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菱鲆健康养殖的方法

文档序号:218285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菱鲆健康养殖的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大菱鲆健康养殖的方法,水质清新,深度2.0~2.5m,pH值7.0~8.5池塘,网箱材料为聚乙烯网片,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清晨,此时水温15~20℃投放大菱鲆成鱼,套养10~12cm的白鲢鱼种2250~3000尾/hm2、花鲢375尾/hm2,取配合饲料和动物性饲料相结合的办法,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35%,动物性饲料主要为新鲜或冰冻的鲢鱼、鲤鱼、野杂鱼、动物肝脏,多投动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均按体重的1-4%投喂。
【专利说明】一种大菱鲆健康养殖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的方法,尤其是一种大菱鲆健康养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大菱鲆(Scop hthalmus max imus )是原产于欧洲的一种冷水性底栖海水鱼,隶属于鲽形目,鲆科,菱鲆属。主要分布于大西洋沿岸、北海、黑海及地中海一带。由于它具有适应低水温生活,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容易接受人工饲料,易于集约化养殖等优点,相继成为欧洲及南美智利等许多国家的主要养殖开发对象。
[0003]自1992年大菱鲆被引入我国以来,其养殖已从山东快速辐射到北方沿海各省,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一个大菱鲆是欧洲名贵的经济鱼种,它适应低水温环境、生长快、抗逆性强、肉质细嫩、胶质丰富、口感独特,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的喜爱。水产专家们创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温室大棚+深井海水”的工厂化养殖模式,养殖技术十分成熟,在我国北方沿海迅速发展成为一项特色产业,养殖年产量近5万吨,年总产值超过40亿元,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一项支柱产业。但是由于产业发展时间短,从业人员参差不齐,目前存在突出的问题是养殖疾病增多、用药不规范、甚至有少数单位滥用违禁药物,以至于出现不合格商品鱼上市的现象。由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引起的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大菱鲆生产与销售的瓶颈。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大菱鲆健康养殖的方法,突破了大菱鲆养殖的关键技术瓶颈。
[0005]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大菱鲆健康养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养殖环境:培育池为圆形或方 形水泥池,面积12~20m2,深0.7~1.0 m;中间培育池为圆形或方形水泥池,面积30~50 m2,池深0.8~1.0 m,要求水循环和排污功能良好;水质透明、清澈,不含有害重金属离子,硫化物不超过0.02mg/L,总大肠杆菌数小于5000个/L,盐度在20以上;光照:5001x~15001x,均匀、柔和、不刺眼;水温:15。。~18。。;盐度:适宜盐度为25~30 ;pH维持在7.6^8.2之间;溶解氧:大于6 m g / L ;
(2)受精卵的孵化:大菱鲆受精卵经充分漂洗,在30*10-6的PV碘溶液中消毒15min后,即放入专用孵化器或孵化网箱内孵化,孵化密度一般为20万粒/ m2左右,孵化水温一般控制在13°C,孵化仔鱼I天~5天内可采用静水培育方式,日换水量可由1/5增至全部换水,日换水次数可由每天I次逐步增至每天两次;从第6天开始建立流水培育程序,光照强度400-7001χ,充气保持微波状,使用孵化网箱时在箱外充气,适当加大充气量,其他理化因子经检测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在孵化过程中每隔24h清理沉底死卵一次,以免败坏水质;
(3)苗种培育:在13°C水温条件下经11(T120h的孵化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转移到苗种培育池,培育池规格f 3m2不等,0.6m深,方形,培苗密度2万~3万尾/ m2。进苗开始,每天提升水温0.5°C ,达到15°c保持稳定,加大换水量达到:3-5倍/ d,一般保持每日吸污2次,及时清除死亡个体,光照逐渐增加到I 00(T2 OOOlx,6日龄之内尚处于内源性营养阶段,不投饵,加入适量的小球藻以保持培育水体的微绿状态,此时初孵仔鱼活动能力较弱,充气不需太大,保持微波状态,6d以后,卵黄囊已经萎缩,卵黄已基本被消耗,仔鱼开始由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化,用4- 5d的时间逐渐提高培育水温到17°C,并保持到培苗结束,及时投入经营养强化的轮虫供鱼苗开口摄食,投放量在10个/ ml,加大换水量至10倍/ d,并加强对池底的吸污管理,这一时期,仔鱼很纤弱,充气仍保持微波状。孵化后第8d是喂养管理的关键时期,若饵料供应不足,难以顺利完成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的转化,一般保持水体中轮虫个体10个/ ml,在开鳔前的第9日龄,适当减少投喂量,轮虫密度降到5个/ ml以下对开鳔很有好处,估计可能是由于仔鱼摄食减少给鳔管留出较大的空间有关;
(4)投喂方法:苗种培育饲料系列一般有拟球藻、轮虫、卤虫等生物性饲料和颗粒配合饲料,第12~15天开始投喂颗粒配合饲料直至育苗结束。由于鱼体的生长,鱼苗吃食量增加,配合饲料粒径也应逐渐增加。25 d前多宝鱼苗种、0.10~0.15,0.5 g/尾鱼苗投喂的配合饲料粒径分别为250- 400、400~600,800 mm。要求配合饲料日投量为鱼体重的5%~15%。饲料颗粒大小适口,投喂及时,宜少投、勤投。换水量为10次/d。干性颗粒饲料的投喂方法:干性颗粒饲料的投喂量依鱼体重、水温而定。在一定条件下,3克~1000克体重的鱼投喂量为6%~0.4%。在苗种期应尽量增加投喂次数,每天投喂6次~10次,以后随着生长而逐渐减少投喂次数。长到100克左右,每天投喂4次;长到300克左右,每天投喂2次~3次;长到500克,每天投喂2次;长到500克以上,每天投喂I次~2次。在夏季高水温期,每天投喂I次,或2天~3天投喂I次,投饵量控制在饱食量的50%~60%。4.投饲次数与投饲率:由于大菱鲆属于变温动物,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摄食量有很大差异。一般在苗种期日投饵率在61%~4%,长到100克大致为2%左右,长到300克以上大致掌握在1%~0.5% ;
(5)疾病防治:烂鳍病防治措施包括:养殖用水经严格过滤或消毒处理以保证水质清洁;降低养殖密度,加大换水量,及时吸污清底和清除死亡鱼苗;使用复合抗菌素“鲆苗乐二号” 5* 10- 6投喂轮虫或卤虫使之携带药物成为“药性生物饵料”,经6 h后收集投喂鱼苗;以“鲆苗乐二号”5 *10- 6全池泼洒进行药浴,连续处理3 d,每天药浴时间在8 h以上;烂鳍病防治方法包括:降低养殖密度,以提高抗病力,减少发病机会;加强吸污,加大换水量,以保持池底清洁和良好的水质;适时分池,细心操作和搬运,防止擦伤;烂鳍病容易水平传染,发现病鱼应尽快隔离、掩埋或焚烧处理;当分池和疾病发生时,使用“鲆乐二号”进行口服和药浴处理。口服量疒5 g/ kg饲料,每日投喂两次,5~7 d为一疗程;而药浴则以10 *10- 6的剂量,每天浸泡8 h,连续处理3 d。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科学化、精细化饲养,短时间内增产效果明显、生活率高、适合产业化大规模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0006]以下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0007]—种大菱鲆健康养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环境:培育池为圆形或方形水泥池,面积12~20m2,深0.7~1.0 m;中间培育池为圆形或方形水泥池,面积30~50 m2,池深0.8~1.0 m,要求水循环和排污功能良好;水质透明、清澈,不含有害重金属离子,硫化物不超过0.02mg/L,总大肠杆菌数小于5000个/L,盐度在20以上;光照:5001x~15001x,均匀、柔和、不刺眼;水温:15°C~18°C ;盐度:适宜盐度为25~30 ;pH维持在7.6^8.2之间;溶解氧:大于6 m g / L ;
(2)受精卵的孵化:大菱鲆受精卵经充分漂洗,在30*10-6的PV碘溶液中消毒15min后,即放入专用孵化器或孵化网箱内孵化,孵化密度一般为20万粒/ m2左右,孵化水温一般控制在13°C,孵化仔鱼I天~5天内可采用静水培育方式,日换水量可由1/5增至全部换水,日换水次数可由每天I次逐步增至每天两次;从第6天开始建立流水培育程序,光照强度400-7001χ,充气保持微波状,使用孵化网箱时在箱外充气,适当加大充气量,其他理化因子经检测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在孵化过程中每隔24h清理沉底死卵一次,以免败坏水质;
(3)苗种培育:在13°C水温条件下经110-120h的孵化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转移到苗种培育池,培育池规格1-3m2不等,0.6m深,方形,培苗密度2万~3万尾/m2。进苗开始,每天提升水温0.5°C ,达到15°C保持稳定,加大换水量达到:T 5倍/d, 一般保持每日吸污2次,及时清除死亡个体,光照逐渐增加到1000-2000lx,6日龄之内尚处于内源性营养阶段,不投饵,加入适量的小球藻以保持培育水体的微绿状态,此时初孵仔鱼活动能力较弱,充气不需太大,保持微波状态,6d以后,卵黄囊已经萎缩,卵黄已基本被消耗,仔鱼开始由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化,用1-5d的时间逐渐提高培育水温到17°C,并保持到培苗结束,及时投入经营养强化的轮虫供鱼苗开口摄食,投放量在10个/ ml,加大换水量至10倍/ d,并加强对池底的吸污管理,这一时期,仔鱼很纤弱,充气仍保持微波状。孵化后第8d是喂养管理的关键时期,若饵料供应不足,难以顺利完成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的转化,一般保持水体中轮虫个体10个/ ml,在开鳔前的第9日龄,适当减少投喂量,轮虫密度降到5个/ ml以下对开鳔很有好处,估计可能是由于仔鱼摄食减少给鳔管留出较大的空间有关;
(4)投喂方法:苗种培育饲料系列一般有拟球藻、轮虫、卤虫等生物性饲料和颗粒配合饲料,第12~15天开始投喂颗粒配合饲料直至育苗结束。由于鱼体的生长,鱼苗吃食量增加,配合饲料粒径也应逐渐增加。25 d前多宝鱼苗种、0.10~0.15,0.5 g/尾鱼苗投喂的配合饲料粒径分别为250- 400、400~600,800 mm。要求配合饲料日投量为鱼体重的5%~15%。饲料颗粒大小适口,投喂及时,宜少投、勤投。换水量为10次/d。干性颗粒饲料的投喂方法:干性颗粒饲料的投喂量依鱼体重、水温而定。在一定条件下,3克~1000克体重的鱼投喂量为6%~0.4%。在苗种期应尽量增加投喂次数,每天投喂6次~10次,以后随着生长而逐渐减少投喂次数。长到100克左右,每天投喂4次;长到300克左右,每天投喂2次~3次;长到500克,每天投喂2次;长到500克以上,每天投喂I次~2次。在夏季高水温期,每天投喂I次,或2天~3天投喂1次,投饵量控制在饱食量的50%~60%。4.投饲次数与投饲率:由于大菱鲆属于变温动物,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摄食量有很大差异。一般在苗种期日投饵率在61%~4%,长到100克大致为2%左右,长到300克以上大致掌握在1%~0.5% ;(5)疾病防治:烂鳍病防治措施包括:养殖用水经严格过滤或消毒处理以保证水质清洁;降低养殖密度,加大换水量,及时吸污清底和清除死亡鱼苗;使用复合抗菌素“鲆苗乐二号” 5* 10- 6投喂轮虫或卤虫使之携带药物成为“药性生物饵料”,经6 h后收集投喂鱼苗;以“鲆苗乐二号”5 *10- 6全池泼洒进行药浴,连续处理3 d,每天药浴时间在8 h以上;烂鳍病防治方法包括:降低养殖密度,以提高抗病力,减少发病机会;加强吸污,加大换水量,以保持池底清洁和良好的水质;适时分池,细心操作和搬运,防止擦伤;烂鳍病容易水平传染,发现病鱼应尽快隔离、掩埋或焚烧处理;当分池和疾病发生时,使用“鲆乐二号”进行口服和药浴处理。口服量疒5 g/ kg饲料,每日投喂两次,5~7 d为一疗程;而药浴则以10 *10- 6的剂量,每天浸泡8 h,连续处理3 d。
[0008]收获经过70~80 d育苗,大菱鲆仔鱼可提前10 d上市。经过预算,该鱼苗比平时培育的鱼苗增加I元/尾,而且鱼苗成活率高,达30%,比一般培育厂提高了 10%,可增加36元/m2,饲养40 d后对大菱鲆仔鱼生长指标的影响见下表,本方法和传统方法组鱼体体长的绝对增长率分别为0.40mm.cf1和0.37mm.cf1,体质量绝对增长率分别为
0.0338g.(T10.0309 g.0-1,可见本方法能促进大菱鲆生长。
【权利要求】
1.一种大菱鲆健康养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养殖环境:培育池为圆形或方形水泥池,面积12~20m2,深0.7~1.0m;中间培育池为圆形或方形水泥池,面积30~50 m2,池深0.8~1.0 m,要求水循环和排污功能良好;水质透明、清澈,不含有害重金属离子,硫化物不超过0.02mg/L,总大肠杆菌数小于5000个/L,盐度在20以上;光照:5001x~15001x,均匀、柔和、不刺眼;水温:15。。~18。。;盐度:适宜盐度为25~30 ;pH维持在7.6^8.2之间;溶解氧:大于6 m g / L ; 受精卵的孵化:大菱鲆受精卵经充分漂洗,在30*10_6的PV碘溶液中消毒15min后,即放入专用孵化器或孵化网箱内孵化,孵化密度一般为20万粒/ m2左右,孵化水温一般控制在13°C,孵化仔鱼I天飞天内可采用静水培育方式,日换水量可由1/5增至全部换水,日换水次数可由每天I次逐步增至每天两次;从第6天开始建立流水培育程序,光照强度400-7001χ,充气保持微波状,使用孵化网箱时在箱外充气,适当加大充气量,其他理化因子经检测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在孵化过程中每隔24h清理沉底死卵一次,以免败坏水质; 苗种培育:在13°C水温条件下经11 120h的孵化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转移到苗种培育池,培育池规格f 3m2不等,0.6m深,方形,培苗密度2万~3万尾/ m2 ;进苗开始,每天提升水温0.5°C ,达到15°C保持稳定,加大换水量达到: 5倍/ d,一般保持每日吸污2次,及时清除死亡个体,光照逐渐增加到I 00 OOOlx,6日龄之内尚处于内源性营养阶段,不投饵,加入适量的小球藻以保持培育水体的微绿状态,此时初孵仔鱼活动能力较弱,充气不需太大,保持微波状态,6d以后,卵黄囊已经萎缩,卵黄已基本被消耗,仔鱼开始由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化,用 5d的时间逐渐提高培育水温到17°C,并保持到培苗结束,及时投入经营养强化的轮虫供鱼苗开口摄食,投放量在10个/ ml,加大换水量至10倍/ d,并加强对池底的吸污管理,这一时期,仔鱼很纤弱, 充气仍保持微波状;孵化后第6~Sd是喂养管理的关键时期,若饵料供应不足,难以顺利完成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的转化,一般保持水体中轮虫个体10个/ ml,在开鳔前的第9日龄,适当减少投喂量,轮虫密度降到5个/ ml以下对开鳔很有好处,估计可能是由于仔鱼摄食减少给鳔管留出较大的空间有关; 投喂方法:苗种培育饲料系列一般有拟球藻、轮虫、卤虫等生物性饲料和颗粒配合饲料,第12~15天开始投喂颗粒配合饲料直至育苗结束;由于鱼体的生长,鱼苗吃食量增加,配合饲料粒径也应逐渐增加;25 d前多宝鱼苗种、0.10~0.15,0.5 g/尾鱼苗投喂的配合饲料粒径分别为250- 400、400~600,800 mm ;要求配合饲料日投量为鱼体重的5%~15%;饲料颗粒大小适口,投喂及时,宜少投、勤投;换水量为10次/d;干性颗粒饲料的投喂方法:干性颗粒饲料的投喂量依鱼体重、水温而定;在一定条件下,3克~1000克体重的鱼投喂量为6%~0.4%;在苗种期应尽量增加投喂次数,每天投喂6次~10次,以后随着生长而逐渐减少投喂次数;长到100克左右,每天投喂4次;长到300克左右,每天投喂2次~3次;长到500克,每天投喂2次;长到500克以上,每天投喂I次~2次;在夏季高水温期,每天投喂I次,或2天~3天投喂I次,投饵量控制在饱食量的50%~60% ;4.投饲次数与投饲率:由于大菱鲆属于变温动物,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摄食量有很大差异;一般在苗种期日投饵率在61%~4%,长到100克大致为2%左右,长到300克以上大致掌握在1%~0.5% ;疾病防治:烂鳍病防治措施包括:养殖用水经严格过滤或消毒处理以保证水质清洁;降低养殖密度,加大换水量,及时吸污清底和清除死亡鱼苗;使用复合抗菌素“鲆苗乐二号” 5* IO-6投喂轮虫或卤虫使之携带药物成为“药性生物饵料”,经6 h后收集投喂鱼苗;以“鲆苗乐二号”5 *10_6全池泼洒进行药浴,连续处理3 d,每天药浴时间在8 h以上;烂鳍病防治方法包括:降低养殖密度,以提高抗病力,减少发病机会;加强吸污,加大换水量,以保持池底清洁和良好的水质;适时分池,细心操作和搬运,防止擦伤;烂鳍病容易水平传染,发现病鱼应尽快隔离、掩埋或焚烧处理;当分池和疾病发生时,使用“鲆乐二号”进行口服和药浴处理;口服量疒5 g/ kg饲料,每日投喂两次,5~7 d为一疗程;而药浴则以10 *1 0_6的剂量,每天浸泡8 h,连续处理3 d。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3461249SQ201310447579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7日
【发明者】徐 明 申请人: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