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球藻培养繁殖的半自动化循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57951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球藻培养繁殖的半自动化循坏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小球藻培养繁殖系统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球藻培养繁殖的半自动化循坏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小球藻为普生性单细胞绿藻,种类繁多;小球藻能适应于不同的生长环境,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良好,除能利用光能自养外,还可以利用有机碳源进行异养生长。小球藻含丰富的蛋白质、多糖、脂质、叶绿素、维生素、微量元素和一些生物活性代谢产物。自1962年日本学者报道小球藻对胃溃疡有治疗作用以来,人们对小球藻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宄,发现小球藻具有防治消化性溃疡、抗肿瘤、增强免疫、抗辐射、抗病原微生物、防治贫血、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药理作用。
[0003]小球藻所含的多种氨基酸与脂蛋白,可以活化人体细胞、修复人体受损基因,促进器官组织的生长;其含有的维生素族,可有效地抗氧化、清除身体自由基、改善心、肺功能,起到美容延缓衰老的作用;小球藻和和螺旋藻一样里面也含有藻多糖和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元素能够起到抗疲劳、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并且小球藻与螺旋藻相比具有特殊性的一点是,它有独有的CGF活性因子可调节免疫力、有效修复机体损伤,增强细胞吞噬能力。吃小球藻对于儿童和老人来说,作用非常明显;小球藻所具有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可以调节血脂、血液黏度,可有效地均衡营养及排除毒素,这些元素不但是构成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也是预防多种慢性疾病的物质保证;其所具有的植物纤维素,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加快对食物消化,更能保护胃肠,而且可以排除人体内的化学毒素、重金属等,使人体更加轻爽;因此为了能更好的培养繁殖小球藻,我们研制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光合作用强、繁殖快的小球藻培养繁殖的半自动化循坏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光合作用强、繁殖快的小球藻培养繁殖的半自动化循坏系统。
[0005]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小球藻培养繁殖的半自动化循坏系统,包括储液罐1,玻璃循环管道2及离心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罐I通过管道与泵体4连接,泵体4通过管道与玻璃循环管道2连接;所述的玻璃循环管道2与检测系统5连接,检测系统5另一端与储液罐1、离心装置3连接;所述的储液罐I上方设有与自来水管连接的手动出水阀,一侧与离心装置3连接。
[0007]所述的玻璃循环管道2为螺旋式结构。
[0008]所述的两个相邻玻璃循环管道2之间通过法兰、胶皮垫连接;且两个相邻玻璃循环管道2的接口处设有半圆形玻璃挡板201。
[0009]所述的储液罐I上方设有温度监测系统。
[0010]所述的离心装置3与储液罐I之间设有控制阀体I 6。
[0011]所述的储液罐I与泵体4之间设有控制阀体II 7。
[0012]所述的储液罐1、泵体4、玻璃循环管道2、检测系统5为一体式结构。
[0013]所述的储液罐1、泵体4、玻璃循环管道2、检测系统5的一体式结构至少并列连接有一个。
[0014]本实用新型一种小球藻培养繁殖的半自动化循坏系统,所述的储液罐I通过管道与泵体4连接,泵体4通过管道与玻璃循环管道2连接,玻璃循环管道2与检测系统5连接,检测系统5另一端与储液罐I连接;通过泵体4将储液罐I内的小球藻悬浮液泵入玻璃循环管道2内,然后小球藻悬浮液随着泵体4的动力在螺旋式结构的玻璃循环管道2内逐渐流动,同时凭借外界的光进行光合作用,在玻璃循环管道2内完成繁殖;然后通过检测系统5检测小球藻繁殖液是否达到要离心的浓度,若达到浓度,其进入离心装置3进行离心,得到小球藻泥;若没有达到浓度,直接进入储液罐1,然后又由泵体4泵入玻璃循环管道2内,继续进行繁殖,直至检测系统检测浓度达到所需要求,即可分离;所述的离心装置3与储液罐I之间设有控制阀体I 6,当分离完毕后,打开控制阀体I 6,将离心装置3内的液体排入储液罐1,再按最初小球藻悬浮液的浓度分别加入自来水、小球藻培养液,进行二次繁殖;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光合作用强、繁殖快、成本低。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所述的玻璃循环管道为螺旋式结构,使其内的小球藻悬浮液能充分的进行光合作用,快速完成繁殖;二、所述的离心装置与储液罐之间设有控制阀体I,当分离完毕后,打开控制阀体I,将离心装置内的液体排入储液罐内,再按最初小球藻悬浮液的浓度分别加入自来水、小球藻培养液,进行二次繁殖,节能环保、无任何废渣,成本低廉;三、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四、所述的两个相邻玻璃循环管道2之间通过法兰、胶皮垫连接;且两个相邻玻璃循环管道2的接口处设有半圆形玻璃挡板201,其作用是当藻液流过半圆形玻璃挡板201时,半圆形玻璃挡板201能改变水流的方向,从而形成湍流,提尚气体传质、接受光照效率,从而提尚广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储液罐1,玻璃循环管道2,离心装置3,泵体4,检测系统5,控制阀体I 6,控制阀体II 7。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0020]一种小球藻培养繁殖的半自动化循坏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储液罐1,玻璃循环管道2及离心装置3 ;所述的储液罐I通过管道与泵体4连接,泵体4通过管道与玻璃循环管道2连接;所述的玻璃循环管道2与检测系统5连接,检测系统5另一端与储液罐1、离心装置3连接;所述的储液罐I上方设有与自来水管连接的手动出水阀,一侧与离心装置3连接。
[0021 ] 如图2所示,所述的玻璃循环管道2为螺旋式结构,使其内的小球藻悬浮液光合作用充分,繁殖速度快。
[0022]所述的储液罐I上方设有温度监测系统,使用方便。
[0023]所述的离心装置3与储液罐I之间设有控制阀体I 6。
[0024]所述的储液罐I与泵体4之间设有控制阀体II 7。
[0025]实施例1
[0026]工作时,通过泵体4将储液罐I内的小球藻悬浮液泵入玻璃循环管道2内,然后小球藻悬浮液随着泵体4的动力在螺旋式结构的玻璃循环管道2内逐渐流动,同时凭借外界的光进行光合作用,在玻璃循环管道2内完成繁殖;然后通过检测系统5检测小球藻繁殖液是否达到要离心的浓度,若达到浓度,其进入离心装置3进行离心,得到小球藻泥;若没有达到浓度,直接进入储液罐1,然后又由泵体4泵入玻璃循环管道2内,继续进行繁殖,直至检测系统检测浓度达到所需要求,即可分离。
[0027]所述的离心装置3与储液罐I之间设有控制阀体I 6,当分离完毕后,打开控制阀体I 6,将离心装置3内的液体排入储液罐1,再按最初小球藻悬浮液的浓度分别加入自来水、小球藻培养液,进行二次繁殖;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光合作用强、繁殖快、成本低。
[0028]所述的所述的储液罐I上方设有温度监测系统,检测、控制适宜小球藻生长的适宜温度。
[0029]所述的两个相邻玻璃循环管道2之间通过法兰、胶皮垫连接;且两个相邻玻璃循环管道2的接口处设有半圆形玻璃挡板201,其作用是当藻液流过半圆形玻璃挡板201时,半圆形玻璃挡板201能改变水流的方向,从而形成湍流,提高气体传质、接受光照效率,从而提尚广量。
【主权项】
1.一种小球藻培养繁殖的半自动化循坏系统,包括储液罐(I),玻璃循环管道(2)及离心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罐(I)通过管道与泵体(4)连接,泵体(4)通过管道与玻璃循环管道(2)连接;所述的玻璃循环管道(2)与检测系统(5)连接,检测系统(5)另一端与储液罐(I)、离心装置(3)连接;所述的储液罐(I)上方设有与自来水管连接的手动出水阀,一侧与离心装置(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小球藻培养繁殖的半自动化循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循环管道(2)为螺旋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所述一种小球藻培养繁殖的半自动化循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相邻玻璃循环管道(2)之间通过法兰、胶皮垫连接;且两个相邻玻璃循环管道(2)的接口处设有半圆形玻璃挡板(2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小球藻培养繁殖的半自动化循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罐(I)上方设有温度监测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小球藻培养繁殖的半自动化循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心装置(3)与储液罐(I)之间设有控制阀体I (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小球藻培养繁殖的半自动化循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罐⑴与泵体⑷之间设有控制阀体II (7) O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小球藻培养繁殖的半自动化循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罐(1)、泵体(4)、玻璃循环管道(2)、检测系统(5)为一体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一种小球藻培养繁殖的半自动化循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罐(I)、泵体(4)、玻璃循环管道(2)、检测系统(5)的一体式结构至少并列连接有一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小球藻培养繁殖系统,具体为一种小球藻培养繁殖的半自动化循坏系统;其包括储液罐(1),玻璃循环管道(2)及离心系统(3);所述的储液罐(1)通过管道与泵体(4)连接,泵体(4)通过管道与玻璃循环管道(2)连接;所述的玻璃循环管道(2)与检测系统(5)连接,检测系统(5)另一端与储液罐(1)、离心装置(3)连接;所述的储液罐(1)上方设有与自来水管连接的手动出水阀,一侧与离心装置(3)连接;所述的储液罐(1)、泵体(4)、玻璃循环管道(2)、检测系统(5)为一体式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光合作用强、繁殖快。
【IPC分类】C12M1-00, C12R1-89, C12M1-34
【公开号】CN204265754
【申请号】CN201420750464
【发明人】常贵, 冯涛
【申请人】甘肃德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