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鳅孵化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264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泥鳅孵化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泥鳅孵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泥鳅孵化装置。该装置包括孵化环道外层、孵化环道、孵化环道内层、进水孔、排水管和孵化网;进水孔均匀布置于孵化环道底部,排水管位于孵化环道内层内;孵化网为柱状圆环形,由孵化网内侧面、孵化网外侧面和孵化网底面组成;孵化网可移动,可移入或移出孵化环道。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泥鳅孵化装置克服了原来传统孵化过程产生的不利影响,避免了杀雄的损失和排卵过程中因挤卵造成大量雌本死亡的损失;并且实现了泥鳅亲本在微流水环境内充分自然交配、产卵、受精,有利于提高雌本的排卵质量和受精率,同时受精卵随时自动与亲本分离,避免亲本食卵损失,孵化过程生态自然,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专利说明】—种泥鳅孵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泥鳅孵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泥鳅孵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泥鳅人工繁育过程中,一般采用催产注射,杀雄取精,雌本挤卵,混合受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雄本会一次性损耗,而雌本会因为挤卵受伤而死去一半甚至更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泥鳅孵化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泥鳅孵化装置,该装置包括孵化环道外层、孵化环道、孵化环道内层、进水孔、排水管和孵化网;
[0006]所述孵化环道内层高度小于孵化环道外层高度;
[0007]所述进水孔均匀布置于孵化环道底部,所述排水管位于孵化环道内层内;
[0008]所述孵化网为柱状圆环形,由孵化网内侧面、孵化网外侧面和孵化网底面组成;孵化网可移动,可自由移入或移出孵化环道。
[0009]所述泥鳅孵化装置,优选包括有滤网,滤网与孵化环道内层相连接。
·[0010]所述滤网包括上端固定环、下端固定环,上端固定环、下端固定环之间固设有若干个支架,滤网整体呈倒立圆台型结构,圆台外周设置有滤网本体;滤网将孵化环道分割为进水区和排水区两个部分。
[0011]滤网可通过下端固定环固定于孵化环道内层内,或孵化环道内层上,也可做成移动式,便于移入或者移出。
[0012]滤网本体为柔性材料制成,优选尼龙网;并且其网眼为300-500目。
[0013]排水管为高度可调节式排水管,排水管高度即出水口高度可调节,可根据泥鳅产卵期与孵卵期不同进行水位调节。
[0014]孵化网内侧面、孵化网外侧面和孵化网底面均采用网状结构,网眼为8~10目。
[0015]所述泥鳅孵化装置,孵化环道外层高度120cm,孵化环道内层高度为40cm,孵化网高度为40cm。
[0016]所述泥鳅孵化装置,进水孔进水水流速度可调节,可根据泥鳅产卵孵化阶段不同来控制孵化环道内微流水的冲力和流速。
[001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泥鳅孵化装置为催产后的泥鳅雌雄亲本提供一个自然的微流水环境,实现了泥鳅亲本集中自然产卵,大大提高了受精率,同时减少泥鳅孵化过程中亲本的损耗;另外通过调节孵化环道内微流水的流速和孵化网的及时的移入、移出,可实现孵化卵与亲本的及时分离,能够有效减少亲本对卵的破坏,保障了产卵量,因而属于一种泥鳅的生态孵化繁殖方式。[001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泥鳅孵化装置可在现有泥鳅孵化设施基础上直接进行改进,进行加装孵化网和滤网即可,因而改造成本低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泥鳅孵化装置克服了原来传统孵化过程产生的不利影响,避免了杀雄的损失和排卵过程中因挤卵造成大量雌本死亡的损失;并且由于泥鳅孵化过程生态自然,有利于提高雌本的排卵质量和受精率,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放置滤网未放置孵化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孵化网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
[0023]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泥鳅孵化装置,包括孵化环道外层
1、孵化环道8、孵化环道内层6、排水管5、进水孔7和孵化网;优选包括有滤网3。
[0024]排水管5为高度可调节式排水管,排水管5高度即出水口高度可调节,可根据泥鳅产卵期与孵卵期不同进行水位调节。
[0025]进水孔7均匀布置于孵化环道8底部,进水孔7水流速度可调节,进水孔7所进水从排水孔5流出,从而在孵化环道8内形成微流水环境,进水孔7可根据泥鳅产卵孵化阶段不同来控制孵化环道8内微流水的冲力和流速,从而模拟泥鳅繁殖生长的自然环境。
[0026]滤网3与孵化环道内层6相连接,滤网3为尼龙网;滤网3通过上端固定环2和下端固定环4与支架固定,呈倒立圆台型结构,可有效扩大过滤面积。滤网3将孵化环道8分割为进水区和排水区两个部分。滤网3可通过下端固定环4固定于孵化环道内层6内,或孵化环道内层6上,也可做成移动式,便于移入或者移出。需要注意的是,滤网3与孵化环道内层6的连接处需要注意密封,确保使用过程中能够较好的过滤待孵化或已经孵化的卵子。滤网3网眼优选为300?500目。
[0027]孵化网为柱状圆环形,由孵化网内侧面9、孵化网外侧面10和孵化网底面11组成;孵化网可移动,可移入或移出孵化环道8。孵化网内侧面9、孵化网外侧面10和孵化网底面11均采用网状结构,网眼为8?10目。
[0028]所述泥鳅孵化装置,孵化环道外层I高度120cm,孵化环道内层6高度为40cm,滤网3高度为80cm,孵化网高度为40cm。
[0029]泥鳅孵化时,滤网3与孵化环道内层6相连接,将孵化网放置于孵化环道8内,放置完成后,调高排水管5的高度,进水孔7开始加水,调节进水速度,使孵化环道8内形成微流水,此时可按比例放置催产后的雌雄泥鳅亲本进入孵化网。此阶段可在孵化环道内保持较高水位和较大流速的微流水,以便于给出更多的空间保证泥鳅亲本与卵的分离。当泥鳅亲本产卵完毕后,将放置有亲本的孵化网连同亲本一起移除,同时降低排水管5的高度,降低孵化环道8内的水位和调整微流水流速,开始孵卵。[0030]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泥鳅孵化装置为催产后的泥鳅雌雄亲本提供一个自然的微流水环境,实现了泥鳅亲本集中自然产卵,大大提高了受精率,同时减少泥鳅孵化过程中亲本的损耗;另外通过调节孵化环道内微流水的流速和孵化网的及时的移入、移出,可实现孵化卵与亲本的及时分离,能够有效减少亲本对卵的破坏,保障了产卵量,因而属于一种泥鳅的生态孵化繁殖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泥鳅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孵化环道外层、孵化环道、孵化环道内层、进水孔、排水管和孵化网; 所述孵化环道内层高度小于孵化环道外层高度; 所述进水孔均匀布置于孵化环道底部,所述排水管位于孵化环道内层内; 所述孵化网为柱状圆环形,由孵化网内侧面、孵化网外侧面和孵化网底面组成;孵化网自由移入或移出孵化环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泥鳅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孵化装置包括有滤网,滤网与孵化环道内层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泥鳅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包括上端固定环、下端固定环,上端固定环、下端固定环之间固设有若干个支架,滤网整体呈倒立圆台型结构,圆台外周设置有滤网本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泥鳅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滤网本体为柔性材料制成,并且其网眼为300?500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泥鳅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水管为高度可调节式排水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泥鳅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孵化网内侧面、孵化网外侧面和孵化网底面均采用网状结构,网眼为8?10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泥鳅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孵化环道外层高度120cm,孵化环道内层高度为40cm,孵化网高度为40cm。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3633328SQ201320825973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6日
【发明者】梁少民, 李春发, 张小磊, 宋松奇, 王海琴 申请人:河南省沿黄生态养殖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