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复式穴播机及隔板导流式穴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6671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水稻复式穴播机及隔板导流式穴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水稻复式穴播机,包括机架、排种装置、排肥装置、传动装置,排种装置包括种箱、排种器、至少一个排种管、至少一个隔板导流式穴播器,在传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排种器的排种部进而将种箱中的稻种输送到隔板导流式穴播器中,且隔板导流式穴播器在地面上滚动时,通过稻种播撒孔将稻种点播在地面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隔板导流式穴播器。
【专利说明】水稻复式穴播机及隔板导流式穴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稻复式穴播机及隔板导流式穴播器。

【背景技术】
[0002]宁夏引黄灌区是优质的水稻基地,种植面积达百万亩。水稻种植工序多,劳动密集,随着劳动力成本增高,农民不再愿意从事繁重的插秧劳动中,水稻旱直播目前占我区水稻种植50%左右,所以机械化旱直播水稻前景广阔。目前人们使用的是机弓I条播机,虽然可以旱播,但是播种成条状,水稻生长通风差,发叉率底,米质下降。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发明名称为水稻旱地穴播机、申请号为201210214389.0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水稻旱地穴播机包括机架,机架上从左至右依次连有悬挂架、开沟器、带有排种管的种箱、带有排肥管的肥箱、刮土板和镇压轮,在机架中部的底部两侧连有接地轮,有一传动系统与接地轮配合,传动系统上连有鸭嘴式播种器,机具前进带动鸭嘴式播种器转动播种,刮土板总成把土壤刮平,镇压轮将土壤压紧。
[0004]然而,上述水稻旱地穴播机存在以下问题:鸭嘴式播种器在转动播种的过程中鸭嘴口都是插入土壤中,如此土壤会逐渐的堵塞鸭嘴口,而使鸭嘴口无法排种,另外鸭嘴式播种器结构复杂,且回位弹簧容易变形而影响播种效果。


【发明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持续顺利播种的水稻复式穴播机。
[0006]还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保证水稻复式穴播机持续顺利播种的隔板导流式穴播器。
[0007]—种水稻复式穴播机,包括机架、排种装置、排肥装置、传动装置,排种装置、排肥装置、传动装置固定在机架上,传动装置与排种装置、排肥装置连接,且传动装置在因外界的牵引力的作用而与地面相对转动时,带动排种装置、排肥装置工作以排肥及播种。其中,排种装置包括种箱、排种器、至少一个排种管、至少一个隔板导流式穴播器,种箱、排种器、排种管、隔板导流式穴播器固定在机架上,种箱的底部开设有排种口,排种口的数量与隔板导流式穴播器的数量、排种管的数量相对应,排种器设置在种箱下方且靠近种箱的底部,排种器的排种部与种箱的排种口相正对,排种管位于排种器的排种部的下方且排种管的进种口与排种器的排种部相正对,隔板导流式穴播器位于排种管的下方且排种管的排种口与隔板导流式穴播器连接,隔板导流式穴播器与地面接触,隔板导流式穴播器能在地面上滚动,隔板导流式穴播器的滚动面上开设有稻种播撒孔;排种器的一端与传动装置连接,以在传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排种器的排种部进而将种箱中的稻种输送到隔板导流式穴播器中,且隔板导流式穴播器在地面上滚动时,通过稻种播撒孔将稻种点播在地面上。
[0008]一种隔板导流式穴播器,包括稻种供给管、固定轴、轴承、固定圆盘、转动圆盘、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固定通孔,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的环状侧壁上开设有稻种播撒孔,稻种承接播撒转盘内还设置有与稻种播撒孔数量相对应的稻种播撒通道,稻种播撒通道的一端与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的固定通孔连通,稻种播撒通道的另一端与稻种播撒孔连通,固定通孔的宽度小于稻种播撒通道的宽度。轴承与固定轴相对固定且轴承与固定轴能够相对转动,固定圆盘、转动圆盘的中心开设有穿过孔,固定圆盘上还设置有种子进入孔,固定轴的一端对应穿过转动圆盘的穿过孔后,转动圆盘与轴承固定以与轴承一起与固定轴相对转动,固定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的固定通孔、固定圆盘的穿过孔后,稻种承接播撒转盘与转动圆盘固定连接,固定圆盘与固定轴固定,且轴承位于固定圆盘、转动圆盘之间,固定圆盘的种子进入孔不高于固定轴;稻种供给管的一端与排种管的排种口连通,稻种供给管的另一端与固定圆盘的种子进入孔连通且与固定圆盘固定。
[0009]上述水稻复式穴播机的排种装置包括种箱、排种器、排种管、隔板导流式穴播器,种箱、排种器、排种管、隔板导流式穴播器固定在机架上,种箱的底部开设有排种口,排种器设置在种箱下方且靠近种箱的底部,排种器的排种部与种箱的排种口相正对,排种管位于排种器的排种部的下方且排种管的进种口与排种器的排种部相正对,隔板导流式穴播器位于排种管的下方且排种管的排种口与隔板导流式穴播器连接,隔板导流式穴播器与地面接触,隔板导流式穴播器能在地面上滚动,隔板导流式穴播器的滚动面上开设有稻种播撒孔;排种器的一端与传动装置连接,以在传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排种器的排种部进而将种箱中的稻种输送到隔板导流式穴播器中,且隔板导流式穴播器在地面上滚动时,通过稻种播撒孔将稻种点播在地面上,如此,不需要使用结构复杂的鸭嘴式播种器就可实现水稻的穴播,进而保证持续顺利播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附图1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水稻复式穴播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2是图1中水稻复式穴播机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3是图1中水稻复式穴播机的俯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4是图1中隔板导流式穴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5是图1中一个隔板导流式穴播器、一个开沟器安装在机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6是图1中水稻复式穴播机的其他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7是图1中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水稻复式穴播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水稻复式穴播机10、机架20、排种装置30、种箱31、排种口 310、排种器32、播种转轴320、播种齿轮321、排种部322、排种管33、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稻种播撒孔340、稻种供给管341、固定轴342、轴承343、固定圆盘345、穿过孔3450、种子进入孔3451、转动圆盘346、穿过孔3460、稻种承接播撒转盘347、固定通孔3470、环状侧壁3471、稻种播撒通道3472、隔板组348、第一隔板3840、第二隔板3481、第三隔板3482、排肥装置40、肥箱41、排肥口 410、排肥器42、排肥转轴420、排肥齿轮421、排肥部422、排肥管43、开沟器44、传动装置50、行走轮51、主动轴52、第一齿轮53、环形链条54、张紧轮55、悬挂机构60、横向连杆61、竖向第一连杆62、竖向第二连杆63、弹簧64、销轴65、稻种覆压装置70、覆压轮71、第一覆压轮固定架72、第二覆压轮固定架73、种行整平装置80、固定臂81、抹平铲82、轮痕松土装置90、竖向固定臂91、松土犁头92、翼翅板93、折叠式画行装置94、钢丝绳95。

【具体实施方式】
[0018]请同时参看图1至图3,水稻复式穴播机10包括机架20、排种装置30、排肥装置40、传动装置50,排种装置30、排肥装置40、传动装置50固定在机架20上,传动装置50与排种装置30、排肥装置40连接,且传动装置50在因外界的牵引力的作用而与地面相对转动时,带动排种装置30、排肥装置40工作以排肥及播种。其中,机架20采用角钢焊接而成。
[0019]其中,排种装置30包括种箱31、排种器32、至少一个排种管33、至少一个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种箱31、排种器32、排种管33、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固定在机架20上,种箱31的底部开设有排种口 310,排种口 310的数量与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的数量、排种管33的数量相对应,排种器32设置在种箱31下方且靠近种箱31的底部,排种器32的排种部与种箱31的排种口 310相正对,排种管33位于排种器32的排种部的下方且排种管33的进种口与排种器32的排种部相正对,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位于排种管33的下方且排种管33的排种口与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连接,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与地面接触,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能在地面上滚动,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的滚动面上开设有稻种播撒孔340 ;排种器32的一端与传动装置50连接,以在传动装置50的驱动下转动排种器32的排种部,进而将种箱31中的稻种输送到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中,且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在地面上滚动时,通过稻种播撒孔340将稻种点播在地面上。
[0020]进一步的,请同时参看图4至图6,每个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通过悬挂机构60固定在机架20上,每个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包括稻种供给管341、固定轴342、轴承343、固定圆盘345、转动圆盘346、稻种承接播撒转盘347,稻种承接播撒转盘347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固定通孔3470,稻种承接播撒转盘347的环状侧壁3471上开设有稻种播撒孔340,稻种承接播撒转盘347内还设置有与稻种播撒孔340数量相对应的稻种播撒通道3472,稻种播撒通道3472的一端与稻种承接播撒转盘347的固定通孔3470连通,稻种播撒通道3472的另一端与稻种播撒孔340连通,固定通孔3470的宽度小于稻种播撒通道3472的宽度。轴承343与固定轴342相对固定且轴承343与固定轴342能够相对转动,固定圆盘345、转动圆盘346的中心开设有穿过孔3450、穿过孔3460,固定圆盘345上还设置有种子进入孔3451,固定轴342的一端对应穿过转动圆盘346的穿过孔3460后,转动圆盘346与轴承343固定以与轴承343 —起与固定轴342相对转动,固定轴34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稻种承接播撒转盘347的固定通孔3470、固定圆盘345的穿过孔3450后,稻种承接播撒转盘347与转动圆盘346固定连接,固定圆盘345与固定轴342固定,且轴承343位于固定圆盘345、转动圆盘346之间,固定圆盘345的种子进入孔3451不高于固定轴342 ;稻种供给管341的一端与排种管33的排种口连通,稻种供给管341的另一端与固定圆盘345的种子进入孔3450连通且与固定圆盘345固定。
[0021]进一步的,水稻复式穴播机10还包括安装在悬挂机构60上的稻种覆压装置70及安装在悬挂机构60上的种行整平装置80,稻种覆压装置70位于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后方、种行整平装置80位于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前方,且稻种覆压装置70、种行整平装置80与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种行整平装置80及稻种覆压装置70与地面接触,以通过种行整平装置80将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经过的地面刮平和通过稻种覆压装置70对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所点播在地面上的稻种进行覆压。
[0022]在本实施方式中,悬挂机构60包括横向连杆61、竖向第一连杆62、竖向第二连杆63、弹簧64、挡泥板66,竖向第一连杆62的一端与机架30枢转连接,竖向第一连杆62的另一端与横向连杆61的一端固定连接,横向连杆61的另一端与竖向第二连杆63的一端枢转连接,竖向第二连杆63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弹簧64、机架20上的通过孔后,竖向第二连杆63的另一端固定销轴65,以利用销轴65防止竖向第二连杆63的另一端从机架20上的通过孔脱落,弹簧64的一端与机架20接触,弹簧64的另一端与竖向第二连杆63固定连接,且弹簧64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横向连杆61与机架20平行,横向连杆61还与竖向第二连杆63垂直;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的固定轴342的一端穿过横向连杆61上的固定孔,并通过螺帽螺纹配合方式与横向连杆61固定连接。枢转连接是指相互连接的两个物体能够相对转动。稻种覆压装置70、种行整平装置80对应的固定在横向连杆61的两端,挡泥板66设置在横向连杆61上,且位于稻种覆压装置70、种行整平装置80之间,并靠近稻种承接播撒转盘347的环状侧壁3471,挡泥板66与横向连杆61垂直。
[0023]稻种承接播撒转盘347内均匀设置有九个隔板组348,每个隔板组348包括第一隔板3840、第二隔板3481及第三隔板3482,第一隔板3480的一端与稻种承接播撒转盘347的环状侧壁3471接触并固定连接,第一隔板3480的另一端延伸至稻种承接播撒转盘347的固定通孔3470且第一隔板3480与稻种承接播撒转盘347的上、下面垂直,第二隔板3481的一端与第一隔板3480连接,第二隔板3481的另一端与第三隔板3482的一端连接,第三隔板3482的另一端与稻种承接播撒转盘347的环状侧壁3471接触并固定连接,第一隔板3480到第二隔板3481的角为40度?45度,第三隔板3482到第二隔板3481的角为145度?155度;第二隔板3481的长度小于第一隔板3480的长度,第二隔板3481的长度大于第三隔板3482的长度,第二隔板3481、第三隔板3482与稻种承接播撒转盘347的上、下面垂直;相邻隔板组348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稻种播撒通道3472。其中,第一隔板3840、第二隔板3481及第三隔板3482的高度与稻种承接播撒转盘347的上、下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应,以防止稻种落入第一隔板3840、第二隔板3481及第三隔板3482围城的区域内。当稻种从稻种供给管341进入稻种承接播撒转盘347中时,稻种在自身的重力下落至位于种子进入孔3451下方的稻种播撒通道3472中,在第二隔板3481、第三隔板3482的阻挡作用下,稻种持续在该稻种播撒通道3472中停留,在稻种播撒通道3472随着稻种承接播撒转盘347旋转时,随着角度的变化,稻种在第二隔板3481、第三隔板3482的引导下及稻种的自身重力作用下从稻种播撒孔340散落在地面上。由九个隔板组348构成的九个稻种播撒通道3472循环持续的承接稻种及输送稻种到地面上,相邻的两个稻种播撒孔340之间的环状侧壁3471的长度决定稻种的的株距。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隔板组也可以采用一体注塑成型后获得隔板组。
[0024]在本实施方式中,水稻复式穴播机10还包括安装在机架20上的与牵引水稻复式穴播机10的拖拉机后轮宽度向对应的轮痕松土装置90,轮痕松土装置90与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轮痕松土装置90包括竖向固定臂91、松土犁头92及设置在松土犁头92两侧的翼翅板93,竖向固定臂91的一端与机架20固定连接,竖向固定臂91的另一端与松土犁头92固定连接,竖向固定臂91与机架20垂直,水稻复式穴播机10在被牵引移动时,松土犁头92与地面接触;稻种覆压装置70包括覆压轮71、第一覆压轮固定架72、第二覆压轮固定架73,覆压轮71与第一覆压轮固定架72枢转固定,第一覆压轮固定架72与第二覆压轮固定架73弹性固定,第二覆压轮固定架73与悬挂机构60的横向连杆61固定连接,如此通过第一覆压轮固定架72与第二覆压轮固定架73之间的弹性形变来使覆压轮71适应地面的平整情况;种行整平装置80包括固定臂81及抹平铲82,固定臂81为“L”形,固定臂81的长边臂与悬挂机构60的横向连杆61固定连接,固定臂81的短边臂与抹平铲82的一端连接,且抹平铲82与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水稻复式穴播机10还包括设置在机架20两侧的折叠式画行装置94,折叠式画行装置94靠近机架20的牵引架21,如此在水稻复式穴播机10播种过程中,折叠式画行装置94放下后与地面接触,并在地面上画出指导驾驶员驾驶拖拉机行驶的行线,为了增加折叠式画行装置94的稳定性,使用钢丝绳95将折叠式画行装置94的自由端、机架20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请同时参看图5,传动装置50包括两个行走轮51、两个主动轴52、两个第一齿轮53、两个环形链条54,每个主动轴52依次穿过一个行走轮51、一个第一齿轮53后与行走轮51、第一齿轮53固定连接,行走轮51与第一齿轮53平行,安装有行走轮51、第一齿轮53的两个主动轴52对应的设置在机架20两端,且主动轴52与机架20能够相对转动,行走轮51与地面接触,每个环形链条54对应的套设在每个第一齿轮53及排种器32上;排种器32包括播种转轴320、两个播种齿轮321、与种箱31的排种口 310的数量相对应的排种部322,排种部322套设在播种转轴320上且与播种转轴320固定连接,播种转轴320通过轴承与机架20固定连接,播种转轴320与传动装置50的主动轴52平行,两个播种齿轮321对应的固定在播种转轴320的两端,且两个播种齿轮321对应的与两个环形链条54连接,以通过传动装置50带动播种转轴320及排种部322转动而实现定量排种。
[0025]在本实施方式中,排肥装置40包括肥箱41、排肥器42、至少一个排肥管43、至少一个开沟器44,肥箱41、排肥器42、排肥管43、开沟器44固定在机架20上,肥箱41的底部开设有排肥口 410,排肥口 410的数量与排肥管43、开沟器44的数量相对应,排肥器42设置在肥箱41下方且靠近肥箱41的底部,排肥器42的排肥部与肥箱41的排肥口 410相正对,排肥管43位于排肥器42的排肥部的下方且排肥管43的进肥口与排肥器42的排肥部相正对,开沟器44位于排肥管43的下方且排肥管43的排肥口与开沟器44连接,开沟器44与地面接触。排肥器42包括排肥转轴420、两个排肥齿轮421、与肥箱41的排肥口 410的数量相对应的排肥部422,排肥部422套设在排肥转轴420上且与排肥转轴420固定连接,排肥转轴420通过轴承与机架20固定连接,排肥转轴420与传动装置50的主动轴52平行,两个排肥齿轮421对应的固定在排肥转轴420的两端,且两个排肥齿轮421对应的与两个环形链条54连接,以通过传动装置50带动排肥转轴420及排肥部422转动而实现定量排肥;传动装置50还包括两个张紧轮55,两个张紧轮55对应的设置在机架20两端,且每个张紧轮55位于机架20同侧的排肥齿轮421、播种齿轮321之间,每个张紧轮55顶推环形链条54以使链条张紧。其中,排种装置30与排肥装置40并排设置,排肥装置40的开沟器44与排种装置30的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相互错开设置,如此可以将肥料施播在稻种两侧,以为稻种发芽后生长提供足够肥力。
[0026]请同时参看图7,在实际的播种作业过程中,有时需要实现稻种双行靠的要求,亦即,以两行稻种为一稻种行组,两行稻种之间的距离小于稻种行组间的距离,为实现上述目的,将两个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作为一组,两个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的转动圆盘346相正对,如此可以实现两个隔板导流式穴播器34能够靠近。
[0027]将本发明提供的水稻复式穴播机10与现有技术的鸭嘴式水稻穴播机作对比实验,本发明提供的水稻复式穴播机10 —天能够播种150亩至200亩,现有技术的鸭嘴式水稻穴播机一天能够播种15亩至40亩,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水稻复式穴播机10与现有技术的鸭嘴式水稻穴播机相比,具有高效作业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水稻复式穴播机,包括机架、排种装置、排肥装置、传动装置,排种装置、排肥装置、传动装置固定在机架上,传动装置与排种装置、排肥装置连接,且传动装置在因外界的牵引力的作用而与地面相对转动时,带动排种装置、排肥装置工作以排肥及播种,其特征在于:排种装置包括种箱、排种器、至少一个排种管、至少一个隔板导流式穴播器,种箱、排种器、排种管、隔板导流式穴播器固定在机架上,种箱的底部开设有排种口,排种口的数量与隔板导流式穴播器的数量、排种管的数量相对应,排种器设置在种箱下方且靠近种箱的底部,排种器的排种部与种箱的排种口相正对,排种管位于排种器的排种部的下方且排种管的进种口与排种器的排种部相正对,隔板导流式穴播器位于排种管的下方且排种管的排种口与隔板导流式穴播器连接,隔板导流式穴播器与地面接触,隔板导流式穴播器能在地面上滚动,隔板导流式穴播器的滚动面上开设有稻种播撒孔;排种器的一端与传动装置连接,以在传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排种器的排种部进而将种箱中的稻种输送到隔板导流式穴播器中,且隔板导流式穴播器在地面上滚动时,通过稻种播撒孔将稻种点播在地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复式穴播机,其特征在于:每个隔板导流式穴播器通过悬挂机构固定在机架上,每个隔板导流式穴播器包括稻种供给管、固定轴、轴承、固定圆盘、转动圆盘、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固定通孔,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的环状侧壁上开设有稻种播撒孔,稻种承接播撒转盘内还设置有与稻种播撒孔数量相对应的稻种播撒通道,稻种播撒通道的一端与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的固定通孔连通,稻种播撒通道的另一端与稻种播撒孔连通,固定通孔的宽度小于稻种播撒通道的宽度;轴承与固定轴相对固定且轴承与固定轴能够相对转动,固定圆盘、转动圆盘的中心开设有穿过孔,固定圆盘上还设置有种子进入孔,固定轴的一端对应穿过转动圆盘的穿过孔后,转动圆盘与轴承固定以与轴承一起与固定轴相对转动,固定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的固定通孔、固定圆盘的穿过孔后,稻种承接播撒转盘与转动圆盘固定连接,固定圆盘与固定轴固定,且轴承位于固定圆盘、转动圆盘之间,固定圆盘的种子进入孔不高于固定轴;稻种供给管的一端与排种管的排种口连通,稻种供给管的另一端与固定圆盘的种子进入孔连通且与固定圆盘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复式穴播机,其特征在于:水稻复式穴播机还包括安装在悬挂机构上的稻种覆压装置及安装在悬挂机构上的种行整平装置,稻种覆压装置位于隔板导流式穴播器后方、种行整平装置位于隔板导流式穴播器前方,且稻种覆压装置、种行整平装置与隔板导流式穴播器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种行整平装置及稻种覆压装置与地面接触,以通过种行整平装置将隔板导流式穴播器经过的地面刮平和通过稻种覆压装置对隔板导流式穴播器所点播在地面上的稻种进行覆压。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稻复式穴播机,其特征在于:悬挂机构包括横向连杆、竖向第一连杆、竖向第二连杆、弹簧、挡泥板,竖向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机架枢转连接,竖向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横向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横向连杆的另一端与竖向第二连杆的一端枢转连接,竖向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弹簧、机架上的通过孔后,竖向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固定销轴,以利用销轴防止竖向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从机架上的通过孔脱落,弹簧的一端与机架接触,弹簧的另一端与竖向第二连杆固定连接,且弹簧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横向连杆与机架平行,横向连杆还与竖向第二连杆垂直;隔板导流式穴播器的固定轴的一端穿过横向连杆上的固定孔,并通过螺帽螺纹配合方式与横向连杆固定连接;稻种覆压装置、种行整平装置对应的固定在横向连杆的两端,挡泥板设置在横向连杆上,且位于稻种覆压装置、种行整平装置之间,并靠近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的环状侧壁,挡泥板与横向连杆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稻复式穴播机,其特征在于:稻种承接播撒转盘内均匀设置有九个隔板组,每个隔板组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及第三隔板,第一隔板的一端与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的环状侧壁接触并固定连接,第一隔板的另一端延伸至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的固定通孔,且第一隔板与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的上、下面垂直,第二隔板的一端与第一隔板连接,第二隔板的另一端与第三隔板的一端连接,第三隔板的另一端与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的环状侧壁接触并固定连接,第一隔板到第二隔板的角为40度?45度,第三隔板到第二隔板的角为145度?155度;第二隔板的长度小于第一隔板的长度,第二隔板的长度大于第三隔板的长度,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与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的上、下面垂直;相邻隔板组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稻种播撒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稻复式穴播机,其特征在于:水稻复式穴播机还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与牵引水稻复式穴播机的拖拉机后轮宽度向对应的轮痕松土装置,轮痕松土装置与隔板导流式穴播器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轮痕松土装置包括竖向固定臂、松土犁头及设置在松土犁头两侧的翼翅板,竖向固定臂的一端与机架固定连接,竖向固定臂的另一端与松土犁头固定连接,竖向固定臂与机架垂直,水稻复式穴播机在被牵引移动时,松土犁头与地面接触;稻种覆压装置包括覆压轮、第一覆压轮固定架、第二覆压轮固定架,覆压轮与第一覆压轮固定架枢转固定,第一覆压轮固定架与第二覆压轮固定架弹性固定,第二覆压轮固定架与悬挂机构的横向连杆固定连接,如此通过第一覆压轮固定架与第二覆压轮固定架之间的弹性形变来使覆压轮适应地面的平整情况;种行整平装置包括固定臂及抹平铲,固定臂为“L”形,固定臂的长边臂与悬挂机构的横向连杆固定连接,固定臂的短边臂与抹平铲的一端连接,且抹平铲与隔板导流式穴播器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稻复式穴播机,其特征在于:传动装置包括两个行走轮、两个主动轴、两个第一齿轮、两个环形链条,每个主动轴依次穿过一个行走轮、一个第一齿轮后与行走轮、第一齿轮固定连接,行走轮与第一齿轮平行,安装有行走轮、第一齿轮的两个主动轴对应的设置在机架两端,且主动轴与机架能够相对转动,行走轮与地面接触,每个环形链条对应的套设在每个第一齿轮及排种器上;排种器包括播种转轴、两个播种齿轮、与种箱的排种口的数量相对应的排种部,排种部套设在播种转轴上,播种转轴通过轴承与机架固定连接,播种转轴与传动装置的主动轴平行,两个播种齿轮对应的固定在播种转轴的两端,且两个播种齿轮对应的与两个环形链条连接,以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播种转轴及排种部转动而实现定量排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稻复式穴播机,其特征在于:排肥装置包括肥箱、排肥器、至少一个排肥管、至少一个开沟器,肥箱、排肥器、排肥管、开沟器固定在机架上,肥箱的底部开设有排肥口,排肥口的数量与排肥管、开沟器的数量相对应,排肥器设置在肥箱下方且靠近肥箱的底部,排肥器的排肥部与肥箱的排肥口相正对,排肥管位于排肥器的排肥部的下方且排肥管的进肥口与排肥器的排肥部相正对,开沟器位于排肥管的下方且排肥管的排肥口与开沟器连接,开沟器与地面接触;其中,排肥器包括排肥转轴、两个排肥齿轮、与肥箱的排肥口的数量相对应的排肥部,排肥部套设在排肥转轴上,排肥转轴通过轴承与机架固定连接,排肥转轴与传动装置的主动轴平行,两个排肥齿轮对应的固定在排肥转轴的两端,且两个排肥齿轮对应的与两个环形链条连接,以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排肥转轴及排肥部转动而实现定量排肥;传动装置还包括两个张紧轮,两个张紧轮对应的设置在机架两端,且每个张紧轮位于机架同侧的排肥齿轮、播种齿轮之间,每个张紧轮顶推环形链条以使链条张紧。
9.一种隔板导流式穴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稻种供给管、固定轴、轴承、固定圆盘、转动圆盘、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固定通孔,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的环状侧壁上开设有稻种播撒孔,稻种承接播撒转盘内还设置有与稻种播撒孔数量相对应的稻种播撒通道,稻种播撒通道的一端与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的固定通孔连通,稻种播撒通道的另一端与稻种播撒孔连通,固定通孔的宽度小于稻种播撒通道的宽度;轴承与固定轴相对固定且轴承与固定轴能够相对转动,固定圆盘、转动圆盘的中心开设有穿过孔,固定圆盘上还设置有种子进入孔,固定轴的一端对应穿过转动圆盘的穿过孔后,转动圆盘与轴承固定以与轴承一起与固定轴相对转动,固定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的固定通孔、固定圆盘的穿过孔后,稻种承接播撒转盘与转动圆盘固定连接,固定圆盘与固定轴固定,且轴承位于固定圆盘、转动圆盘之间,固定圆盘的种子进入孔不高于固定轴;稻种供给管的一端与排种管的排种口连通,稻种供给管的另一端与固定圆盘的种子进入孔连通且与固定圆盘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板导流式穴播器,其特征在于:稻种承接播撒转盘内均匀设置有九个隔板组,每个隔板组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及第三隔板,第一隔板的一端与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的环状侧壁接触并固定连接,第一隔板的另一端延伸至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的固定通孔,且第一隔板与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的上、下面垂直,第二隔板的一端与第一隔板连接,第二隔板的另一端与第三隔板的一端连接,第三隔板的另一端与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的环状侧壁接触并固定连接,第一隔板到第二隔板的角为40度?45度,第三隔板到第二隔板的角为145度?155度;第二隔板的长度小于第一隔板的长度,第二隔板的长度大于第三隔板的长度,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与稻种承接播撒转盘的上、下面垂直;相邻隔板组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稻种播撒通道。
【文档编号】A01B49/06GK104285551SQ201410483412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2日
【发明者】白洪栋, 万平, 田建民, 吴茂升, 刘丰亮, 秦良栋, 崔慧琴, 李学斌 申请人:宁夏洪栋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