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坡红香薯的种植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909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坡红香薯的种植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具体涉及光坡红香薯的种植技术。
背景技术
光坡红香薯是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等沿海地区种植的传统优良品种,据说是当地农民在清朝康熙年间从福建人带来的甘薯品种变异株中留种繁育而成。光坡红香薯属于优质中产或低产品种,市场定位为高端鲜食产品,产品附加值较高。光坡红香薯叶片掌状五叉形,茎深绿略带紫红色,株型前期半植立,生长后期茎蔓中等长,茎中等粗,生育期110 140天,薯肉纯白色,皮淡红色,薯型较圆短,薯块重量为中小型,淀粉含量较高,口感粉香,香味极浓。光坡红香薯的种植分为春植、秋植和冬植,春植是指春分前后种植,以平均气温达到15°C为准;秋植为立秋前后种植,最迟不超过处暑;冬植是指在晚稻收割后小雪前种植,能早勿迟,最迟不超过大雪。
光坡红香薯可分为一级品、二级品和三级品,其分级标准为:一级品标准:农药和重金属含量检验达到国家绿色食品粮食产品标准;长度IOcm 15cm,最大内径3 5cm,弯度小于10度(头或尾距离中点小于10度),表皮不带泥块,呈玫瑰红色或淡红色,略带光泽,表面无任何虫眼、病斑和明显凹坑,头部不带薯蒂,未卜不带薯根,表皮无损伤,重量为75 150g。二级品标准:农药和重金属含量检验达到国家绿色食品粮食产品标准,长度15cm 20cm,最大内径3 7cm,弯度小于20度(头或尾距离中点大于10度小于20度),表皮不带泥块,呈玫瑰红色或淡红色,略带光泽,表面无任何虫眼、病斑和明显凹坑,头部不带薯蒂,尾部不带薯根,表皮损伤 不超过10%,重量150 250g。三级品标准:农药和重金属含量检验达到国家绿色食品粮食产品标准,长度15cm 20cm,最大内径2.5 7cm,弯度小于25度(头或尾距离中点大于20度小于25度),表皮不带泥块,呈玫瑰红色或淡红色,略带光泽,表面无任何虫眼、病斑和明显凹坑,头部不带薯蒂,尾部不带薯根,表皮损伤不超过15%,重量250 400g。目前光坡红香薯的种植过程中管理粗放,普遍存在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益。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产量高、品质好的光坡红香薯的种植技术。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坡红香薯的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I)种苗处理:挑选优质光坡红香薯苗,裁剪其第一段苗作为种苗,每段种苗长4 6节,用80%敌百虫或20%啶虫脒和8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的800 1000倍混合液浸泡lOmin,然后将种苗头部放进上述混合液中浸泡Ih以防病虫害;
2)整地施肥:选择轮作的水田或坡地作为种植田块,土质条件为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壤土,犁耙田块,整地,开施肥沟,按800 IOOOkg/亩的比例将作物秸杆和杂草按条状方式均匀地摆入施肥沟内,再按500kg/亩的比例将腐熟农家肥撒施在施肥沟内,然后开垄沟,开垄沟时将泥土翻向施肥沟并埋住肥料,然后拉泥成垄,垄宽I 1.2m包沟,垄高0.3 0.4m ;
3)栽插:将种苗尾部或一节露出地面,其余茎节全部水平埋入土中5 8cm,所有叶片要露出地面,种苗单排直摆,种苗之间交叉排列,栽插密度为3000 3300株/亩,种苗距离基肥16.5cm以上;
4)田间管理:
4.1追肥管理:当种苗长出2 3片新叶时,需要喷淋沼气液或粪水I 2次进行第一次追肥,每次每亩喷淋20 30担;在种苗栽插40 60天后,进入块根膨大期,需要进行除草,并在垄腰部开小沟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追施硫酸钾25kg或硫酸钾镁50kg与辛硫磷颗粒2 5kg或茶麸25kg,施肥后大培土 ;
4.2水分管理:幼苗期应当控制浇水防止薯苗徒长,促其根系向下生长,块根膨大期应保持土壤湿润,如果土壤较干就需要适当浇水,如果田块有积水,需要及时排水;
4.3病虫害防治:当出现病毒病、疮痂病或软腐病植株时,应马上拔除烧毁,并全田喷施农药,如未根除,可连续间隔5 7天喷洒一次上述农药,直至根除;发病株为病毒病时,所述的农药为25%噻嗪酮或20%啶虫脒的600 800倍液;发病株为疮痂病时,所述的农药为70%甲基托布津600 800倍液;发病株为软腐病时,所述的农药为8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的600 800倍液或20%石灰水。
采收时应选择晴天采收,大雨期间或雨后第二天不宜采收,春植和冬植要抢在雨季前采收。采收时应先破垄把大量泥土清除,让薯块晒半天后再收,清除须根和薯蒂,边收边分级,不能用袋装,装入萝筐中,萝筐内要放泡沫或稻草等软物,以防刷伤红薯片,且要轻拿轻放。
红薯收获后,如果需要贮藏,应在饮料的屋内逐条叠放在木板上,并撒谷虫净和禾杆灰防虫防潮。
本发明所述的腐熟农家肥是按每IOOOkg农家肥混合100 150kg钙镁磷肥后拌匀堆怄至腐熟。
本发明所述的农家肥为牛粪、羊粪、马粪或鸡粪。
在种苗栽插后,如果 出现种苗徒长,膨大期也不能按时褪色时,应喷施300 400ppm的多效唑或磷酸二氢钾I 2次进行控苗或打顶。
申请人通过多年试验、示范种植,总结出本发明所述的种植技术,大大提高了光坡红香薯的产量和品质。正常年景平均单株结薯块数为2 3块,平均单株薯块重量为0.35 0.4kg,亩产薯块750 1000kg,所结薯块中一级品所占比例在30%以上,二级品所占比例在50%左右,三级品所占比例低于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I)种苗处理:挑选优质光坡红香薯苗,裁剪其第一段苗作为种苗,每段种苗长4 6节,用80%敌百虫和80%多菌灵800倍混合液浸泡lOmin,然后将种苗头部放进上述混合液中浸泡Ih以防病虫害;
2 )整地施肥:选择轮作的高坑水田作为种植田块,土质条件为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犁耙田块,整地,开施肥沟,按800kg/亩的比例将作物秸杆和杂草按条状方式均匀地摆入施肥沟内,再按500kg/亩的比例将腐熟农家肥(腐熟农家肥是按每IOOOkg牛粪混合IOOkg钙镁磷肥后拌匀堆怄至腐熟)撒施在施肥沟内,然后开垄沟,开垄沟时将泥土翻向施肥沟并埋住肥料,然后拉泥成垄,垄宽Im包沟,垄高0.3m ;
3)栽插:将种苗尾部露出地面,其余茎节全部水平埋入土中5cm,所有叶片要露出地面,种苗单排直摆,种苗之间交叉排列,栽插密度为3000株/亩,种苗距离基肥16.5cm以上;
4)田间管理:
4.1追肥管理:当种苗长出2片新叶时,需要全田喷淋沼气液I次进行第一次追月巴,每次每亩喷淋20担;春植或秋植栽插40左右,冬植栽插50 60天,进入块根膨大期,需要进行除草,并在垄腰部开小沟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追施硫酸钾25kg与辛硫磷颗粒2kg,将其拌匀后均匀条施于小沟内,施肥后大培土;如果出现种苗徒长,膨大期也不能按时褪色时,应喷施300ppm的多效唑I次进行控苗或打顶;
4.2水分管理:幼苗期应当控制浇水防止薯苗徒长,促其根系向下生长,块根膨大期应保持土壤湿润,如果土壤较干就需要适当浇水,如果田块有积水,需要及时排水;
4.3病虫害防治:当出现病毒病、疮痂病或软腐病植株时,应马上拔除烧毁,并全田喷施农药,如未根除,可连续间隔5天喷洒一次,直至根除;发病株为病毒病时,所述的农药为25%噻嗪酮的600 800倍液;发病株为疮痂病时,所述的农药为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发病株为软腐病时,所述的农药为80%多菌灵600倍液。
实施例2
I)种苗处理:挑选优质光坡红香薯苗,裁剪其第一段苗作为种苗,每段种苗长6节,用20%啶虫脒和70%甲基托布津的1000倍混合液浸泡lOmin,然后将种苗头部放进上述混合液中浸泡Ih以防病虫害;
2)整地施肥:选择轮作的坡地作为种植田块,土质条件为排水良好的壤土,犁耙田块,整地,开施肥沟,按IOOOkg/亩的比例将作物秸杆和杂草按条状方式均匀地摆入施肥沟内,再按500kg/亩的比例将腐熟农家肥(腐熟农家肥是按每IOOOkg羊粪混合150kg钙镁磷肥后拌匀堆怄至腐熟)撒施在施肥沟内,然后开垄沟,开垄沟时将泥土翻向施肥沟并埋住肥料,然后拉泥成垄,垄宽1.2m包沟,垄高0.4m;
3)栽插:将种苗一节露出地面,其余茎节全部水平埋入土中8cm,所有叶片要露出地面,种苗单排直摆,种苗之间交叉排列,栽插密度为3300株/亩,种苗距离基肥16.5cm以上;
4)田间管理:
4.1追肥管理:当种苗长出3片新叶时,需要喷淋粪水2次进行第一次追肥,每次每亩喷淋30担;春植或秋植栽插40左右,冬植栽插50 60天左右,进入块根膨大期,需要进行除草,并在垄腰部开小沟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追施硫酸钾镁50kg与茶麸25kg,将其拌匀后均匀条施于小沟内,施肥后大培土 ;如果出现种苗徒长,膨大期也不能按时褪色时,应喷施400ppm的磷酸二氢钾I 2次进行控苗或打顶;
4.2水分管理:幼苗期应当控制浇水防止薯苗徒长, 促其根系向下生长,块根膨大期应保持土壤湿润,如果土壤较干就需要适当浇水,如果田块有积水,需要及时排水;
4.3病虫害防治:当出现病毒病、疮痂病或软腐病植株时,应马上拔除烧毁,并全田喷施农药,如未根除,可连续间隔7天喷洒一次,直至根除;发病株为病毒病时,所述的农药为20%啶虫脒的800倍液;发病株为疮痂病时,所述的农药为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发病株为软腐病时,所述的农药为70%甲基托布津的800倍液。
实施例3
I)种苗处理:挑选优质光坡红香薯苗,裁剪其第一段苗作为种苗,每段种苗长5节,用20%啶虫脒和80%多菌灵的900倍混合液浸泡lOmin,然后将种苗头部放进上述混合液中浸泡Ih以防病虫害;
2)整地施肥:选择轮作的田垌平整排水较慢的水田作为种植田块,土质条件为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犁耙田块,整地,开施肥沟,按900kg/亩的比例将作物秸杆和杂草按条状方式均匀地摆入施肥沟内,再按500kg/亩的比例将腐熟农家肥(腐熟农家肥是按每IOOOkg鸡粪混合130kg钙镁磷肥后拌匀堆怄至腐熟)撒施在施肥沟内,然后开垄沟,开垄沟时将泥土翻向施肥沟并埋住肥料,然后拉泥成垄,垄宽1.1m包沟,垄高0.4m;
3)栽插:将种苗尾部露出地面,其余茎节全部水平埋入土中6cm,所有叶片要露出地面,种苗单排直摆,种苗之间交叉排列,栽插密度为3200株/亩,种苗距离基肥16.5cm以上;
4)田间管理:
4.1追肥管理:当种苗长出2片新叶时,需要喷淋沼气液或粪水I次进行第一次追肥,每次每亩喷淋25担;春植或秋植栽插40左右,冬植栽插50 60天,进入块根膨大期,需要进行除草,并在垄腰部开小沟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追施硫酸钾25kg与茶麸25kg,将其拌匀后均匀条施于小沟内,施肥后大培土 ;如果出现种苗徒长,膨大期也不能按时褪色时,应喷施350ppm的多效唑I 2次进行控苗或打顶;
4.2水分管理:幼苗期应当控制浇水防止薯苗徒长,促其根系向下生长,块根膨大期应保持土壤湿润,如果土壤较干就需要适当浇水,如果田块有积水,需要及时排水;
4.3病虫害防治:当出现病毒病、疮痂病或软腐病植株时,应马上拔除烧毁,并全田喷施农药,如未根除,可连续间隔5 7天喷洒一次,直至根除;发病株为病毒病时,所述的农药为25%噻嗪酮的700倍液;发病株为疮痂病时,所述的农药为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发病株为软腐病时,所述 的农药为20%石灰水。
权利要求
1.光坡红香薯的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I)种苗处理:挑选优质光坡红香薯苗,裁剪其第一段苗作为种苗,每段种苗长4 6节,用80%敌百虫或20%啶虫脒和8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的800 1000倍混合液浸泡lOmin,然后将种苗头部放进上述混合液中浸泡Ih以防病虫害; 2)整地施肥:选择轮作的水田或坡地作为种植田块,土质条件为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壤土,犁耙田块,整地,开施肥沟,按800 IOOOkg/亩的比例将作物秸杆和杂草按条状方式均匀地摆入施肥沟内,再按500kg/亩的比例将腐熟农家肥撒施在施肥沟内,然后开垄沟,开垄沟时将泥土翻向施肥沟并埋住肥料,然后拉泥成垄,垄宽I 1.2m包沟,垄高0.3 0.4m ; 3)栽插:将种苗尾部或一节露出地面,其余茎节全部水平埋入土中5 8cm,所有叶片要露出地面,种苗单排直摆,种苗之间交叉排列,栽插密度为3000 3300株/亩,种苗距离基肥16.5cm以上; 4)田间管理: 4.1追肥管 理:当种苗长出2 3片新叶时,需要喷淋沼气液或粪水I 2次进行第一次追肥,每次每亩喷淋20 30担;在种苗栽插40 60天后,进入块根膨大期,需要进行除草,并在垄腰部开小沟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追施硫酸钾25kg或硫酸钾镁50kg与辛硫磷颗粒2 5kg或茶麸25kg,施肥后大培土 ; 4.2水分管理:幼苗期应当控制浇水防止薯苗徒长,促其根系向下生长,块根膨大期应保持土壤湿润,如果土壤较干就需要适当浇水,如果田块有积水,需要及时排水; 4.3病虫害防治:当出现病毒病、疮痂病或软腐病植株时,应马上拔除烧毁,并全田喷施农药,如未根除,可连续间隔5 7天喷洒一次,直至根除;发病株为病毒病时,所述的农药为25%噻嗪酮或20%啶虫脒的600 800倍液;发病株为疮痂病时,所述的农药为70%甲基托布津600 800倍液;发病株为软腐病时,所述的农药为8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的600 800倍液或20%石灰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坡红香薯的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腐熟农家肥是按每IOOOkg农家肥混合100 150kg钙镁磷肥后拌匀堆怄至腐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坡红香薯的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农家肥为牛粪、羊粪、马粪或鸡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坡红香薯的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在种苗栽插后,如果出现种苗徒长,膨大期也不能按时褪色时,应喷施300 400ppm的多效唑或磷酸二氢钾I 2次进行控苗或打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光坡红香薯的种植技术,包括种苗处理、整地施肥、栽插和田间管理等步骤,田间管理包括追肥管理、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光坡红香薯的种植技术,大大提高了光坡红香薯的产量和品质,平均单株结薯块数为2~3块,平均单株薯块重量为0.35~0.4kg,亩产薯块750~1000kg,所结薯块中一级品所占比例在30%以上,二级品所占比例在50%左右,三级品所占比例低于20%。
文档编号A01G1/00GK103141285SQ20131010109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7日
发明者龙卫东, 张健, 刘华青, 苏民荣 申请人:防城港市万景林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