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水轮虫和小球藻的共培养方法

文档序号:343625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淡水轮虫和小球藻的共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浮游动物的培养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水厂O3/BAC深度处理工艺中优势轮虫和小球藻的共培养方法,它适用于淡水轮虫和小球藻的共培养。
背景技术
轮虫一般对水体不会造成污染,其本身就是水体有机环境的组成部分。轮虫是多细胞动物中繁殖速率最高和散布能力最强的类群,因此也容易成为水体中浮游生物的优势类群。某些轮虫在室内的种群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生态毒理的研究中作为模式生物,并且某些淡水轮虫作为水体及生活饮用水质量的良好指示生物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轮虫在水体中大量繁殖及轮虫可以轻易进入沉淀池并穿透滤池,在经过水厂 O3/BAC工艺深度处理后,仍然能保持存活的优势轮虫种群有可能为突变个体,其具备了更强的生存和适应能力,再加上活性炭池中的活性炭为轮虫的大量繁殖提供了营养物质,这样轮虫进入清水池继续繁衍,进而进入官网系统。而轮虫的存在违反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对感官性状指标的规定;一些轮虫是诸如血吸虫,线虫等水中致病生物的中间宿主,从而成为疾病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给安全用水带来隐患;因此,通过实验室室内培养不同季节的经过水厂03/BAC工艺处理后仍存活的优势轮虫,为生活饮用水中轮虫的安全控制和风险评估研究奠定基础。目前对轮虫培养方法的研究甚多,但是主要以臂尾轮虫属(Brachinorus)、晶囊轮虫属(Asplanchna)、锥轮虫属(Notommata)等一些富有生活型轮虫为主。而对03/BAC深度处理工艺中轮虫的分离及控制研究比较少见。另外,传统培养方法大多用于实际养殖渔业, 不能满足一些实验单系纯种的要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很大,更加无法适用于03/BAC工艺处理中轮虫的安全控制研究。因此对03/BAC深度处理工艺中优势轮虫的分离并进行实验室室内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03/BAC深度处理工艺中优势轮虫和小球藻的共培养方法,实现03/bac深度处理工艺优势轮虫室内较长时间的共培养,轮虫密度维持在 400-600ind/mL·为室内的种群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生态毒理的研究特别是为生活饮用水中轮虫的安全控制和风险评估研究长期提供实验材料。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种03/BAC深度处理工艺中优势轮虫的分离与小球藻共培养的方法,其步骤是a、O3/BAC深度处理工艺中(优势)轮虫的确定对南方某水厂臭氧活性炭(03/BAC)深度水处理中各工艺流程浮游动物种群结构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每月取样分别做定量和定性分析。按照03/BAC深度水工艺流程(预臭氧化-机械混合-高效网格反应-平流沉淀-V型滤池过滤-主臭氧化-BAC过滤-氯消毒,现有的普通工艺流程),采样点设置有出厂水、活性炭池滤后水、活性炭池、砂滤池、沉淀
4池、絮凝池及原水,分别采集表面水样和an深处的水样。定性分析使用250目小型浮游生物网分别在03/BAC深度处理各工艺中采集,将采集的样品用乙醇固定(最终浓度50% ),将已固定的样品带回实验室后,在解剖镜下挑取出需要鉴定的轮虫,置于载玻片上,滴加一滴封片剂,加盖盖玻片,Olympus BX51显微镜下观察。按《中国动物志轮虫类》、《淡水浮游生物研究生法》对轮虫进行物种鉴定。定量分析使用5L有机玻璃采样器,每个采样点采集IOL水样,250目小型浮游生物网过滤浓缩至 50mL离心管中,定量样品用鲁哥氏液(请见表1)固定,最终浓度1%。将样品带回实验室后,静置沉淀,虹吸浓缩,使用5mL浮游生物计数框,显微镜下进行计数。表权利要求
1. 一种O3/BAC深度处理工艺中优势轮虫的分离与小球藻共培养的方法,其步骤是a、03/BAC深度处理工艺中轮虫的确定对水厂臭氧活性炭深度水处理中各工艺流程浮游动物种群结构进行调查,取样分别做定量和定性分析,按照O3/BAC深度水工艺流程,采样点设置有出厂水、活性炭池滤后水、活性炭池、砂滤池、沉淀池、絮凝池及原水,分别采集表面水样和an深处的水样;定性分析使用250目小型浮游生物网分别在03/BAC深度处理各工艺中采集,将采集的样品用乙醇固定,将已固定的样品带回实验室后,在解剖镜下挑取出鉴定的轮虫,置于载玻片上,滴加一滴封片剂,加盖盖玻片,Olympus BX51显微镜下观察,对轮虫进行物种鉴定; 定量分析使用5L有机玻璃采样器,每个采样点采集IOL水样,250目小型浮游生物网过滤浓缩至50mL离心管中,定量样品用鲁哥氏液固定,最终浓度1%,将样品带回实验室后,静置沉淀,虹吸浓缩,使用5mL浮游生物计数框,显微镜下进行计数;b、03/BAC深度处理工艺中优势轮虫的分离于水厂03/BAC工艺流程中,用250目小型浮游生物网采集转轮虫和盘状鞍甲轮虫,样品带回实验室后,暂养于9cm χ Icm的一次性培养皿,在室温、黑暗中驯化过夜,用滴管挑选出健康、活泼的成体用于进一步的培养;c、小球藻的培养将纯化单种小球藻接种于Blue-GreenMedium培养液中,置于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14 18 10 6小时光照并封闭通气培养,培养过程中每天震荡2 3 次,震荡时间为2 5min,培养温度为23_27°C,光照强度为6000 8000LX,充气量为80 90L/h,培养14-16天,小球藻密度达到IO6 108ind/ml ;所述的培养液为BGlKBlue-Green Medium)培养液的配置ComponentAmount(1NaNO3100 mL/L(2K2HPO410 mL/L(3MgS04 · 7H2010 mL/L(4CaCl2 · 2H2010 mL/L(5Citric acid10 mL/L(6Ferric ammonium citrate10 mL/L(7EDTANa210 mL/L(8Na2CO310 mL/L(9A5 (Trace mental solution)lml/LH3BO3MnCl2 · 4H20 ZnSO4.7H20 Na2MoO4.2H20 CuSO4. 5 H2O Co (NO3) 2. 6 H2OStock Solution 15. O g/L dH20 2 g/500 mL dH20 3. 75 g/500 HiLdH2O 1. 8 g/500 mL dH20 0. 3 g/500 mL dH20 0. 3g/500ml dH20.0.05g/500ml dH20.1.0g/500ml dH20.2.86g/L dH20 1. 86g/L dH20 0. 22g/L dH20 0. 39g/L dH20 0. 08g/L dH20.0. 05g/L dH20d、轮虫的适应性培养轮虫以初始密度为10 30个/升直接接种于上述已培养好的小球藻液中,改变培养条件温度为25-29°C,光照强度为3000 6000LX,光照周期为12 16 12 8,封闭通气培养;e、共培养轮虫的初始接种密度对共培养,在(d)步骤中的培养条件培养9-11天,轮虫密度均达到300-500ind/ml,将培养条件改变为(c)步骤中的培养条件适合小球藻的快速繁殖,同时抑制轮虫的快速繁殖,周期性的改变(c)步骤和(d)步骤中的培养条件,实现小球藻与轮虫长达10 12个月时间的共培养,并且轮虫密度维持在400-600ind/ml ;f、传代培养培养体系中轮虫开始死亡,转接轮虫进行传代培养,重复上述(c)步骤、 (d)步骤、(e)步骤一次,获得单系纯种轮虫,密度维持在400-600ind/ml,为以轮虫为材料的进一步研究长期持续提供实验材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3/BAC深度处理工艺中优势轮虫的分离与小球藻共培养的方法,其步骤a、O3/BAC深度处理工艺中轮虫的确定对水厂臭氧活性炭深度水处理中各工艺流程浮游动物种群结构进行调查,取样分别做定量和定性分析;b、O3/BAC深度处理工艺中优势轮虫的分离在室温、黑暗中驯化过夜,用滴管挑选出健康、活泼的成体用于进一步的培养;c、小球藻的培养将纯化单种小球藻接种于Blue-GreenMedium培养液中;d、轮虫的适应性培养轮虫以初始密度为10-30个升直接接种于上述已培养好的小球藻液中。e、共培养轮虫的初始接种密度对共培养;f、传代培养培养体系中轮虫死亡,转接轮虫进行传代培养。实现O3/BAC深度处理工艺优势轮虫室内较长时间的共培养,轮虫密度维持在400-600ind/ml。特别是为生活饮用水中轮虫的安全控制和风险评估研究长期提供实验材料。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2273431SQ20111014576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日
发明者周连宁, 胡章立, 黎双飞 申请人:深圳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