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重体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014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配重体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主要涉及一种可供不同规格配重体牢固套结或拆解便利更换使用,而抛竿时又能有效防止松脱及滑移具较佳稳定使用的配重的固定结构创新组成。
背景技术
如图IA所示是为一现有配重体固定组合结构,是包含于一浮标10插结杆11可套结一定位豆111并与一配重体20的中孔穿套,再与一浮标插座12插结,由浮标插座12下端一转子30与母线连结,而组成插结杆11可拔出浮标插座12以更换配重体20的操作使用,如箭头所指结构。如图2所示的配重体固定组合,包含于一转子30—端枢设一定长度的挠性线套体31可与一配重体20中孔穿套,而以穿出中孔的挠性线套体31与一别针40结合限位。如图3所示的配重体固定结构,包含于两转子30之间所设连结杆32于一转子30内侧形成一限位挡缘321,而于另一转子30内侧设有一环沟322,使一配重体20由上端转子30套入后于环沟322以一限位环323套结限位。所欲解决的技术课题如上所述图I的配重体固定结构,因为浮标插结杆11与浮标插座12可为拔出视为活动式插结,才能在不同钓场时进行配重体20的更换,然而因为其插结杆11与浮标插座12插结的固定力量有限,所以,在抛竿时被向外甩出的配重体20形成的向外离心力,将会把浮标10自浮标插座12向外推出而形成松脱,以致无法使用,为现有配重体固定结构的缺点之一。上述图2限位套组于挠性线套体31的配重体20,虽可在转子30与别针40间的挠性线套体31长度中更换不同长度规格的配重体20,而当更换的配重体20小于挠性线套体31长度时,使配重体20会在挠性线套体31上来回滑移如图中实虚线及箭头所示,以致影响操作使用上的稳定性;另,如图3连接两转子30的连结杆32,当套组的配重体20规格短于连结杆32长度时,也会形成配重体在连结杆32上来回滑移如图中实虚线及箭头所示,也会影响操作使用上的稳定性,为现有配重体固定结构的缺点之二。所以如何针对现有抛竿时配重体容易松脱,及会来回滑移为影响操作使用稳定性登缺点改良设计,是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行解决的困难点所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钓友更换不同规格配重体,及在抛竿时又能更加迫紧定位,有效避免松脱或滑移具使用稳定性佳的配重体的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一步具有微调配重功能的配重体的固定结构。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配重体的固定结构,是于配重座上套结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为一中央具中孔而外部呈锥状的胶质套体,供配重体由固定件渐缩端套结迫紧定位。所述的配重体的固定结构,其中,该配重座包含一浮标插座及插结浮标插座供固定件套结的浮标插结杆。所述的配重体的固定结构,其中,该浮标插座下端枢结一配重微调件,该配重微调件包含两转子,该两转子间以一供铅片卷绕微调的连结杆连结,上端的转子外侧枢结一枢杆插结浮标插座下端,下端转子外侧枢结供连结母线的连结部。所述的配重体的固定结构,其中,该配重座包含一端枢结转环的转子,在转子另一 端结合一供固定件套结的挠性线套体,该凸出固定件挠性线套体与一别针扣结。所述的配重体的固定结构,其中,该配重座包含一浮标插座及插结浮标座下端供固定件套结的延伸杆,该延伸杆下端设有连结部。所述的配重体的固定结构,其中,该配重座包含两转子,该两转子间枢结一供固定件套结的连结杆,两转子外端分别设有连结部。所述的配重体的固定结构,其中,该连结杆在固定件扩大端与转子间预留适当间隙,供铅片卷绕微调。所述的配重体的固定结构,其中,该配重座包含一端枢结转环的转子,在转子另一端枢结一供固定件套结的连结杆,该连结杆末端设有连结部。所述的配重体的固定结构,其中,该固定件由扩大端或渐缩端相反方向与连结杆套组。所述的配重体的固定结构,其中,该配重座包含一供固定件套结的连结杆,在该连结杆两端分别弯设有连结部及扣部。所述的配重体的固定结构,其中,配重体中孔可为直孔,锥孔或阶状孔结构者。所述的配重体的固定结构,其中,配重体一侧剖设与中孔连通的剖槽。所述的配重体的固定结构,其中,固定件外壁形成复数连续锥状的迫结凸缘。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及优点,在参考后述的详细说明及申请专利范围后,将能益加明显易懂。

图I是现有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二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三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侧向剖槽配重体固定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抛竿操作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示意图。[0037]附图标记说明背景技术10_浮标;11-插结杆;12-浮标插座;20_配重体;30_转子;31_挠性线套体;32_连结杆;321-限位挡缘;322_环沟;323限位环;40_别针;本实用新型50、50A、50B、50C、50D、50E-配重座;20_配重体;20’ -长形配重体;21-直孔;21’_锥孔;21”_阶状孔;22_剖槽;51_浮标插座;52_插结杆;53_配重微调件;511、533、551、551A、551B、551C-连结部;531、81、91_ 转子;532、92_ 连结杆;54、95_ 铅片;55-延伸杆;60_固定件;61_迫结凸缘;70_母线;82_挠性线套体;83、94_别针;921_限位挡缘;93、96、96A、96B-连结部;97_上连结部;98、98A、98B_下连结部。
具体实施方式
余下,兹配合附图列举一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内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能效益如后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其是包含一配重座50上套结有一固定件60,该固定件60为一中央具中孔而外部呈锥状的胶质套体,供配重体20由渐缩端套结迫紧定位组成;该配重座50可为一浮标插座51及插结浮标插座51供固定件60套结的浮标56插结杆52组成,该浮标插座51下端设有供母线穿设连结的连结部511,该连结部511如图中所示为下端枢结转环的转子结构,此为举例说明当不限定仅此结构;使配重体50可由固定件60渐缩端套结迫抵固定或拆解,以利不同规格配重体便利更换使用。如下方箭头所示,该配重体20中孔可为直孔21 ;或锥孔21’、或阶状孔21”结构者;如左侧箭头所示,该套结浮标插结杆52的固定件60与浮标插座51间可间隔适当间距,供长形配重体20’套组;或该固定件60下端可包覆至浮标插座51 ;或该浮标插座51下端枢结一配重微调件53,该配重微调件53包含两转子531间以一供铅片54卷绕微调的连结杆532连结,并由上端转子531外侧枢结一枢杆插结浮标插座51下端,下端转子531外侧枢结一供连结母线的连结部533 (如转环);如右侧箭头所示,该固定件60外壁进一步形成多个连续锥状的迫结凸缘61。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包含一浮标插座51及插结浮标座51下端供固定件60套结的延伸杆55,该延伸杆55下端设有供母线连结的连结部551,组成与浮标A形成分离式设计的配重座50A结构,提供配重体20于固定件60上套组定位;如图中所示,该连结部551以延伸杆55末端弯成一环圈结构;或如箭头所示反折弯成一倒R字结构的连结部551A ;或弯成末端与连结杆呈平行开口环圈结构的连结部551B ;或如左侧箭头所示,可枢结外端结合有转环的转子结构的连结部551C。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配重体20 —侧剖设与中孔21连通的剖槽22,复供固定件60从剖槽22侧向套入中孔21内嵌结定位。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抛竿操作示意图,因固定件60为锥状软质套体,供配重体20由固定件60渐缩端套入朝扩大端迫紧定位,并由浮标插座51的连结部511套结母线70上串组;使进行抛竿操作浮标56由虚线摆向实线位置时,借离心力将套结固定件60的 配重体20甩向锥面的扩大端,如图中箭头所示,使配重体20越甩越紧以避免松脱及防止配重体滑移的不稳定状态,具稳定使用的进步性。如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包含一端枢结转环的转子81,在另一端结合一供固定件60套结的挠性线套体82,组成的配重座50B,供配重体20可套结固定件60定位,于凸出固定件60挠性线套体82配合一别针83扣结;如左侧箭头所示,该固定件60是以扩大端与挠性线套体82穿套,复由扩大端可将转子包覆结合;如右侧箭头所示,该固定件60 外壁进一步形成复数连续锥状的迫结凸缘61,可于配重体20中孔21内壁形成更牢固的套结。如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包含两转子91间枢结一供固定件60套结的连结杆92,两转子91外端分别设有连结部93组成配重座50C ;可将一锥状固定件60套组于连结杆92,供配重体20中孔21由渐缩端套结迫紧,再与一别针94连结结合,而组成易于拆装的结合;其中,固定件60扩大端与相对转子30可组成具有间隙或无间隙的抵接组合,其在固定件60与转子91组合间隙的连结杆92可再以铅片95缠绕,而组成配重的微调操作;也可于该端转子91内侧的连结杆92形成一限位挡缘921。如图10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示意图,包含一枢结转环的转子91,在另一端枢结一供固定件60套结的连结杆92,该连结杆92末端设有连结部92组成配重座50D ;该连结部96是由连结杆92末端反折弯成倒R字结构;或如箭头所示可弯成具开口的环圈状结构的连结部96A ;或弯成末端与连结杆平行开口的环圈状结构的连结部96B ;该固定件60可由扩大端或渐缩端相反方向与连结杆92套组。如图1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示意图,包含一供固定件60套结连结杆92,在两端分别弯设有上、下连结部97、98组成配重座50E ;该上连结部97为弯成末端与连结杆形成平行开口的环圈状结构,该下连结部98弯成倒R字结构;或如箭头所示可弯成具开口的环圈状结构的下连结部98A ;或弯成末端与连结杆呈平行开口的环圈状结构的下连结部98B。惟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寄局限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故举凡举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配重体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是于配重座上套结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为一中央具中孔而外部呈锥状的胶质套体,供配重体由固定件渐缩端套结迫紧定位。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配重体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配重座包含一浮标插座及插结浮标插座供固定件套结的浮标插结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重体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浮标插座下端枢结一配重微调件,该配重微调件包含两转子,该两转子间以一供铅片卷绕微调的连结杆连结,上端的转子外侧枢结一枢杆插结浮标插座下端,下端转子外侧枢结供连结母线的连结部。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配重体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配重座包含一端枢结转环的转子,在转子另一端结合一供固定件套结的挠性线套体,该凸出固定件挠性线套体与一别针扣结。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配重体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配重座包含一浮标插座及插结浮标座下端供固定件套结的延伸杆,该延伸杆下端设有连结部。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配重体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配重座包含两转子,该两转子间枢结一供固定件套结的连结杆,两转子外端分别设有连结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重体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结杆在固定件扩大端与转子间预留适当间隙,供铅片卷绕微调。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配重体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配重座包含一端枢结转环的转子,在转子另一端枢结一供固定件套结的连结杆,该连结杆末端设有连结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重体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由扩大端或渐缩端相反方向与连结杆套组。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配重体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配重座包含一供固定件套结的连结杆,在该连结杆两端分别弯设有连结部及扣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配重体的固定结构,包含一配重座上套结一供配重体套结的固定件,该固定件为一中央具中孔而外部呈锥状的胶质套体,外壁进一步形成复数连续锥状的迫结凸缘,该配重体中孔可为直孔、锥孔或阶状孔结构;使不同规格配重体由固定件渐缩端套结迫抵固定或拆解便利更换使用外,在抛竿时配重体又能朝向固定件扩大端迫紧有效避免松脱或滑移具较佳使用稳定性的进步性。
文档编号A01K95/00GK202354249SQ20112047349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4日
发明者林国阳 申请人:林国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