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马铃薯去皮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马铃薯去皮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马铃薯去皮机类型主要有卧式砂辊式去皮机和内筒壁采用金钢砂或棕刚玉磨料的立式磨皮机。这两种去皮机的剥离损失大,约为10%,加工后的马铃薯表面粗糙,去皮效果不好,且清洁度也较差,不能满足以马铃薯为原料的中、大型食品自动生产线的要求。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级去皮方式的马铃薯去皮机。该去皮机去皮后的马铃薯剥离损失小于3%,去皮均匀,清洁度也较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马铃薯去皮机,其特征是:该去皮机包括外筒体1、第一层可升降工作内筒2、第二层可升降工作内筒3、波浪形圆盘4、驱动装置5、喷淋部件6、加料槽7、卸料槽8和排污管道9,所述喷淋部件6和加料槽7设置在外筒体I顶部;与提升装置连接的第一层可升降工作内筒2和第二层可升降工作内筒3均设置在外筒体I内部,且第一层可升降工作内筒2位于第二层可升降工作内筒3的内侧;所述的第一层可升降工作内筒2表面是凸点离散均匀分布的凹凸形状;在第二层可升降工作内筒3的内侧表面设有刷头31 ;与驱动装置5连接的波浪形圆盘4设置在外筒体I底部并位于外筒体I内侧;波浪形圆盘4表面是凸点离散均匀分布的凹凸形状;卸料槽8设置在外筒体I的下侧;排污管道9设置在外筒体I底部。 所述第一层可升降工作内筒2表面的凹凸形状由金刚砂或棕刚玉黏结制成。所述波浪形圆盘4是三段曲面结构。波浪形圆盘4的外径与外筒体I的内径相适配。波浪形圆盘4表面的凸点也是由金刚砂或棕刚玉黏结得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二级去皮方式,去皮后的马铃薯剥离损失小于3%,去皮均匀,清洁度也较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波浪形圆盘结构示意图。图1中,1-外筒体;2_第一层可升降工作内筒;3-第二层可升降工作内筒;31-刷头;4_波浪形圆盘;5_驱动装置;6_喷淋部件;7_加料槽;8_卸料槽;9_排污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001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马铃薯去皮机,主要由外筒体1、第一层可升降工作内筒
2、第二层可升降工作内筒3、波浪形圆盘4、驱动装置5、喷淋部件6、加料槽7、卸料槽8和排污管道9组成。其中喷淋部件6和加料槽7设置在外筒体I顶部。与提升装置连接的第一层可升降工作内筒2和第二层可升降工作内筒3均设置在外筒体I内部,且第一层可升降工作内筒2位于第二层可升降工作内筒3的内侧。第一层可升降工作内筒2和第二层可升降工作内筒3均为仅有筒壁而无筒底的结构。上述的第一层可升降工作内筒2表面是凸点离散均匀分布的凹凸形状,且其表面的凹凸形状由金刚砂或棕刚玉黏结制成。在第二层可升降工作内筒3的内侧表面设有刷头31,其内筒壁及刷头材料为PET。与驱动装置5连接的波浪形圆盘4设置在外筒体I底部并位于外筒体I内侧。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波浪形圆盘结构示意图。上述波浪形圆盘4采用特定的三段曲面结构设计,并用金刚砂或棕刚玉黏结,形成凸点离散均匀分布的凹凸表面,且波浪形圆盘4的外径与外筒体I的内径相适配,以便使脱皮后的皮屑从排污管道9完全的排出。卸料槽8设置在外筒体I的下侧。排污管道9设置在外筒体I底部。本实施例的马铃薯去皮机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开始第一级去皮工作过程,驱动装置5带动波浪形圆盘4旋转,当物料从加料槽7滑落到波浪形圆盘4表面时,物料因离心力及波浪形曲面作用被抛至第一层工作内筒2的内壁,与其粗研磨面摩擦达到粗去皮的目的,工作一定时间后,通过提升装置将第一层工作内筒2提升,此时第二层工作内筒3露出并开始进入第二级去皮工作过程。第二级去皮采用刷式与旋转波浪形圆盘粗研磨面相结合的去皮方法。第二层工作内筒3的内侧均匀密布有刷头31。波浪形曲面旋转抛起的物料与第二层工作内筒3内壁刷头产生相对运动摩擦,刷头31对马铃薯进行刷磨去皮并使其表面平整,达到表面被均匀去皮的目的。去皮工作时,水通过圆筒上部的球形喷淋部件6均匀喷洒在圆筒内部的马铃薯上,在脱皮的同时能及时把皮屑冲洗掉脱净,皮屑通过波浪形圆盘4边缘的缝隙流出,并从排污管道9排出。工作一定时间后,通过提升装置将第二层工作内筒3提升,此时外筒体I下侧的出料口也随之露出,去皮后的马铃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自动、均匀地从卸料槽8滑出来,转入下道工序。
本实用新型去皮后的马铃薯剥离损失小于3%,去皮均匀,清洁度也较好,适用于马铃薯加工企业批量去皮生产。
权利要求1.一种马铃薯去皮机,其特征是:该去皮机包括外筒体(I)、第一层可升降工作内筒(2)、第二层可升降工作内筒(3)、波浪形圆盘(4)、驱动装置(5)、喷淋部件(6)、加料槽(7)、卸料槽(8 )和排污管道(9 ),所述喷淋部件(6 )和加料槽(7 )设置在外筒体(I)顶部;与提升装置连接的第一层可升降工作内筒(2)和第二层可升降工作内筒(3)均设置在外筒体(I)内部,且第一层可升降工作内筒(2)位于第二层可升降工作内筒(3)的内侧;所述的第一层可升降工作内筒(2)表面是凸点离散均匀分布的凹凸形状;在第二层可升降工作内筒(3)的内侧表面设有刷头(31);与驱动装置(5)连接的波浪形圆盘(4)设置在外筒体(I)底部并位于外筒体(I)内侧;波浪形圆盘(4)表面是凸点离散均匀分布的凹凸形状;卸料槽(8)设置在外筒体(I)的下侧;排污管道(9)设置在外筒体(I)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去皮机,其特征是:第一层可升降工作内筒(2)表面的凹凸形状由金刚砂或棕刚玉黏结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去皮机,其特征是:所述波浪形圆盘(4)是三段曲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去皮机,其特征是:所述波浪形圆盘(4)的外径与外筒体(I)的内径相 适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马铃薯去皮机。该去皮机包括外筒体、第一层可升降工作内筒、第二层可升降工作内筒、波浪形圆盘、驱动装置、喷淋部件、加料槽、卸料槽和排污管道,喷淋部件和加料槽设置在外筒体顶部;与提升装置连接的第一层可升降工作内筒和第二层可升降工作内筒均设置在外筒体内部,第一层可升降工作内筒表面是凸点离散均匀分布的凹凸形状;在第二层可升降工作内筒的内侧表面设有刷头;与驱动装置连接的波浪形圆盘设置在外筒体底部并位于外筒体内侧;卸料槽设置在外筒体的下侧;排污管道设置在外筒体底部。本实用新型去皮后的马铃薯剥离损失小于3%,去皮均匀,清洁度较好。
文档编号A23N7/02GK203136977SQ20132011078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2日
发明者刘滨, 殷建国, 徐坚, 龚晓群 申请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