#、3%醋酐,25%丙酮、10%乙酸乙酯、生物柴油加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解 完全后制得15%甲氧虫酰胼· 丁烯氟虫腈乳油。制剂实施例25称取4%甲氧虫酰胼、8%乙虫腈、3%农乳500#、3%农乳1601#、3%农乳2201#、
3%亚磷酸三苯酯,15%甲醇、10%二甲基甲酰胺、甲苯加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 解完全后制得12%甲氧虫酰胼·乙虫腈乳油。生物实施例1 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试验发明人于2009年6月20日在湖北省石首县进行了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田间药效试 验,验证了该药剂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有效剂量及对水稻的安全性。试验作物为水稻,防 治对象二化螟(Chilo supperssalis)。采用常规喷雾法,于水稻分蘖期,一代二化螟卵发育 末期到卵孵初期,采用手动喷雾器常规喷雾,每亩喷液量45升,于一代二化螟螟害稳定时
14调查各小区的防治效果。采取平衡跳跃式随机取样,每小区调查25丛稻,统计枯心率及死 亡率。同时在药后2、7、14天观察水稻生长情况,目测试验药剂对水稻有无药害产生。计算方法
式中=Ptci——药剂处理区药后枯心率; CK0——空白对照区药后枯心率 表6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甲氧虫酰胼与乙虫腈/ 丁烯氟虫腈组合复配,在二化螟卵发育 末期到卵孵初期施药一次可有效控制二化螟虫害,且用药量少于对照药剂用量,有明显的 增效效果,可用于水稻二化螟的防治,且对水稻安全。生物实施例2 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试验发明人于2009年7月26日在浙江省仙居县进行了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 效试验,验证了该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有效剂量及对水稻的安全性。试验作物为 水稻,防治对象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采用手动喷雾器常规喷雾,每亩 喷液量30升,防治水稻三代稻纵卷叶螟,于药后3天、7天、10天进行调查。采取平衡跳跃 式随机取样,每小区5点取样共查25丛稻,统计卷叶率,与对照区卷叶率比较,计算相对防 效,同时调查卷叶内有虫率。同时在药后3、7、10天观察水稻生长情况,目测试验药剂对水 稻有无药害产生。计算方法卷叶率(%)= Itfifx卿防治效果(%) = ^^xl00
调查总叶数CK式中Pt——药剂处理区药后卷叶率;CK——空白对照区药后卷叶率表7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试验结果
从表7可以看出,40%甲氧虫酰胼+40%乙虫腈WG、30%甲氧虫酰胼+10%丁烯氟 虫腈WG在试验剂量下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效,速效性与持效期优于对照单剂,可有 效降低各有效成分的用量,具有明显的增效效果,对水稻安全。生物实施例3 防治苹果小卷叶蛾田间试验发明人于2010年4月在陕西省礼泉县进行了防治苹果小卷叶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验证了该药剂对苹果小卷叶虫的防治效果、有效剂量及对苹果的安全性。试验作物为苹果, 防治对象苹果小卷叶虫(Adoxophyes orana)。采用机动喷雾器常规喷雾,于花前用药,防 治苹果小卷叶虫,于药后3天、7天、10天进行调查。每小区调查两株,记录上部树冠100 200个枝条的虫包数,药前基数调查时,在整个实验区另剥查100个虫包的有虫率,以校正 虫包基数。施药后的调查,则在对应的时间和小区内剥查30 50个虫包的有虫(幼虫、蛹 及蛹壳)率,以校正对应的虫包数,最后一次调查还需记录被害枝条数。同时在药后3、7、10 天观察苹果生长情况,目测试验药剂对苹果有无药害产生。计算方法
狀與吉嘭巾/、调查的总枝条数-受害枝条数■
校条受害率(%)=-、m 士从M从々妣-xl0°
调查的总枝条数
防治效果(%) = CK —Ptxl00 CK 式中Pt——药剂处理区虫数;CK——空白对照区虫数。
表8防治苹果小卷叶蛾试验结果 从表8可以看出,10%甲氧虫酰胼+4%乙虫腈OF、18%甲氧虫酰胼+3%丁烯氟虫 腈OF在试验剂量下对苹果小卷叶蛾具有较好的防效,速效性与持效期优于对照单剂,可有 效降低各有效成分的用量,具有明显的增效效果,对苹果安全。生物实例4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防治甘蓝小菜蛾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GB/T 17980. 13-2000杀虫剂防治 十字花科蔬菜的鳞翅目幼虫”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 列,小区面积30m2,4次重复,施药前调查虫情基数,施药前及施药后3、10天调查防治效果。 每小区随机取五点调查,每点查两株,调查每株上的不同龄期全部活幼虫数。药效计算方 法
虫口减退率(%) = M前虫数-施药后虫数

施药前虫数
防治效果(%) = (1-CK°XPTl)xl00
CK1XPT0
式中=CKc^CK1分别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后的虫数;
PTpPT1分别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后的虫数。
表9甲氧虫酰胼与乙虫腈、丁烯氟虫腈组合对甘蓝小菜蛾的试验结果
表9试验表明3%甲氧虫酰胼+2%乙虫腈ME与7. 5%甲氧虫酰胼+2. 5%丁烯氟 虫腈ME中高剂量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药剂的防治效果。甲氧虫酰胼与乙虫腈、丁烯氟虫 腈混配后,明显提高了对甘蓝小菜蛾的速效性及持效期,降低了用药量及用药成本,对甘蓝 生长安全。生物实例5防治花椰菜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防治花椰菜甜菜夜蛾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GB/T 17980. 13-2000杀虫剂 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的鳞翅目幼虫”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 组排列,小区面积30m2,4次重复,施药前调查虫情基数,施药前及施药后3、10天调查防治 效果。每小区随机取五点调查,每点查两株,调查每株上的不同龄期全部活幼虫数。表10甲氧虫酰胼与乙虫腈、丁烯氟虫腈组合对花椰菜甜菜夜蛾的试验结果 表10田间试验表明20%甲氧虫酰胼+10%乙虫腈SC与10%甲氧虫酰胼+2. 5% 丁烯氟虫腈SC防治效果,其亩用中高剂量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药剂24%甲氧虫酰胼 SC亩用20g、10%乙虫腈SC亩用30g、5%丁烯氟虫腈乳油亩用40g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 表明甲氧虫酰胼与乙虫腈、丁烯氟虫腈混配后,明显提高了对花椰菜甜菜夜蛾的速效性及 持效期,降低了用药量及用药成本,对花椰菜生长安全。
生物实例6防治棉花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 防治棉花棉铃虫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GB/T 17980. 5-2000杀虫剂防治棉铃虫”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50m2,并保 证5-6行棉株,4次重复,每小区中间数行随机取样挂牌固定5点,每点固定5株有棉铃虫卵 和幼虫的棉株,共25株,药前记录幼虫数和卵数,药后记录幼虫数。从调查株以外的棉株上 采卵至少50粒带回在室温下保湿培养,测定不同时间的卵孵化率。或以田间空白对照区卵 孵化率化率为准。施药后最后一次调查时,需统计蕾铃数被害率和保蕾效果。若蕾铃较少需 统计顶芽被害率和保顶效果,即定株上的总蕾铃数和被害蕾铃数,总株数和顶芽被害株数。 基数调查,施药前调查定株上幼虫数和卵数。第一次调查药后1天,第二次调查药后3天, 第三次调查药7天,同时调查蕾铃被害率或顶芽被害率。药效计算方法卵孵化率(% )=(已孵化卵数/总卵数)X 100%
笛二夭Ψ 口、片卞率(ο/)(药前幼虫数+药前卵数Χ药后3天孵化率)_药后幼虫数
药前幼虫数+药前卵数χ药后3天孵化率
PT Γ <Γ
校正防效(%)=xlOO
100-CK式中ΡΤ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CK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花蕾被害率(% )=累计被害花蕾数X 100/调查花蕾总数保蕾效果(% )=(空白对照区花蕾被害率_药剂处理区花蕾被害率)X 100/空 白对照区花蕾被害率顶芽被害率(% )=生长点被害株数X100/调查总株数保顶效果(% )=(空白对照区顶芽被害率_药剂处理区顶芽被害率)X 100/空 白对照区顶芽被害率表11甲氧虫酰胼与乙虫腈、丁烯氟虫腈组合对棉花棉铃虫的试验结果
试验处理(g/亩)施药后3天施药后10天防效(%)防效(%)保蕾效果(%)8%甲氧虫酰肼+4%乙虫腈EC6073.7275.6992.758079.9480.4897.4310086.7587.6110012%甲氧虫酰肼+3 % 丁烯氟虫腈EC4074.9175.5294.865081.3482.0198.796089.4288.0410024%甲氧虫酰肼SC7065.2972.7577.1510%乙虫腈SC6072.2365.5086.445%丁烯氟虫腈EC6075.5569.2688.58清水对照(CK)///
20
表11田间试验表明8%甲氧虫酰胼+4%乙虫腈EC亩用80g、100g与12%甲氧虫 酰胼+3%丁烯氟虫腈EC亩用50g、60g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药剂24%甲氧虫酰胼SC亩 用70g、10%乙虫腈SC亩用60g、5%丁烯氟虫腈乳油亩用60g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甲氧虫酰胼与乙虫腈、丁烯氟虫腈混配后,明显提高了对棉花棉铃虫的速效性及持效期,降 低了用药量及用药成本,对棉花生长安全。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组合物是采用两种活性成分复配方案,其活性和杀虫效果不 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除对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 棉花棉铃虫、苹果卷叶蛾、蔬菜甜菜夜蛾、小菜蛾鳞翅目害虫具有显著的杀虫效果外,而且 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可减缓抗性的产生,对作物安全性好,用药成本低,符合农药制剂的安 全性要求。
权利要求
一种含甲氧虫酰肼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A)第一活性成分甲氧虫酰肼;B)第二活性成分乙虫腈或丁烯氟虫腈;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60∶1~1∶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甲氧虫酰胼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与 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15 1 1 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甲氧虫酰胼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 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 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甲氧虫酰胼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与 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5% 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甲氧虫酰胼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可配制成 农业上允许的任意剂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甲氧虫酰胼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为水 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乳油、微乳剂。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甲氧虫酰胼的杀虫组合物在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 叶螟、棉花棉铃虫、苹果卷叶蛾、蔬菜甜菜夜蛾、小菜蛾鳞翅目害虫中的应用。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甲氧虫酰肼的杀虫组合物。具体涉及含有作为第一活性成分的甲氧虫酰肼与作为第二活性成分的乙虫腈或丁烯氟虫腈吡唑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该组合物中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60∶1~1∶60,优选为15∶1~1∶15。本杀虫组合物可以配制成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乳油、微乳剂剂型。本发明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棉花棉铃虫、苹果卷叶蛾、蔬菜甜菜夜蛾、小菜蛾鳞翅目害虫,组分合理,杀虫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虫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可减缓抗性的产生,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文档编号A01N43/56GK101911943SQ20101021020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8日
发明者乌小瑜, 何爱华, 侯江利, 冯建雄, 孙瑞, 寇鹏斌, 张崇斌, 张 杰, 时晓磊, 李明甫, 梅红玉, 段莹, 苏蓓, 赵海军, 郑敬敏 申请人: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