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微粉整形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97251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碳化硅微粉整形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化硅微粉整形机,属于微粉整形装置结构技术。它括机体和支腿,机体内设有搅拌轴,搅拌轴上方连接有电机,所述搅拌轴上安装有螺旋角度为28-32°的螺旋桨叶;所述机体内设有介质球,机体侧壁上部设有溢流槽,下部设有进料口;所述介质球数量加至机体高度3/5-7/10处,溢流槽设于机体高度4/5-9/10处。该碳化硅微粉整形机,搅拌轴上厚实的螺旋桨叶,配合数量众多的介质球,对加入机体内的混合物磨损挤压,缩小原料微粉直径,且能减小微粉锋锐度,充分改善原料品质。同时机体上部设有的溢流槽,可在对原料整形过程中,排出混杂了软类杂质的污液,有效提局原料的纯度,便于碳化桂微粉后续的品质处理。
【专利说明】碳化硅微粉整形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化硅微粉整形机,属于微粉整形装置结构技术。
[0002]

【背景技术】
[0003]碳化硅微粉是指利用JZFZ设备来进行超细粉碎分级的微米级碳化硅粉体。碳化硅微粉生产工艺依次包括为中碎、筛分、整形、酸洗、粉碎、分级和二次分级等步骤,碳化硅微粉在中碎筛分后首先要进行整形处理,微粉直径进一步缩小,初步改善研磨用料品质。而现有技术中所用整形机,仅是对微粉进行粗略研磨,其研磨用料品质较低,且其中易混杂杂质,为后续的分级处理增加操作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研磨品质低,研磨料中混杂杂质的不足,提供一种研磨品质高,有效去除杂质的碳化硅微粉整形机。
[000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碳化硅微粉整形机,包括机体I和支腿2,特殊之处在于机体I内设有搅拌轴3,搅拌轴3上方连接有电机4,所述搅拌轴3上安装有螺旋角度为28-32°的螺旋桨叶5 ;所述机体I内设有介质球6,机体I侧壁上部设有溢流槽7,下部设有进料口 8 ;所述介质球6数量加至机体I高度3/5-7/10处,溢流槽7设于机体I高度4/5-9/10处。
[000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方案是,所述螺旋桨叶5的宽度为其厚度的1.5-2.5倍,以使螺旋桨叶具有一定硬度的同时,能够灵活搅动混合物。
[0008]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改进方案是,设计介质球6的直径不大于螺旋桨叶5的厚度,且其由坚硬材质制成,不大于螺旋桨叶厚度的介质球配合螺旋桨叶摩擦打碎碳化硅微粉,以对碳化硅微粉粒径进一步缩小,并对其进行磨损,减小其锋锐度。
[0009]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改进方案是,所述进料口 8设于机体I的1/4-3/10处,既便于进料,又避免机体底部原料轻易逸出。
[0010]该碳化硅微粉整形机,搅拌轴上厚实的螺旋桨叶,配合数量众多的介质球,对加入机体内的混合物磨损挤压,缩小原料微粉直径,且能减小微粉锋锐度,充分改善原料品质。同时机体上部设有的溢流槽,可在对原料整形过程中,排出混杂了软类杂质的污液,有效提高原料的纯度,便于碳化硅微粉后续的品质处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碳化硅微粉整形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机体;2:支腿;3:搅拌轴;4:电机;5:螺旋桨叶;6:介质球;7:溢流槽;8: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0014]实施例1
[0015]本实施例的碳化硅微粉整形机,包括机体I和支腿2,机体I内设有搅拌轴3,搅拌轴3上方连接有电机4,所述搅拌轴3上安装有螺旋角度为30°的螺旋桨叶5 ;所述机体I内设有介质球6,机体I侧壁上部设有溢流槽7,下部设有进料口 8 ;所述介质球6数量加至机体I高度3/5处,溢流槽7设于机体I高度4/5处,进料口 8设于机体I的1/4处,既便于进料,又避免机体底部原料轻易逸出。
[0016]其中,机体I高度为2m,底面直径为80cm ;螺旋桨叶5的宽度为10cm,厚度为5cm,以成本和搅拌性能综合考虑,使螺旋桨叶在具有一定硬度的同时,能够灵活搅动混合物。介质球6设计的直径等于螺旋桨叶5的厚度,且其由坚硬材质制成,不大于螺旋桨叶厚度的介质球配合螺旋桨叶摩擦打碎碳化硅微粉,以对碳化硅微粉粒径进一步缩小,并对其进行磨损,减小其锋锐度。
[0017]通过该整形机对碳化硅微粉进行整形,实现将原料与水分离,整形出不同粒径级别的碳化硅微粉,同时也将原料中的软类杂质进行祛除,有效改善原料品质。
[0018]实施例2
[0019]本实施例的碳化硅微粉整形机,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其区别仅在于螺旋桨叶的宽度为其厚度的2.5倍,螺旋桨叶相比于实施例1更为厚实、坚硬,其在搅拌混合物过程中,微粉更易被破碎,但搅拌轴的旋转速度会受到影响,搅拌速度较慢。
[0020]实施例3
[0021]本实施例的碳化硅微粉整形机,其结构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介质球6设计的直径小于螺旋桨叶5的厚度,介质球6的直径较小,在搅拌挤压碳化硅微粉过程中,其挤压力度较小,相比于实施例1,其整形时间较长。
[0022]以上实施例不是穷举,其保护范围不限于所给出的实施例,如进料口还可以设于机体的3/10处,螺旋桨叶的宽度为其厚度的1.5倍、1.8倍、2.3倍,介质球数量加至机体高度7/10处,溢流槽设于机体高度9/10处,进料口设于机体的3/10处等。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思路所能实现的所有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碳化硅微粉整形机,包括机体(I)和支腿(2),其特征在于机体(I)内设有搅拌轴(3),搅拌轴(3)上方连接有电机(4),所述搅拌轴(3)上安装有螺旋角度为28-32°的螺旋桨叶(5);所述机体(I)内设有介质球(6),机体(I)侧壁上部设有溢流槽(7),下部设有进料口(8);所述介质球(6)数量加至机体(I)高度3/5-7/10处,溢流槽(7)设于机体(I)高度4/5-9/10 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微粉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叶(5)的宽度为其厚度的1.5-2.5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化硅微粉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球(6)的直径不大于螺旋桨叶(5)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化硅微粉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8)设于机体(I)的 1/4-3/10 处。
【文档编号】B02C17/10GK204017928SQ201420470774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0日
【发明者】刘焕新 申请人:烟台华锐微粉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