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咖啡机的研磨装置及包括其的咖啡研磨器、咖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5332阅读:807来源:国知局
用于咖啡机的研磨装置及包括其的咖啡研磨器、咖啡机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研磨待研磨材料,尤其是用于研磨咖啡豆的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该类型的研磨装置通常用于粉碎颗粒材料,还尤其是颗粒状食品。自古以来就已知了研磨装置的基本设计,挖掘出的用于研磨谷物的磨石证实了如此。

如今,研磨装置仍用于许多技术领域,还尤其用于食品处理。在本文中,术语“食品”不仅指营养物(例如,磨成面粉的谷物),而且还指天然刺激物,例如需粉碎成研磨咖啡以利用其制备咖啡饮料的咖啡豆。

在当代,已建立了“鉴识文化”,尤其是(而非排他性地)对于咖啡而言,在于原理不同。一方面,存在从手动操作装置朝自动操作装置发展的趋势。例如,100年前广泛使用的手动操作咖啡研磨器已大部分过时。相反,自动操作装置(通常是电动咖啡研磨器)现在几乎专门用于此目的。此外,还存在从食品处理(其需要多个待分别进行的步骤)朝全自动发展的第二趋势。例如,同时可发现许多私人家庭在使用全自动咖啡机,按动全自动咖啡机的按钮时,全自动咖啡机可自动利用原材料(水、整咖啡豆,有时还需要奶)制备特殊咖啡(例如,意式浓缩咖啡(espresso)、卡布奇诺或拿铁玛琪朵(latte macchiato)),而无需使用者额外干预。从“不太广泛”的预处理食品原料的使用可看到第三趋势。例如,过去几年中,整咖啡豆的消费(与包装的预研磨咖啡相比)已显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归因 于全自动咖啡机的使用增加)。该趋势还可归因于更高的质量标准(新研磨咖啡品尝起来其香味比预研磨咖啡更浓烈且更好,预研磨咖啡在最终被消费之前“必定”需存储几天、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即便其是真空包装)。

在选择的咖啡实例中,上述趋势尤其明显。然而,其它领域也存在这些趋势。例如,家庭磨粉机的使用多年来一直稳步上升(虽然其使用程度远小于咖啡研磨器)。

由于上述趋势,相应装置的制造商遇到了一些特殊问题。例如,对具有最小可能尺寸的紧凑装置存在很大的需求,尤其是在家庭环境中。此外,需要很大范围的不同装置来满足具有多种不同偏好的使用者的各种需求。此外,价格的敏感度也较高,因此相应装置的购买价格应尽可能低。就这一点而言,这相应地要求所述装置的制造具有成本效益。

以前的全自动咖啡机(而且是以前的(电动)家庭咖啡研磨器)通常具有两个研磨体(其通常具有锥形表面),两个研磨体可相对于彼此绕旋转轴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待研磨咖啡豆(或其它食品)被引入两个研磨体之间逐渐成锥形的间隙。由于研磨体相对于彼此的旋转运动,咖啡豆最终被磨成粉。研磨的咖啡粉被收集在两个研磨体之间的间隙的径向外边缘上,并通过一个(或如果必要的话具有多个)咖啡粉出口开口排出。在全自动咖啡机中,因此研磨的咖啡粉被供应给泡制单元,而在为(电动)家庭咖啡研磨器的情况下,其被供应给输出容器。通常设置电动机来驱动研磨器。相应的研磨器由各个相应的子组件形式的部件组装而成,后来安装入“母体装置”(全自动咖啡机、咖啡研磨器等)。

如上所述,需要产品多样化,尤其是在家用电器领域。该需求不仅基于技术原因,而且还特别基于审美考虑(顾客的审美观不同)。然而,营销方面的考虑有时也发挥作用,因此例如制造商以不同品牌名称销售不同产品系列,该不同产品系列在视觉上应“充分”难以区分使得无法很容易根据某个制造操作推断其来源。

这些考虑带来了问题。到目前为止,必须生产相应地设计的研磨器以实现某种“整体产品设计”(这是因为某种“整体产品设计”至少会在一定程度上确定咖啡研磨器的可用结构空间,尤其是就其尺寸和形状而言)。反之亦然,利用某种可用研磨器子组件仅可实现一定范围的“整体产品形状”,且这并不总是表示这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因此,之前必须生产相对较大量的不同设计的研磨器子组件。这不仅关系到开支增加,因为必须以相应复杂的方式设计制造场所(生产线不同或使用的工具偶尔改变),而且关系到要更努力地保持库存。这些问题不仅在保持库存以便生产时出现,而且还尤其在使更换部件可用时出现。

尽管过去为了将多个不同研磨器子组件限制于易管理的数量,而常常认可了关于全自动咖啡机(或该类型的其它装置)的设计的某些“危害”,但到目前为止该问题尚未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研磨待研磨材料,尤其是用于研磨咖啡豆的研磨装置,与现有技术已知的研磨装置相比,本发明的研磨装置的性能已提高。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咖啡研磨器或咖啡机,尤其是全自动咖啡机,与现有技术已知的咖啡研磨器、咖啡机或全自动咖啡机相比,其性能已提高。

利用所提出的本发明可实现这些目的。

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研磨待研磨材料,尤其是用于研磨咖啡豆的研磨装置,其具有第一研磨元件和第二研磨元件,以及横向于研磨元件设置的用于经研磨材料的出口开口装置,其中第一研磨元件和第二研磨元件可通过驱动轴装置受驱动,以便其相对于彼此绕旋转研磨轴线旋转,且驱动轴装置定位成,(即)特别布置和/或对准成偏离旋转研磨轴线,以 使得输出开口装置和驱动轴装置可相对于彼此进行不同定位的方式来实现。旋转研磨轴线和驱动轴装置相对于彼此定位不同可指,尤其是指轴向偏移(两个方向基本彼此平行延伸,但彼此相隔一定距离)和/或驱动轴装置与旋转研磨轴线的方向之间的相对角位置。驱动轴装置与旋转研磨轴线之间的“相对角位置”为90°(直角)通常特别有利。在这种情况下,旋转研磨轴线与驱动轴装置(的方向轴线)有可能(几乎)在某一点相交。然而,还可设想实现偏移和角位置的“组合”(尤其是直角布置),以便实现驱动轴装置和旋转研磨轴线的角位置。可设想,驱动轴装置和输出开口装置可相对于彼此定位在“不同数量的可能位置”。在典型的“最少实例”中,其可相对于彼此定位两个不同的位置。然而,允许多个不同(离散)定位通常也是切合实际的。在本文中,尤其可设想的是实现(部分地)n重对称几何形状,因为非常简单的机械设计可经常以此方式实现。然而,还可设想可采取任意角位置。还可设想以例如使得可以在一定角范围(例如+/-10°)内连续定位的方式实现“组合”,且“进一步的增量”可以以离散位置变化的形式实现。结果是,仍可实现在特别宽的度范围内连续定位。在本文中,相对于彼此不同定位可分别指定位类型不同、尤其是指相对于彼此的布置和/或对准不同。不同类型的设计也可彼此“组合”,以便可以在某个方向上连续相对定位,而在另一个方向上仅可以离散地定位。就以这一点而言,自然还可设想“基本上”任意类型的组合。驱动轴装置和输出开口装置的不同定位将常常由相对于彼此的不同角位置组成,其中不同的角位置常常由在垂直于旋转研磨轴线延伸的平面内(至少在投影中)形成的角偏移组成。换句话说,输出开口装置和驱动轴装置可因此沿旋转研磨轴线布置在相同“高度”,但也可布置在不同“高度”。就旋转研磨轴线以及出口开口装置(尤其是输出开口装置的参考点;通常是其“中心”)和驱动轴装置分别所处的平面而言,相应的平面可包括某个不同的可选角度(定位不同)。然而,替代地或此外,还可设想实现不同的角对准,指的是待研磨材料的输出方向(输出通道的“倾斜”),和驱动轴的对准,以便如果可行的话,则相应的纵向方向(几乎)相交于一点或角对准。自然,还有可能设置多个而非仅设置一个输出开口装置。在本文中,输出开口装 置通常无法相对于彼此不同地定位(各个输出开口装置相对于彼此的位置固定)。如此,每个单独的输出开口装置(与其它输出开口装置组合)可相对于驱动轴装置有效地移动入不同位置。然而,同样可设想的是,单个开口装置或多个输出开口装置可相对于驱动轴装置不同地定位,而“其余”输出开口装置无法相对于驱动轴装置不同地定位。这通常会导致一些输出开口装置可相对于其它输出开口装置移动。也可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不同定位。例如,研磨装置可设计成使得“仅在本质上”输出开口装置可相对于研磨装置的其余多个组件移动。然而,替代地或此外,还可能的是,“仅在本质上”驱动轴装置可相对于研磨装置的其余多个组件定位。为了完整起见,应注意,自然还可能的是输出开口装置反过来用于材料输入。虽然正确的是需将这些输出开口装置称为“输入开口装置”,但(首先)这么做并非为了简单起见。然而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已明确公开了(因此可以相应地改变)术语“输出开口装置”可与术语“输入开口装置”替换(至少在以下一些使用该术语的实例中),如果可行的话,还可与“输出开口装置和/或输入开口装置”替换。

优选的是,输出开口装置和驱动轴装置在研磨装置中可至少分段地以连续方式相对于彼此不同地定位。如此设计的研磨装置使得可以使研磨装置的构造特别通用。尤其是可以此方式实现研磨装置所需的多种几何形状。这通常使得待生产并存放的不同研磨装置的数量明显减少。自然可设想到的是,仍需要某些不同的研磨装置(其中这些研磨装置通常有所区别,尤其是就其研磨生产量、连续负荷强度、电动机的不同功率等而言(在其他方面这同样适用于可相对于彼此不连续且不同地定位的研磨装置))。虽然在该情况下连续定位可涉及一定缺点,例如设计更复杂、组装研磨装置更费力等,但是其特别高的灵活性通常大大补偿了这些缺点。

然而,还有可能的是,输出开口装置和驱动轴装置可至少分段地以递增方式相对于彼此不同地定位。这可使得具有机械设计更简单,组装简单 化,尤其是研磨装置的各个部件相对于彼此的机械稳定性非常高(例如,相应的部件不会“相对于彼此滑动”或“相对于彼此转动”)的优点。

虽然乍一看可能显得奇怪,但也可实现(分段地)连续不同定位与(分段地)递增不同定位的组合,且切合实际。一方面,不同“类型”的定位可指不同方向。另一方面,还可设想以某一“角增量”(例如,“递增旋转”15°、30°、45°等的能力)利用递增类型的定位(相对于彼此不连续定位)。例如,可以+/-10°(例如,以15°的“增量”;这对于特别简单的组装的一定重叠而言是有利的)的可旋转性实现分段连续不同定位。结果,可通过将“台阶状增量”和“在某些段连续定位”组合而实现完全连续定位。

研磨装置可以这样的方式实现,即使得输出开口装置和驱动轴装置相对于彼此定位不同至少是指,输出开口装置和驱动轴装置相对于彼此的角位置,尤其是在垂直于旋转研磨轴线延伸的平面内。自然还可设想相应方向在该平面上的投影,以便输出开口装置和驱动轴装置可因此布置在例如旋转研磨轴线的不同“高度”。该类型的相对于彼此的定位常常可通过较小的构造努力和机械努力来实现。然而,利用这种布置可实现特别宽范围的不同可设想(且典型的)安装位置。由于动力传输,这种布置此外还表示“初始运动输入”的至少某些类型的驱动输入或传输的“本质上通常可靠的”定位变化。

研磨装置可还具有两个可彼此耦接的子组件,其中可彼此耦接的子组件中的第一子组件具有输出开口装置,而第二子组件具有驱动轴装置。输出开口装置和驱动轴装置通常刚性地或与各自的子组件一体地形成。由于这种设计,“输出开口装置和驱动轴装置相对于彼此定位不同”基本上变成两个子组件相对于彼此定位不同。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因此应认为这两种“理论方法”是等效的,且可任意互换。由于所提出的设计,使得可以制造两个子组件,这两个子组件可大量广泛使用,且很容易组装成可特别广泛地使用的研磨装置。在其它方面,应可以分别保护包括第一子组件 (其具有出口开口装置)和第二子组件(其具有驱动轴装置)的成套工具,该成套工具根据以上(及以下)描述构造,且如果可行的话,得以增强。

通过将研磨装置设计成使得驱动轴装置和旋转研磨轴线彼此倾斜延伸且特别是彼此基本上成直角的方式可实现有利增强,其中驱动轴装置与至少一个研磨元件之间的耦接优选通过蜗轮利用耦接件实现。就所占结构空间和/或动力传输而言,这种设计常常会提供特别优点。尤其是,该设计使得可以以相对简单的方式将电动机的非常快的旋转速度减小至研磨元件的相对于彼此的相对较慢的旋转速度。如此,可防止(部分)研磨材料表面燃烧,表面燃烧可导致口味发生不利变化。在本文中,就彼此倾斜延伸的轴线/直线而言,应特别地解释直角,以便一条直线(尤其是驱动轴装置)位于垂直于另一条直线(尤其是旋转研磨轴线)延伸的平面内(或与之平行)。

如果驱动轴装置和旋转研磨轴线在研磨装置内布置成彼此相距一定距离,且尤其是彼此基本上平行延伸,则可实现研磨装置的另一个有利实施方案,其中驱动轴装置与至少一个研磨元件之间的耦接优选通过利用动力传输装置(尤其是链条驱动装置、皮带驱动装置或齿轮驱动装置)实现。例如就结构空间方面而言,这种设计可证明是有利的。应注意,(不仅)在本文中,“结构空间要求”无需仅指所需的结构空间,而是还可以“从更广的意义来解释”,且包括例如其它组件(例如,咖啡豆输入轴、研磨咖啡排出通道、泡制装置等)的布置和位置。因此,还需有效地将“研磨装置物流”考虑在内。在这种情况下,可任意地利用或不利用增速齿轮或减速齿轮实现动力传输。驱动轴装置(电动机等)的较快的旋转速度通常减小至研磨元件的相对于彼此的较慢的旋转速度,因为这符合传统技术特征。

如果研磨装置具有用于固定驱动轴装置和输出开口装置相对于彼此位置的位置固定装置,则可实现研磨装置的另一种潜在设计,其中该位置固定装置优选以可倒转位置固定装置的形式和/或不可倒转位置固定装置 的形式实现。在为可倒转位置固定装置的情况下,可实现简单的重新构造,这对于修理而言特别有利。在为不可倒转位置固定装置的情况下,例如在制造了研磨装置之后,可有效防止未经批准的维护进入。在本文中,应注意可设想不可倒转位置固定装置还可利用一次性部件实现,以便位置固定装置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不可倒转,但更换其(用新的位置固定装置更换)仅代表很小或微不足道的材料开支。如果在不同方向和/或以不同“变化间隔”使用不同位置固定装置,则还可设想可倒转位置固定装置和不可倒转位置固定装置的“组合”(例如,在一定角范围内连续定位和以一定增量相对定位的组合)。自然,还可设想提供许多如果可行的话可有利地相互补充的位置固定装置。

研磨装置中的位置固定装置此外可非主动地和/或主动地和/或整体地作用,和/或以联锁装置(尤其是以类似夹子和/或卡销的方式联锁的装置)的形式实现。初始测试证明这些类型的位置固定装置特别有利(在一定程度上也彼此组合)。

为了完整起见,应注意如果研磨装置由两个(或,如果使用,甚至更多)彼此待连接的子组件构成,则还可设想可倒转和/或不可倒转的相互连接;该连接可非主动地和/或主动地和/或整体地作用,和/或以联锁装置(尤其是以与夹子和/或卡销相似的方式联锁的装置)的形式实现。

此外还提出了研磨装置中的位置固定装置至少部分地以可单独处理和/或至少部分地与可单独处理的装置配合的装置的形式实现。如此,通常可实现特别简单的机械设计。尤其是,这种装置可非常容易地以“一次性部件”的形式生产,且具有成本效益(尤其是根据以上描述使用)。

此外,还提出了研磨装置具有驱动装置。具体而言,该驱动装置可由优选集成的电动机组成。在这种实例中,研磨装置由“优良”或“很大程度上集成的”子组件组成,以便可省去组装“最终装置”(例如,全自动咖啡机)的一些步骤。

此外,还可设想了研磨装置具有泡制装置。该研磨装置还代表可简化“最终装置”的组装的“优良”或“很大程度上集成的”子组件。

此外,还提出了研磨装置仅具有一个和/或多个输出开口装置,和/或提出了至少一个输出开口装置布置在研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研磨元件的径向外部区域内。这种研磨装置设计满足了咖啡研磨器或全自动咖啡机中使用的研磨装置的典型要求。因此,如此设计的研磨装置就经济方面的考虑而言是特别吸令人关注的,且可以例如“卡合”解决方案的形式使用。

此外,还提出了研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研磨器壳体,尤其是带有至少一个一体输出开口装置的研磨器。最终的研磨粉末(例如,咖啡粉)通常需要与环境“保持分离”,这是因为粉末否则可能会污染环境,且如果可行的话,可能会损害位于附近的组件的功能。自然,卫生方面也必须考虑。一般而言,因此必须在研磨元件的区域设置外壳。因此,该外壳可定位在两个研磨元件之间通常存在的研磨间隙的区域内,以便以简单有效的方式排出经研磨材料。输出开口通常在重力方向上略微偏移,因此还设置了经研磨材料收集通道和/或经研磨材料鼓风机等。自然还可设想将现有技术已知的其它经研磨材料输出工具或辅助经研磨材料输出工具与提出的研磨装置结合使用,且经常甚至切合实际。

最后,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带有上述设计的研磨装置的咖啡研磨器、咖啡机和/或全自动咖啡机。至少从类似的意义上来说,这种咖啡研磨器、咖啡机或这种全自动咖啡机具有上述优点和性能。至少类比的话,根据以上描述的改进也是可能的且通常切合实际。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细节以及,尤其是提出的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在这些附图中:

图1示出了用于研磨咖啡粉的输出漏斗2和用于驱动研磨器的电动机3处于不同角位置的自动咖啡机研磨器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俯视图。

图2示出了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自动咖啡机研磨器1的透视分解视图。

图3-6分别示出了不同组装阶段期间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自动咖啡机研磨器的俯视图a)和穿过研磨器单元与驱动单元之间的耦接区域的剖面图b)。

图7分别示出了组装过程的不同阶段期间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自动咖啡机研磨器的透视图。

图8示出了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自动咖啡机研磨器的纵剖面图a)和侧视示意性俯视图b)。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处于共计四个选择的示例性位置a)至d)的可适应第一可能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自动咖啡机研磨器1。在所示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适应性”是指电动机3(驱动单元11)与研磨器单元6之间的相对可旋转性,其中电动机3用于驱动由两个研磨体4组成的实际研磨器,两个研磨体4可绕旋转轴线5(与图1中的投影平面垂直)相对于彼此旋转。通常已知了研磨器单元6的这种设计。仅为了完整起见,上研磨体4具有中央开口,待研磨材料(在以下实例中为咖啡豆)可通过中央开口进入实际研磨区域(尤其是位于两个研磨体4之间的研磨槽)。咖啡豆在研磨槽内被粉碎并排放入输出漏斗2,粉碎的咖啡豆通过出口开口从输出漏斗2供应给例如泡制单元(当前未图示)。

在图1图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用于驱动实际研磨器单元6的电动机3(相对于其沿电机壳体的纵向方向在中心延伸的电机主轴31)分别布 置成垂直或倾斜于旋转轴线5(图1未详细图示电机主轴31,但图1和图2中以由附图标记31标识的点划线示出了电机主轴31的纵向轴线的空间位置)。

在图1图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电动机3相对于输出漏斗2的位置可以30°的增量改变(电动机3与输出漏斗2之间的夹角改变)。根据图1,一些角范围无法实现(目前无法达到三个定位选择;这与90°的“禁止范围”对应)。具体而言,图1、图2和图6的概略使得可以很容易推断出该“禁止范围”仅仅是基于几何空间考虑:在选择的自动咖啡机研磨器1的设计中,电动机3和输出漏斗2的部件否则将必须占据相同的空间——这自然是不可能的。在自动咖啡机研磨器1的不同设计中,自然将可设想的是同样允许该“禁止范围”。还有可能的是,将该“禁止范围”选择为更小或更大。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很容易理解并再现基本的几何考虑因素。

从现有技术还已知了待研磨材料的基本输送方向(研磨处理之前、研磨处理期间以及研磨处理之后)。具体而言,已研磨产品(本文中为咖啡粉)通过研磨器单元6的壳体8上设置的相应输出开口转移至输出漏斗2内。已知了各种用于在两个研磨处理之间(两个研磨处理有时可相隔很长时间)防止研磨咖啡粉积累和/或使尽可能少的咖啡粉留在自动咖啡机研磨器1内的措施,一般而言,可独立于目前提出的输出漏斗2和电动机3相对于彼此定位不同实现这些措施的至少大部分。

可很容易推断出,由于输出漏斗2与电动机3之间的相对定位不同,因此自动咖啡机研磨器1可适应各种安装情况。因此,自动咖啡机研磨器1可用于很多设计不同的咖啡机、全自动咖啡机或咖啡研磨器。因此,无需再如之前现有技术所需的那样生产并存储相应大量的不同地对准的自动咖啡机研磨器(为保持库存的目的)。

图2从顶部示出了自动咖啡机研磨器1的透视分解视图。根据该图示可推断关于自动咖啡机研磨器1的设计的其它细节。

例如,该图示出了自动咖啡机研磨器1基本上由三个预制子组件组成,在以下更详细地描述的组装过程中,这三个预制子组件彼此连接。

实际研磨器单元6(其具有内部研磨体,图2-6中未详细图示)形成自动咖啡机研磨器1的上部。两个研磨体4之间绕旋转轴线5的相对运动以下研磨体4借助齿轮7进行的旋转运动的形式实现。该齿轮7以抗扭矩的方式连接至下研磨体4。上研磨体4当前以抗扭矩的方式连接至研磨器单元6的壳体8。该图还清楚地示出了输入漏斗9,待研磨咖啡豆通过输入漏斗9供应给研磨器单元6。

驱动单元11图示为处于图2的“中央”,其将驱动单元被组装(如下所述),随后通过图2底部图示的锁定冠12与研磨器单元6联锁以防止在操作期间研磨器单元6与驱动单元11发生不希望的分离。

驱动单元11具有环形区域11a,环形区域用于容纳研磨器单元6的壳体8的下部,还特别用于容纳齿轮7。图2还示出了齿轮7的蜗杆驱动装置10。蜗杆驱动装置10的旋转运动使得齿轮7相应地进行减速旋转运动,因此使得研磨体4相对于彼此相应地进行研磨运动。蜗杆驱动装置以抗扭矩方式安装在电动机3的电机主轴31上。

现有技术基本上已知了该类型的用于研磨器单元6的蜗杆齿轮传动装置形式的驱动装置,且经常使用。为了简便起见,不再详细描述该驱动装置。

锁定冠12由两个同心布置的突出销13、14的环组成。外环由实际锁定销13形成,而同心内环由卡合销14形成。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锁定销13和卡合14的功能。例如,锁定冠12可由可在一定限度内弹性变形内的塑性材料制造成一体件。可通过注射成型过程使制造的锁定冠12特别具有经济效益。因此,锁定冠12可很容易设计成“可丢弃部件”或“一次性部件”。如果例如在修理过程期间(或由于其它原因)必须改变电动机3 与输出漏斗2之间的相对位置,则可破坏锁定冠12将其移除,然后更换新的部件,而不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损失。

此外,图2还示出了用于使研磨器单元6与驱动单元11机械耦接的类似卡销的连接件的必要元件。

一系列横向网状件15成环状布置在研磨器单元6的下部区域(在本实例中,以30°的增量布置;横向网状件15的“角宽度”总计略小于15°,这是因为除了锁定销13的“角宽度”之外,还需为旋转限制网状件17提供“预留”,并提供一定空隙。

一系列反锁网状件16和相邻的(在本文中为一体)与横向网状件15对应的旋转限制网状件17图示为(此处,增量也是30°)处于研磨器单元6与驱动单元11之间的耦接区域18的内侧。在插入/旋转运动之后,横向网状件15和反锁网状件16确保研磨器单元6和驱动单元11不会再被容易地彼此拉开。旋转限制网状件17会防止“过度的”旋转运动,以便例如横向网状件15和反锁网状件16可再次彼此脱离。如此,自动咖啡机研磨器1的组装可特别简单且直观。

图3至6图示了且以下更详细地描述了用于组装具有研磨器单元6、驱动单元11和锁定冠12三个“基本子组件”的自动咖啡机研磨器1(根据图1和图2图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步骤。就此而言,图3至6的局部视图a)分别示出了自动咖啡机研磨器1(或其部分子组件研磨器单元6、驱动单元11和锁定冠12)的透视图,而局部视图b)分别示出了研磨器单元6与驱动单元11之间的耦接区域18的一部分的放大剖面图(随后锁定冠12同样处于适当位置),其中放大剖面图用于更好地阐明自动咖啡机研磨器1的子组件之间的插入/旋转联锁接合的细节。

在第一步骤中(图3),首先通过使研磨器单元6和驱动单元11朝彼此移动(反向平行联接箭头19)而使其在其耦接区域18组装,其中齿轮 7以使得其与蜗杆驱动装置10接合的方式插入驱动单元的环形区域11a。为了实现该联接运动,需将横向网状件15布置成使得其分别与两个反锁网状件16之间的间隙对准(同样参见图2)。这还表明了由于存在一定“角空隙”,联接过程得以简化,这就是为何横向网状件15、反锁网状件16和旋转限制网状件17的总“角长度”略小于增量(在本文中,增量为30°)。联接运动沿反向平行联接箭头19进行,直至研磨器单元6和驱动单元11“牢固地”附接至彼此。在该位置,横向网状件15位于反锁网状件16“下方”(相应情况如图3b所示);在图3a中),联接运动尚未完全实现。

为了完整起见,应注意,图3和图4中图示的各个锁定冠12与这些附图中图示的组装步骤无关,且可容易地存储在触手可及的存储罐内。

在沿联接箭头19的组装运动已完成之后,进行研磨器单元6与驱动单元11之间的旋转运动(由旋转箭头20指示;参见图4)。这使得反锁网状件16在横向网状件15的分别对应的后侧之后滑动。结果,无法再通过简单的拉开而使研磨器单元6和驱动单元11两个子组件彼此分离。

设置上述旋转限制网状件17是为了简化装配工的组装。这些网状件在角度方向形成“止挡”。这防止了两个子组件6、11相对于彼此“过度旋转”(过度旋转可导致横向网状件15和反锁网状件16再次脱离)。

在已完成旋转运动(沿旋转箭头20)之后,旋转限制网状件17与反锁网状件16的各个侧壁在其L-内表面接触。现在进行图5图示的锁定步骤。为了进行锁定,将锁定冠12插入研磨器单元6与驱动单元11之间的耦接区域18(沿位移箭头21指示的方向),使其处于“正确角位置”。从而将锁定销13推入耦接区域18,以便其最终停止于各个反锁网状件16之间的间隙内。应注意,横向网状件15和反锁网状件16定位成位于彼此后面,以便其在进行图5图示的锁定步骤时在轴向方向上有效对准。由于锁定销13插在相应间隙内,因此研磨器单元6与驱动单元11之间不可能进行方向相反的相对旋转运动。实现此是因为,横向网状件15利用其与L 的臂相对的侧面抵接在锁定销13上(以与旋转限制网状件17相对的侧面为接触区域),如果可行的话,在移动很小的角距离之后实现为这样。这再次使得横向网状件15与反锁网状件16不可能脱离(至少只要锁定冠12处于适当位置二者就不会脱离),从而不会使研磨器单元6与驱动单元11彼此分离。

为了清楚地为装配工指示角度方向上的正确位置,驱动单元11的耦接区域18的底部区域设置有与卡合销14对应的槽状凹陷22。槽状凹陷22的角宽度基本上与卡合销14的角宽度相同。选择的位置使得锁定销13“自动”处于正确角位置。

当锁定冠12被完全推入时,卡合销14的突出片24与适当设计的网状件23在槽状凹陷22的区域联锁(图6)。

如此,自动咖啡机研磨器1的整个组装完成,其中自动咖啡机研磨器1的基本子组件将不会再很容易地彼此分离。然而,应再次注意,可在输出漏斗2和电动机3相对于彼此的不同角位置进行描述的自动咖啡机研磨器1的组装过程。图2至6中图示的输出漏斗2与电动机3之间的角度应仅仅理解为实例。

在其它方面,可借助例如螺丝刀,再次将锁定冠12拉出耦接区域18(或,如果可行的话,将其损坏)。这反过来使得可以再次使研磨器单元6和驱动单元11彼此分离。在该过程期间锁定冠12是否损坏无关紧要,这是因为锁定冠12由简单组件组成,该组件的制造成本较低,例如可以是注塑成型的塑料部件。

图7还示出了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自动咖啡机研磨器25。在本案中,局部视图7a)示出了组装主要子组件研磨器单元6和驱动单元11之前的状态。在局部视图b)中,两个主要子组件6、11已组装,其中研磨器单元6的壳体8的下边缘和齿轮7插入驱动单元11的环形区域11a内,以 便研磨器单元6的壳体8的下边缘被驱动单元11的区域11a成环状包围,且齿轮7与蜗杆驱动装置10接合。透视图分别在图7的两个局部视图a)和b)中选择。使用的大部分子组件与图1至6中图示且以上详细描述的自动咖啡机研磨器1的子组件对应。

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相比,在描述的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自动咖啡机研磨器25中,可以任意相对角度实现研磨器单元6与驱动单元11(输出漏斗2和电动机3)之间的相对定位。因此,不仅可以调节研磨器单元6与驱动单元11相对于彼此的各个不连续的角位置,而且可以连续地适应角位置。实现此是因为,如果根据图7的局部视图b)的图示组装研磨器单元6和驱动单元11,则环形区域11a以使得驱动单元11可绕研磨器单元6的旋转轴线5旋转的方式可旋转地支撑在研磨器单元6的壳体8的下边缘上。

仅为了完整起见,应注意,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相似,在现在描述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自动咖啡机研磨器25中,也存在输出漏斗2与电动机3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禁止范围”,其中这同样是几何因素的结果,以上已对此进行了详细描述。

为了实现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自动咖啡机研磨器25的连续适应性,研磨器单元6与驱动单元11之间在驱动单元11的围绕耦接区域18的环形区域11a设有与软管夹相似的长度变化装置26。在所示实例中,长度变化装置26由螺纹件27组成,螺纹件27可分别以旋转运动的形式拧入或拧出内螺纹28。因此,螺纹件27的旋转运动会增大或减小径向槽29,以便研磨器单元6和驱动单元11(二者在耦接区域18插入彼此)的区域分别牢固地夹在一起或分离。如果通过旋转螺纹件27使径向槽29减小至预定范围,则环形区域11a的直径会以使得驱动单元11的环形区域11a牢固地坐置于研磨器单元6的壳体8的下边缘的方式减小,因此驱动单元11可不会再分别相对于研磨器单元6和输出漏斗2旋转。如果通过旋转螺纹件27使径向槽29再次增大,则驱动单元11的环形区域11a再次与研磨 器单元6的壳体8的下边缘分离,以便驱动单元11随后可再次绕旋转轴线5旋转,并相对于输出漏斗2移动入不同角位置。

最后,图8示出了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自动咖啡机研磨器30。该实施方案意在阐明完全可以将电动机3的电机主轴31布置成与研磨器单元6的研磨体4的旋转轴线5平行,但横向偏离该旋转轴线。然而,在本实施方案中,还可以通过“变化的”耦接区域18实现研磨器单元6和驱动单元11(输出漏斗2和电动机3)的不同角布置。在本案中,耦接区域18可利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自动咖啡机研磨器1的卡合耦接,或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自动咖啡机研磨器25的长度变化装置28实现。因此,图8未图示这方面的细节。无论如何,可以改变驱动单元11相对于输出漏斗2的空间位置,其中驱动单元11可绕研磨器单元6的旋转轴线5与环形区域11a一起旋转。

为了完整起见,应注意,在图示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自动咖啡机研磨器30中,电机主轴31与研磨体4(其中之一)之间的动力传输通过两个啮合齿轮32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