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菌类生产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1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自动菌类生产机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微生物培养基原料(介质)装袋,具体是涉及到食用菌类培养基介质定量、灌装(制筒)、打眼的生产流水流程。
背景技术
传统和当前的技术条件及流程工序制做方法如下;工序一、灌装;1、依靠手工方法将介质装入预制好的圆形塑料袋中。2、依靠手工套袋,(将预制好的圆形塑料袋套入简易螺杆机或立式装袋机。手工将袋子套入端口由机械推动介质装入袋中)。工序二:定形、定量;将介质装入袋中后,在封口前依凭手工感觉筒的长短、重量,再从筒口凭感觉加入与倒出介质来确定需要的重量(定量)。将变形的筒用手工敲击平整一定形。

工序三:打卡、封口;1、手工将袋子端口介质压整、压实让筒体整齐,并清理袋口(封口沿边洁净)做好封口要求,再由以下两种方法做封口处理。A、手工方法一个个的将袋口用细线等材料绕紧方法密封。(打卡封口)B、手工的方法将一个个的将袋口送至吕丝打卡机上打卡密封。(打卡封口)工序四:打眼、传送;手工方法将灌装后的筒体上打出若干个“眼”后,再将筒传送到下一工序。(注:打眼就是在筒体上打出圆形眼,或叫“ 口”,以备后续接菌种使用)由于菌种类别不同所涉及做法也不同,可依据需要菌种种类,来决定是否需要打眼。或眼的大小及眼的数,这些都需要人手工来完成。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情况,I灌装机构、热合机构;本发明内容;解决了因原来的工艺方法及设备的原因,不能实现连续生产的弊端。A本发明的机械解决了,适合一定厚度的带状塑料薄膜,通过机械自动叠加热合形成了整圆的同时,其中间填充灌装,实现了可连续生产目的。B本发明的机械解决了。因带状薄膜叠厚度不够,在叠加过程中因机械振动等原因不能整齐,无法实现热合。采用圆形塑料薄膜,再过通圆形管做导向,在其前端切开,行止热合处再行叠加热合,形成了整圆,实现了热合目的。解决了因薄膜厚度不够及机械在振动动等原因也能实现叠加处的整齐,实现了热合处的稳定热合。2定量、定形:本发明机械中的定量定形,采用两个圆体的结构及其动作配合其它结构动作来实现了。筒体的形状、密度、长度实现在了筒定形与定量。3清口、打卡(封口)机构:本发明机械中的机构配合热合灌装组件中的螺杆、热合组件等动作来完成袋口的压整压实,清洁,完成打卡。4打眼机构:采用两个半圆体可开闭合的部件,其底部预留有需要大小的“眼”,再由发热或圆形旋转刀等器具将筒表面的塑料切除,实现了打眼目的。由以上四个内容组成了整套全自动生产流程。在背景技术中的现有的技术条件,制做方法中的;工序一:灌装。工序二:定形、定量、热合。工序三:清口、打卡(封口)。工序四:打眼。手工操作完成套袋灌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因为各劳动者自身的素质,体力的不同,全凭手工去感觉完成筒称量,所以做出来的每个筒大小差异很大、密度也不均等、封口也很难保证严密,就容易造成杂菌感染、靠手工打眼,做出来的眼与眼之间的距离也不均等。因此绪多问题就影响到后续的长菇快慢不齐等,造成了管理困难影响到菇的产量、质量也无法提高。随着社会发展菌类产品市场需要求越来越大。供应就越来越不满足了需求,现有的技术条件形成了行业瓶颈制约,以上背景技术,不能满足当下需求,促使了本发明。《全自动菌类生产机械》全面替代了人工操作,以全自动化智能化功能化可连续生产,解放了繁重的人力劳作。使之菌类产业全面向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提供了条件。产量质量等全面提高,并降低成本,给企业与社会都创造了效率。


图1是本发明——全自动菌类生产机械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1A是图1的2D结构示意图;图1B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结构中I灌装机构。2定量热合机构。主示意图;图2A是图2的2D示意图;图2B是图2的左视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结构中的3清口打卡机构。的主示意图;图3A是图3的2D图;图3B是图3的左视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结构中,4的打眼输送机构的主示意图;图4A是图4的2D结构示意图;图4B是图4的左视示意图;-图1:1灌装机构。2定量、定形、热 合机构。3清口、打卡(封口 )机构。4打眼传送机构。(1.1) “螺杆”。(1.2) “螺杆管”。(1.3) “塑料薄膜导向管”。(1.4) “塑料薄膜导向加紧件”。1.5 “塑料薄膜切口刀”。
(2.1)“半圆管A”。(2.2) “半圆管B”。(2.3) “灌装运动板”。(2.4) “塑料薄膜叠热合处”。(3.1)“卡机箱组件”。(3.2) “驱动总成组件上”。(3.3) “驱动总成组件下”。(4.1)“半圆管I”。(4.2) “半圆管2”。(4.3) “运动传送板”。(4.4) “打眼位置口”。图1A:1灌装机构。2定量、定形、热合机构。3清口、打卡(封口 )机构。4打眼传送机构。(1.1)“螺杆”。(1.2)“螺杆管”。(1.3) “塑料薄膜导向管”。(1.4) “塑料薄膜导向加紧件”。1.5 “塑料薄膜切口刀”。(2.1) “半圆管A”。(2.2) “半圆管B”。(2.3) “灌装运动板”。(2.4) “塑料薄膜叠热合处”。(3.1) “卡机箱组件”。(3.2) “驱动总成组件上”。(3.3) “驱动总成组件下”。(4.1) “半圆管I”。(4.2) “半圆管2”。(4.3) “运动传送板”。(4.4) “打眼位置口”。图1B:1灌装机构。(1.1) “螺杆”。(3.1) “卡机箱组件”。(3.2) “驱动总成组件上”。(3.3) “驱动总成组件下”(3.3.1) “吸气过道口”(3.4) “卡钉输送组件”。(4.1) “半圆管I”。(4.2) “半圆管2”。(4.3) “运动传送板”。图2:1灌装机构。2定量、定形、热合机构。(1.1)“螺杆”。(1.2)“螺杆管”。(1.3) “塑料薄膜导向槽”。(1.4) “塑料薄膜导向加紧件”。1.5 “塑料薄膜切口刀”。(2.1) “半圆管A”。(2.2) “半圆管B”。(2.3) “灌装运动板”。(2.4) “塑料薄膜叠热合处”。图2A1 “灌装机构。2定量、定形、热合机构。(1.1) “螺杆”。(1.2) “螺杆管”。(1.3) “塑料薄膜导向管”。(1.4) “塑料薄膜导向加紧件”。(2.1) “半圆管A”。(2.2) “半圆管B”。(2.3) “灌装运动板”。(2.4) “塑料薄膜叠热合处”。图2BI灌装机构。(1.1) “螺杆”。(2.1) “半圆管A”。(2.2) “半圆管B”。(2.3) “灌装运动板”。
`
图33清口、打卡(封口)、机构。(3.1) “卡机箱组件”。(3.2) “驱动总成组件上”。(3.3) “驱动总成组件下”。
(3.4)“卡钉输送组件”。(3.5) “打卡运动架下”。(3.6) “打卡运动架上”。(3.1.3) “卡钉仓部件下”。(3.1.4) “卡钉仓部件上”(3.2.1) “卡钉杆”(3.2.2) “卡钉仓上”。(3.2.3) “驱动元件”。(3.4.1) “卡钉输入口”。图3A(3.3) “驱动总成组件下”。(3.4) “卡钉输送组件”。(3.5) “打卡运动架下”。(3.6)“打卡运动架上”。
(3.1.1) “平行夹”。(3.1.3) “卡钉仓部件下”。(3.1.4) “卡钉仓部件上”(3.2.1) “卡钉杆”。(3.2.2) “卡钉仓上”。(3.2.3) “驱动元件”。(3.3.1) “吸气过道口”(3.4.1) “卡钉输入口”。图 3B(3.1) “卡机箱组件”。(3.2) “驱动总成组件上”。(3.3) “驱动总成组件下”。
(3.4)“卡钉输送组件”。(3.5) “打卡运动架下”。(3.6) “打卡运动架上”。(3.1.1) “平行夹”。(3.1.2) “剪切分离刀”。(3.2.1) “卡钉杆”。(3.2.2) “卡钉仓上”。(3.2.4) “卡钉仓下”。(3.2.4.1) “卡钉位夹爪”(3.3.1) “吸气过道口”图44打眼输送机构。(4.1) “半圆管I”。(4.2) “半圆管2”。(4.3) “运动传送板”。(4.4) “打眼位置口”。图4A(4.1) “半圆管1”。(4.2) “半圆管2”。(4.3) “运动传送板”。(4.4) “打眼位置口”。图4B(4.1) “半圆管I”。(4.2) “半圆管2”。(4.3) “运动传送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I灌装、热合机构;介质从供料斗进入(1.1) “螺杆”与(1.2) “螺杆管”入口处输送中,此时圆形桶状或是带状塑料薄膜从(1.3) “塑料薄膜导向管”与(1.4) “塑料薄膜导向加紧件”前端进入,通过(1.2) “螺杆管”外围,到(1.5) “塑料薄膜切口刀”(圆形桶状塑料薄膜即被切开)。顺利行止至(2.1) “半圆管A” (2.2) “半圆管B”的两者里面通过,同时在2.4 “塑料薄膜叠热合处”时,塑料薄膜已叠加热合粘结成圆桶形状,此时中间(1.1) “螺杆”源源不断的将介质输送,填充到粘结成圆薄膜袋中间,就形了成圆形筒。完成了工序一中的:灌装、热合。二、2定量、定形;(2.1) “半圆管A”。(2.2) “半圆管B”。两个半圆可伸展距离,形成了整圆或接近圆形,调节其距离宽度来实现筒大小,其壁体是裹在(1.2) “螺杆管”外围,给中间输送出的介质与薄膜两者做一定形。使其形成筒体时,固定了筒并形成了统一的形状。达到筒体整齐均匀。同时(2.1) “半圆管A”,(2.2) “半圆管B”受到螺杆送出介质的填充物理压力作下,会往后退行程,控制限制它的后退速度,达到调节填充介质密度及体积来达到定量目的,设定它后退行程长度,就使筒达到需要的长度。完成了工序二中的:定形、定量。三、3清口、打卡(封口)机构;当筒达到需要的长度后,(1.1)“螺杆”停止了转动。并由(4.1)“半圆管I (4.2)“半圆管2”夹住筒体往后拉出,这时(1.1) “螺杆”端口的介质与薄膜形成了一空隔区段,并将空隔区段调至(3.1)“打卡箱组件”内部,已经张开后的(3.1.4)“卡箱部件上”与(3.1.3)卡箱部件下,已经将筒体调整准确位置后,同时又闭合,由(3.2.3)气动元件推动(3.1.2)“剪切分离刀”上下两个方向中间两刀合拢,切断筒体空隔区中间,(3.1.1) “平行夹”在筒体与空隔区段的两端界点,同时夹紧把薄膜夹成I字形。把残留的介质挤到了空隔区域切断口,吸气管道通过(3.3.1) “吸气过道口”直达(3.1.3) “卡钉仓部件下”两个下端口进行强力吸气,气流拍动薄膜切断口位置。(3.1) “卡机箱组件”。箱体内多余的介质彻底吸清干净,满足了清理袋口的条件,符合了打卡封口要求,由(3.2) “驱动总成组件上”。(3.3) “驱动总成组件下”,经其驱动元件推动(3.2.2) “卡钉仓外壳”紧贴在(3.1.1) “平行夹”边沿上下两个方向,将薄膜压缩至中间位置,再由(3.2.4.1)“卡钉位夹爪”收紧,将薄膜夹为条状。
(3.4.1)“卡钉输入口”收到(3.4) “卡钉输送组件”送来的卡钉,(3.2.1) “卡钉杆”从上往下向方推打卡钉,在卡槽口未端碰撞,将卡钉扣在筒端口,结束了打卡工序,实现了打卡整个过程。完成了工序三中的:3清口、打卡(封口)(筒体两端打卡)四、4打眼输送机构;当(4.1) “半圆管1”,(4.2) “半圆管2”。夹紧筒体配合灌装动作的同时,在输送过程中,再次调整或已经调整到适合位置时,再由发热或圆形旋转刀等器具将(4.4) “打眼位置口”。伸入接触到筒表面将塑料切除,实现了打眼目的。由以上四个内容组成了整套全自动生产流程;1、动作流程:介质搅拌、输 送、灌装、定量、热合、封口、打眼、输出。2、工序流程:工序一:灌装,工序二:定形、定量、热合。工序三:清口、打卡(封口)。工序四:打眼。3、传动控制:气压传动,液压传动,齿轮传动,链条传动,带传动,凸轮机构,编程控制或是PLC电气控制。4、主要构:1灌装机构。2定量、定形、热合机构。3清口、打卡(封口)机构。4打眼输送机构。
权利要求
1.灌装机构, 其中包括;(1.2) “螺杆管”(1.3) “塑料薄膜导向管”。(1.4) “塑料薄膜导向加紧件”。1.5 “塑料薄膜切口刀”。
其特征是 (1.1)“螺杆”与(1.2) “螺杆管”为介质提供输送功能同时,(1.2) “螺杆管”的外围、(1.3)“塑料薄膜导向管”为塑料薄膜顺利通过及导向作用。(1.4) “塑料薄膜导向加紧件”为塑料薄膜松紧调节并协助实现通过作用,1.5 “塑料薄膜切口刀”为塑料薄膜切开实现通过作用。
2定量、定形,热合机构。
其中包括; (2.1) “半圆管A”。(2.2) “半圆管B”。(2.3) “灌装运动板”。(2.4) “塑料薄膜叠热合处”。
其主要特征是: (2.1)“半圆管A”。(2.2) “半圆管B”。两半圆体伸展距离来调节筒大小,其壁体为筒体定型作用。(2.3) “灌装运动板”,驱动整个组件的反复运动作用,调节行程速度来达来筒密度,调节长度来达到筒的需要长度作用。(2.4) “塑料薄膜叠热合处”,为热合组件位置热合区域。
3清口、打卡(封口)机构。
其中包括: (3.1) “卡机箱组件”。(3.1.1) “平行夹”。(3.1.2) “剪切分离刀”。(3.1.3) “卡钉仓部件下”。(3.1.4) “卡钉仓部件上”。
(3.2) “驱动总成组件上”。(3.2.1) “卡钉杆”(3.2.2) “卡钉仓上”。(3.2.3) “驱动元件”。(3.2.4) “卡钉仓下”。(3.2.4.1) “卡钉位夹爪” (3.3) “驱动总成组件下”。(3.3.1) “吸气过道口” (3.4) “卡钉输送组件”。(3.4.1) “卡钉输入口”。
(3.5) “打卡运动架下”。
(3.6) “打卡运动架上”。
其主要特征是: (3.1) “卡机箱组件”,是提供(3.1.1) “平行夹”、(3.1.2) “剪切分离刀”、(3.1.3) “卡钉仓部件下”、(3.1.4) “卡钉仓部件上”安装作用并实现动作作用,是实现3清口、打卡(封口)主要功能目的区域。
(3.1.1) “平行夹”、(3.1.2) “剪切分离刀”其功能是将介质隔开切断并收紧塑料薄膜提供为3清口、打卡(封口)提供条件。
(3.1.3) “卡钉仓部件下” (3.1.4) “卡钉仓部件上”结构体中的槽提供(3.1.2) “剪切分离刀”、(3.2.2) “卡钉仓上”、(3.2.4) “卡钉仓下”运动导向作用。其结构中的上下均设计有吸排气口,利用吸进空气排出剩余介质作用,为清口需要实现功能作用。
(3.2) “驱动总成组件上”(3.3) “驱动总成组件下”,结构功能为(3.1.1) “平行夹”、(3.1.2) “剪切分离刀”、(3.1.3) “卡钉仓部件下”、(3.1.4) “卡钉仓部件上”、(3.2.1) “卡钉杆”提供驱动按装条件,使其实现动作达到功能目的作用。(3.1.3) “卡钉仓部件下”、(3.1.4) “卡钉仓部件上”(3.2.4.1) “卡钉位夹爪”从不同方向将塑料薄膜收压到中间集中点后输送卡钉并实现打卡,的主要功能结构。
(3.3.1)“吸气过道口”排气管道通过连接作用。
(3.5) “打卡运动架下”。(3.6) “打卡运动架上”,是为机械结构部件、零件安装作用并驱动整个机构行程作用。调整位置实现打卡位置需要。
4打眼输送机构, 其中包括; (4.1) “半圆管I”。(4.2) “半圆管2”。
(4.4) “打眼位置口 ”。
其主要特征是; (4.1)“半圆管I”。(4.2) “半圆管2”。可开闭的两个半圆结构体,夹持筒体依据其它结构需要,将筒体拉出距离,及传输送作用,为配合帮助其它机构作功实现功能目的作用。
(4.3) “运动传送板”,为结构部件安装条件、驱动整个组件的反复运动驱动功能。
(4.4)“打眼位置口”。 为筒体打眼目的需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菌类生产机械,微生物培养基原料(介质)装袋,是食用菌类培养基介质定量、灌装(制筒)、打眼的生产流水流程。一体智能化生产加工机械,由以下四个机构组成。一、灌装机构。将一定厚度带状塑料薄膜叠加热合、或以圆形塑料薄膜经部件结构导向,在其前端切开通过,解决了因振动等原因,达到稳定叠加热合目的,实现连续生产。二、定量、定形、热合机构。本结构及动作配合其它的机构及动作来实现在了筒定形、定量,薄膜通过叠加热合形成了整圆。三、清口、打卡(封口)机构。本机构配合其它机构来完成袋口的压整压实,清洁,完成打卡。四、打眼机构。本发明机械中底部圆口,由切除部件将筒体表面薄膜切除实现打眼工序。
文档编号A01G1/04GK103155805SQ20131007672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1日
发明者林树, 陈广鹏, 陈建敏, 林义瑞, 林义登, 陈德挺, 林义 申请人:林树, 陈广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