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线莲试管花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562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线莲试管花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金线莲试管花卉的制作方法,将配制好的培养基置于121℃下灭菌20min,灭菌后取出冷却至45~50℃,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冷却后的培养基注入已高压灭菌过的工艺玻璃瓶中,静置冷却、凝固;用无菌干燥的棉花球擦拭球型玻璃瓶壁上水珠或水汽;选择金线莲无菌试管苗,将其接种至工艺玻璃瓶中,并进行造型布局;将接种后的工艺玻璃瓶于设定条件下培养21~28d,待植株稳定生长后转入室温、散射光条件下继续培养即可。本发明方法使金线莲无菌苗能够在瓶内正常生长的同时,可有效控制株型,避免现有试管花卉中的培养基污染问题,且制作出的金线莲试管花卉具有寿命较长、养护管理方便的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金线莲试管花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试管花卉的制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金线莲试管花卉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试管花卉,也称天使花房,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人工控制的无菌环境下,生长在艺术化的玻璃或透明塑料容器等相对密封空间内的一系列迷你微型植物的总称;是当前市场上较为流行的迷你花丼,因其植株小,长在精致的小试管或玻璃瓶内而得名。
[0003]试管花卉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是一种新颖、独特的花卉观赏、培植方式,试管花卉满足了现代人的猎奇心理,给人们一个追求个性的平台。同时它有袖珍迷你的外型,并且便于管理与携带,特别是整个培养过程能给人们带来喜悦与成就感,倍受人们的喜爱,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试管花卉相关技术系统研发较少,试管花卉培养技术上存在植株寿命、株型控制、培养基污染控制等技术难题;二是试管花卉开发品种单调,特色品种挖掘不够,近年来,主要以观叶植物为主的试管花卉成为市场的主流,但品种仅局限于天南星科的一些观叶品种等,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不同品种花卉产品的日益需求。
[0004]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 lindl]为兰科开唇兰属多年生草本,是我国传统名贵药材,也是十分珍贵的室内小型观叶植物,但目前国内未见金线莲试管花卉工艺品的相关报道文献。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 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寿命较长、养护管理方便的金线莲试管花卉的制作方法,通过将金线莲无菌苗接种至含有独特配方的专用培养基的工艺玻璃瓶内,使金线莲无菌苗能够在瓶内正常生长的同时,可有效控制株型,避免现有试管花卉中的培养基污染问题。
[0006]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金线莲试管花卉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0007](I)培养基的制作:依次包括培养基的配制、灭菌、及分装;具体地,每升培养基的组分均为:花宝I号1.5~3.0g、蔗糖20~30g、益培隆1.0~3.0mg、琼脂粉6.0~7.0g、食用色素0.02~0.06g, 1/2MS培养基2.466g,以蒸馏水配制,pH5.8~6.0 ;将按照组分配制好的培养基置于121°C下灭菌20min,灭菌后取出冷却至45~50°C,之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冷却后的培养基注入已灭菌过的工艺玻璃瓶中,然后静置冷却、凝固;
[0008](2)无菌试管苗的接种:待步骤(1)制作的培养基于工艺玻璃瓶中完全凝固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干燥的棉花球擦拭球型玻璃瓶瓶壁上水珠或水汽,使瓶壁透亮;然后选择相同条件下生长、长势一致、芽高2.0~2.5cm、且叶片数为3~4片的金线莲无菌试管苗并将其接种至工艺玻璃瓶中的培养基上,接种数为3个芽,芽以斜插或直插方式植入培养基2/3深处,并进行造型布局;
[0009](3)无菌试管苗的培养:将接有无菌试管苗的工艺玻璃瓶放置在温度25±2°C、光照强度1500~20001x、光照时间为10h/d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21~28d,之后转入室温、散射光条件下继续培养即可。
[0010]进一步地,所述食用色素为亮蓝或胭脂红中的至少一种。
[0011]进一步地,所述无菌干燥的棉花球制备方法为:配置质量浓度为8%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将脱脂棉浸泡其中后,挤出水分,在温度80°C的干燥箱中充分干燥,将干燥后的棉花做成直径0.8~1.0cm的小棉球,并在121°C下灭菌40分钟即可。
[0012]进一步地,所述工艺玻璃瓶为直径8cm的球型工艺玻璃瓶,且注进工艺玻璃瓶中培养基的量为40~45mL/瓶。
[0013]进一步地,所述工艺玻璃瓶的灭菌操作为:置于121°C下灭菌40min。
[0014]本发明一种金线莲试管花卉的制作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通过将金线莲无菌苗接种至含有独特配方培养基的工艺玻璃瓶内,使金线莲无菌苗能够在瓶内正常生长的同时,可有效控制株型,避免现有试管花卉中的培养基污染问题;通过该制作方法获得的金线莲试管花卉不仅拓宽了现有试管花卉的品种,而且还具有寿命较长、养护管理方便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发明一种金线莲试管花卉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0017](I)培养基的制作:依次包括培养基的配制、灭菌、及分装;具体地,每升培养基的组分均为:花宝I号1.5~3.0g、蔗糖20`~30g、益培隆1.0~3.0mg、琼脂粉6.0~7.0g、食用色素0.02~0.06g, 1/2MS培养基2.466g,以蒸馏水配制,pH5.8~6.0 ;将按照组分配制好的培养基置于121°C下灭菌20min,灭菌后取出冷却至45~50°C,之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冷却后的培养基注入已灭菌过的工艺玻璃瓶中,然后静置冷却、凝固;
[0018](2)无菌试管苗的接种:待步骤(1)制作的培养基于工艺玻璃瓶中完全凝固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干燥的棉花球擦拭球型玻璃瓶瓶壁上水珠或水汽,使瓶壁透亮;然后选择相同条件下生长、长势一致、芽高2.0~2.5cm、且叶片数为3~4片的金线莲无菌试管苗并将其接种至工艺玻璃瓶中的培养基上,接种数为3个芽,芽以斜插或直插方式植入培养基2/3深处,并进行造型布局;
[0019](3)无菌试管苗的培养:将接有无菌试管苗的工艺玻璃瓶放置在温度(25±2) °C、光照强度1500~20001x、光照时间为10h/d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21~28d,之后转入室温、散射光条件下继续培养即可。
[0020]其中,食用色素为亮蓝或胭脂红中的至少一种;工艺玻璃瓶采用直径8cm的球型工艺玻璃瓶,且注进工艺玻璃瓶中培养基的量为40~45mL/瓶;无菌干燥的棉花球的制作方法:配置质量浓度为8%的表面活性剂溶液,本发明各实施例中使用市售立白洗洁精与蒸馏水按比例配制而成,将脱脂棉浸泡其中后,挤出水分,在温度80°C的干燥箱中充分干燥,将干燥后的棉花做成直径0.8~1.0cm的小棉球,并在121°C灭菌40min即得所述无菌干燥的棉花球,其制作原理是表面活性剂可以减少水在玻璃瓶内的张力,使其流下不在瓶壁上聚集。[0021]需要说明的是,MS培养基是国际通用的培养基,而1/2MS培养基与MS培养基相比较,其不同点仅在于大量元素减半,其余同MS培养基;花宝I号产地美国,其N、P、K质量比7:6:19 ;琼脂粉产地日本,强度1400g/cm2 ;益培隆是一种长效、广谱、高活性,且为新型组织培养专用防污染杀菌剂。
[0022]为了对本发明制作方法进行进一步的阐述说明, 申请人:给出了如下几个实施例,且这些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3]实施例一
[0024]首先配制金线莲试管花卉生长所需的培养基,培养基的制作采用常规的固体培养基配制方法;配制两组培养基,每组均配制1L,每组该培养基均含:花宝I号1.5g、蔗糖20g、益培隆1.5mg、琼脂粉6.0g, 1/2MS培养基2.466g ;且两组培养基还分别含有用来调节培养基颜色的食用色素,其中一组为亮蓝0.02g,另外一组为胭脂红0.04g ;两组培养基均以蒸馏水配制,PH均为5.8 ;将配置好后的两组培养基分别置于121°C下灭菌20min,灭菌后取出冷却至45°C,之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将两组冷却后的培养基分别注入于121°C下灭菌40min过的球型工艺玻璃瓶(直径8cm)中,然后静置冷却、凝固;且注入每个球型工艺玻璃瓶中培养基的量为40~45mL。
[0025]待制作的培养基于球型工艺玻璃瓶中完全凝固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干燥的棉花球擦拭球型玻璃瓶瓶壁上水珠或水汽,使瓶壁透亮;然后选择相同条件下生长、长势一致、芽高2.0~2.5cm、且叶片数为3~4片的金线莲无菌试管苗并将其接种至工艺玻璃瓶中的培养基上 ,接种数为3个芽,芽以斜插或直插方式植入培养基2/3深处,并进行造型布局;将接种后的球型工艺玻璃瓶放置在温度(25±2) °C、光照强度1500~20001x、光照时间为10h/d的条件下进行过渡培养,培养时间为21d,之后转入室温、散射光条件下继续培养即可。
[0026]实施例二
[0027]配制金线莲试管花卉生长所需的培养基,培养基的制作采用常规的固体培养基配制方法;配制三组培养基,每组均配制1L,每组该培养基均含:花宝I号2.0g、蔗糖25g、益培隆2.0mg、琼脂粉6.5g,1/2MS培养基2.466g ;且三组培养基还分别含有用来调节培养基颜色的食用色素,其中第一组为亮蓝0.04g,第二组为胭脂红0.06g,第三组为亮蓝0.02g与胭脂红0.03g ;三组培养基均以蒸馏水配制,pH均为6.0 ;将配置好后的三组培养基分别置于121°C下灭菌20min,灭菌后取出冷却至50°C,之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将两组冷却后的培养基分别注进入已于121°C下灭菌40min过的的球型工艺玻璃瓶(直径8cm)中,然后静置冷却、凝固;且注入每个球型工艺玻璃瓶中培养基的量为40~45mL。
[0028]待制作的培养基于球型工艺玻璃瓶中完全凝固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干燥的棉花球擦拭球型玻璃瓶瓶壁上水珠或水汽,使瓶壁透亮;然后选择相同条件下生长、长势一致、芽高2.0~2.5cm、且叶片数为3~4片的金线莲无菌试管苗并将其接种至工艺玻璃瓶中的培养基上,接种数为3个芽,芽以斜插或直插方式植入培养基2/3深处,并进行造型布局;将接种后的球型工艺玻璃瓶放置在温度(25±2) °C、光照强度1500~20001x、光照时间为10h/d的条件下进行过渡培养,培养时间为25d,之后转入室温、散射光条件下继续培养即可。
[0029]实施例三[0030]首先配制金线莲试管花卉生长所需的培养基,培养基的制作采用常规的固体培养基配制方法;配制两组培养基,每组均配制1L,每组该培养基均含:花宝I号3.0g、蔗糖30g、益培隆3.0mg、琼脂粉7.0g, 1/2MS培养基2.466g ;且两组培养基还分别含有用来调节培养基颜色的食用色素,其中一组为亮蓝0.06g,另外一组为胭脂红0.06g ;两组培养基均以蒸馏水配制,PH均为5.8 ;将配置好后的两组培养基分别置于121°C下灭菌20min,灭菌后取出冷却至48°C,之后于超净工作台上将两组冷却后的培养基分别注入于121°C下灭菌40min过的球型工艺玻璃瓶(直径8cm)中,然后静置冷却、凝固;且注入每个球型工艺玻璃瓶中培养基的量为40~45mL。
[0031]待制作的培养基于球型工艺玻璃瓶中完全凝固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干燥的棉花球擦拭球型玻璃瓶瓶壁上水珠或水汽,使瓶壁透亮;然后选择相同条件下生长、长势一致、芽高2.0~2.5cm、且叶片数为3~4片的金线莲无菌试管苗并将其接种至工艺玻璃瓶中的培养基上,接种数为3个芽,芽以斜插或直插方式植入培养基2/3深处,并进行造型布局;将接种后的球型工艺玻璃瓶放置在温度(25±2) °C、光照强度1500~20001x、光照时间为10h/d的条件下进行过渡培养,培养时间为28d,之后转入室温、散射光条件下继续培养即可。
[0032]此外, 申请人:通过观察记录发现,本发明中各实施例所制作出的金线莲试管花卉在无需特殊养护、管理的情况下,寿命均可达到240d以上,即本发明所述金线莲试管花卉具有寿命较长的优点。
[0033]综上,本发明通过将金线莲无菌苗接种至含有独特配方培养基的工艺玻璃瓶内,使金线莲无菌苗能够在瓶内正常生长的同时,可有效控制株型,避免现有试管花卉中的培养基污染问题;通过本发明制作方法获得的金线莲试管花卉不仅拓宽了现有试管花卉的品种,而且还具有寿命较长、养护管理方便的特点。
【权利要求】
1.一种金线莲试管花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培养基的制作:依次包括培养基的配制、灭菌及分装;具体地,每升培养基的组分均为:花宝I号1.5~3.0g、蔗糖20~30g、益培隆1.0~3.0mg、琼脂粉6.0~7.0g、食用色素0.02~0.06g, 1/2MS培养基2.466g,以蒸馏水配制,pH5.8~6.0 ;将按照组分配制好的培养基置于121°C下灭菌20min,灭菌后取出冷却至45~50°C,之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冷却后的培养基注入已灭菌过的工艺玻璃瓶中,然后静置冷却、凝固; (2)无菌试管苗的接种:待步骤(1)制作的培养基于工艺玻璃瓶中完全凝固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干燥的棉花球擦拭球型玻璃瓶壁上水珠或水汽,使瓶壁透亮;然后选择相同条件下生长、长势一致、芽高2.0~2.5cm、且叶片数为3~4片的金线莲无菌试管苗,将其接种至工艺玻璃瓶中的培养基上,接种数为3个芽,芽以斜插或直插方式植入培养基2/3深处,并进行造型布局; (3)无菌试管苗的培养:将接有无菌试管苗的工艺玻璃瓶放置在温度25±2°C、光照强度1500~20001x、光照时间为10h/d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21~28d,之后转入室温、散射光条件下继续培养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线莲试管花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色素为亮蓝或胭脂红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线莲试管花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干燥的棉花球制备方法为:配置质量浓度为8%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将脱脂棉浸泡其中后,挤出水分,在温度80°C的干燥箱中充分干燥,将干燥后的棉花做成直径0.8~1.0cm的小棉球,并在121°C下灭菌40min即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线莲试管花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玻璃瓶为直径8cm的球型工艺玻璃瓶,且注进工艺玻璃瓶中培养基的量为40~45mL/瓶。
5.根据权利要 求1所述一种金线莲试管花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玻璃瓶的灭菌操作为:置于121°C下灭菌40min。
【文档编号】A01H4/00GK103858760SQ201410066480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6日
【发明者】黄敏玲, 叶秀仙, 吴建设, 钟淮钦, 樊荣辉 申请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