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喂入式花生摘果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6385阅读:9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喂入式花生摘果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半喂入式花生摘果机,它涉及花生摘果机【技术领域】,底座上安装有下料斗,下料斗上安装有下料盖,底座的顶部安装有滚盘,滚盘上安装有齿钉棒,齿钉棒上安装有顶齿条,滚盘的上端安装有上箱盖,滚盘的一侧设置有入料口,滚盘通过螺栓固定,小带轮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底座的一侧,小带轮的一侧设置有风扇箱,风扇箱上设置有风扇口,滚盘的转轴的一端安装有大带轮,定位板安装在滚盘的转轴的一侧上;它使花生摘果装置起到稳定作用和节省空间,从进料到摘果到花生蔓的排除是一体完成的,打开上箱盖可以看到整个摘果过程,便于收集花生摘果的相关数据,功耗少,可靠性高,摘净率好,破损少,操作简便。
【专利说明】一种半喂入式花生摘果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花生摘果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喂入式花生摘果机。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花生产区。多年来,花生收获机械化整体水平较低,极大地影响了花生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花生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大,花生摘果压力的不断增大,花生摘果机械在花生生产过程中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花生的种植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是国际公认的半干旱作物。
[0003]南方空气湿度大,气侯变化无常,花生水分含量高,从以往研究成果看,喂入量和花生水分含量对摘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喂入量增加,摘果系统负荷增大;含水量增加改变理论花生蔓的物理特性,同时也改变了摘果负荷,这两种情况都容易增加机械系统负荷,降低可靠性。传统的摘果主要是全喂入式,摘果的主要部件是摘果滚筒,目前国内外主要使用的摘果方式还有半喂入式,半喂入式花生摘果对干湿蔓均可使用,主要应用在南方地区,其摘果效率与损失率受花生收获环节植株的整齐程度及摘果机喂入影响较大,现有机型在摘果效率、损失率上还不稳定,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因此,为了改善摘果效果,研究摘果过程的低能耗,摘果率高的摘果装置,是提高花生产业化水平的关键。
[0004]国内外花生摘果机械的发展现状:
[0005]花生摘果机具是将花生果从花生秧上摘下并进行分离和清选的花生生产机械。中国花生摘果设备是近几年才开始推广应用的,主要是基于国外联合收获机的摘果环节。目前,中国使用的花生摘果装置按其喂入方式的不同分为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式两种。
[0006]全喂入式花生摘果设备主要采用冲击、蓖梳式摘果原理,适用于北方晾干后的花生蔓的摘果,半喂入式花生摘果设备主要通过相向滚动的摘果滚筒将花生摘下,对干湿花生蔓都可使用,适应于南方地区,其摘果效率及损失率与机具收获环节的整齐度及喂入环节的夹持有很大的关系,现有机型在摘果效率、损失率上还不稳定,并且由于其结构和传动比较复杂、制造成本高。
[0007]全喂入式花生摘果机,主要用于北方从晾干后的花生蔓上摘果,其作业效率是人工作业效率的40倍以上,可以满足花生摘果的生产需要。半喂入式摘果后的花生蔓整齐,便于储存机综合利用,破碎率低,摘湿果的质量好,花生摘果机消耗的动力小,并可与手扶拖拉机配套在田间进行作业。由于它的传动系统和结构比较复杂,制造成本较高,工效比全喂入式要低,这种摘果方式在我国南方有少量应用。
[0008]目前,中国使用的花生摘果装置按其喂入方式的不同分为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式两种。
[0009]全喂入式花生摘果设备主要适用于北方晾干后的花生蔓的摘果,半喂入式花生摘果设备对干湿花生蔓都可使用,适应于南方地区,但是现有机型在摘果效率、损失率上还不稳定,并且由于其结构和传动比较复杂、制造成本高。实用新型内容:
[00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喂入式花生摘果机,它使花生摘果装置起到稳定作用和节省空间,从进料到摘果到花生蔓的排除是一体完成的,打开上箱盖可以看到整个摘果过程,便于收集花生摘果的相关数据,功耗少,可靠性高,摘净率好,破损少,操作简便。
[0011]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底座
1、下料斗2、下料盖3、滚盘4、顶齿条5、螺栓6、上箱盖7、齿钉棒8、入料口 9、小带轮10、轴承座11、风扇口 12、风扇箱13、大带轮14、定位板15,底座I上安装有下料斗2,下料斗2上安装有下料盖3,底座I的顶部安装有滚盘4,滚盘4上安装有齿钉棒8,齿钉棒8上安装有顶齿条5,滚盘4的上端安装有上箱盖7,滚盘4的一侧设置有入料口 9,滚盘4通过螺栓6固定,小带轮10通过轴承座11安装在底座I的一侧,小带轮10的一侧设置有风扇箱13,风扇箱13上设置有风扇口 12,滚盘4的转轴的一端安装有大带轮14,定位板15安装在滚盘4的转轴的一侧上。
[0012]本实用新型在装配电动机时,其上的小带轮与主轴上的大带轮相对齐,不能产生偏斜,以免影响带传动;上盖与机架的连接要稳定,不能使上盖产生晃动,应使机架和上盖组装成一体;钉齿滚筒和栅凹板也要水平安装,两者之间的间隙要保持一定,避免影响脱粒机的正常工作;滚动轴承遇与机架采用螺栓连接,机架采用角铁制成,采用焊接方式连接;脱粒板和出料口与机架相固定,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其上各个固定部位与机架固定连接。
[001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花生蔓通过入料口传送到摘果滚筒,在滚筒不断的旋转作用下摘果,由动刀条上齿钉将花生蔓和花生分离开来;不会出现茎杆堵塞或残绕问题,同时含杂率比全喂入式明显少,降低了后续花生清选的负荷,操作简单易行,维护简便,花生摘果装置是在传统的全喂入式摘果装置的基础上为降低花生的破碎率,降低能耗等问题上而定型的,与传统的摘果装置相比,最大的不同是采用的半喂入方式,这种方式功耗少,可靠性高,摘净率好,破损少,适合于干花生蔓藤的花生摘果生产,小型方便,较合适家庭作业。以电动机为动力源,动力由电动机输出轴输出,再通过传动带传递到滚筒上,由滚筒摘选杆转动打击使花生脱离茎杆,果实及杂物通过凹版孔落下,打碎的茎杆由出料口排出,落到风机吸杂口排杂,选出干净的果实从而完成全过程。
[00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花生摘果装置起到稳定作用和节省空间,从进料到摘果到花生蔓的排除是一体完成的,打开上箱盖可以看到整个摘果过程,便于收集花生摘果的相关数据,功耗少,可靠性高,摘净率好,破损少,操作简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看图1-图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底座1、下料斗2、下料盖3、滚盘4、顶齿条5、螺栓6、上箱盖7、齿钉棒8、入料口 9、小带轮10、轴承座11、风扇口12、风扇箱13、大带轮14、定位板15,底座I上安装有下料斗2,下料斗2上安装有下料盖3,底座I的顶部安装有滚盘4,滚盘4上安装有齿钉棒8,齿钉棒8上安装有顶齿条5,滚盘4的上端安装有上箱盖7,滚盘4的一侧设置有入料口 9,滚盘4通过螺栓6固定,小带轮10通过轴承座11安装在底座I的一侧,小带轮10的一侧设置有风扇箱13,风扇箱13上设置有风扇口 12,滚盘4的转轴的一端安装有大带轮14,定位板15安装在滚盘4的转轴的一侧上。
[0018]本【具体实施方式】主要包括进料口装置、摘果滚筒装置、出口部分、机架等。
[0019]一、进料和输送装置:进料口与上机架部分相连接,是用2_厚的铁板制成,进料部位和上箱盖,下箱盖一起,采用螺栓连接,花生蔓经进料口进入,经由滚筒摘选杆转动和打击使花生脱离茎杆,再由传动轴转动使摘果滚筒进行摘果。
[0020]二、出口部分:出口部分主要是下滑式铁皮制造,也是由2mm厚的铁皮制成,由于铁板槽的倾斜使滑落的花生滑出机体之外。
[0021]三、摘果装置:摘果部分主要是由齿钉和摘果滚筒组成的摘果杆组成。而滚盘上接有8条铁条,在铁条上相隔22mm均匀分布有长为40mm的直径为3mm的齿钉33条,并且两个滚盘是用螺栓连接并焊接在传动轴的铁板上。花生蔓从进料口进入转动的滚筒中,花生蔓的根部先入,此过程是先在摘果滚筒中间完成摘果,摘下来的花生落到了下滑板上,由仓口排出出料斗之外,摘果后的打碎的花生根茎在下落的时候由风扇机吹出。
[0022]四、机架:机架承担着摘果机的主要重量和动力、负载和力矩,它是花生摘果机的主要支撑,因此它的设计是只强不弱的部分。机架相对固定,而且各部分各自稳定,以便做到机械在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晃动、歪斜,造成人身危险,因此试验台的设计采用4_厚的角钢制成。
[0023]本【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优化花生摘果装置的结构设计和机型,为了使花生摘果装置起到稳定作用和节省空间,把动力装置放在机架的下面,与机架固定。花生摘果装置从进料到摘果到花生蔓的排除是一体完成的,打开上箱盖可以看到整个摘果过程,便于我们收集花生摘果的相关数据。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半喂入式花生摘果机,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底座(1)、下料斗(2)、下料盖(3)、滚盘(4)、顶齿条(5)、螺栓(6)、上箱盖(7)、齿钉棒(8)、入料口(9)、小带轮(10)、轴承座(11)、风扇口(12)、风扇箱(13)、大带轮(14)、定位板(15),底座⑴上安装有下料斗(2),下料斗(2)上安装有下料盖(3),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滚盘(4),滚盘(4)上安装有齿钉棒(8),齿钉棒(8)上安装有顶齿条(5),滚盘(4)的上端安装有上箱盖(7),滚盘(4)的一侧设置有入料口(9),滚盘(4)通过螺栓(6)固定,小带轮(10)通过轴承座(11)安装在底座⑴的一侧,小带轮(10)的一侧设置有风扇箱(13),风扇箱(13)上设置有风扇口(12),滚盘(4)的 转轴的一端安装有大带轮(14),定位板(15)安装在滚盘(4)的转轴的一侧上。
【文档编号】A01F11/00GK203523367SQ201320591505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5日
【发明者】陈伟, 陈丹, 许书洛, 吴天鹤, 刘惠恩 申请人:闽南理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