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藏绵羊的多功能巷道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67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用于藏绵羊的多功能巷道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绵羊能够很容易的进入分群巷道、免疫驱虫巷道并且能实现多种功能的用于藏绵羊的多功能巷道圈。该巷道圈包括临时关养圈以及与临时关养圈连通的免疫驱虫巷道,所述临时关养圈内设置有分群巷道,所述临时关养圈分为临时容纳圈、引导控制通道和多个分群圈,所述引导控制通道的外侧道壁为圆弧。引导控制通道的形状符合绵羊运动近似圆形轨迹的生物学习性,可以很方便的将绵羊沿引导控制通道驱赶进入分群巷道和免疫驱虫巷道,绵羊不易受惊吓蹦跳、反向狂奔,避免操作人员受伤害,而且也减少了绵羊的应激反应,避免造成绵羊挤压受伤、流产、甚至死亡等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实现了巷道圈功能的多样化。适合在牲畜养殖领域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用于藏绵羊的多功能巷道圈【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牲畜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藏绵羊的多功能巷道圈。
【背景技术】
[0002]我国绵羊养殖以散养为主,饲养管理粗放,养殖技术落后,养殖基础设施薄弱,距离现代畜牧业的设施化畜牧业有非常大的差距。现有的绵羊业养殖设施主要集中在草场划区围栏,棚圈,牧草种植、收割、加工,羊的驱虫、防疫等方面。巷道圏是指用于牲畜在免疫接种、驱虫、称重及临时关养等方面的一种基础设施,近年来,在绵羊巷道圈的设计与修建上尽管有所进步,但在结构和功能上仍需要探索、创新,在巷道圈的辅助设施上亟需细节化、功能化和灵活化,以便修建的各种巷道圈使用更方便、更耐用、更实用。
[0003]现有的绵羊巷道圈有两种结构,一是长方形临时关养圈外接一个喇叭引导口,喇叭引导口再连接免疫驱虫巷道。这种巷道圈功能单一,操作不方便且效率低,动物应激反应大,操作人员易受伤害;二是专利号为ZL201120318478.0的发明专利“多功能巷道圈”,本专利仅仅对巷道圈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专利申请保护。该巷道圈实现了功能多样化,即实现了免疫驱虫、分级分群、腐蹄病药浴预防、剪毛及人工授精绵羊导入、称重、鉴定、销售时上车等多种功能。这种多功能巷道圈虽然实现了功能多样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和绵羊在工作中受的伤害,但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临时关养圈和引导控制通道结构和形状设计不合理,不易将绵羊从临时关养圈驱赶进入引导控制通道,绵羊受惊吓蹦跳、反向狂奔,容易导致操作人员受伤害;同时,绵羊本身受应激大,易造成绵羊挤压受伤、流产、甚至死亡等不必要的损失,其次,引导控制通道与分群巷道和免疫驱虫巷道设计不合理,绵羊不易进入分群巷道和免疫驱虫巷道,容易造成人和绵羊受伤,再者,多功能巷道圈的称重设施位置设计不合理,绵羊的称重仍然需要人工捕捉和保定,费时费力,工作人员易受伤,对羊的应激反应大,绵羊本身也易受伤害,另外,绵羊销售时上车位置和结构设计不合理,将绵羊驱赶进入上车台很困难。`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绵羊能够很容易的进入分群巷道、免疫驱虫巷道并且能实现多种功能的用于藏绵羊的多功能巷道圈。
[0005]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藏绵羊的多功能巷道圈,包括临时关养圈以及与临时关养圈连通的免疫驱虫巷道,所述临时关养圈内设置有分群巷道,所述临时关养圈分为临时容纳圈、引导控制通道和多个分群圈,所述多个分群圈通过多个分群门分别与分群巷道的出口连通,所述引导控制通道的一端通过圈门与临时容纳圈连通,另一端与免疫驱虫巷道的进口、分群巷道的进口分别通过圈门连通,所述引导控制通道的外侧道壁为圆弧。
[0006]进一步的是,所述引导控制通道内设置有多个栅栏将引导控制通道分为第一容纳圈、第二容纳圈、第三容纳圈,第一容纳圈、第二容纳圈、第三容纳圈沿引导控制通道依次排布并且容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容纳圈与第二容纳圈之间、第二容纳圈与第三容纳圈之间通过圈门连通。
[0007]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三容纳圈的形状为喇叭口状,喇叭口的大径端与第二容纳圈相连,小径端与免疫驱虫巷道的进口、分群巷道的进口相连。
[0008]进一步的是,所述分群巷道的出口处设置有称重平台。
[0009]进一步的是,所述分群巷道的出口设置有阻隔门,所述阻隔门与多个分群门围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所述称重平台位于封闭的空间底部。
[0010]进一步的是,所述分群巷道为宽度可调巷道,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三立柱与第四立柱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包括第一固定板与第一活动板,第一固定板的两侧分别固定在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上,第一活动板通过铰接结构固定在第一固定板的下端并且第一活动板能够绕铰接结构旋转;所述第二挡板包括第二固定板与第二活动板,第二固定板的两侧分别固定在第三立柱与第四立柱上,第二活动板通过铰接结构固定在第二固定板的下端并且第二活动板能够绕铰接结构旋转,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底部间距的宽度调节器。
[0011]进一步的是,所述免疫驱虫巷道内设置有多个分隔门,所述分隔门将免疫驱虫巷道分成多个子巷道。
[0012]进一步的是,所述免疫驱虫巷道由两条道壁组成,所述免疫驱虫巷道设置在临时关养圈内,并且免疫驱虫巷道的其中一条道壁为临时关养圈的一段圈壁。
[0013]进一步的是,所述免疫驱虫巷道的出口处连接有上车引导巷道,所述上车引导巷道的两条道壁上均设置有圈门。
[0014]进一步的是,所述上车引导巷道的出口处设置有高度可调的上车辅助装置,所述上车辅助装置包括与上车引导巷道的出口连通的U形通道,所述U形通道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两侧的挡板,所述底板一端与巷道的出口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在底板底部的丝杆以及固定在地面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旋转套筒,旋转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丝杆伸入旋转套筒内,当旋转套筒转动时,丝杆能够上下移动。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将引导控制通道的外侧道壁设置为圆弧,使得引导控制通道的形状符合绵羊运动近似圆形轨迹的生物学习性,可以很方便的将绵羊沿引导控制通道驱赶进入分群巷道和免疫驱虫巷道,绵羊不易受惊吓蹦跳、反向狂奔,避免操作人员受伤害,而且也减少了绵羊的应激反应,避免造成绵羊挤压受伤、流产、甚至死亡等不必要的损失,减小了人、畜受伤害的概率,另外,本发明所述的巷道圈通过免疫驱虫巷道可以实现给绵羊进行免疫驱虫操作,还可以通过分群巷道以及分群门实现绵羊的分级分群,因此,本发明所述的巷道圈功能更加多样化,更加实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用于藏绵羊的多功能巷道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分群巷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0019]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上车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记说明:临时关养圈1、临时容纳圈10、引导控制通道11、第一容纳圈111、第二容纳圈112、第三容纳圈113、分群圈12、免疫驱虫巷道2、分群巷道3、第一立柱31、第二立柱32、第三立柱33、第四立柱34、第一挡板35、第一固定板351、第一活动板352、第二挡板36、第二固定板361、第二活动板362、宽度调节器37、旋转杆371、第一限位竿372、第一限位锁链373、第二限位竿374、第二限位锁链375、锁链固定卡子376、第一阻隔板38、第二阻隔板39、分群门4、称重平台5、阻隔门6、分隔门7、上车引导巷道8、上车辅助装置9、底板91、挡板92、升降机构93、丝杆931、底座932、旋转套筒933、旋转手柄934、皮带轮935、槽孔936、紧固装置937、压缩弹簧94。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如图1所示,该用于藏绵羊的多功能巷道圈,包括临时关养圈I以及与临时关养圈I连通的免疫驱虫巷道2,所述临时关养圈I内设置有分群巷道3,所述临时关养圈I分为临时容纳圈10、引导控制通道11和多个分群圈12,所述多个分群圈12通过多个分群门4分别与分群巷道3的出口连通,所述引导控制通道11的一端通过圈门与临时容纳圈10连通,另一端与免疫驱虫巷道2的进口、分群巷道3的进口分别通过圈门连通,所述引导控制通道11的外侧道壁为圆弧。通过将引导控制通道11的外侧道壁设置为圆弧,使得引导控制通道11的形状符合绵羊运动近似圆形轨迹的生物学习性,可以很方便的将绵羊沿引导控制通道11驱赶进入分群巷道3和免疫驱虫巷道2,绵羊不易受惊吓蹦跳、反向狂奔,避免操作人员受伤害,而且也减少了绵羊的应激反应,避免造成绵羊挤压受伤、流产、甚至死亡等不必要的损失,减小了人、畜受伤害的概率,另外,本发明所述的巷道圈通过免疫驱虫巷道2可以实现给绵羊进行免疫驱虫操作,还可以通过分群巷道3以及分群门4实现绵羊的分级分群,因此,本发明所述的巷道圈功能更加多样化,更加实用。
[0023]为了避免绵羊受到惊吓蹦跳、反向狂奔造成绵羊挤压受伤、流产、甚至死亡等不必要的损失,进一步减小人、 畜受伤害的概率。所述引导控制通道11内设置有多个栅栏将引导控制通道11分为第一容纳圈111、第二容纳圈112、第三容纳圈113,第一容纳圈111、第二容纳圈112、第三容纳圈113沿引导控制通道11依次排布并且容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容纳圈111与第二容纳圈112之间、第二容纳圈112与第三容纳圈113之间通过圈门连通。利用栅栏将引导控制通道11分为几个小的容纳圈,这样每个小容纳圈内的绵羊数量就较少,可以减小人、畜受伤害的概率,将容纳圈的容积逐渐减小,是为了更加方便的将绵羊驱赶进入分群巷道3和免疫驱虫巷道2。
[0024]为了更加方便的将绵羊驱赶进入分群巷道3和免疫驱虫巷道2,所述第三容纳圈113的形状为喇叭口状,喇叭口的大径端与第二容纳圈112相连,小径端与免疫驱虫巷道2的进口、分群巷道3的进口相连,这样充分利用了绵羊的生物学习性,便于绵羊的驱赶。
[0025]所述分群巷道3的出口处设置有称重平台5。通过在分群巷道3的出口处设置称重平台5,绵羊进入分群巷道3后,可以利用称重平台5对绵羊进行称重,然后根据称重的结果对绵羊进行分群,可以实现按照绵羊的体重分群的目的,便于相关人员的饲养管理,也可以用于称重出售。[0026]为了便于进行称重操作,所述分群巷道3的出口设置有阻隔门6,所述阻隔门6与多个分群门4围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所述称重平台5位于封闭的空间底部,当绵羊进入分群巷道3后,沿着分群巷道3进入阻隔门6与多个分群门4围成的空间之后,将阻隔门6关闭,可以直接对绵羊进行称重,称重完毕后,根据不同的分群标准打开对应的分群门4即可将绵羊分群处理,操作非常方便。
[0027]所述阻隔门6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圈门,为了便于开合阻隔门6,作为优选的方式是:所述阻隔门6为悬挂式推拉门。
[0028]另外,所述分群巷道3为宽度可调巷道具体结构如下:如图2、图3所示,包括第一立柱31、第二立柱32、第三立柱33、第四立柱34,所述第一立柱31与第二立柱32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35,所述第三立柱33与第四立柱34设置有第二挡板36,所述第一挡板35包括第一固定板351与第一活动板352,第一固定板351的两侧分别固定在第一立柱31与第二立柱32上,第一活动板352通过铰接结构固定在第一固定板351的下端并且第一活动板352能够绕铰接结构旋转;所述第二挡板36包括第二固定板361与第二活动板362,第二固定板361的两侧分别固定在第三立柱33与第四立柱34上,第二活动板362通过铰接结构固定在第二固定板361的下端并且第二活动板362能够绕铰接结构旋转,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活动板352与第二活动板362底部间距的宽度调节器37。通过宽度调节器37对分群巷道3的宽度进行调节,可以保证不同大小个体的绵羊都能逐只通过进入分群和称重设施,方便进行分群称重操作,可以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不容易造成绵羊在分群巷道3中拥挤,减小绵羊的应激从而避免绵羊发生流产、受伤、死亡等意外损失,而且分群巷道3两侧的挡板可以有效避免绵羊在通过时因看到两侧的绵羊或人而停止前进,保障工作顺利进行,另外,挡板由固定板与活动板构成,分群巷道3宽度的调节时通过活动板的转动来实现的,这样可使分群巷道3下部分在宽度变窄的情况下,上部分仍保持足够的宽度,保障有角的绵羊通过抬头也能逐只通过。
[002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宽度调节器37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宽度调节装置,只要能够实现调节第一活动板352与第二活动板362底部间距的目的即可,作为优选的方式是:所述宽度调节器37包括一根旋转杆371,所述旋转杆371的中部通过转轴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第一活动板352的底部、第二活动板362的底部均与旋转杆371的上表面接触并且在旋转杆371转动时能够沿旋转杆371的表面滑动,旋转杆37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竿372以及第一限位锁链373,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竿374以及第二限位锁链375,所述第一限位竿372、第二限位竿374竖直设置并朝上,所述第一限位竿372位于第一活动板352的外侦牝第二限位竿374位于第二活动板362的外侧,在第一活动板352、第二活动板362的外侧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多个锁链固定卡子376,该宽度调节器37在使用时,只需转动旋转杆371,由于在旋转杆371的两端设置了第一限位竿372、第二限位竿374,旋转杆371在转动过程中,第一限位竿372会带动第一活动板352旋转、第二限位竿374会带动第二活动板362旋转,第一活动板352、第二活动板362在旋转的过程中,第一活动板352与第二活动板362底部的间距会变大或变小,当第一活动板352与第二活动板362底部的间距调整到合适位置,然后将第一限位锁链373固定在设置在第一活动板352外侧的锁链固定卡子376,将第一限位锁链373固定在设置在第二活动板362外侧的锁链固定卡子376,以保证调整后的距离不会发生变化,该宽度调节器37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0030]由于第一活动板352、第二活动板362在转动过程,第一活动板352靠近第一立柱31的一侧与第一立柱31之间会存在较大的缝隙,第二活动板362靠近第三立柱33的一侧与第三立柱33之间会存在较大的缝隙,个体较小的绵羊很容易从此缝隙中挤出去,为了保障绵羊顺利进入巷道,所述第一活动板352靠近第一立柱31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第一阻隔板38并且第一阻隔板38与第一立柱31通过链条相连;所述第二活动板362靠近第三立柱33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第二阻隔板39并且第二阻隔板39与第三立柱33通过链条相连。
[0031]为了确保巷道净宽调节的准确性以及便于安装锁链固定卡子,同时,也避免绵羊角卡在固定镀锌薄钢板的小立柱上,。所述第一挡板35、第二挡板36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材料制作而成,为了保证第一挡板35、第二挡板36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延长第一挡板35、第二挡板36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一挡板35、第二挡板36采用镀锌薄钢板制作而成。
[0032]所述免疫驱虫巷道2内设置有多个分隔门7,所述分隔门7将免疫驱虫巷道2分成多个子巷道。通过在免疫驱虫巷道2内设置多个分隔门7,所述分隔门7将免疫驱虫巷道2分成多个子巷道,这样每个子巷道内的绵羊数量就较少,可以避免绵羊在免疫驱虫巷道2内因受惊而过度拥挤,避免绵羊流产、受伤、死亡等意外损失。
[0033]为了将每个子巷道内绵羊数量控制在最合适的范围,通常情况下,所述每个子巷道的长度为6m~8m。
[0034]所述免疫驱虫巷道2由两条道壁组成,所述免疫驱虫巷道2设置在临时关养圈I内,并且免疫驱虫巷道2的其中一条道壁为临时关养圈I的一段圈壁。将免疫驱虫巷道2设置在临时关养圈I内可以减少巷道圈的土地占用面积,而且免疫驱虫巷道2的其中一条道壁为临时关养圈I的一段圈壁,还可以节约巷道圈的修建成本,同时,给羊群规模扩大以增加容纳圈以及生产水平提高后在驱虫免疫巷道外侧增加别的功能设施和区域预留出足够空间。
[0035]另外,所述分群门4、分隔门7`可以采用推拉门、翻转门等各种门结构,作为优选的方式是:所述分群门4、分隔门7为平开门,平开门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开闭非常方便。所述平开门包括矩形边框,所述矩形边框内设置有多根栏杆,并且所述多根栏杆竖直设置。将多根栏杆竖直设置,当绵羊在受惊时,绵羊的前肢无法搭在平开门的栏杆上翻越逃窜,进而也就避免了绵羊在翻越时发生绵羊的前肢被栏杆折断的情况。
[0036]为了便于将绵羊驱赶进入销售车辆,所述免疫驱虫巷道2的出口处连接有上车引导巷道8,所述上车引导巷道8的两条道壁上均设置有圈门,在车引导巷道的两条道壁上均设置有圈门是为了便于将不合格的绵羊从上车引导巷道8内驱赶出来,便于绵羊的销售顺利快速的进行。
[0037]为了便于绵羊上车,所述上车引导巷道8的出口处设置有高度可调的上车辅助装置9,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上车辅助装置9包括与上车引导巷道8的出口连通的U形通道,所述U形通道包括底板91以及设置在底板91两侧的挡板92,所述底板91 一端与巷道的出口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升降机构93,所述升降机构93包括固定在底板91底部的丝杆931以及固定在地面的底座932,所述底座932上设置有旋转套筒933,旋转套筒933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丝杆931伸入旋转套筒933内,当旋转套筒933转动时,丝杆931能够上下移动。该上车辅助装置9在进行U形通道的高度调节时,只需转动套筒,即可使丝杆931上下移动,达到调节高度的目的,而且整个调节过程不必持续施加外力,中间可以中断,大大方便了相关人员进行U形通道的高度调节。
[003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转动旋转套筒933,所述旋转套筒933的外壁上设置有旋转手柄934,而且通过旋转手柄934转动旋转套筒933不但方便还非常省力。
[0039]另外,为了能够利用机械设备使旋转套筒933转动,所述旋转套筒933上套设有皮带轮935,在皮带轮935上套上皮带与电动机或一般的小型农机发动机相连,可以带动旋转套筒933转动,省时又省力。
[0040]为了保证U形通道不下落,所述旋转套筒933上沿轴向方向设置有槽孔936,所述槽孔936内设置有紧固装置937,通过紧固装置937将丝杆931进一步与旋转套筒933固定在一起,可有效防止U形通道在使用过程中下落。所述紧固装置937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紧固方式,作为优选的方式是:所述紧固装置937为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结构简单,连接方便,而且紧固效果也较好。
[0041]最后,为了进一步的省时省力,所述底板91底部设置有多个压缩弹簧94,通过设置压缩弹簧94,在调节U形通道的高度时,压缩弹簧94可以提供一定的助力,达到省力的目的。
【权利要求】
1.用于藏绵羊的多功能巷道圈,包括临时关养圈(I)以及与临时关养圈(I)连通的免疫驱虫巷道(2),所述临时关养圈(I)内设置有分群巷道(3),所述临时关养圈(I)分为临时容纳圈(10)、引导控制通道(11)和多个分群圈(12),所述多个分群圈(12)通过多个分群门(4)分别与分群巷道(3)的出口连通,所述引导控制通道(11)的一端通过圈门与临时容纳圈(10)连通,另一端与免疫驱虫巷道(2)的进口、分群巷道(3)的进口分别通过圈门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控制通道(11)的外侧道壁为圆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藏绵羊的多功能巷道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控制通道(11)内设置有多个栅栏将引导控制通道(11)分为第一容纳圈(111)、第二容纳圈(112)、第三容纳圈(113),第一容纳圈(111)、第二容纳圈(112)、第三容纳圈(113)沿引导控制通道(11)依次排布并且容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容纳圈(111)与第二容纳圈(112)之间、第二容纳圈(112)与第三容纳圈(113)之间通过圈门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藏绵羊的多功能巷道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容纳圈(113)的形状为喇叭口状,喇叭口的大径端与第二容纳圈(112)相连,小径端与免疫驱虫巷道(2)的进口、分群巷道(3)的进口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藏绵羊的多功能巷道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群巷道(3)的出口处设置有称重平台(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藏绵羊的多功能巷道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群巷道(3)的出口设置有阻隔门(6),所述阻隔门(6)与多个分群门(4)围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所述称重平台(5)位于封闭的空间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藏绵羊的多功能巷道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群巷道(3.)为宽度可调巷道,包括第一立柱(31)、第二立柱(32)、第三立柱(33)、第四立柱(34),所述第一立柱(31)与第二立柱(32)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35),所述第三立柱(33)与第四立柱(34)设置有第二挡板(36),所述第一挡板(35)包括第一固定板(351)与第一活动板(352),第一固定板(351)的两侧分别固定在第一立柱(31)与第二立柱(32)上,第一活动板(352)通过铰接结构固定在第一固定板(351)的下端并且第一活动板(352)能够绕铰接结构旋转;所述第二挡板(36)包括第二固定板(361)与第二活动板(362),第二固定板(361)的两侧分别固定在第三立柱(33)与第四立柱(34)上,第二活动板(362)通过铰接结构固定在第二固定板(361)的下端并且第二活动板(362)能够绕铰接结构旋转,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活动板(352)与第二活动板(362)底部间距的宽度调节器(37)。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藏绵羊的多功能巷道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驱虫巷道(2)内设置有多个分隔门(7),所述分隔门(7)将免疫驱虫巷道(2)分成多个子巷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藏绵羊的多功能巷道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驱虫巷道(2)由两条道壁组成,所述免疫驱虫巷道(2)设置在临时关养圈(I)内,并且免疫驱虫巷道(2)的其中一条道壁为临时关养圈(I)的一段圈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藏绵羊巷道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驱虫巷道(2)的出口处连接有上车引导巷道(8),所述上车引导巷道(8)的两条道壁上均设置有圈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藏绵羊巷道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引导巷道(8)的出口处设置有高度可调的上车辅助装置(9),所述上车辅助装置(9)包括与上车引导巷道(8)的出口连通的U形通道,所述U形通道包括底板(91)以及设置在底板(91)两侧的挡板(92),所述底板(91) 一端与巷道的出口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升降机构(93),所述升降机构(93)包括固定在底板(91)底部的丝杆(931)以及固定在地面的底座(932),所述底座(932)上设置有旋转套筒(933 ),旋转套筒(933 )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丝杆(931)伸入旋转套筒(933)内,当旋转套 筒(933)转动时,丝杆(931)能够上下移动。
【文档编号】A01K15/04GK103461167SQ201310434017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3日
【发明者】杨平贵, 刘刚, 吴伟生, 周明亮, 陈琳 申请人: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