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纯红壳色文蛤品系的方法

文档序号:238871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提纯红壳色文蛤品系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水经济贝类选择育种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纯红壳色文蛤品系的方法。
背景技术
文蛤(Meretrix meretrix)被誉为“天下第一鲜”,是我国大宗出口创汇的贝类产品之一。江苏省海区是我国沿海四大文蛤主产区之一,出口量约占全国文蛤出口量的60%。目前,所有商品文蛤都是野生型的,苗种都来自天然苗种,未经过家化选择,因而除保留了野生型对环境温度等变化的适应性较强的优点外,更多地表现为对养殖环境变化的不适应性,如密度变化、营养条件、病原体的侵害和恶化的水环境等。单就江苏沿海文蛤养殖区而言,有关文蛤暴发病害死亡的事件连年增多,给养殖户造成的损失巨大。培育文蛤优良新品种,走养殖良种化之路已迫在眉睫。双壳类贝壳的颜色过去仅被视为外形特征而一直被忽视。随着育种工作的开展,特别是以人们喜闻乐见壳色为育种出发点,培育出各种喜庆色系的新品种,壳色越来越被育种工作者看中而作为育种目标之一。同时,在育种过程中发现壳色不仅与其生态和行为有关,还与其生长、存活等表型性状有关。Newkirk等(1980)研究贻贝(Mytilus eduls)壳色的可遗传性与生长的关系时发现蓝色个体大于棕色个体10%-20%。国内,张国范等(2000-2005)以壳色为标记,选育出的新品种“中科红”海湾扇贝主要特点是养殖群体95%以上的个体为桔红色,成活率提高15%-20%,生长速度提高10%-15%,出肉率增加10%以上。赵洪恩等发现突变的红壳鲍具有生长快,抗逆性强的特点。闻喜武等运用壳色这一质量性状可以稳定遗传给后代,培育出了 100%的两道红、海洋红。调查研究发现,文蛤的壳色可分为黄、白、红等背景色和波纹、山峰等图案,自然界红壳文蛤比例很低,只有19T5%,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稀少的红壳色文蛤群体能保留下来说明它们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和生存能力,这种抗逆性和生存能力可能与壳色有一定联系。而在市场上特别是对外贸易中,红壳色文蛤的价值却是普通文蛤的3-4倍,市场发展价值巨大。目前尚未见到采用壳色选育方法培育生长快、壳色鲜艳亮丽的红壳色文蛤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纯红壳色文蛤品系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产品壳色美观,90%以上的个体为红色,增加了产品的经济价值;另外,红壳色文蛤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平均壳长比其他壳色文蛤提高10%以上,在自然条件下,二年可形成商品规格,缩短养殖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更适合养殖推广。本发明的一种提纯红壳色文蛤品系的方法,包括(I)亲贝选取与暂养从文蛤自然海区中挑选壳长大于5cm、贝壳表面均为纯红色文蛤个体作为亲贝,培育密度I. 5^2. 5kg/m2 ;亲贝入池后每天换水,性腺成熟前1-2个月强化投喂人工单细胞藻类,直至性腺成熟;
(2)催产到文蛤自然繁育季节(6月下旬以后),解剖性腺发现精卵呈自流状时即可进行催产。步骤如下将上述亲贝通风阴干,然后用氨海水浸泡30分钟;清洁海水冲洗之后放入吊篮中,浸没在盛有海水的催产缸(I吨)中充气,充气2小时后停气;(3)红壳色文蛤群体繁育系建立雄性率先排精后单独收集雄性个体的精液;雌性排卵后移入孵化池中继续排卵;按少量多次加入精液方式授精,并显微镜检测直至每个卵子周围有2 3个精子为宜;经过2-3小时,产卵结束,将雌性亲本取出孵化池,并进行微波充气;添加过滤海水,调节孵化密度在5-8个/ml,保持饵料密度I个/ml,由此建立RFi(R表示亲本为红壳色,表示F1子一代);
(4)家系建立上述亲本催产后,发现个体产卵排精,挑出个体并用清洁海水充分洗净后,分别让其单独产卵排精,之后按照家系配对混合;创建红壳色文蛤子一代家系CfRF1);(5)苗种培育受精卵孵化D形幼虫后,每天换水,投饵量为1-3万/ml ;附着后以细泥为附着基,每10-15天移苗倒池一次;当培育水温下降至15°C后,每30天移苗倒池一次;(6)壳色甄别甄别壳色(稚贝生长到壳长I. 5mm以上时,可以逐步甄别出贝壳颜色,壳长生长到5mm左右可以完全区分壳色),RF1中75%以上个体为红壳色,按0. 1%。的选择率挑选个体大、壳色红色明亮无杂色的个体作为后备亲本;(7)新一轮壳色纯化将上述后备亲本在第二年繁殖季节实施第二轮繁育,建立红壳色文蛤群体繁育子二代RRF2(第一个R表示子一代亲本为红壳色,第二个R表示子二代亲本为红壳色,以此类推),子二代中90%以上个体为红壳色,以此方法不断进行RRRF3、RRRRF4子代选育,提纯红壳色文蛤品系。所述步骤(I)中的换水次数为每天一次,换水量为80%。所述步骤(2)中的通风阴干时间为24 36小时。所述步骤(2)中的氨海水浓度为0. 25wt%0。所述步骤(3)中的过滤海水具体为用1000目的过滤袋进沙滤海水。所述步骤(5)中的换水次数为每天一次,换水量为50%。所述步骤(5)中的投饵饵料以金藻为主。本发明的目的是以红壳色文蛤为繁育亲本,通过连续几代红壳色文蛤选育,培育出生长快、壳色绚丽的红壳色文蛤新品系并进行大面积养殖,有效遏制目前存在的品种下降及病害频发的问题,并改变普通文蛤商品附加值低的现状,为文蛤养殖业和对外贸易提供一个具有经济性状优势,商品价值提升3-4倍的红文蛤新品系,为文蛤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一条新出路。有益效果本发明具有产品壳色美观,90%以上的个体为红色,增加了产品的经济价值;另夕卜,红壳色文蛤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平均壳长比其他壳色文蛤提高10%以上,在自然条件下,二年可形成商品规格,缩短养殖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更适合养殖推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II.亲贝选取与暂养3月初,从自然海区挑选壳长大于5cm、贝壳表面均为纯红色的原种文蛤50公斤,移养在水泥保种池中,池底铺有15cm的建筑黄沙,亲贝入池后每日换取自然海水80%,性腺成熟前I个月强化投喂人工单细胞藻类,提高性腺成熟质量,直至性腺成熟。2.催产6月29日下午,从保种池中挑选规格大、壳色纯的红壳色文蛤200粒,阴干36小时后于7月I日上午进行催产试验。将亲贝放入合适的盆内,用0. 25wt%。氨海水浸泡30分钟后,捞出亲贝并用清洁海水冲洗干净,放入吊篮中。将吊篮浸没在一个盛有新鲜 海水的I吨催产缸中,充气并使水面呈沸腾状,2小时后停气,观察文蛤产卵排精现象。3. RF1建立停气30分钟后见雄性个体先排精,将排精的雄性个体及时挑出,分别放入盛有新鲜海水的IOOOml烧杯中;将排卵的雌性个体移入事先备好的浸没于孵化池内的吊篮中,继续产卵;按少量多次加入精液方式授精,并显微镜检测直至每个卵子周围有
2 3个精子为宜。经过2-3小时产卵已基本结束,催产率达85. 7%,总产卵量I. 2亿粒。将雌性亲本取出孵化池,并进行微波充气;添加经1000目过滤的海水,调节孵化密度至5-8个/ml,水体中保持EDTA5ppm,保持饵料密度I个/ml。由此建立群体繁育系RF1。4.苗种培育在自然温度下,受精卵经20小时孵化成D形幼虫,进行选优移池,孵化率72. 9%。D形幼虫培育密度2-3个/ml,每天换水I次,换水量50% ;饵料以金藻为主,投饵量为1-3万/ml山形幼虫经4-5天培育,壳长达180 ytm变态附着。将附着稚贝移入事先准备好的以细泥为附着基的培育池中,之后每10-15天移苗分池一次;当水温下降到15°C以下,每30天倒池一次。5.壳色甄别和筛选稚贝长到壳长I. 5mm以上时,可以逐步甄别出贝壳颜色,生长到5mm左右可以完全区分壳色,子一代RF1出现红色与其他壳色分离现象,红壳色个体比例占75. 46% (见表I)。次年3月30日共出池子一代RF1文蛤苗种1072. 53万粒,平均壳长2. 14mm。用不同网目的筛子进行第一次筛选,筛选出大规格苗种15万粒,平均壳长16mm,移养在室外水泥池中,培育密度1000粒/m2 ;次年8月17日进行第二次筛选,剔除其他壳色的文蛤,对壳长具有明显优势的红壳色文蛤按10%上选,获得红壳色文蛤10000粒作另池培养,平均壳长31. 16mm,培育密度200粒/m2 ;第三年3月24日进行第三次筛选,对壳长具有明显优势的个体继续按10%上选,优选红壳色文蛤950粒,平均壳长38. 88mm,另池强化培育照,培育密度50粒/m2。6.新一轮壳色提纯上述培育的红壳色文蛤于7月上旬达到性成熟,从上选群体(950粒)中选择壳长生长明显突出、红色明亮无杂色的个体200粒作为亲贝,平均壳长48. 62mm,进行子二代(RRF2)选育,RRF2选育系中红壳色个体所占比例达90. 81% (见表1),从而实现了不断纯化文蛤壳色为红壳色的目的。实施例2I.亲贝选取与暂养从自然海区挑选壳长大于5cm、贝壳表面均为纯红色的原种文蛤50公斤,移养在水泥保种池中,池底铺有15cm的建筑黄沙,亲贝入池后每日换取自然海水80%,性腺成熟前I个月强化投喂人工单细胞藻类,提高性腺成熟质量,直至性腺成熟。2.催 产从保种池中挑选规格大、壳色纯的文蛤200粒,阴干36小时后进行催产试验。将亲贝放入合适的盆内,用0. 25wt%。氨海水浸泡30分钟后,捞出亲贝并用清洁海水冲洗干净,放入吊篮中。将吊篮浸没在一个盛有新鲜海水的I吨催产缸中,充气并使水面呈沸腾状,2小时后停气,观察文蛤产卵排精现象。3.家系构建开始排精产卵后,挑出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清洗干净,分别放入盛有新鲜砂滤海水的IL烧杯,一个烧杯一个个体,以此建立家系。将充分搅拌均匀的受精卵分别倒入对应的I吨孵化缸中进行孵化,加新鲜砂滤海水,调节孵化密度,一般密度保持在 8-10 个/ml。4.苗种培育受精卵孵化D形幼虫后,进行优选移缸,D形幼虫培育密度为3-4个/ml,每天换水I次,换水量为50% ;饵料以金藻为主,投饵量为2-3万/ml ;附着后以细泥为附着基,每10-15天倒池一次;当水温下降至15°C以下后,每30天倒池一次。5.壳色甄别和筛选稚贝壳长长到I. 5mm以上时,可以逐步甄别出贝壳颜色,壳长生长到5_左右可以完全区分壳色。次年3月份从各组家系中筛选出具有明显生长优势的红壳色个体5000粒,移养在3吨培育缸中培育;9月份再次进行筛选,筛选大的红壳色个体1000粒继续培育。共创建家系红壳色家系WRF1) 20组,跟踪10组家系壳色分离情况,并进行合并统计(见表I)。子一代中平均红壳色个体所占比例为75. 57%。6.新一轮壳色纯化上述家系达到性成熟,从20组家系中挑选4组具有明显生长速度的家系,分别构建4组子二代家系(fRRF1X家系子二代中平均红壳色个体占92. 17%(表 I)。表I连续两代壳色定向选育红壳色纯化率
权利要求
1.ー种提纯红壳色文蛤品系的方法,包括 (1)从自然海区中挑选壳长大于5cm、贝壳表面均为纯红色文蛤个体作为亲贝,培育密度1. 5^2. 5kg/m2 ;亲贝入池后每天换水,性腺成熟前1-2个月强化投喂人工单细胞藻类,直至性腺成熟; (2)将上述亲贝通风阴干,然后用氨海水浸泡;之后放入吊篮中,浸没在盛有海水的催产缸中充气; (3)雄性率先排精后单独收集雄性个体的精液;雌性排卵后移入孵化池中继续排卵;将精液加入孵化池中,经过2-3小时,产卵结束,将雌性亲本取出孵化池,并进行微波充气;添加经过滤的海水,调节孵化密度在5-8个/ml,保持饵料密度1个/ml,由此建立红壳色文蛤群体繁育子一代Rh ; (4)上述亲本催产后,发现个体产卵排精,挑出个体并用清洁海水充分洗浄后,分别让其単独产卵排精,之后按照家系配对混合; (5)受精卵孵化D形幼虫后,每天换水,投饵量为1-3万/ml;附着后以细泥为附着基,每10-15天移苗倒池一次;当培育水温下降至15°C后,每30天移苗倒池一次; (6)甄别壳色,RFi中75%以上个体为红壳色,按0.1 %。的选择率挑选个体大、壳色红色明亮无杂色的个体作为后备亲本; (7)将上述后备亲本在第二年繁殖季节实施第二轮繁育,建立红壳色文蛤群体繁育子ニ代RRF2,子ニ代中90%以上个体为红壳色,以此方法不断进行子代选育,提纯红壳色文蛤品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ー种提纯红壳色文蛤品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换水次数为姆天一次,换水量为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ー种提纯红壳色文蛤品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通风阴干时间为24 36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ー种提纯红壳色文蛤品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氨海水浓度为0. 25wt%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ー种提纯红壳色文蛤品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过滤海水的具体エ艺为用1000目的过滤袋进沙滤海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ー种提纯红壳色文蛤品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换水次数为姆天一次,换水量为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ー种提纯红壳色文蛤品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投饵饵料以金藻为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纯红壳色文蛤品系的方法,包括(1)亲贝选取与暂养;(2)催产;(3)群体繁育和家系建立;(4)苗种培育;(5)壳色甄别和亲贝优选;(6)新一轮壳色纯化。本发明具有产品壳色美观,90%以上的个体为红色,增加了产品的经济价值;另外,红壳色文蛤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平均壳长比其他壳色文蛤提高10%以上,在自然条件下,二年可形成商品规格,缩短养殖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更适合养殖推广。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948383SQ201210453669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3日
发明者陈爱华, 姚国兴, 吴杨平, 张志伟, 张雨, 蔡永祥, 张朝晖, 张曹进 申请人: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