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用桉树料仿生有机种植竹荪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荪的种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桉树料仿生有机种植竹荪的方法。
背景技术:
竹荪是一种隐花菌类,因多寄生在枯竹根部而得名,其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料,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竹荪药用于降血压、降血月旨、减肥、防治糖尿病,并有抗癌和抗炎症的作用。桉树一般为常绿乔木;枝、叶花有芳香;叶子通常互生,有柄,全缘羽状脉,多为镰刀形;早春开白色、红色或黄色花,多为伞形或头状花序,萼片与花瓣连合成帽状体(花盖),开花时脱落;蒴果成熟时顶端3-5裂;种子多数有角棱。通常人们认为桉树是霸王树:即桉树对当地乡土的、原产、原生的物种有极大的抑制性,它生长了,其他物种就不能生长,而且会慢慢地退缩,最后造成桉树林都是地表光秃秃的,地被上没有草、灌木,也没有小乔木及各种中草药材等。其他物种不能和它一起生存;原生物种衰减、退化,植物种类极为单一,无法给大多数动物提供食物或适宜的栖息环境,林中动物十分稀少甚至绝迹,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生物食物链断裂,生态十分脆弱,缺少天敌对虫害进行控制,很易感染虫灾,造成大面积损害,砍伐天然林种植大片树木种类单一、树龄相近且十分密集的人工林,会导致“绿色沙漠”;干燥且易形成火灾;还会导致小气候变化等严重的生态危机。由于人们的这种认识误区,桉树及桉树种植地也被看成不能生长或者种植食用菌类。因此桉树生长地通常不会种植其他的植物,使得土地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桉树树皮及桉树在加工中产生的废料料也被丢弃,不仅桉树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还对造成了环境压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桉树料仿生有机种植竹荪的方法,不使用化肥和农药,通过在天然条件下培养出竹荪,以实现仿野生种植竹荪。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桉树料仿生有机种植竹荪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I)培养料的处理:收集桉树加工厂的下脚料或按树皮,自然堆放分解其中的单宁成分,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10%,放置待用;(2)选择种植地:选择桉树的生长林地作为竹荪的种植地;(3)园地整畦:在选好的种植地桉树林的行间空处地清理场地杂物及野草,翻土晒白,开出畦沟,土向畦沟两侧推堆,留做覆土 ;(4)铺料播种:将上述处理后的培养料 加水预湿含水量为55-65%时,将培养料铺放在开好的沟畦中,然后在培养料上撒上竹荪菌种,再铺放一层培养料;
(5)覆土盖物:撒种完成后,培养料上加盖一层腐殖土,然后盖上覆土,覆土上再铺上枯叶或枯草;(6)发菌培养:覆土后在自然状态下菌丝生长,期间干旱时可通过喷洒水控制种植地的湿度;(7)出菇管理:出菇阶段温度要求25_35°C,空间相对湿度85-95%,让其自然生长;(8)采收:竹荪菌蕾发育成熟时,破蕾、抽柄、撒裙,选择在上午人工采摘。本发明所⑴步骤中桉树料自然堆放的时间为2-3个月。所述(3)步骤中,沟畦的宽度为80_100cm,深度为50_60cm,两沟畦之间留有人行道,人行道间距30-40cm。所述(4)步骤中,铺放的培养料的厚度为20-30cm。所述(5)步骤中,培养料的厚度为20-30cm,土层的厚度为3_5cm。菌蕾生长期对环境湿度要求较高,因此在本发明所述(6)步骤中,种植地的温度控制为20-25°C,湿度控制在80%以上。其中优选的,保持相对湿度为90%最为适宜。竹荪播种时间选在的春季或秋季,播种时温度在22-25°C为宜。比较好的播种季节是春夏之交的雨后播种,因为在雨后播种有利于菌丝的发育及生长,在夏季开始生长,而夏季桉树枝叶茂盛,遮阴条件良好;而且上夏季的时候桉树每天呼出大量氧气,对竹荪子实体生长发育十分有利。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加快竹荪菌丝的发育及生长,在(5)步骤完成之后在枯叶或枯草上覆盖一层薄膜。本发明中采收竹荪时候是用一只手扶住菌托,另一只手用小刀将将菌托下的菌萦切断,轻轻取出,放入瓷盘或蓝子内;千万不要用手扯,因为用手扯会将裙、菌柄很脆嫩,极易折断;采摘时应轻拿轻放,采收后、将菌盖和菌托及时剥掉,保留菌裙菌柄,去掉菌托表面上的泥土,菌盖可在清水中浸洗除掉表面上的抱体,再进行干制,若裙柄已有少量污染,则应及时用清水或干净湿纱布掺净即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述的用桉树料仿生种植竹荪的方法中,一方面种植过程中没有用到任何农药和化肥,通过在自然状态培育,种植出的竹荪接近野生状态,其营养价值和实用价值堪比野生竹荪;另一方面,本发明直接用按树木屑或者按树皮作为培养料,充分利用了林业废材,防止了环境污染;再者,本发明的种植方法主要利用了桉树生长的间隔土地,不仅克服了人们普边认为桉树地不利于菌类生长的偏见,还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方法种植的竹荪的产量可以达到亩产100-150公斤。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用桉树料仿生种植竹荪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I)培养料的处理:收集桉树加工厂的下脚料或按树皮,自然堆放分解其中的单宁成分,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10%,放置待用;
(2)选择种植地:选择桉树的生长林地作为竹荪的种植地;(3)园地整畦:在选好的种植地桉树林的行间空处地清理场地杂物及野草,翻土晒白,开出畦沟,土向畦沟两侧推堆,留做覆土 ;(4)铺料播种:将上述处理后的培养料加水预湿含水量为55-65%时,将培养料铺放在开好的沟畦中,然后在培养料上撒上竹荪菌种,再铺放一层培养料;(5)覆土盖物:撒种完成后,培养料上加盖一层腐殖土,然后盖上覆土,覆土上再铺上枯叶或枯草;(6)发菌培养:覆土后在自然状态下菌丝生长,期间干旱时可通过喷洒水控制种植地的湿度;(7)出菇管理:出菇阶段温度要求25_35°C,空间相对湿度85-95%,让其自然生长,;(8)采收:竹荪菌蕾发育成熟时,破蕾、抽柄、撒裙,选择在上午人工采摘。以下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实施例1春季,在选好的桉树生长地清理场地杂物及野草,翻土晒白,开好排水沟防止积水,然后把晒白的土向沟畦两侧推堆,开出宽、深分别为100cm、50cm的沟畦,土留做覆土 ;之后再将准备好的培养料加水预湿至含水量为60% (以质量比计),按照一层培养料、一层竹荪菌种、再一层培养料的循序铺料播种,其中底层培养料的厚度为20cm,上层培养料的厚度为20cm,培养料上盖5cm厚的覆土,覆土上加盖一层5cm腐殖土,腐殖土上再铺上枯叶或枯草,发菌培养,保持种植地环境湿度不低于70% ;出菇后,让其自然生长,期间每天通过喷洒水控制种植地的湿度不低于90%。竹荪出菇后菌蕾发育成熟,破蕾、抽柄、撒裙时,通过人工采摘,并测量鲜竹荪菌子实体株高 及重量;将竹荪制干后检测竹荪的营养成分含量(质量百分比)。最后亩产干竹荪150KG。实施例1中竹荪具体检测项目见表1: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用桉树料仿生有机种植竹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料的处理:收集桉树加工厂的下脚料或按树皮,自然堆放分解其中的单宁成分,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10%,放置待用; (2)选择种植地:选择桉树的生长林地作为竹荪的种植地; (3)园地整畦:在选好的种植地桉树林的行间空处地清理场地杂物及野草,翻土晒白,开成畦沟,将泥土向畦沟两侧推堆,留做覆土 ; (4)铺料播种:将上述处理后的培养料加水预湿含水量为55-65%时,将培养料铺放在开好的沟畦中,然后在培养料上撒上竹荪菌种,再铺放一层培养料; (5)覆土盖物:撒种完成后,培养料上加盖一层腐殖土,然后盖上覆土,覆土上再铺上枯叶或枯草; (6)发菌培养:覆土后在自然状态下菌丝生长,期间干旱时可通过喷洒水控制种植地的湿度; (7)出菇管理:出菇阶段温度要求25-35°C,空间相对湿度85-95%,让其自然生长,; (8)采收:竹荪菌蕾发育成熟时,破蕾、抽柄、撒裙,选择在上午人工采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桉树料仿生有机种植竹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I)步骤中桉树料自然堆放的时间为3个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桉树料仿生有机种植竹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步骤中,畦沟的宽度为80-100cm,深度为50-60cm,两沟畦之间留有人行道,人行道间距30-40 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桉树料仿生有机种植竹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4)步骤中,铺放的培养料的厚度为20-3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桉树料仿生有机种植竹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5)步骤中,培养料的厚度为20-30cm,土层的厚度为3-5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桉树料仿生有机种植竹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6)步骤中,种植地的温度控制为20-25°C,湿度控制在7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桉树料仿生有机种植竹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竹荪播种时间选在的春季或秋季,播种时温度在22-25°C为宜。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用桉树料仿生有机种植竹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在(5)步骤完成之后在枯叶或枯草上覆盖一层薄膜的步骤。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用桉树料仿生有机种植竹荪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培养料的处理、选择种植地、园地整畦、铺料播种、覆土盖物、发菌培养、出菇管理、采收等步骤。本发明所述的用桉树料仿生种植竹荪的方法中,一方面该种植过程中没有用到任何农药和化肥,通过在自然状态培育,种植出的竹荪接近野生状态,其营养价值和实用价值堪比野生竹荪;另一方面,本发明直接用按树木屑或者按树皮作为培养料,充分利用了林业废材,防止了环境污染;再者,本发明的种植方法主要利用了桉树生长的间隔土地,不仅克服了人们普遍认为桉树地不利于菌类生长的偏见,还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方法种植的竹荪的产量可以达到亩产100-150公斤。
文档编号A01G1/04GK103222391SQ20121002200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31日
发明者梁观德, 黄武 申请人:梁观德, 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