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淡水养殖池塘生物絮团形成的方法

文档序号:145590阅读:1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促进淡水养殖池塘生物絮团形成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淡水养殖池塘生物絮团形成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絮团是主要由细菌、藻类、原生动物、轮虫、腹毛类以及其他有机质构成的以有机质为载体的一类有机团状悬浮物。其核心价值是能使养殖系统中的残饵、粪便以及氮源排泄物等营养废物转化为养殖动物可以重新摄食利用的营养来源,提高养殖动物对饲料氮素利用率,同时降低养殖池塘富营养化,改善池塘水质,减少病害发生。在零换水基础上, 采用人工调控养殖池塘微生物数量以达到上述目的。碳源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物。池塘内部碳源缺乏会导致异养细菌繁殖受阻。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饲料有机物的输入与养殖池塘水体微生态环境之间通常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饲料只考虑养殖对象的营养需要,没有考虑整个池塘水体生态系统的物质平衡,尤其是碳、氮平衡。对微生物而言,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态氮等氮源过剩, 碳源相对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淡水养殖池塘中氨态氮、亚硝酸态氮等氮源过剩、碳源不足,池塘水质差,养殖鱼类成活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促进淡水养殖池塘生物絮团形成的方法。本发明促进淡水养殖池塘生物絮团形成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按以下公式计算每一次向淡水养殖池塘中添加甘蔗糖蜜的量ACH = βδΧΗΧΞΧ^ ;其中ACH为甘蔗糖蜜添加量g,H为池塘水体深度m,S为池塘水体面积m2,Cra3_N为池塘水体中氨氮含量 mg/L; 二、向甘蔗糖蜜中加入淡水养殖池塘中的水进行稀释,淡水养殖池塘中的水与甘蔗糖蜜的质量比为9 11 1,然后将稀释后的甘蔗糖蜜全池均勻泼洒,每1 2周泼洒一次, 即完成促进淡水养殖池塘生物絮团形成的方法。本发明使用甘蔗糖蜜为碳源,利用碳、氮平衡原理通过向养殖池塘中添加碳源来刺激异养细菌繁殖,进而促进生物絮团的形成。本发明方法可提高生物絮团的形成量,刺激非致病异养细菌大量繁殖,从而抑制致病菌的繁殖,减少病害发生,改善池塘水质。同时能够显著提高养殖池塘鱼体的成活率,降低池塘中氨态氮和亚硝酸态氮这两种有害氮源的含量。同时形成的生物絮团可以被滤食性、杂食性的鱼种所食用,可替代部分饲料,减少成本。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
,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
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
一本实施方式促进淡水养殖池塘生物絮团形成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按以下公式计算每一次向淡水养殖池塘中添加甘蔗糖蜜的量ACH = 35XHXSXCra3_N;其中ACH为甘蔗糖蜜添加量g,H为池塘水体深度m,S为池塘水体面积m2, Cra3_N为池塘水体中氨氮含量mg/L ;二、向甘蔗糖蜜中加入淡水养殖池塘中的水进行稀释,淡水养殖池塘中的水与甘蔗糖蜜的质量比为9 11 1,然后将稀释后的甘蔗糖蜜全池均勻泼洒,每1 2周泼洒一次,即完成促进淡水养殖池塘生物絮团形成的方法。本实施方式所述甘蔗糖蜜为购买得到。
具体实施方式
二 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淡水养殖池塘中的水与甘蔗糖蜜的质量比为9 1。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淡水养殖池塘中的水与甘蔗糖蜜的质量比为11 1。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淡水养殖池塘中的水与甘蔗糖蜜的质量比为10 1。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每 1周泼洒一次。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每 2周泼洒一次。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七本实施方式促进淡水养殖池塘生物絮团形成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按以下公式计算每一次向淡水养殖池塘中添加甘蔗糖蜜的量ACH = 35XHXSXCra3_N;其中ACH为甘蔗糖蜜添加量g,H为池塘水体深度m,S为池塘水体面积 m2, Cra3_N为池塘水体中氨氮含量mg/L ;二、向甘蔗糖蜜中加入淡水养殖池塘中的水进行稀释,淡水养殖池塘中的水与甘蔗糖蜜的质量比为10 1,然后将稀释后的甘蔗糖蜜全池均勻泼洒,每1周泼洒一次,即完成促进淡水养殖池塘生物絮团形成的方法。本实施方式所用池塘面积为1. 1亩、水深1. 5m。池塘放养鱼类分为大、小两个规格,大规格鱼种鲤鱼和草鱼的平均体重为23g,鲢鱼和鳙鱼的平均体重为20g,放养密度为 3600尾/池。小规格鱼种鲤鱼和草鱼的平均体重为15g,鲢鱼和鳙鱼的平均体重为10g,放养密度为7200尾/池。大、小规格鱼种均按鲤鱼鲢鱼鳙鱼草鱼=6 2 1 1的比例放养。两规格均设甘蔗糖蜜组和对照组,甘蔗糖蜜组按本实施方式的方法添加甘蔗糖蜜,对照组不添加甘蔗糖蜜。整个实验过程中,两组池塘均正常投喂鲤鱼鱼种配合饲料,且均不换水,只是定期补充蒸发和渗漏水量;甘蔗糖蜜组按上述方法每周添加甘蔗糖蜜一次, 从2011年8月7日至2011年9月4日连续添加五次。每周在添加之前测定水体氨态氮、 亚硝酸态氮、硝酸态氮、PH、DO等水质指标,同时测定各组池塘水体的生物絮团量。实验共进行6周,第5周和第6周甘蔗糖蜜组停止添加甘蔗糖蜜。整个实验过程中,甘蔗糖蜜组各放养种类鱼的成活率均为100%,而对照组中的鱼均有不同程度的死亡。且大规格鱼种中,甘蔗糖蜜组鳙和鲤的特定生长率分别比对照组高2. 6 %和1. 9 %,其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高4. 2 %和3. 7 % ;小规格鱼种中,甘蔗糖蜜组鳙和鲤的特定生长率分别比对照组高5. 4%和1. 0%,其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高12. 3%和 3.2%。数据如表1所示。表1不同放养鱼种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及存活率
权利要求
1.一种促进淡水养殖池塘生物絮团形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促进淡水养殖池塘生物絮团形成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按以下公式计算每一次向淡水养殖池塘中添加甘蔗糖蜜的量ACH = 35XHXSXCNH3_N;其中Δ CH为甘蔗糖蜜添加量g,H为池塘水体深度m,S 为池塘水体面积m2,CNH3_N为池塘水体中氨氮含量mg/L ;二、向甘蔗糖蜜中加入淡水养殖池塘中的水进行稀释,淡水养殖池塘中的水与甘蔗糖蜜的质量比为9 11 1,然后将稀释后的甘蔗糖蜜全池均勻泼洒,每1 2周泼洒一次,即完成促进淡水养殖池塘生物絮团形成的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淡水养殖池塘生物絮团形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淡水养殖池塘中的水与甘蔗糖蜜的质量比为9 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淡水养殖池塘生物絮团形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淡水养殖池塘中的水与甘蔗糖蜜的质量比为11 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淡水养殖池塘生物絮团形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淡水养殖池塘中的水与甘蔗糖蜜的质量比为10 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促进淡水养殖池塘生物絮团形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每1周泼洒一次。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促进淡水养殖池塘生物絮团形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每2周泼洒一次。
全文摘要
一种促进淡水养殖池塘生物絮团形成的方法,涉及一种促进淡水养殖池塘生物絮团形成的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淡水养殖池塘中氨态氮、亚硝酸态氮等氮源过剩、碳源不足,池塘水质差,养殖鱼类成活率低的问题。方法按以下公式计算每一次向淡水养殖池塘中添加甘蔗糖蜜的量ΔCH=35×H×S×CNH3-N;ΔCH为甘蔗糖蜜添加量,H为池塘水体深度,S为池塘水体面积,CNH3-N为池塘水体中氨氮含量;向甘蔗糖蜜中加入淡水养殖池塘中的水进行稀释,然后将稀释后的甘蔗糖蜜全池均匀泼洒,即完成促进淡水养殖池塘生物絮团形成的方法。本发明可提高生物絮团的形成量,刺激非致病异养细菌大量繁殖,从而抑制致病菌的繁殖,改善池塘水质。
文档编号A01K63/04GK102487879SQ20111041192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2日
发明者尹家胜, 徐奇友, 王常安, 罗亮, 许红, 赵志刚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