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死角的自动研磨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94897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死角的自动研磨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死角的自动研磨器,包括研磨棒、研磨容器和能够进行调速的驱动电机,研磨棒设置于驱动电机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进行旋转的底座、弹性支撑部件以及设有位移传感器的横向传动装置,研磨容器设置于弹性支撑部件的上方,弹性支撑部件设置于底座上,底座设置于横向传动装置上。当研磨棒研磨材料时,研磨容器既随着底座进行旋转,又在横向传动装置上做水平方向的来回移动;当研磨容器旋转细微的角度,研磨棒对该条件下的材料进行研磨;随着研磨容器在水平方向移动,研磨棒对研磨容器中的材料再次进行研磨,如此循环操作,使得研磨棒对研磨容器中的材料没有研磨死角,实现了全自动、无死角的研磨。
【专利说明】—种无死角的自动研磨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研磨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死角的自动研磨器。

【背景技术】
[0002]研磨器作为工业及生活中常用的材料加工装置,不仅被广泛地应用于对特殊工业材料的加工,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调料品的研磨加工,如胡椒、花椒、食盐的研磨加工。
[0003]研磨器通常主要包括研磨棒和研磨容器,研磨容器中盛放着待加工的材料。当需要对材料进行研磨加工时,使研磨容器处于固定状态,而研磨棒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对研磨容器中的材料做来回往复的循环研磨,从而最终将材料研磨成所需要的粉末状态的材料。然而,现有的研磨器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研磨过程中,研磨棒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对固定状态条件下研磨容器中的材料进行研磨,研磨棒不可避免地会在研磨容器中留有研磨死角,尤其以研磨容器中间底部位置的材料最为严重,从而不能对研磨容器中的材料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地研磨,进而导致研磨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既能够对待研磨材料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研磨,又能实现研磨过程自动化的无死角的自动研磨器。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死角的自动研磨器,包括研磨棒、研磨容器和能够进行调速的驱动电机,研磨棒设置于驱动电机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进行旋转的底座、弹性支撑部件以及设有位移传感器的横向传动装置,研磨容器设置于弹性支撑部件的上方,弹性支撑部件设置于底座上,底座设置于横向传动装置上。
[0006]可选择地,所述弹性支撑部件对称地设置于底座上,弹性支撑部件的数量至少为2个。
[0007]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支撑部件的数量为4个,弹性支撑部件在底座上投影之间的连线成正方形。
[0008]可选择地,所述弹性支撑部件为弹簧。
[0009]进一步地,所述横向传动装置包括导轨、基体、连接杆、位移传感器以及能够进行调速的电机,基体与电机连接,基体设有能够与导轨卡和的导轨槽,位移传感器设置于导轨上且位移传感器与电机进行电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无死角的自动研磨器还包括支架,支架包括纵向支架以及能够在纵向支架上进行升降的横向支架,驱动电机设置于横向支架上。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当利用研磨器研磨材料时,研磨容器既在底座的作用下进行旋转,同时也在横向传动装置的作用下做水平方向的来回移动。当研磨棒对研磨容器中的材料研磨时,弹性支撑部件使研磨棒与研磨容器间进行紧紧接触,研磨容器通过旋转细微的角度,研磨棒对该角度条件下的材料进行研磨;同时随着研磨容器在水平方向的移动,研磨棒对移动后研磨容器中的材料再次进行研磨,如此循环往复操作,使得研磨棒对研磨容器中的材料没有研磨死角,实现了对材料的全自动、无死角的研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死角的自动研磨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无死角的自动研磨器,包括研磨棒1、研磨容器2和能够进行调速的驱动电机3,研磨棒I设置于驱动电机3上,作为改进之处,该自动研磨器还包括能够进行旋转的底座4、弹性支撑部件5以及设有位移传感器的横向传动装置,研磨容器2设置于弹性支撑部件5的上方,弹性支撑部件5设置于底座4上,底座4设置于横向传动装置上。
[0015]本实施例中的弹性支撑部件5是弹簧,以下对本实施例中的主要结构进行说明:
[0016]弹性支撑部件5,一方面在于对研磨容器2起到支撑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于,当研磨棒I对研磨容器2中的材料研磨时,利用弹性支撑部件5受压力作用后产生的对研磨容器2向上的支撑力,加大研磨棒I与研磨容器2之间的接触力度,提高研磨效果,尤其以针对中间位置低洼的研磨容器2为主。
[0017]横向传动装置的作用在于,一方面对底座4、弹性支撑部件5以及研磨容器2进行水平方向的传送;另一方面,根据研磨容器2的直径大小以及待研磨的材料特点,横向传动装置在水平方向运动的速度和运动的距离是可以进行调整的。其中,横向传动装置在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至多为研磨容器2的直径大小,这样的距离设置是为了避免研磨棒I触碰到研磨容器2的边缘。
[0018]位移传感器的作用在于,感应横向传动装置在水平方向上的传送距离,从而反馈给横向传动装置,避免研磨容器2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过大,进而导致研磨棒I触碰到研磨容器2的边缘,致使研磨容器2产生损坏。
[0019]为了保证研磨容器2在研磨过程中实现受力平衡,避免研磨容器2产生晃动,可选择地,弹性支撑部件5对称地设置于底座4上,弹性支撑部件5的数量至少为2个。
[0020]进一步地,为了既能够保证研磨容器2的受力平衡、避免晃动,又能够减少弹性支撑部件5的数量,作为优选,弹性支撑部件5的数量为4个,弹性支撑部件5在底座4上投影之间的连线成正方形。
[0021]在研磨棒I对研磨容器2中的材料进行研磨时,为了确保研磨棒I不会因研磨容器2在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离而导致研磨效果下降,进一步地,可选择地,横向传动装置包括导轨6、基体7、位移传感器以及能够进行调速的电机,基体7与电机连接,基体7设有能够与导轨6卡和的导轨槽,位移传感器设置于导轨6上且位移传感器与电机进行电连接。为了实现横向传动装置的一体化,减少研磨器所占用的空间,本实施例中的电机设置于基体7的内部。可选择地,电机也可以设置在基体7的外部,且电机与基体7连接。
[0022]在实际的研磨过程中,研磨容器2的高度以及研磨容器2中的材料量不是固定地,为了确保研磨棒2既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研磨容器2的需要,又能保证研磨棒2始终能够研磨到研磨容器2中的材料,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无死角的自动研磨器还包括支架,支架包括纵向支架8以及能够在纵向支架8上进行升降的横向支架9,驱动电机3设置于横向支架9上。如果研磨容器2的高度较高或者研磨容器2中的材料较少时,则使横向支架9在纵向支架8上下降一段距离,最终使得研磨棒I能够研磨到研磨容器2中的材料为止;如果研磨容器2的高度较低或者研磨容器2中的材料较多时,则使横向支架9在纵向支架8上上升一段距离,最终使得研磨棒I能够恰好研磨到研磨容器2中的材料为止。
[0023]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施例中无死角的自动研磨器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0024](I)根据研磨容器2的高度以及研磨容器2中的材料量,调整纵向支架8上横向支架9的高度,使得研磨棒I能够研磨到研磨容器2中的材料;
[0025](2)启动驱动电机3、横向传动装置和底座4,根据研磨容器2的直径大小及待研磨的材料特点,设置驱动电机3、电机的转速、横向传动装置的运动速度,使得研磨棒I进行研磨,使得研磨容器2在进行旋转的同时进行水平方向的来回往复的循环运动;
[0026](3)当研磨棒I对研磨容器2中的材料施加力进行研磨时,研磨容器2下侧的弹性支撑部件5受力产生压缩,然后弹性支撑部件5对研磨容器2施加向上的较大的支撑力,力口强了研磨棒I与研磨容器2或待研磨材料的接触力度,增强了研磨效果;
[0027](4)当研磨容器2在底座4的旋转带动下旋转一定角度,此时研磨棒I对此条件下研磨容器2中的材料进行研磨;在横向传动装置的带动以及位移传感器的探测下,研磨容器2在水平方向移动一定距离,从而对研磨容器2中其他位置的材料进行研磨;
[0028](5)研磨棒I和研磨容器2循环执行步骤(3)、步骤(4)中的操作,从而实现对研磨器2中材料的全方位、自动化研磨,避免了研磨过程中的研磨死角,提高了研磨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无死角的自动研磨器,包括研磨棒、研磨容器和能够进行调速的驱动电机,研磨棒设置于驱动电机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进行旋转的底座、弹性支撑部件以及设有位移传感器的横向传动装置,研磨容器设置于弹性支撑部件的上方,弹性支撑部件设置于底座上,底座设置于横向传动装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死角的自动研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部件对称地设置于底座上,弹性支撑部件的数量至少为2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死角的自动研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部件的数量为4个,弹性支撑部件在底座上投影之间的连线成正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无死角的自动研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部件为弹黃。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死角的自动研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传动装置包括导轨、基体、位移传感器以及能够进行调速的电机,基体与电机连接,基体设有能够与导轨卡和的导轨槽,位移传感器设置于导轨上且位移传感器与电机进行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死角的自动研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支架包括纵向支架以及能够在纵向支架上进行升降的横向支架,驱动电机设置于横向支架上。
【文档编号】B02C19/00GK203972070SQ201420401719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1日
【发明者】王训四, 张培全, 刘永兴, 沈祥, 戴世勋, 聂秋华, 徐铁峰 申请人:宁波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