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粉组件及咖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7672阅读:825来源:国知局
磨粉组件及咖啡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咖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可避免带静电的咖啡粉的飞粉问题的磨粉组件及采用该磨粉组件的咖啡机。



背景技术:

目前,半自动或全自动咖啡机均包括磨粉程序,其用于将咖啡豆磨成咖啡粉,通常的咖啡机是采用电机带动磨豆刀转动,从而破碎咖啡豆,然而,咖啡豆在破碎及研磨的过程中由于与磨豆刀之间摩擦,会产生静电,咖啡粉上带有一定量的电荷,会产生飞粉问题,具体表现为由于静电导致的吸附或飞散,因此导致咖啡机的清洁度不足,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已知,中国专利文献(公告号:CN201435985U)公开的一种磨煮咖啡机,其具有用于研磨咖啡豆的圆锥形磨豆轮以及磨豆环,所述磨豆轮与所述磨豆环之间设有由上至下逐渐变窄的环形间隙,圆锥形磨豆轮外圆锥表面与磨豆环内侧呈圆锥面均设有磨齿,咖啡豆在上述的环形间隙中进行破碎研磨时,会由于摩擦而产生静电,致使研磨而成的咖啡粉带有一定量的电荷,而该技术方案中,咖啡豆在磨制成粉后直接从出粉口落入盛接其的容器中,然而,由于咖啡豆在磨制成粉后会带有静电,静电会导致咖啡粉飞散,使咖啡机的内外很容易被咖啡粉弄脏,清洁起来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带静电的咖啡粉飞散的磨粉组件及咖啡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磨粉组件,包括:

腔室,所述腔室的底部设置有出粉口;

刀具,所述刀具设置于所述腔室内;以及

集料斗,所述集料斗与所述出粉口之间通过柔性的连接件连通。通过上述结构,使经刀具研磨后的咖啡粉通过集料斗进行收集,而集料斗与出粉口之间设置密封性更好的柔性的连接件,从而减少因咖啡粉携带静电而造成的飞粉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集料斗为漏斗状;

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衔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出粉口相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集料斗相接。通过上述结构,可便于集料斗对咖啡粉进行收集,进一步提升避免飞粉的能力,增加了整体结构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衔接部为一体式结构且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二连接部采用硬质材料制成。一体式结构易于制造,且不会产生漏粉的问题,所述第二连接部采用硬质材料制成,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形呈由上至下半径逐渐扩大的锥台状,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部匹配的套设在所述出粉口底部外。呈锥台状的第一连接部,便于咖啡粉的流通,并通过套接使第一连接部与出粉口的连接更紧密。

作为优选,所述衔接部沿所述第一连接部下端边缘平滑的向外扩展呈喇叭状。所述衔接部呈喇叭状便于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配合的与所述集料斗相连接。通过上述结构,提升了连接件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作为优选,所述柔性材料为硅胶,所述硬质材料为硬质塑胶,便于选材,并降低连接件的制造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集料斗包括集料斗本体及盖设在集料斗本体顶部的集料斗盖,所述集料斗盖中心设置落料孔,在所述集料斗盖上沿所述落料孔的边缘设置环形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呈环状并紧密的嵌设在所述环形凹槽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缘与所述衔接部的外缘相接。通过上述结构,使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集料斗更易于连接,同时减少了可能产生的缝隙,使所述第二连接部与集料斗连接的更紧密。

作为优选,所述集料斗包括集料斗本体及盖设在集料斗本体顶部的集料斗盖,所述集料斗盖中心设置落料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形成于所述落料孔的边缘。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集料斗形成一体式结构,进一步减少产生缝隙的可能,更好的避免飞粉问题的产生。

作为优选,所述腔室的底部连接有出粉通道,所述出粉口设置在所述出粉通道底部,所述出粉通道与所述腔室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结构,便于所述出粉通道的拆卸与清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咖啡机,包括所述的磨粉组件,通过该磨粉组件避免了咖啡机磨咖啡豆时由于研磨产生静电造成的飞粉问题,提高了咖啡机内外的清洁程度,减少了使用者清洁咖啡机的工作,提升了使用体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磨粉组件及咖啡机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磨粉组件及咖啡机,在咖啡机的出粉口设置了使用柔性连接件连接的漏斗,对出粉口的咖啡粉进行收拢,避免了带静电的咖啡粉的飞粉现象,从而解决了物料由于被刀具研磨而产生静电所造成的飞粉问题,从而提升采用该磨粉组件的咖啡机的整洁程度,减少使用者清洁咖啡机的劳动,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连接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腔室 11-入料口 3-刀具 31-定刀头 32-动刀头 4-集料斗 41-集料斗盖 411-环形凹槽 42-集料斗本体 43-落料孔 5-连接件 51-第一连接部 52-衔接部 53-第二连接部 6-出粉通道 61-出粉口 7-储料箱 8-传动轴 9-传动组件 A-块状物料 B-粉状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装置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磨粉组件,包括:腔室1、刀具3和集料斗4,刀具3设置于所述腔室1内以用于将咖啡豆磨粉,所述腔室1的底部连接有出粉通道6,所述出粉通道6的底部设置有出粉口61;所述集料斗4与所述出粉口61之间通过柔性的连接件5连通。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未示出固定磨粉组件的咖啡机的壳体,而实际使用时,所述磨粉组件的各部件均安装在壳体中并进行定位,其中,所述腔室1的底部的出粉口61与集料斗4之间设置柔性的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在将上述两结构连通的同时,也被上述两结构压紧从而形成紧密连接。其中,所述连接件5内部中空从而连通所述出粉通道6与所述集料斗4,通过上述结构,参照图1所示,集料斗4与所述出粉口61之间形成密闭的通道,而块状物料A经刀具3研磨形成粉状物料B后,即使因携带静电而产生飞粉问题,也不会飞出通道外,因而解决了咖啡机因飞粉而易被弄脏且不易清洗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出粉通道6与所述腔室1可拆卸连接,便于拆卸清洗。

具体的,参照图1、图3所示,所述集料斗4为漏斗状;所述连接件5包括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53以及用于连接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3的衔接部52,所述第一连接部51用于与所述出粉口61相接,所述第二连接部53用于与所述集料斗4相接,所述第一连接部51与所述衔接部52为一体式结构且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二连接部53采用硬质材料制成,一体式结构易于制造,且易于不会产生漏粉的分析,所述第二连接部采用硬质材料制成,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通过上述结构,使所述连接件5得以与所述出粉口61形成紧密的连接状态,从而避免咖啡粉由于静电原因飞散开来。

上述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51的外形呈由上至下半径逐渐扩大的锥台状,所述第一连接部51的上部匹配的套设在所述出粉口61底部外;所述衔接部52沿所述第一连接部51下端边缘平滑的向外扩展呈喇叭状。所述第一连接部51呈锥台状,便于咖啡粉的导通,所述衔接部52呈喇叭状便于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3相配合的与所述集料斗4相连接。套接使第一连接部与出粉口的连接更紧密,通过上述结构,提升了连接件的稳定性、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柔性材料为硅胶,所述硬质材料为硬质塑胶,便于选材,使连接件的制造更简便。

优选的,所述集料斗4包括集料斗本体42及盖设在集料斗本体42顶部的集料斗盖41,所述集料斗盖41中心设置落料孔43,在所述集料斗盖41上沿所述落料孔43的边缘设置环形凹槽411,所述第二连接部53呈环状并紧密的嵌设在所述环形凹槽411中,所述第二连接部53的内缘与所述衔接部52的外缘相接。通过上述结构,使所述第二连接部53与所述集料斗4更易于连接,同时减少了可能产生的缝隙,使所述第二连接部53与集料斗4连接的更紧密。

优选的,所述集料斗4包括集料斗4本体及盖设在集料斗4本体顶部的集料斗4盖,所述集料斗4盖中心设置落料孔43,所述第二连接部53一体形成于所述落料孔43的边缘,通过上述结构,进一步减少了产生缝隙的可能,增加了密封性,提高了收集咖啡粉的能力,进一步避免了飞粉问题的产生。

优选的,所述磨粉组件还包括用于将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至所述刀具3的传动轴8、传动组件9,所述传动轴8竖直设置在所述腔室1内,所述传动组件9与所述传动轴8传动连接,所述刀具3包括套设在所述传动轴8上的动刀头32以及环绕所述动刀头32设置的定刀头31,所述定刀头31与所述腔室1内壁之间卡接,所述定刀头31与所述动刀头32之间的间隙从上到下逐渐缩小,上述的传动轴8、传动组件9为所述刀具3提供旋转动力,所述动刀头32、定刀头31使咖啡豆更易于研磨成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咖啡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磨粉组件,通过该磨粉组件避免了咖啡机磨咖啡豆时由于研磨产生静电造成的飞粉问题,提高了咖啡机内外的清洁程度,减少了使用者清洁咖啡机的工作,提升了使用体验。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