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结构及结合该输送结构的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2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送结构及结合该输送结构的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输送结构及结合该输送结构的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通过毛细现象及虹吸现象以对应土壤的湿润程度,来自动调节液体输送速度以利于灌溉工作的进行。
背景技术
一般进行浇水、施洒肥料等灌溉工作时,是将水液及液状肥料(养料)等液体直接洒置于地层表面的土壤上,使农作植物的根部或幼苗通过土壤吸收,但是由土壤堆积而成的地层结构中具有毛细孔,而易存在有空气,会阻止液体向下渗透而易流至其它方向,或是受高温影响而蒸发排出,因而未能有效抵达植物的根部,以供吸收使用。另外,农作植物的栽种面积如果较大,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进行灌溉工作,因而有技术人员研发出一种洒水器,其一端以管体与该蓄水槽连接,该洒水器的另端设置于该栽种面积中,再与一定时控制器连接,以在设定时间定时灌溉,而该洒水器能采以多个实施,以呈间隔设置于该栽种面积中,来扩大灌溉范围,进而节省灌溉人力。然而传统洒水器具有以下问题[I]洒水器仅会定时洒水灌溉,却无法对应土壤的湿润程度来调节供应的液体量,以至于在重叠的灌溉范围内的土壤会因液体过多而造成湿粘,在灌溉范围外的土壤会因液体过少而造成干燥,即为欲解决问题之一。[2]由于水液及液状肥料等液体中含有杂质,易在该洒水器的洒水孔处及管体内形成积垢,会堵塞液体流通,除了使该农作植物的根部或幼苗不易获取水份及养料外,该洒水器及管体也需要替换更新,如此既会增加制造成本,又需费时费力拆装,即为欲解决问题之二。[3]由于供应灌溉用的水液及液状肥料等液体量较大,高额的成本费用易造成负担,又液体的供给工作完全由人工控制,无法达到自动化,因此在使用上仍不尽理想,即为欲解决问题之三。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送结构及结合该输送结构的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低成本、制造简单、可挠性、调整塑型、快速裁切、方便拆装、自动吸收液体输送并防止蒸发的功效的输送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该输送结构的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使具有省时、省力、省水、省料的功效,又能持续供给液体,并适时调节输送的液体量及排出速度,并同时对多个吸收单元自动供水施肥,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输送结构,其包括一中心蕊件,为一吸水性材质的管线条(例如纱条、布条、不织布条及其他吸水性且为软质材料的管线条),且该中心蕊件分为位于前端的输入段及位于该输入段后的输出段;以及一包覆膜,包覆该中心蕊件,并在该包覆膜对应中心蕊件的前后两端处分别设有入口及出口。由此,具有低成本、制造简单、可挠性、调整塑型、快速裁切及方便拆装的功效,又能自动吸收液体并予以输送,且降低输送过程中的蒸发损失,既经济又实惠。又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结合该输送结构的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其包括至少一吸收单元;一供给单元;以及一第一输送结构,其一端与该供给单元连接,而该第一输送结构的另一端与该吸收单元连接;又该第一输送结构包含一中心蕊件及一包覆膜,该中心蕊件为一吸水性材质的管线条,且该中心蕊件分为位于前端的输入段及位于该输入段后的输出段;该包覆膜包覆该中心蕊件,并在该中心蕊件的前后两端处分别设有入口及出口。由此,具有自动供水施肥的功效,又能持续供给液体,并适时调节输送的液体量及排出速度(通过调整管线条的粗细与高低位置),且能同时对多个吸收单元自动供水施肥,还能回收液体以供再次使用,达到省时、省力、省水、省料的功效、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输送结构及结合该输送结构的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低成本、制造简单、可挠性、调整塑型、快速裁切、方便拆装、自动吸收液体输送并防止蒸发,又省时、省力、省水、省料,还能持续供给液体,并适时调节输送的液体量及排出速度,并同时对多个吸收单元自动供水施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I中该中心蕊件增设连接部搭配包覆膜增设的开口实施的A至A线段剖面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为图3中该第一输送结构与吸收单元连接实施的剖面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6为图5的第二输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9为图8中该回收结构与吸收单元连接实施时的立体剖面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18开口10 输送结构20、20A 吸收单元10’ 第一输送结构21容置空间IOA 第二输送结构30供给单元IlUlA 中心蕊件 40 储备单元12U2A 输入段 41 输出口13U3A 输出段 42 控制阀14U4A 包覆膜 43 管体15U5A 入口50 回收结构[0035]16、16A 出口51 引导件17连接部 52 承接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及图2所示,为一种输送结构10,其包括有一中心蕊件11及一包覆膜14,该中心蕊件11为一吸水性材质的管线条,且该中心蕊件11分为位于前端的输入段12及位于该输入段12后的输出段13 ;而该包覆膜14包覆该中心蕊件11,并在该包覆膜14对应中心蕊件11的前后两端处分别设有入口 15及出口 16。在此实施例中,该中心蕊件11采以吸水性材质的管线条,且该包覆膜14采以塑料 材料,由此使该中心蕊件11产生毛细现象以进行液体输送,而该输送结构10的制造成本低且制造简单,能快速裁切成所需的使用尺寸,并便于拆装以利于使用及替换更新,又能方便调整塑型,使该中心蕊件11亦能由多个吸水性材质的管线条组合而成。又该中心蕊件11设有连接部17,且于该包覆膜14的表面设有开口 18,该开口 18对应于该连接部17,使该输送结构10能再外接结构相同的其它输送结构,举例来说,该外接方式能将其它输送结构的输入段(或连接部)直接打结固定于该输送结构10的连接部17处,抑或是通过线、绳、束带、别针或扣件等物品来间接系固,以在替换更新时便于拆卸。由此使本实用新型的输送结构10具有低成本、制造简单、可挠性、调整塑型、快速裁切及方便拆装的功效,又能自动吸收液体并予以输送,且降低输送过程中的蒸发损失,既经济又实惠。本实用新型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如图3及图4所示,为一种结合该输送结构10的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1,其包括有至少一吸收单元20、一供给单元30以及一第一输送结构10’,该第一输送结构10’的一端与该供给单元30连接,该第一输送结构10’的另一端与该吸收单元20连接。在该实施例中,该第一输送结构10’的结构请见之前的说明描述,该供给单元30为蓄水槽、水塔或水桶,其内部注入有液体,该液体为水液或液状肥料,而该吸收单元20具有一容置空间21,该容置空间21容纳有植物、动物及载体(例如土、砂)。而连接方式举例来说,如图4所示,是将该第一输送结构10’的另一端导入该吸收单元20中,并适度露出该输出段13且与该吸收单元20中的载体(例如土、砂)接触,但不以此连接方式为限,以真正使液体渗入土壤中,以达植物根部。由此,使该第一输送结构10’能通过调整该供给单元30与该吸收单元20之间的高低位置,产生虹吸现象,利用不同的大气压力、重力的差异以自动定量或调节该第一输送结构10’抽取该供给单元30内的液体量,以对该吸收单元20进行供给;又该第一输送结构10’会受该吸收单元20中的湿度影响,以持续自动输送液体及调节输送的液体量及排出速度,除了达到省时、省力自动供水施肥的功效外,可防止该吸收单元20中的液体含量过高,浸泡植物根部,避免根部气、水交换生理失衡,影响养份摄取。本实用新型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如图5及图6所示,第二实施例的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该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I包括有多个吸收单元20、20A、且进一步包括有一第二输送结构10A,该第二输送结构IOA(如图6所示)包含一中心蕊件IIA及一包覆膜14A,该中心蕊件IlA为一吸水性材质的管线条,且该中心蕊件IlA分为位于前端的输入段12A及位于该输入段12A后的输出段13A ;该包覆膜14A包覆该中心蕊件11A,并在该中心蕊件IlA的前后两端处分别设有入口 15A及出口 16A。再如图5所不,该第一输送结构10’的一端与该供给单兀30连接,而该第一输送结构10’的另一端与该吸收单元20连接;又该第一输送结构10’的中心蕊件11设有连接部17,且于该包覆膜14的表面设有开口 18,该开口 18对应于该连接部17,而该第二输送结构IOA的一端(即输入段12A)与该第一输送结构10’的连接部17连接,且该第二输送结构IOA的另一端与另一吸收单元20A连接。由此,让使用者能同时栽种植物及养殖动物,以达到完全生态化培育环境;又有助于使用者自行调整欲施肥的吸收单元数量,使一供给单元30能同时对多个吸收单元20、20A自动供水施肥,以扩大灌溉数量及范围,达到省时、省 力的功效。本实用新型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的第三实施例如图7所示,第三实施例的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该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I进一步设有一储备单元40,具有输出口 41,该输出口 41结合有管体43,该管体43与该供给单元30连接,且于该输出口 41处设有控制阀42,以控制该管体43内的液体流通;而该储备单元40能为蓄水槽、水塔或水池。以适时地补充该供给单元30内的液体,以利于维持本实用新型自动供水施肥的功效。本实用新型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的第四实施例如图8及图9所示,为第四实施例的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为了将灌溉后的液体回收以供再次使用,第四实施例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该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I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回收结构50,其包含有引导件51及承接容器52,该引导件51为吸水性布体(例如不织布、天然纤维或其他材质的吸水性布体)且设置于该吸收单元20、20A底部,又该引导件51的一端与该承接容器52对应衔接。又该引导件51的结构能与该第一输送结构10’相同,由此将渗出该吸收单元20、20A的液体汇集回收,以供再次使用,达到省水、省料的功效,又能避免使用传统盛水盆,进而避免替换清洗及蚊虫滋生等麻烦及困扰。在此实施例中,该吸收单元20、20A除了为独立的盆栽、幼苗培育箱及养殖容器夕卜,也能为被阡陌小路分隔而成的田地,各田地下的地层铺设该引导件51,再于各田地的容置空间21铺上土壤以种植蔬菜、水果及稻米,另在田地一角埋设该承接容器52,由此使灌溉后的液体,通过该引导件51导引流向该承接容器52中积蓄,以供再次使用。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中心蕊件,为一吸水性材质的管线条,且该中心蕊件分为位于前端的输入段及位于该输入段后的输出段;以及 一包覆膜,包覆该中心蕊件,并在该包覆膜对应中心蕊件的前后两端处分别设有入口及出口。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中心蕊件设有连接部,且于该包覆膜的表面设有开口,该开口对应于该连接部。
3.一种结合输送结构的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至少一吸收单元; 一供给单元;以及 一第一输送结构,其一端与该供给单元连接,而该第一输送结构的另一端与该吸收单元连接;又该第一输送结构包含一中心蕊件及一包覆膜,该中心蕊件为一吸水性材质的管线条,且该中心蕊件分为位于前端的输入段及位于该输入段后的输出段;该包覆膜包覆该中心蕊件,并在该中心蕊件的前后两端处分别设有入口及出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输送结构的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包括有多个吸收单元、且进一步包括有一第二输送结构,该第二输送结构包含一中心蕊件及一包覆膜,该中心蕊件为一吸水性材质的管线条,且该中心蕊件分为位于前端的输入段及位于该输入段后的输出段;该包覆膜包覆该中心蕊件,并在该中心蕊件的前后两端处分别设有入口及出口 ;该第一输送结构的一端与该供给单元连接,而该第一输送结构的另一端与该吸收单元连接;又该第一输送结构的中心蕊件设有连接部,且于该包覆膜的表面设有开口,该开口对应于该连接部,而该第二输送结构的一端与该第一输送结构的连接部连接,且该第二输送结构的另一端与另一吸收单元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合输送结构的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进一步设有一储备单元,具有输出口,该输出口结合有管体,该管体与该供给单元连接,且于该输出口处设有控制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合输送结构的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回收结构,其包含有引导件及承接容器,该引导件为吸水性布体且设置于该吸收单元底部,又该引导件的一端与该承接容器对应衔接。
7.如权利要求3、4、5或6所述的结合输送结构的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吸收单元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容纳有植物、动物及载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送结构及结合该输送结构的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输送结构包括中心蕊件及包覆膜,中心蕊件分为输入段及输出段;包覆膜包覆中心蕊件并在对应中心蕊件的前后两端处分别设有入口及出口;自动供水施肥回收系统包括吸收单元、供给单元及第一输送结构,第一输送结构与输送结构相同且其一端与供给单元连接,第一输送结构另一端与吸收单元连接;据此,使具有低成本、制造简单、可挠性、调整塑型、快速裁切、方便拆装、自动吸收液体输送并防止蒸发的功效,又具有省时、省力、省水、省料的功效,还能持续供给液体,并适时调节输送的液体量及排出速度,并同时对多个吸收单元自动供水施肥,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文档编号A01C23/04GK202455814SQ2012200431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0日
发明者杨博钦, 杨钧庭 申请人:锡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