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树脂包膜缓控释肥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677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降解树脂包膜缓控释肥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降解树脂包膜缓控释肥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土壤用肥料是农业生产的两大基本要素。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可耕土地大量施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地退化、土壤板结、地力下降、有机质和有益微生物减少、农田生态失衡、产品品质下降、水资源和环境爱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使人类健康爱到潜在的威胁。研究、开发新型、无公害、可降解的肥料,是广大农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生化有机肥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有机肥料。现有的包膜缓控释肥由于包膜材料的缺陷,存在以下两种现象:
1)采用水溶性较强的包膜材料时,化肥颗粒溶解较快,肥效短时间释放,对作业生长不利;
2)采用水溶性较强差的硫磺等包膜材料时,虽然可以延长肥效的释放时间,但硫磺在土壤中分解比较缓慢,完全降解需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对环境和土壤的危害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易操作的可降解树脂包膜缓控释肥生产工艺,用于生产肥效缓慢释放、包膜材料可降解的肥料,避免包膜材料残留物对环境的污染。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可降解树脂包膜缓控释肥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生产步骤如下:
A)包膜材料的制备;将30-50重量份的桐油加入反应釜中加温到50-65°C,在搅拌的同时依次加入如下重量份的物质 ,冷水不溶型脲醛树脂50-65份、丙烯酸热塑性树脂5-15份、酚醛热固性树脂5-15份、聚丙酰胺3-5份、改性淀粉5份、聚乙烯醇5份;搅拌均匀后,力口温到90-95°C,继续搅拌30-40分钟,降低温度到40_50°C,再加入10-40重量份的醋酸正丁酯,即得到所述包膜材料;
B)造粒;将造粒基料加热至50-60°C,送入造粒机造粒;
C)颗粒包膜;将造粒机形成的颗粒进入烘干机,烘干器温度80-95°C,烘干至水份含量1-2%,然后将烘干后的颗粒,送入包膜机,控制温度到50-80°C,喷入步骤A)所述的包膜材料,包膜材料用量为待包膜颗粒重量的2%-3%,冷却后,经筛分计量包装即得到所述可降解树脂包膜缓控释肥。上述冷水不溶型脲醛树脂是重量份数40-50%的3亚甲基4氮和50_60%的4亚甲基5氮的混合物。该生产方法工艺简单,精心优选完全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树脂材料作为包膜材料,对颗粒尿素或颗粒复合肥进行包膜,特有的聚合物包膜能够随土壤温度和作物需要智能调控养分释放,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养分释放完全后残存于土壤中的包壳又可完全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损害,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肥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的可降解树脂包膜缓控释肥生产工艺,其生产步骤如下:
A)包膜材料的制备;将30-50重量份的桐油加入反应釜中加温到50-65°C,在搅拌的同时依次加入如下重量份的物质,冷水不溶型脲醛树脂50-65份、丙烯酸热塑性树脂5-15份、酚醛热固性树脂5-15份、聚丙酰胺3-5份、改性淀粉5份、聚乙烯醇5份;搅拌均匀后,力口温到90-95°C,继续搅拌30-40分钟,降低温度到40_50°C,再加入10-40重量份的醋酸正丁酯,即得到所述包膜材料;
B)造粒;将造粒基料加热至50-60°C,送入造粒机造粒;
C)颗粒包膜;将造粒机形成的颗粒进入烘干机,烘干器温度80-95°C,烘干至水份含量1-2%,然后将烘干后的颗粒,送入包膜机,控制温度到50-80°C,喷入步骤A)所述的包膜材料,包膜材料用量为待包膜颗粒重量的2%-3%,冷却后,经筛分计量包装即得到所述可降解树脂包膜缓控释肥。上述脲醛树脂是重量份数40-50%的3亚甲基4氮和50_60%的4亚甲基5氮的混合物。上述造粒基料是尿素、复合肥料、颗粒钾肥等物料中的一种。当然,也可以采用任何其他促进植物生长的肥料作为造粒基料。本包膜材料主要原料冷水不溶型脲醛树脂在冷水中不溶解,随着低温升高和微生物的参与缓慢降解,在土壤中缓慢分解并释放出植物养分氮元素,分解期40-60天,能满足养分释放周期,随着脲醛树脂的分解,缓控释肥料的养分加速分解,达到养分释放高峰,供作物吸收养分高峰期利用,不会造成肥料前期养分的浪费。特别和热塑型树脂、热固性树月旨、聚丙酰胺、改性淀粉、聚乙烯醇等物质结合后作为包膜材料,成膜也快,比较稳定,易操作。 另外,包膜材料含有高吸水性,可保水,为包膜材料降解创造良好的微环境。本包膜材料本身的主要物质冷水不溶型脲醛树脂具有吸湿溶胀作用,改性淀粉和聚丙酰胺均具有此作用,实验证明这些物质的交联后吸湿能力大大加强,并且降解速度与缓控释材料完全匹配。同时,该包膜材料还具有降解速度快、降解彻底的特点。本包膜材料是混合交联产物,在土壤中微生物和温度作用下,能完全降解成无害物质,最终转化为碳源,植物养分,和部分水。降解周期200天基本完全,所以所是比较理想的包膜材料,并且该方法工艺过程简单,生产成本低,利用率高等优点。实施例2:
可降解树脂包膜缓控释肥生产工艺,其生产步骤如下:
A)包膜材料的制备;将50重量份的桐油加入反应釜中加温到50°C,在搅拌的同时依次加入如下重量份的物质,冷水不溶型脲醛树脂50份、丙烯酸热塑性树脂5份、酚醛热固性树脂5份、聚丙酰胺3份、改性淀粉5份、聚乙烯醇5份;搅拌均匀后,加温到90°C,继续搅拌30分钟,降低温度到40°C,再加入10重量份的醋酸正丁酯,即得到所述包膜材料;
B)造粒;将造粒基料加热至50°C,送入造粒机造粒;
C)颗粒包膜;将造粒机形成的颗粒进入烘干机,烘干器温度80°C,烘干至水份含量I %,然后将烘干后的颗粒,送入包膜机,控制温度到50°C,喷入步骤A)所述的包膜材料,包膜材料用量为待包膜颗粒重量的2%,冷却后,经筛分计量包装即得到所述可降解树脂包膜缓控释肥。上述脲醛树脂是重量份数40%的3亚甲基4氮和60%的4亚甲基5氮的混合物。实施例3:
本发明所述的可降解树脂包膜缓控释肥生产工艺,其生产步骤如下:
A)包膜材料的制备;将30重量份的桐油加入反应釜中加温到65°C,在搅拌的同时依次加入如下重量份的物质,冷水不溶型脲醛树脂65份、丙烯酸热塑性树脂15份、酚醛热固性树脂15份、聚丙酰胺5份、改性淀粉5份、聚乙烯醇5份;搅拌均匀后,加温到95°C,继续搅拌40分钟,降低温度到50°C,再加入40重量份的醋酸正丁酯,即得到所述包膜材料;
B)造粒;将造粒基料加热至60°C,送入造粒机造粒;
C)颗粒包膜;将造粒机形成的颗粒进入烘干机,烘干器温度95°C,烘干至水份含量2%,然后将烘干后的颗粒,送入包膜机,控制温度到80°C,喷入步骤A)所述的包膜材料,包膜材料用量为待包膜颗粒重量的3%,冷却后,经筛分计量包装即得到所述可降解树脂包膜缓控释肥。上述脲醛树脂是重量份数50%的3亚甲基4氮和50%的4亚甲基5氮的混合物。实施例4:
本发明所述的可降解树脂包膜缓控释肥生产工艺,其生产步骤如下: A)包膜材料的制备;将40重量份的桐油加入反应釜中加温到60°C,在搅拌的同时依次加入如下重量份的物质,冷水不溶型脲醛树脂60份、丙烯酸热塑性树脂10份、酚醛热固性树脂10份、聚丙酰胺4份、改性淀粉5份、聚乙烯醇5份;搅拌均匀后,加温到92°C,继续搅拌35分钟,降低温度到45°C,再加入20重量份的醋酸正丁酯,即得到所述包膜材料;
B)造粒;将造粒基料加热至55°C,送入造粒机造粒;
C)颗粒包膜;将造粒机形成的颗粒进入烘干机,烘干器温度90°C,烘干至水份含量1.5%,然后将烘干后的颗粒,送入包膜机,控制温度到70°C,喷入步骤A)所述的包膜材料,包膜材料用量为待包膜颗粒重量的2%,冷却后,经筛分计量包装即得到所述可降解树脂包膜缓控释肥。上述脲醛树脂是重量份数45%的3亚甲基4氮和55%的4亚甲基5氮的混合物。
权利要求
1.可降解树脂包膜缓控释肥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生产步骤如下: A)包膜材料的制备;将30-50重量份的桐油加入反应釜中加温到50-65°C,在搅拌的同时依次加入如下重量份的物质,冷水不溶型脲醛树脂50-65份、丙烯酸热塑性树脂5-15份、酚醛热固性树脂5-15份、聚丙酰胺3-5份、改性淀粉5份、聚乙烯醇5份;搅拌均匀后,力口温到90-95°C,继续搅拌30-40分钟,降低温度到40_50°C,再加入10-40重量份的醋酸正丁酯,即得到所述包膜材料; B)造粒;将造粒基料加热至50-60°C,送入造粒机造粒; C)颗粒包膜;将造粒机形成的颗粒进入烘干机,烘干器温度80-95°C,烘干至水份含量1-2%,然后将烘干后的颗粒,送入包膜机,控制温度到50-80°C,喷入步骤A)所述的包膜材料,包膜材料用量为待包膜颗粒重量的2%-3%,冷却后,经筛分计量包装即得到所述可降解树脂包膜缓控释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树脂包膜缓控释肥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不溶型脲醛树脂是重量份数40-5 0%的3亚甲基4氮和50-60%的4亚甲基5氮的混合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肥料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降解树脂包膜缓控释肥生产工艺。采用桐油、脲醛树脂、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聚丙酰胺、改性淀粉、聚乙烯醇经过合理加工成为包膜材料;以尿素、复合肥料、颗粒钾肥等物料作为造粒基料。该生产方法工艺简单,精心优选完全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树脂材料作为包膜材料,对颗粒尿素或颗粒复合肥进行包膜,特有的聚合物包膜能够随土壤温度和作物需要智能调控养分释放,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养分释放完全后残存于土壤中的包壳又可完全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损害,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肥料。
文档编号C05G3/00GK103193549SQ20131016043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5日
发明者付增传, 付传俊, 刘成菊, 石兆君 申请人:付增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