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65474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用于对松毛虫进行种群监测和诱杀,属于油松毛虫监测和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包括许多重大的森林食叶害虫种类,其中松毛虫属(Dendrolimus)昆虫就是典型的代表。全世界共有30余种松毛虫, 分布在中国的27种松毛虫中,危害严重、分布广泛的有6种,即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马尾松毛虫(D. punctatus)、落叶松毛虫(D. superans)、云南松毛虫 (D. houi)、赤松毛虫(D. spectabilis)和思茅松毛虫(D. kikuchii)。这类害虫繁殖力极强,大量猖獗时,针叶全部被食尽,似火烧一般,重者使松林大面积枯死,严重影响松林的健康成长,故有“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之称。许多学者对我国松毛虫种类、地理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调查监测、测报模型、发生与环境关系、防治方法、治理策略和综合管理等方面都做过研究。油松毛虫一般I年发生I 2代,在北京、河北、河南、辽宁、内蒙、陕西、山西、山东和四川等地危害油松、樟子松、华山松、马尾松和白皮松。生产上针对油松毛虫危害而采取的防控措施主要是人工或者飞机喷洒化学农药或者生物农药,如灭幼脲III号、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苦参碱、阿维菌素和苏云金杆菌等。对油松毛虫进行有效的预测预报是对其进行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例如预报飞机喷洒生物农药防控松毛虫危害的最佳喷施时间。但是由于森林分布面积大,地形和地势复杂,传统的人工踏查监测油松毛虫的危害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而常常因不能及时掌握虫情,导致其经常性大爆发。松毛虫性信息素因具有成分高效、种群监测灵敏、使用简便和费用低廉等优点而在生产上受到高度重视。已经阐明性信息素组分的松毛虫种类如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等,由于其组分在成分和比例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很强的物种专一性,所以不同种类松毛虫性信息素诱芯不能通用。根据油松毛虫的生物学习性,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油松毛虫性信息素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评价工作,以期解决生产实践中油松毛虫预测预报和防控难题。对害虫进行准确的预报有利于采取恰当的方法防控其危害,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另外,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也可利用昆虫性引诱剂来监测是否有外来毁灭性害虫的入侵。如美国和加拿大已经将我国的马尾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列入潜在威胁物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应用性信息素制成的性引诱剂,对油松毛虫进行种群监测,达到及时掌握虫情,适时采取防控措施,有效防止油松毛虫的大爆发。对这种害虫的有效监测是防治这种害虫的关键。该引诱剂具有成本低、诱效高和持效期长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发生面积大、地形和地势复杂的油松毛虫种群监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包括下列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
I)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35 40% ;2)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35 40% ;3)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2 18% ;4)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14 1% ;5)顺5-十二碳烯醇,14 I %。优选的,上述5种成分(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 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5-十二碳烯醇)的化学纯度均大于80% (重量),立体异构体的纯度均大于90% (重量)。将以上百分数的各种化合物(占引诱剂的重量百分比)按上述比例均匀混合,得到本发明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本发明提供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包括油松毛虫性引诱剂、溶剂和袖口式复合橡胶载体或者聚乙烯塑料管载体。其中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包括下列组分和重量百分比I)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35 40% ;2)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35 40% ;3)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2 18% ;4)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14 1% ;5)顺5-十二碳烯醇,14 1%。优选的,在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中,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包括下列组分和
重量配比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O. 5 5毫克/每个诱芯;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O. 5 5毫克/每个诱芯;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O. 03 2. 5毫克/每个诱芯;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O. 2 2毫克/每个诱芯;顺5-十二碳烯醇O. 2 2毫克/每个诱芯。本发明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中,所述的溶剂可优选正己烷或者二氯甲烷;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按要求的比例溶解在正己烷或者二氯甲烷溶剂中,其浓度可优选为 50 100微克/微升。本发明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中,所述的袖口式复合橡胶载体中含有30 70% (W/W)的氯化丁基橡胶和70 30% (W/W)的天然橡胶,所述的聚乙烯塑料管载体为I
毫升带管盖的聚乙烯塑料管。优选的,所述的袖口式复合橡胶载体袖口式一端的外径是9mm,内径是6mm,袖口深10mm,诱芯全长19mm ;所述的I毫升带管盖的聚乙烯塑料管的外径为8臟,内径为6臟,高为 31mm。在本发明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中,还可以添加抗氧化剂和/或紫外光吸附剂,所述的抗氧化剂为丁基羟基苯甲醚或2,6- 二叔丁基对甲酚,其添加量为O. 5 IOmg/ 每个诱芯;所述的紫外光吸附剂为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其添加量为O. 5 IOmg/ 每个诱芯。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油松毛虫性引诱剂按照上述的成分和比例溶解在溶剂中,然后用注射器滴加到袖口式复合橡胶塞的隔片上或者聚乙烯塑料管内。具体步骤包括(I)按所述的组成与比例配制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均匀混合,备用;(2)将上述所得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溶解在溶剂中;(3)然后用注射器将步骤(2)配制的性引诱剂溶液滴加到袖口式复合橡胶塞的隔片上或者直接滴加到聚乙烯塑料管内。步骤(3)制成的诱芯可密封于铝箔制成的样品袋中,低温保存备用。所述的溶剂优选为正己烷或者二氯甲烷,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溶解在溶剂中的浓度为50 100微克/微升。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向步骤(3)所得的每个诱芯中添加抗氧化剂和/或紫外光吸附剂,所述的抗氧化剂为丁基羟基苯甲醚或2,6_ 二叔丁基对甲酚,抗氧化剂添加量为O. 5 IOmg/每个诱芯;所述的紫外光吸附剂为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其添加量为O. 5 IOmg/每个诱芯。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袖口式复合橡胶载体可以放在分析纯的乙醇中浸泡 20 30天,期间更换乙醇3 5次,或者将诱芯载体放在索氏提取器中连续洗脱48小时以上,将处理好的袖口式复合橡胶载体放在自然条件下晾干,装到密封塑料袋中密封备用。本发明提供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可作下列用途(I)生产上用于油松毛虫的种群监测和预报工作。本发明的性引诱剂诱芯具有高效的诱蛾活性。即使在林间虫口密度很低的情况下,也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能够满足生产上针对油松毛虫危害的早期预警,以便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防止其爆发成灾。该预报技术经济实用,大大降低人力成本。(2)用于大量诱杀,生物防控油松毛虫的危害由于本发明的油松毛虫诱芯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在不适宜于使用化学农药的林地进行大量诱杀,以降低林间的虫口密度, 达到防控油松毛虫危害的目的。另外,油松毛虫生物诱芯与黑光灯结合,诱杀林间的成虫, 生物防控油松毛虫危害的效果能显著提高。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油松毛虫性引诱剂的诱芯采用了复合橡胶诱芯载体,因此使得诱芯中的共轭双烯性信息素成分较之在天然橡胶或者硅橡胶载体中的异构化速率或释放速率大大降低。同时性信息素成分在这种载体中能够缓慢均匀地释放出来,使得诱芯的诱蛾量增加,持效期延长。所以本发明性引诱剂是一种高效、持效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其应用于油松毛虫的种群监测中,具有非常好的引诱效果。此种类型的诱芯经在河北平泉县大量的田间试验,证明它良好的释放性能和稳定性。利用这种诱芯在山区丘陵地带对油松毛虫进行大面积监测,证明此种诱芯能监测到利用人工调查不能发现的林间油松毛虫,并进一步发现诱蛾量与下代虫口密度有相关性。因而该发明能有效地预防油松毛虫的大爆发。 本发明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另外,其制备方法简单,特别适合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达到针对油松毛虫危害群防群治的效果。总之,本发明的引诱剂具有灵敏、 高效、持效期长和价格低廉等方面的优点,可用于油松毛虫的种群监测和大量诱杀防治,准确预报下代虫口发生密度,将油松毛虫危害的损失率降低,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5
本发明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各成分纯度要求不是很严格,这样不会由于纯度太低而降低诱蛾效果,也不会由于对性信息素成分纯度要求过高而显著提高产品的成本。本发明的诱芯制作简单,其成本显著低于国外同类产品。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林间生物活性试验,对本发明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的使用进行详细地说明,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包括下列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I)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35 ~ 40% ;2)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35 40% ;3)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2 18% ;4)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14 I % ;5)顺5-十二碳烯醇,14 I % ;以上百分数为该化合物占引诱剂的重量百分比,五种成分按上述比例均匀混合, 得到油松毛虫性引诱剂。本发明提供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包括油松毛虫性引诱剂、溶剂和袖口式复合橡胶载体或者聚乙烯塑料管,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包括下列组分和重量百分比I)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35 40% ;2)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35 40% ;3)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2 18% ;4)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14 1% ;5)顺5-十二碳烯醇,14 1% ;上述5种成分的化学纯度均大于80% (重量),立体异构体的纯度大于90% (重
量)O本发明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中,所述的溶剂可优选正己烷或者二氯甲烷;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按要求的比例溶解在正己烷或者二氯甲烷溶剂中,其浓度可优选为 50 100微克/微升。所述的袖口式复合橡胶塞中含有30 70% (W/W)的氯化丁基橡胶和70 30% (W/W)的天然橡胶,所述的聚乙烯塑料管为I毫升带管盖的聚乙烯塑料管。在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中,还可添加抗氧化剂和/或紫外光吸附剂,所述的抗氧化剂为丁基羟基苯甲醚或2,6_ 二叔丁基对甲酚,抗氧化剂添加量为O. 5 IOmg/ 每个诱芯;所述的紫外光吸附剂为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其添加量为O. 5 IOmg/ 每个诱芯。本发明上述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油松毛虫性引诱剂按照上述的成分和比例溶解在溶剂中,然后用注射器滴加到袖口式复合橡胶塞的隔片上或者聚乙烯塑料管内。具体步骤包括(I)按下列组成与比例配制油松毛虫性引诱剂I)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35 40% ;2)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35 40% ;
3)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2 18% ;4)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14 1% ;5)顺5-十二碳烯醇,14 I % ;以上百分数为该化合物占引诱剂的重量百分比,按上述比例均匀混合,备用;(2)将上述所得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溶解在溶剂中;(3)然后用注射器将步骤(2)配制的性引诱剂溶液滴加到袖口式复合橡胶塞的隔片上或者直接滴加到聚乙烯塑料管内。最后将步骤(3)制成的诱芯密封于铝箔制成的样品袋中,低温保存备用。优选的,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成分在每个诱芯中以下面的绝对量体现I)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O. 5 5毫克/每个诱芯;2)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O. 5 5毫克/每个诱芯;3)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O. 03 2. 5毫克/每个诱芯;4)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O. 2 2毫克/每个诱芯;5)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O. 2 2毫克/每个诱芯。按上述绝对量均匀混合,备用。上述5种成分的化学纯度应大于80%,立体异构体的纯度应大于90%。所述的溶剂优选为正己烷或者二氯甲烷,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溶解在溶剂中的浓度为50 100微克/微升。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同时向步骤(3)所得的每个诱芯中添加抗氧化剂和 /或紫外光吸附剂,所述的抗氧化剂为丁基羟基苯甲醚或2,6- 二叔丁基对甲酚,抗氧化剂添加量为O. 5 IOmg/每个诱芯;所述的紫外光吸附剂为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其添加量为O. 5 IOmg/每个诱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袖口式复合橡胶塞袖口式一端的外径是9mm,内径是6mm,袖口深10mm,胶塞全长19mm。复合橡胶塞中含30 70% (W/W)的氯化丁基橡胶和70 30% (W/W)的天然橡胶(购自The West Company, Phoenixville, Pa, USA)。将诱芯载体放在分析纯的乙醇中浸泡20 30天,这期间要更换乙醇3 5次,或者将诱芯载体放在索氏提取器中连续洗脱48小时以上,将处理好的诱芯载体放在自然条件下晾干,装到密封塑料袋中密封备用。Iml聚乙烯管外径为8mm,内径为6mm,高为31mm,带管盖,白色(购自意大利的 Kartell 公司)。实施例I本实施例制作的性信息素引诱剂诱芯,采用市售的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顺5, 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顺5-十二碳烯醇和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其化学纯度为95%,立体异构体纯度为91%。称量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3毫克/每个诱芯、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2. 9毫克/每个诱芯和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I. 2毫克/每个诱芯,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O. 2毫克/每个诱芯和顺5-十二碳烯醇O. 3毫克/每个诱芯,将五种成分进行混合均匀制成性引诱剂。然后取市场上购买的袖口式复合橡胶塞载体,该复合橡胶含30 70% (W/W)的氯化丁基橡胶和70 30 %的天然橡胶;将制作好的性引诱剂溶解在正己烷中,浓度为100微克/微升,滴加到复合橡胶塞中(每个胶塞中5个成分的量为3mg 2. 9mg I. 2mg O. 2mg 0. 3mg);再在制作好的诱芯上直接加入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苯甲醚或2,6- 二叔丁基对甲酚20 μ L/每个诱芯(5mg/ 每个诱芯)和紫外光吸附剂取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0 μ L/每个诱芯(5mg/每个诱芯),制成油松毛虫的性引诱剂诱芯。制成的诱芯铝箔纸密封包装,4°C冷藏。如果异地野外使用时,最好保存在低温条件下运输。诱芯的有效期利用复合橡胶作为性信息素的释放载体,能够保证性信息素均匀、 缓慢的释放;加入的抗氧化剂能够保护性信息素成分不会被空气、光等环境因子氧化、分解,能够保持性信息素持久的生物活性。一般条件下,油松毛虫性信息素诱芯的有效期为40 天左右,正好覆盖成虫发生期。实施例2本实施例制作性信息素引诱剂诱芯,采用市场上购买的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 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顺5-十二碳烯醇和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其化学纯度为95%,立体异构体纯度为91 %。称量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2毫克/每个诱芯、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2毫克/每个诱芯、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O. 7毫克/每个诱芯,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O. 5毫克/每个诱芯和顺5-十二碳烯醇O. 5毫克/每个诱芯,将五种成分进行混合均匀制成性引诱剂。然后取市场上购买的袖口式复合橡胶塞做载体,用制作好的性引诱剂,取IOOyL滴加到袖口式复合橡胶塞的隔片上(每个复合橡胶塞隔片上5个成分的滴加量为2mg 2mg O. 7mg O. 5mg 0. 5mg); 再在制作好的诱芯中加入抗氧化剂,取丁基羟基苯甲醚或2,6- 二叔丁基对甲酚20 μ L/每个诱芯(5mg)和紫外光吸附剂取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0 μ L/每个诱芯(5mg),制成油松毛虫的性引诱剂诱芯。制成的诱芯铝箔纸密封包装,4°C冷藏。如果异地野外使用时,最好保存在低温条件下运输。实施例3本实施例制作性信息素引诱剂诱芯,采用市场上购买的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 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顺5-十二碳烯醇和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其化学纯度为95%,立体异构体纯度为91 %。称量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O. 5毫克/每个诱芯、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O. 5毫克/每个诱芯、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O. 03毫克/每个诱芯,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O. 2毫克/每个诱芯和顺5-十二碳烯醇O. 2毫克/每个诱芯,将五种成分进行混合均匀制成性引诱剂。然后取市场上购买的袖口式复合橡胶塞做载体,用制作好的性引诱剂,取100 μ L滴加到复合橡胶塞做载体中 (每个胶塞载体中5个成分的量为O. 5mg O. 5mg O. 03mg O. 2mg 0. 2mg);再在制作好的诱芯中加入抗氧化剂,取丁基羟基苯甲醚或2,6- 二叔丁基对甲酚20 μ L/每个诱芯 (5mg)和紫外光吸附剂取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0 μ L/每个诱芯(5mg),制成油松毛虫的性引诱剂诱芯。制成的诱芯铝箔纸密封包装,4°C冷藏。如果异地野外使用时,最好保存在低温条件下运输。实施例4本实施例制作的性信息素引诱剂诱芯,采用市场上购买的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顺5-十二碳烯醇和顺 5-十二碳烯乙酸酯,其化学纯度为95%,立体异构体纯度为91 %。称量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5毫克/每个诱芯、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5毫克/每个诱芯、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2毫克/每个诱芯,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I毫克/每个诱芯和顺5-十二碳烯醇I毫克/每个诱芯,将五种成分进行混合均匀制成性引诱剂。然后取市场上购买的袖口式复合橡胶诱芯载体,其中该复合橡胶含30 70% (W/W)的氯化丁基橡胶和70 30% 的天然橡胶;用制作好的性引诱剂,取100 μ L滴加到复合橡胶诱芯中(每个诱芯中5个成分的量为5mg 5mg 2mg Img lmg);再在制作好的诱芯上加入抗氧化剂,取丁基轻基苯甲醚或2,6_ 二叔丁基对甲酚20yL/每个诱芯(5mg)和紫外光吸附剂取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0 μ L/每个诱芯(5mg),制成油松毛虫的性引诱剂诱芯。制成的诱芯铝箔纸密封包装,4°C冷藏。如果异地野外使用时,最好保存在低温条件下运输。应用实验I应用实施例I制作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用于防治油松毛虫的应用,具体步骤如下诱捕器的制作诱捕器主要是三角形粘胶诱捕器。三角型诱捕器由I片钙素板折叠而成(长*宽=90*25cm),用铁丝固定成边长为30cm的正三角形形状。诱捕器底层板上覆盖一张粘胶板(28*23cm),根据诱虫量定期更换粘胶板。I)诱芯的悬置在三角形粘胶诱捕器的中心部位高于底面2-3厘米处悬置诱芯I 枚,诱芯可用细铁丝悬挂。2)诱捕器的野外设置每个监测标准地悬挂3个诱捕器,呈三角形排列,诱捕器间距大约是100-200米,高I. 5 2米。3)数据调查和诱捕器清空在每代成虫羽化前按要求正确悬挂诱捕器,调查人员每2-3天调查记录引诱的雄虫数量和当天的天气情况,同时清空引诱到的雄成虫。通过诱捕数据及天气情况,预测下一代成虫的羽化高峰,为松毛虫的综合治理奠定基础。2011年7月底 8月中旬,在河北省平泉市利用实施例I配制的性引诱剂进行林间诱蛾试验,诱捕结果见表I。将5种腺体成分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Z5, E7-12:0Ac)、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Z5,E7-12: 0H)、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Z5, E7-12:0Pr),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Z5-12:0Ac)和顺5-十二碳烯醇(Z5-12:0H)以不同的配比进行诱蛾试验。诱捕器间距20 30m,挂在树枝上、离地I. 5 I. 7m。本次试验每个处理设置4次重复,每个处理诱捕到的雄蛾数是4个诱捕器的总和。每2天观察一次诱捕器的诱蛾数,如果诱捕器里诱满雄蛾,则更换粘虫板。从诱蛾效果分析,单用Z5,E7-12:0H 和Z5,E7-12:0Ac或者2者同时使用,基本无诱蛾效果。将Z5,E7-12:OAc、Z5,E7-12:OH和 Z5,E7-12:0Pr以39. 5 38. 2 15. 8的比例配比,具有很好的诱蛾效果。但是,5个腺体成分按39. 5 38. 2 15. 8 2. 6 3. 9的比例配比,诱蛾效果高于3个腺体成分配比的诱蛾效果。表I. Z5,E7-12:0Ac、Z5,E7-12:0H、Z5,E7-12:0Pr、Z5-12:0Ac 和 Z5_12:0H 的不同配比对油松毛虫的林间诱蛾效果(7. 29-8. 14,2011)
权利要求
1.一种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包括下列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35 40%的顺5,反 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35 40%的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2 18%的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14 I %的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和14 I %的顺5-十二碳烯醇。
2.一种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松毛虫性引诱剂、溶剂和袖口式复合橡胶载体或者聚乙烯塑料管,其中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35 40 %的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35 40 %的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 2 18%的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14 1%的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和14 1%的顺5-十二碳烯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中包括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O. 5 5毫克,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O.5 5毫克,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O. 03 2. 5毫克,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O. 2 2毫克,顺5-十二碳烯醇O. 2 2毫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正己烷或者二氯甲烷;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溶解在溶剂中,浓度为50 100微克/微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袖口式复合橡胶载体含有重量为30 70 %的氯化丁基橡胶和重量为70 30 %的天然橡胶,所述的聚乙烯塑料管为I毫升带管盖的聚乙烯塑料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还包括抗氧化剂和/或紫外光吸附剂,所述的抗氧化剂为丁基羟基苯甲醚或2,6_ 二叔丁基对甲酚,添加量为O. 5 20mg/每个诱芯;所述的紫外光吸附剂为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添加量为O. 5 20mg/每个诱芯。
7.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油松毛虫性引诱剂溶解在溶剂中,然后用注射器滴加到袖口式复合橡胶载体的隔片上或者聚乙烯塑料管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袖口式复合橡胶载体在分析纯的乙醇中浸泡20 30天,期间更换乙醇3 5次,或者将所述的袖口式复合橡胶载体在索氏提取器中连续洗脱48小时以上,然后在自然条件下晾干,装到密封塑料袋中密封备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和诱芯及制备方法。该引诱剂包括下列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35~40%的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35~40%的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2~18%的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14~1%的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和14~1%的顺5-十二碳烯醇。将配制好的性引诱剂直接滴加到袖口式复合橡胶塞的隔片上或者聚乙烯管中制成油松毛虫诱芯。在配制诱芯时向其中添加抗氧化剂和紫外光吸附剂。本发明的引诱剂具有灵敏、高效、持效期长和价格低廉等方面的优点,可用于油松毛虫的种群监测和大量诱杀防治,准确预报下代虫口发生密度,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文档编号A01M1/02GK102599156SQ201210026729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7日
发明者孔祥波, 张真, 张苏芳, 王鸿斌 申请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