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线用引导构件、具备该钓线用引导构件的钓线用引导件以及钓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40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钓线用引导构件、具备该钓线用引导构件的钓线用引导件以及钓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不易切断钓线的钓线用引导构件及具备该钓线用引导构件的钓线用引导件以及钓竿。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形成为环状,在以包括轴线在内的剖面剖视时,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形成为曲面,对于内周侧的曲面,在将轴线方向中央部侧的曲率半径设为R1,且将轴线方向端部侧的曲率半径设为R2时,通过使R1大于R2,能够增大钓线能够滑动的区域。由此,当钓线在线用引导构件(1)的内周面上滑动时,能够抑制向钓线施加的与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内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压力增大,能够抑制钓线的磨损,不易切断钓线。
【专利说明】钓线用引导构件、具备该钓线用引导构件的钓线用引导件 以及钓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钓线用引导构件、具备该钓线用引导构件的钓线用引导件以及钓竿。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安装于钓竿的钓线用引导件由硬质的钓线用引导构件即导线环、呈能够在 内周部嵌合钓线用引导构件的形状的保持部、以及用于将钓线用引导件朝钓竿安装的安装 部构成。而且,所述钓线用引导构件形成为环状,以便能够使从卷线轴引出的钓线插入并对 其进行引导,作为该钓线用引导构件的材质,使用具有优异的耐磨损性的金属或陶瓷。
[0003] 近年来,出于降低在钓线用引导构件与所引导的钓线之间的接触部产生的负荷的 影响的目的,提出有各种钓线用引导构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如下的卷线轴钓 竿用的钓线用引导构件:通过设置将钓线用引导构件即引导环的内周部的一个或者两个以 上的部位设为外向凹入部而成的引导孔,与正圆形引导孔相比,仅使钓线与引导环接触的 面积减少。
[0004] 在先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9-163900号公报
[0007] 然而,专利文献1所述的、基于现有技术的大部分钓线用引导构件存在如下课题: 在以包括轴线在内的剖面剖视时,钓线与钓线用引导构件相接并滑动的区域较小,当钓线 在钓线用引导构件的内周面上滑动时,施加于钓线的与内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压力(面压 力)增大,钓线容易切断。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想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钓线不易切断的钓线用引 导构件、具备该钓线用引导构件的钓线用引导件以及钓竿。
[0010]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 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构件的特征在于,该钓线用引导构件呈环状,在以包括轴线 在内的剖面剖视时,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形成为曲面,对于内周侧的曲面,在将轴线方向中 央部侧的曲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1,且将轴线方向端部侧的曲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时,Rl大 于R2。
[0012] 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件的特征在于,该钓线用引导件具有上述钓线用引导构件、 用于保持该钓线用引导构件的保持部、以及用于将该保持部安装于钓竿的安装部。
[0013] 本发明的钓竿的特征在于,该钓竿具备竿体、安装于该竿体的上述钓线用引导件。
[0014] 发明效果
[0015] 根据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构件,能够增大钓线能够滑动的区域。由此,能够抑制当 钓线在钓线用引导构件的内周面上滑动时向钓线施加的、与钓线用引导构件的内周面垂直 的方向上的压力增大,因此能够抑制钓线的磨损,钓线不易切断。
[0016] 根据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件,钓线不易因磨损而切断。
[0017] 根据本发明的钓竿,在垂钓时较少发生钓线切断(所谓的line break),能够长期 稳定地进行钓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 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与附图进一步明确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
[0019]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的一个例子,(a)是主视图,(b)是表示在 (a)所示的Z-Z'线切断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c)是(b)的侧视剖视图中的A部的放大 图。
[0020] 图2(a)、(b)是示意性表示从卷线轴向钓线用引导构件输送的钓线的状态的剖视 图。
[0021] 图3是图2(b)所示的钓线用引导构件中的C部的放大图。
[0022] 图4(a)、(b)是示意性表示将从卷线轴送出的钓线绕回时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与 钓线的接触状态的剖视图。
[0023] 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的另一例,(a)是主视图,(b)是表示在(a) 所示的Z-Z'线切断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c)是(b)的侧视剖视图中的A部的放大图。
[0024] 图6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的又一例,(a)是主视图,(b)是表示在(a) 所示的Z-Z'线切断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c)是(b)的侧视剖视图中的A部的放大图。
[0025] 图7是表示保持有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的钓线用引导件的一个例子的 示意图,(a)是主视图,(b)是表示在(a)所示的Y-Y'线切断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0026] 图8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件的钓竿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0027] 图9是表示在钓线用引导构件相对于钓线的耐磨损性的评价中使用的耐磨损性 评价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0028] 图10是用于说明钓线用引导构件的环压强度试验方法的示意图。
[0029] 图11是表示由氮化硅质烧结体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的一个例子 的X射线衍射图表。
[0030] 图12是表示由氮化硅质烧结体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的另一例的 X射线衍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0032]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一个例子,(a)是主视图,(b)是表示 在(a)所示的Z-Z'线切断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c)是(b)的侧视剖视图中的A部的放 大图。
[0033] 如图1(a)?(c)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形成为环状,该环状的钓 线用引导构件1的内周侧的空间成为钓线的引导孔3。通过该引导孔3的中心的线成为轴 线。在图I (b)中,该轴线所示的方向L(图I (a)中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以下称为轴向L。) 表示钓线(未图示)通过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在图I(C)中,由与轴向L垂直的A-A'所 示的单点划线表示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厚度(径向尺寸)达到最大厚度T时的位置,与轴 向L平行的B-B'所示的单点划线表示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宽度(轴向尺寸)达到最大宽 度W时的位置。
[0034] 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在以包括轴线在内的剖面剖视时(以下有时仅称 为剖视。),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形成为曲面。需要说明的是,在剖视时,将位于比最大宽度 W即B-B'线靠内周侧的曲面设为内周侧的曲面2(以下称为第一曲面2。)。另外,第一曲 面2由曲率半径分别不同的两种以上的曲面构成。具体来说,在第一曲面2由两种曲面构 成的情况下,在图1(c)所示的剖面中,第一曲面2包括:第一曲面2与A-A'线相交的部位 即轴线方向中央部侧的曲面(以下也可以仅称为中央部侧曲面。)、以及夹着第一曲面2中 的中央部侧曲面而配置于两侧的轴线方向端部侧的曲面(以下也称为端部侧曲面。)。如 后所述,该中央部侧曲面的曲率半径与端部侧曲面的曲率半径彼此不同。
[0035]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c)所示的剖面中,中央部侧曲面的端点由点D以及点D'表 示,端部侧曲面的端点中的、位于与中央部侧曲面分界的端点(点D以及点D')的相反侧的 端点由点C以及点C'表示。即,中央部侧曲面的形状在所述剖面中由弧EK vCT表示,端部 侦_面的形状由弧C^D以及弧D'^C5表示。
[0036]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对称性的观点出发,A-A'线与弦D-D'的交点成为弦 D-D'的中点O是适合的,但也可以使A-A'线与弦D-D'的交点和弦D-D'的中点O错开。需 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曲面2由三个以上的曲面构成的情况下,在剖面中,只要将A-A'线与第 一曲面2的交点所存在的曲面设为中央部侧曲面,将使中央部侧曲面夹在中间且B-B'线与 第一曲面2的交点所存在的曲面设为端部侧曲面,在中央部侧曲面与端部侧曲面之间具有 曲率半径不同于中央部侧曲面以及端部侧曲面的其他曲面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各个 曲面,选择多个曲面中的任意点,测定该选择的范围内的曲率半径,在曲率半径不同的情况 下,反复进行如下动作:选择多个包含该不同部分的任意点并测定曲率半径,由此,能够确 认曲面的范围。
[0037] 另外,对于钓线用引导构件1,在剖视时,从第一曲面2的一方的端部(点C')向 一方的外周4侧延伸的面设为曲面2'(以下,称为第二曲面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从 内周侧朝向外周侧的曲面由第一曲面2与第二曲面2'构成。换言之,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 的曲面在图1(c)所示的剖面中,是以第一曲面2与A-A'的交点为起点而朝向钓线用引导 构件1的外周4延伸的面。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所示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中,从第一曲面 2的另一方的端部(点C)向另一方的外周4侧延伸的面也设为曲面,一侧以及另一侧的曲 面形成为线对称(或大致线对称)的关系。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使用图1所示的形状进行 说明的情况下,对于该另一侧的曲面,使用与一侧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0038] 需要说明的是,当钓线在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内周面上滑动时,第一曲面2成为与 钓线接触且钓线能够滑动的区域。
[0039] 而且,对于钓线用引导构件1,在将内周侧的中央部侧曲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l (以 下有时仅省略为R1。),将端部侧曲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以下有时仅省略为R2。)时,Rl 大于R2。若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增大钓线可滑动的区域。由此,能够抑制当钓线在钓线用 引导构件1的内周面上滑动时施加于钓线的与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内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 压力增大,因此能够抑制钓线的磨损,钓线不易切断。
[0040] 在此,在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剖面中,将Rl视作A-A'线与第一曲面2的交点所存 在的中央部侧曲面的曲率半径,将R2视作B-B'线与第一曲面2的交点所存在的端部侧曲 面的曲率半径即可。需要说明的是,作为R1、R2的实际尺寸中的优选范围,虽然也取决于钓 线用引导构件1的大小,但匹配于通常使用的钓线用引导构件的大小,例如在最大厚度T为 0. 2?3. Omm且最大宽度W为0. 5?5. Omm的情况下,能够将Rl设为0. 5?8. 0_,将R2 设为0· 1?I. 0mm。
[0041] 另外,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获得下述所说明的两个加乘效果。
[0042] 另外,对于钓线用引导构件1,在剖视时,优选最大厚度T相对于最大宽度W的比例 T/W的值为0. 2以上且0. 7以下。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将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环压强 度维持在较高,并且确保钓线能够滑动的区域,且能够增大中央部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1,因 此钓线更加不易切断。
[0043] 以下,使用图2以及图3而对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第一加乘效果进行说明。
[0044] 图2(a)、(b)是示意性表示从卷线轴向钓线用引导构件1、11输送的钓线5的状态 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a)所示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1表示的是:在剖面中,第一曲 面的中央部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l小于端部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2的参考方式,图2(b)所示 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表示的是:在剖面中,第一曲面的中央部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l大于端 部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2的实施方式。
[0045] 钓线用引导构件I、11分别使用钓线用引导件(未图示)而安装于钓竿(未图示), 从卷线轴(未图示)送出的钓线5插入到钓线用引导构件1、11的引导孔3,沿着其内周侧 的第一曲面2-边滑动一边被引导至尖部。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a)、(b)中表示将钓线5 从卷线轴送出的状态。在所谓的固定式卷线轴(spinning reel)中,在甩出钓鱼组件时送 出的钓线5如B部所示那样呈螺旋状一边旋转一边被送出,呈螺旋状旋转的该钓线5与钓 线用引导构件1、11的内周侧的第一曲面接触,一边沿着其内周面旋转一边行进,向尖部方 向送出。
[0046] 图3是图2(b)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C部的放大图。另外,双点划线表示假想轮 廓线11',该假想轮廓线11'示出在图2(a)中作为参考方式而示出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1的 内周面。另外,箭头X表示钓线5与钓线用引导构件1接触时的钓线5的进入方向,箭头X 与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轴线所成的角度由S1(以下称为进入角0^)表示。另外,箭头X' 表示钓线5与钓线用引导构件11 (表示钓线用引导构件11的内周面的假想轮廓线1Γ)接 触时的钓线5的进入方向,箭头X'与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轴线所成的角度由θ 2(以下称为 进入角θ2。)表示。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为了便于理解,适当错开示出轴线的位置。
[0047] 对于钓线用引导构件1,在剖面中,曲率半径Rl大于曲率半径R2,换言之,端部侧 曲面的曲率半径小于中央部侧曲面的曲率半径。因此,在钓线5从卷线轴向钓线用引导构 件1输送时,钓线5与端部侧曲面不易接触,与钓线用引导构件11的情况相比,钓线5与第 一曲面2接触的位置具有更加靠近第一曲面2的中央部侧的趋势。即,与钓线用引导构件 11的情况的进入角θ 2相比,钓线5与钓线用引导构件1接触时的进入角Θ i变小,因此,当 使用钓线用引导构件1时,具有在将钓线5从卷线轴送出时产生的、螺旋状的旋转的旋转直 径变小的趋势。换句话说,对于钓线用引导构件1,在剖面中,Rl大于R2,因此钓线用引导 构件1形成在将钓线5从卷线轴送出时产生的、螺旋状的旋转的旋转直径变小的趋势,能够 抑制螺旋状的旋转所带来的离心力。由此,能够减轻离心力所带来的对钓线5造成的负担, 并且抑制钓线5的输送速度的降低,能够起到提升甩线的飞行距离这样的第一加乘效果。
[0048] 以下,使用图4对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第二加乘效果进行说明。
[0049] 图4(a)、(b)是示意性表示将从卷线轴送出的钓线5绕回时的钓线用引导构件与 钓线5的接触状态的剖视图。图4(a)表示参考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1,图4(b)表示实 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
[0050] 钓线用引导构件1、11分别使用钓线用引导件(未图示)安装于钓竿(未图示), 将从卷线轴(未图示)引出的钓线5插入到钓线用引导构件1、11的引导孔3,钓线5-边 沿着其内周侧的第一曲面2滑动一边被引导至尖部。另外,在图4(a)、(b)中示意性表示在 钓线5暂时从卷线轴送出之后,利用卷线轴将钓线5绕回时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11与钓线 5的接触状态。
[0051] 对于钓线用引导构件1,在剖面中,曲率半径Rl大于曲率半径R2,因此钓线用引导 构件1与钓线5接触的接触端部的倾斜变平缓,即便在钓线5暂时从卷线轴送出之后将钓 线5绕回时,如图4(b)所示,能够在第一曲面2中抑制钓线5的弯曲这样的变形。在此,对 于参考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1,在剖面中,第一曲面2a的中央部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l小 于端部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2,换言之,第一曲面的与钓线5接触的接触端部的倾斜变陡。在 使用这样的曲面形状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1的所谓固定式卷线轴中,在钓线5暂时从卷线轴 送出时,产生图2(a)的B部所示那样的螺旋状的扭线。然后,在钓线5产生扭线的状态下 将钓线5绕回,随着绕回的进行,钓线5的扭线蓄积在钓线用引导构件11的第一曲面的端 部的陡峭倾斜处,钓线5如图4(a)的D部所示那样弯曲,钓线5容易切断。此外,若维持钓 线5的弯曲,则在再次将钓线5从卷线轴送出时,相对于钓线用引导构件11的阻力即输送 阻力增加,甩线的飞行距离降低。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中,在剖面中, 第一曲面2的中央部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l大于端部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2,因此即便在将钓 线5暂时从卷线轴送出之后将钓线5绕回,也不会蓄积扭线,如图4(b)所示,在第一曲面2 处钓线5不易弯曲,因此能够起到不易切断钓线5的第二加乘效果。
[0052] 在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曲率半径Rl以及曲率半径R2的比例、 即R1/R2的值为3以上,特别是3以上且15以下的范围是适合的。若设为这样的范围,能 够显著增大钓线5能够滑动的区域。由此,能够充分抑制当钓线5在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 内周面上滑动时施加于钓线5的与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内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压力变大, 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钓线5的磨损,使钓线5更加不易被切断。另外,若比例R1/R2的值处 于所述范围,则能够尤其显著地获得第一加乘效果以及第二加乘效果。
[0053]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曲率半径RU R2通过如下方式求得:使用市售的金属显微镜 等对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任意的剖面5处拍摄照片,在将照片形成图像数据之后,使用市售 的图像解析软件等分别测定各剖面的曲率半径RU R2,计算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需要说 明的是,在测定的照片中,在钓线用引导构件1表面因凹凸的影响而使曲面的一部分间断 的情况、或存在有起伏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近似来修正曲面的轮廓线。
[0054] 顺便说,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能够用于引导由PE (所谓的编织线、 Braided Line)、尼龙、聚偏氟乙烯(所谓的碳氟化合物线)等高分子化合物以及金属线等 构成的钓线5。
[0055] 其中,在图1所示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中,在将第二曲面2'的曲率半径设为R3时, 优选R3在R2以上。在图1所示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剖面中,将R3视为从B-B'线与第 一曲面2的交点C以及C'向外周侧延伸的曲线的曲率半径即可。需要说明的是,R3的实 际尺寸中的优选范围取决于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大小,但匹配于通常使用的钓线用引导构 件的大小,例如在最大厚度T为0· 2?3. 0mm、最大宽度W为0· 5?5. Omm的情况下,R3为 0· 1 ?2. Omm0
[0056] 通过将第二曲面2'的曲率半径R3设为大于等于第一曲面2的端部侧曲面的曲率 半径R2,例如,即使在钓竿掉落时等向钓线用引导构件1施加冲击,也容易缓和应力,能够 抑制产生变形、破损。
[0057] 尤其是,曲率半径R2以及R3的比例、S卩R3/R2的值在1. 2以上是适合的。若设为 这样的范围,钓线用引导构件1整体能够获得更高的机械强度。
[0058] 在此,在进行钓鱼过程中,钓线5不仅会张紧,有时也会松弛,该情况下,第一曲面 2以及第二曲面2'成为钓线5与钓线用引导构件1接触的区域。因此,若R3在R2以上,能 够缓和在第一曲面2以及第二曲面2'处对钓线5施加的摩擦等负担。
[0059] 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的另一例,(a)是主视图,(b)是表示在(a) 所示的Z-Z'线切断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c)是(b)的侧视剖视图中的A部的放大图。
[0060] 特别是在设置于钓竿的前端部的钓线用引导构件钓起活蹦乱跳的鱼的情况下,钓 线5在较大范围内动作,因此,与设置于其他部位的钓线用引导构件相比,由于在多方向上 施加有意外的负载,因此,优选与保持钓线用引导构件的钓线用引导件的保持部牢固接合。
[0061] 在此,对于图5所示的钓线用引导构件6,在剖面视图中,在另一方的外周侧具有 凸缘部7,该凸缘部7的一端与内周侧的曲面相连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为曲面8。由此, 除了能够使钓线用引导构件6与环状的保持部以嵌合的方式接合之外,还能够增加钓线用 引导构件6与保持部的接合面积,因此能够借助粘合剂来牢固地接合。
[0062] 特别是,该凸缘部7具有一端与内周侧的曲面相连的外表面,将该外表面的至少 一部分设为曲面状,在将曲面8的曲率半径设为R4时,R4在R2以上是适合的。需要说明 的是,在图5中,示出了一端与内周侧的曲面相连的外表面整体设为曲面8的例子,但例如 也可以是外表面的一部分设为曲面8, 一部分存在成为平坦面的部位。
[0063] 在具有这样的凸缘部7的钓线用引导构件6中,若将凸缘部7朝向钓竿的前端方 向进行设置,则在甩线时、钓到鱼而抬起竿时等钓线5与钓竿形成不足90°的角度时,由于 钓线5在曲面8上滑动,因此也不易切断钓线。特别是,通过将曲面8的曲率半径R4设为 端部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2以上,能够增大曲面8中的钓线能够滑动的区域,因此更加不易 切断钓线。
[0064]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示出了设置于另一方的外周侧(在图中为左下侧)的凸 缘部7的外表面的一端与内周侧的曲面即端部侧曲面直接相连的例子。即,在图5(c)中, 左侧的端部侧曲面设置至位于外周4的延长线上的C的部位,将比外周4靠下方的部分设 为凸缘部7。需要说明的是,将从该外表面的另一端沿厚度方向延伸的面设为内侧面9。
[0065] 在此,凸缘部7的厚度可根据安装钓线用引导构件6的保持部的大小等而适当设 定,例如,包含凸缘部7在内的钓线用引导构件6的最大厚度T2与除去凸缘部7的钓线用 引导构件6的最大厚度Tl之比、即T2/T1处于I. 1?2. 5的范围是适合的,在这种情况下, 曲面8的曲率半径R4的实际尺寸中的优选范围为0. 2?5. Omm。
[0066] 图6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的另一例,(a)是主视图,(b)是表示在(a) 所示的Z-Z'线切断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c)是(b)的侧视剖视图中的A部的放大图。
[0067] 在图6所示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4中,与图5所示的钓线用引导构件6相同,具有 一端与内周侧的曲面相连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为曲面8的凸缘部7,此外,凸缘部7在 从外表面的另一端沿厚度方向延伸的内侧面9具有凹陷部15。该凹陷部15作为通过粘合 剂将钓线用引导构件14与保持部粘合时的粘合剂贮存部而发挥功能,由此,能够更加牢固 地接合钓线用引导构件14与保持部。需要说明的是,凹陷部15的大小能够考虑凸缘部7 的强度而适当地设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中,虽然该内周面9的外表面的另一端侧形成 为曲面状的凸形状,但只要形成有凹陷部15,例如,也可以设为平坦状的凸形状。
[0068] 图7是表示保持有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钓线用引导件10的一个例 子的示意图,(a)是主视图,(b)是表示在(a)所示的Y-Y'线切断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0069] 图7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件10具有用于保持本实施方式的环状的钓 线用引导构件1的环状的保持部12以及用于安装于钓竿的安装部13。另外,保持部12具 有供钓线用引导构件1嵌入的程度的大小的嵌合孔,使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外周4侧嵌合 于保持部12的嵌合孔并保持。为了将保持部12与外周4的进行嵌合的彼此的面保持为不 移动,直线面是更适合的。由于这样的结构的钓线用引导件10具备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 导构件1,因此能够形成除了钓线不易因磨损而切断之外还能够相对于钓竿装卸的钓线用 引导件10。另外,钓线用引导件10能够起到上述的第一加乘效果以及第二加乘效果。
[0070] 图8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件10的钓竿20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0071]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钓竿20将多个钓线用引导件10各自的安装部13固定 于构成钓竿20的竿体21的规定位置,且使卷绕于在保持部22的卷线轴座上安装的卷线轴 23上的钓线5通过钓线用引导件10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引导孔3。此外,在将钓竿20用 于钓鱼时,在从卷线轴引出的钓线5的前端附近,安装诱饵、鱼钩、坠子以及浮子(未图示) 等钓鱼组件,抓住钓竿20的保持部22挥动竿体21,能够利用钓鱼组件的载重送出卷绕在卷 线轴23上的钓线5。通过使用安装有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件10的钓竿20实施垂钓, 在垂钓时较少发生钓线5切断(所谓的Iinebreak),能够长期稳定地进行钓鱼。
[0072]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材质可匹配所使用的钓线5的材质而适 当地选择金属、树脂或者陶瓷等,从机械性特性、耐磨损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陶瓷。
[0073] 另外,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色调优选为JIS Z 8729-1980的L*a*b*表色系中的亮 度指数L*为35以下。这是因为,若色调处于上述范围,具有提高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高级 感的趋势。
[0074] 在此,作为能够用作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材质的陶瓷,具有氧化铝(Al2O 3)、氧化锆 (ZrO2)、尖晶石(MgAl2O4)等氧化物陶瓷,或碳化硅(SiC)、氮化硅(Si 3N4)、氮化铝(AlN)、氮 化钛(TiN)、碳化钛(TiC)等非氧化物陶瓷。另外,其中,从容易散发因与钓线5的摩擦而产 生的热量并极力降低对钓线5造成的损伤的观点出发,优选由碳化硅质烧结体或氮化铝质 烧结体构成。另外,在减薄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最大厚度T的情况下,优选由具有优异的机 械强度、耐磨损性以及韧性等机械特性的氮化硅质烧结体构成。
[007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中使用的氮化硅质烧结体并不特别限 定,但若通过Y2O3换算而含有3质量%以上且12质量%以下的铱(Y),通过Al 203换算而含 有2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的铝(Al),通过SiO2换算而含有2质量%以上且4质量% 以下的娃(Si),且剩余部分由氮化娃构成,则能够进一步实现高密度化,具有较高的机械性 特性,因此更加优选。
[007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由氮化硅质烧结体构成时,优选表观密 度为3. 27g/cm3以上。在表观密度为3. 27g/cm3以上时,由于形成高密度化的氮化硅质烧结 体,因此由磨损引起的氮化硅的结晶难以脱粒,进一步提高钓线用引导构件1相对于钓线5 的耐磨损性。另外,优选氮化硅质烧结体中的平均结晶颗粒直径设为0. 8 μπι以下。
[0077] 需要说明的是,表观密度以JIS R 1634-1998为基准进行测定即可。另外,对于平 均结晶颗粒直径,利用Prani metric法计算即可。作为计算方法,在对氮化娃质烧结体进 行镜面抛光之后,对抛光面进行超声波清洗或者蚀刻处理,使用SEM(扫描式电子显微镜) 以例如5000倍的倍率观察,使用此时的观察像根据Prani metric法进行计算即可。需要 说明的是,Prani metric法是指如下方法:在拍摄倍率为m倍的观察像中,描绘面积(A)的 已知的圆,根据圆内的粒子数nc与圆周上的粒子数Ii i通过下述式(1)来求得每单位区域的 粒子数Ne,使用下述式(2)计算当量圆直径(D),将其设为平均结晶颗粒直径。
[0078] Ng= (n c+l/2ni) / (A/m2). . . (I)
[0079] D = 2/ ( π Ng) 1/2. . . (2)
[008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I由氮化硅质烧结体构成时,在钓线用引 导构件1的任意的剖面中,优选当量圆直径为Iym以上的氮化硅的结晶粒子在纵横 为ΙΟμπιΧΙΟμπι的单位区域内存在20个以下(不含0个)。这基于如下观点:通过将 10 μ--Χ 10 μπι的单位区域中的当量圆直径为1 μπι以上的氮化硅的结晶粒子的个数设为20 个以下,能够提高耐磨损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视为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任 意剖面均表示钓线5能够滑动的区域的表面性状。
[0081] 另外,优选ΙΟμπιΧΙΟμπι的单位区域中的当量圆直径为1 μπι以上的氮化硅的结 晶粒子的个数的下限值设为5个。其理由虽不明确,但认为是因为在氮化硅质烧结体中存 在的当量圆直径I 以上的氮化硅的结晶粒子的个数对施加于作为主相的氮化硅的结晶 的压缩应力造成影响。此外,优选10 ymX 10 μπι的单位区域中的当量圆直径为1 μπι以上 的氮化硅的结晶粒子的个数为6个以上且16个以下。另外,进一步优选为10 μπιΧ 10 μπι 的单位区域中的当量圆直径为I 以上的氮化硅的结晶粒子的个数为8个以上且14个以 下。
[0082] 在此,对于存在于10 μπιΧ 10 μπι的单位区域中的、当量圆直径为1 μπι以上的氮 化硅的结晶粒子的个数,基于"在对氮化硅质烧结体的任意的剖面进行镜面抛光之后,对 抛光面进行超声波清洗或者蚀刻处理,然后利用SEM(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或金属显微 镜以规定的倍率拍摄而得到的"图像,将直径为Iym的圆设为基准圆,对照该基准圆与 10 μπιΧ 10 μπι的单位区域中的氮化硅的结晶粒子,数出与该基准圆的大小(面积)相等或 者比基准圆大的结晶粒子的个数即可。另外,也可以使用图像解析软件来计算。
[0083] 另外,在钓线用引导构件1由陶瓷构成时,优选空隙率为1.8%以下。在空隙率为 1. 8%以下时,机械强度增高,能够提高钓线用引导构件1相对于钓线5的耐磨损性。需要说 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空隙率是指,在对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任意的剖面进行镜面抛光之后, 利用SEM(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或金属显微镜观察其表面,通过图像解析利用面积比例表示 测定面积中的空隙总面积。
[0084]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由氮化硅质烧结体构成时,更优选空隙率 为0.3%以上且1.5%以下。在空隙率处于该范围内的情况下,能够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 此外,由于在垂钓中,保持于空隙的水在钓线5的表面与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表面之间发挥 润滑剂的作用而降低摩擦系数,因此能够提高耐磨损性。需要说明的是,在空隙率为〇. 3% 以下的情况下,保持于空隙的水量较少,耐磨损性提高的效果较低,当超过1. 5%时,表现出 机械强度降低的趋势。
[008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由氮化硅质烧结体构成时,优选在晶粒 边界(在此为氮化娃的结晶间)具有黄长石(Y 2Si303N4:Yttrium Nitrite Silicate)结晶。 需要说明的是,能够使用X射线衍射装置来确认是否存在氮化硅的结晶、在晶粒边界处是 否存在黄长石结晶。例如,使用X射线衍射装置(Bruker AXS公司制D8ADVANCE)向氮化硅 质烧结体的表面照射CuKa线,获得由检测器扫描CuKa线的衍射方向与入射方向的角度 差(2 Θ )和衍射X射线强度而得到的结果、即X射线衍射图表,基于JCPDS(Joint Committee on Powder Diffraction Standards)卡进行鉴别(日语为"同定")而能够确认。
[0086] 在晶粒边界处存在黄长石结晶,将X射线衍射图表中的2Θ = 37. 2°的黄长石 (Y2Si303N4:Yttrium Nitrite Silicate)结晶的峰值强度设为 I M,将 2 Θ =27.0° 的氮化 硅结晶的峰值强度设为13时,优选I M/Is的值为0. 1以下。在I M/Is的值为0. 1以下的情况 下,获得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并且具有高强度的钓线用引导构件。在1"/%的值超过〇. 1的 情况下,不易获得更高强度(环压强度),在IM/IS的值为〇且在晶粒边界处不存在黄长石 结晶的情况下,氮化硅结晶容易发生晶粒生长,结晶颗粒直径整体增大,因此难以获得更好 的耐磨损性。
[0087] 在此,钓线用引导构件1相对于钓线5的耐磨损性能够使用以下所示结构的耐磨 损性评价装置进行评价。
[0088] 图9是表示在钓线用引导构件1相对于钓线5的耐磨损性的评价中使用的耐磨损 性评价装置3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该耐磨损性评价装置30具备钓线5、在规定位 置对钓线5施加张力的带轮35、使钓线5行进的马达33、以及使泥水附着于钓线5的水槽 32。然后,经由缆线37朝向铅垂上方对通过夹具(未图示)等固定于规定位置的环状的钓 线用引导构件1施加与重物34的质量相应的负载,形成通过水槽32而附着有泥水的钓线5 在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下方侧内周面上滑动的构造。然后,使钓线5以与钓线用引导构件 1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滑动一定时间,对于滑动后钓线用引导构件1发生多少磨损,通过测 定因磨损而产生的磨损痕迹的深度(以下仅称为磨损深度。),由此能够使用该耐磨损性评 价装置30评价钓线用引导构件1相对于钓线5的耐磨损性。
[0089] 另外,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所述环压强度能够通过以下说明的环压强度试验来评 价。
[0090] 环压强度能够通过基于JIS Z 2507 :2000的压环强度试验方法的方法来测定。图 10是用于说明钓线用引导构件的环压强度试验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将被试验物 (钓线用引导构件1)夹持并固定在上下一对固定夹具(陶瓷夹具40)间,从上方对被试验 物逐渐施加径向的负载,测定被试验物发生破坏时的最大负载P,求得环压强度。利用该试 验方法,在将被试验物发生破坏时的最大负载设为P (单位:kgf),将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外 径的值设为d (单位:_),将厚度T的值设为t (单位:_),将宽度W的值设为w (单位:_) 时,能够通过σ r = (p (d-t) / (wX t2)) X 9. 8的式子求得被试验物的环压强度(σ r)(单位: MPa)。
[009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由氮化硅质烧结体构成时,优选在晶粒 边界(在此为氮化硅的结晶间)具有Y 2SiA105N、Y4SiAlO8NJ2SiO 5以及Ct-Y2Si2O7中的至 少一种结晶。需要说明的是,能够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使用X射线衍射装置确认在晶粒边 界处是否存在 Y2SiA105N、Y4SiA108N、Y 2Si05、a -Y2Si2O7的结晶。
[0092] 在晶粒边界处存在有Y2SiA105N、Y4SiA10 8N、Y2SiO5以及a -Y 2Si207中的至少一种 结晶时,能够提高氮化硅质烧结体的强度,能够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以及破坏韧性。其理 由虽不明确,但认为由于在晶粒边界存在^1八10具Y 4SiA108N、Y2SiO5以及a -Y2Si2O7中 的至少一种结晶,所以能够抑制作为主相的氮化硅的结晶的晶粒生长而形成微细的组织构 造,并且具有使向晶粒边界相施加的应力分散的功能。另外,由在晶粒边界具有Y 2SiA105N、 Y4SiA108N、Y2SiO5以及a -Y2Si2O7中的至少一者的结晶的氮化硅质烧结体构成的钓线用引 导构件1因优异的机械强度以及破坏韧性而具有较高的环压强度。
[0093] 图11是表示由氮化硅质烧结体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的一个例子 的X射线衍射图表。在该X射线衍射图表中,表示存在有氮化硅的结晶的峰值出现在2 Θ = 23. 5°附近、2 Θ =27. 2°附近、2 Θ =33. 6°附近、2 Θ =36°附近。并且,表示存在有 Y2SiAlO5N的结晶的峰值出现在2 Θ =32°?33° (例如32.6° ),表示存在有Y4SiAlO8N 的结晶的峰值出现在2Θ =29°?3Γ (例如为29.4°、30. 7°、31. Γ ),因此,能够利 用各个峰值确认Y2SiAlO5N以及Y4SiAlO 8N的结晶的存在。另外,表示氮化硅、Y2SiAlO5N以 及Y 4SiAlO8N的存在的峰值之间的宽峰值表示氮化硅质烧结体存在有非晶质(非结晶)相。
[0094]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在将氮化硅质烧结体表面的X射 线衍射图表中的2 Θ = 32. 6°附近的Y2SiAlO5N的结晶的峰值强度的值设为X、将2 Θ = 29. 4°附近的Y4SiAlO8N的结晶的X射线衍射中的峰值强度的值设为Y时,若其比例Χ/Υ为 1. 2以下(除去0),由于具有机械强度以及破坏韧性进一步升高的趋势,因此具有钓线用引 导构件1的环压强度进一步升高的趋势。
[0095] 图12是表示由氮化硅质烧结体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的另一个例 子的X射线衍射图表。在该X射线衍射图表中,在与图11所示的例子相同的峰值处示出存 在有氮化硅、Y 2SiAlO5N以及¥45丨八10#的各结晶,除此之外,在2 Θ =28°?29° (例如 28. 3° )的地方还显示出表示Y2SiO5或者a -Y2Si2O7的结晶的存在的峰值,在图12所示的 例子中,能够确认这些结晶的存在。
[0096] 接下来,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说明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材质 使用氮化硅质烧结体的情况。
[0097] 首先,作为初始原料,准备Si粉末(平均颗粒直径D5tl= 0· 5?100 μ m)以及Si 3Ν4 粉末(α转化率50%以上,平均颗粒直径D5tl= 0. 5?10 μ m)、作为烧结助剂的Y 203粉末 (平均颗粒直径D5tl= 0· 5?10 μ m)、Al 203粉末(平均颗粒直径D 5。= 0· 5?10 μ m)以及 SiO2粉末(平均颗粒直径D 5(|= 0. 5?10 μ m)。然后,将各个粉末称量规定量,与聚乙烯醇 (PVA)或聚乙二醇(PEG)等各种粘合剂与溶剂一并放入到例如滚筒磨机、振动磨机、砂磨机 等磨机而进行湿式混合?粉碎,制作浆体。
[0098] 需要说明的是,以Si粉末与Si3N4粉末的质量比例为Si粉末/Si 3N4粉末多1的方 式进行称量。而且,为了使氮化硅质烧结体的组成成为:以Y 2O3换算含有3质量%以上且 12质量%以下的铱(Y)、以Al2O 3换算含有2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的错(Al)、以及以 3:1〇2换算含有2质量%以上且4质量%以下的娃(Si),剩余部分由氮化娃构成,则在Si粉 末与Si 3N4粉末的质量比例为85 : 15时,称量4. 3质量%以上且17质量%以下的Y 203粉 末以及2. 9质量%以上且7. 2质量%以下的Al2O3粉末。需要说明的是,在各粉末的称量时 与氮化硅质烧结体的含量中质量%不同是因为使Si粉末氮化而形成氮化硅。需要说明的 是,以上叙述了使用低价的Si粉末的例子,也能够使用仅将Si 3N4粉末作为一次原料来制造 的氮化硅质烧结体。
[0099] 另外,对于SiO2粉末,匹配于将Si粉末以及Si 3N4粉末中不可避免地含有的氧换 算为SiO2而得到的量,以氮化硅质烧结体所含的以SiO 2换算的含有量为2质量%以上4质 量%以下的方式称量SiO2粉末。需要说明的是,Y 2O3: Al2O3: SiO2的氮化硅质烧结体的 含有量以质量比例计优选为50?66质量%: 18?26质量%: 16?24质量%。
[0100] 接下来,使用喷雾造粒干燥装置(喷雾干燥器)对浆体进行喷雾造粒而获得球状 颗粒,之后使用该球状颗粒利用粉末压制成形法进行成形,根据需要实施切削加工,从而获 得成形体。
[0101] 接下来,使该成形体在50kPa?I. IMPa的氮分压下以1000?1400°C的温度烧制, 使成形体中的硅(Si粉末)氮化,在成形体中的氮化硅的α转化率达到90%以上之后,在 50?300kPa的氮分压下以1700?1900°C的最高温度进行烧制。而且,为了在晶粒边界处 存在黄长石(Y 2Si3O3N4)、Y2SiA10 5N以及Y4SiAlO8N的结晶,将从最高温度降至1200°C的降温 速度设为l〇°C /min以下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将X射线衍射图表中的2 Θ = 37. 2°的 黄长石(Y2Si303N4:Yttrium Nitrite Silicate)结晶的峰值强度设为 I M,将2 Θ =27.0° 的氮化硅结晶的峰值强度设为13时,为了使I M/Is的值为0. 1以下(除去0),将从最高温度 降至1200°C的降温速度设为5°C /min以上且10°C /min以下即可。另外,在将X射线衍射 图表中的2 Θ = 32. 6°附近的Y2SiAlO5N的结晶的峰值强度设为X,将2 Θ = 29. 4°附近 的Y4SiAlO8N的结晶的X射线衍射中的峰值强度设为Y时,为了使其比例X/Y为1. 2以下, 将所述降温速度设为TC /min以上且KTC /min以下即可。另外,为了使在X射线衍射图 表中的2 Θ =28°?29°区间表示峰值的结晶(Y2SiO5或者Ct-Y2Si 2O7)存在,将烧制时的 最高温度设为1700?1800°C的范围内,以相对低温进行烧制即可。
[0102] 另外,对于色调,为了将JIS Z 8729-1980的L*a*b*表色系中的亮度指数L*设 为35以下,将由规定量的过渡金属构成的着色剂添加于初始原料即可。这样,若向初始原 料添加由过渡金属构成的着色剂,则在氮化硅质烧结体的晶粒边界处存在过渡金属的硅化 物,能够使亮度指数L*为35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添加的过渡金属,优选使用在烧制 时容易在晶粒边界处形成硅化物的铁或钨。
[0103] 另外,为了将表观密度设为3. 27g/cm3以上,将烧制时的最高温度设为1700°C以上 即可。
[0104] 另外,为了将氮化硅的平均结晶颗粒直径设为0.8 μπι以下,通过将Si粉末以及 Si3N4粉末用作初始原料的反应烧结法来制作氮化硅质烧结体即可。
[0105] 另外,为了使当量圆直径为1 μπι以上的氮化娃的结晶粒子在10 μπιΧ 10 μπι的单 位区域中存在20个以下(不包含0个),将烧制时的最高温度设为1710?1750°C这样的 相对低温即可。
[0106] 另外,通过将烧制时的最高温度设为1710°C以上,能够将空隙率设为1.8%以下, 特别是通过将烧制时的最高温度的保持时间设为3?20小时的范围内,能够将空隙率设为 0.3%以上且1.5%以下的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降低空隙率,在烧制后进行热 气静水压机成形(HIP)处理即可。
[0107] 而且,在冷却至室温之后,利用滚筒加工或磨削加工而形成曲面,最终实施无心加 工,从而能够获得由氮化硅质烧结体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
[0108]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以上叙述了由氮化硅质烧 结体构成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的制造方法的详细情况,除此之外,也能够制造由氧化铝 (Al 2O3)、氧化锆(ZrO2)、尖晶石(MgAl2O 4)、碳化硅(SiC)、氮化铝(AlN)、氮化钛(TiN)以及 碳化钛(TiC)等陶瓷构成的钓线用引导构件,也能够制造由不锈钢或钛等金属构成的钓线 用引导构件。
[0109] 实施例1
[0110]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作为初始原料,准备 Si粉末(平均颗粒直径D5tl= 10 μ m)以及Si 3N4粉末(α转化率70%,平均颗粒直径D 5Q = 1 μ m)、作为烧结助剂的Y2O3粉末(平均颗粒直径D 5(|= 1 μ m)、Al 203粉末(平均颗粒直径 D50= 1 μ m)、SiO 2粉末(平均颗粒直径D 5Q= 1 μ m)。接着,以Si粉末65质量%、Si 3N4粉 末15质量%、Y2O3粉末12质量%、A1 203粉末5质量%、SiO 2粉末3质量%的方式称量各粉 末。
[0111] 然后,将称量后的粉末、聚乙烯醇(PVA)与溶剂放入滚筒磨机,以规定时间进行混 合?粉碎,制作出浆体。然后,在使用喷雾造粒干燥装置对浆体进行喷雾造粒而获得球状颗 粒之后,使用该球状颗粒通过粉末压制成形法获得成形体。接下来,将该成形体以120kPa 的氮分压且1300°C的温度进行烧制,在获得氮化硅的α转化率为90%以上的氮化体之后, 进一步以120kPa的氮分压且表1所示的最高温度分别保持5小时,从而获得10 μ mX 10 μ m 的单位区域中的当量圆直径为I 以上的氮化硅的结晶粒子的个数不同的试料No. 1? 10。在此,试料No. 1?10的形状皆是外径12mm、内径10mm、宽度(W) = 2mm,在剖视时,作 为图2所示的钓线用引导构件1,曲率半径Rl为4. 5mm,曲率半径R2为0· 8mm。
[0112] 然后,对于试料No. 1?10,使用所述的耐磨损性评价装置30评价钓线用引导构件 相对于钓线的耐磨损性,将其结果作为磨损深度而示于表1。
[0113] 需要说明的是,耐磨损性评价装置30的设定条件为,重物34的质量为500g,线6 在试料的内周面上滑动的速度为60m/分,线6的行进距离为3000m。
[0114] 另外,在对试料的任意的剖面进行镜面抛光之后,对抛光面进行超声波清洗处理, 使用SEM(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获得放大至倍率为5000倍的观察像。然后,将所述观察像 形成图像数据,使用图像解析软件"A像君"(日语为"A像 < 九")(注册商标,旭化成工业 公司(株)制),应用圆形粒子解析方法,分别求出图像数据内的处于10 μ mX 10 μ m的范围 内的结晶粒子的数量与一个个粒子的面积,算出存在几个超出图像数据内的比例尺所描绘 的直径I ym的圆的面积的结晶粒子,求出当量圆直径1 μπι以上的氮化硅结晶粒子的数量。 将结果表不于表1。
[0115]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上述观察像,根据Prani metric法计算试料No. 1?10的 平均结晶颗粒直径时,试料No. 1?10的平均结晶颗粒直径都在0.8 μπι以下。另外,在以 JIS R 1634-1998为基准而测定试料No. 1?10的表观密度时,试料No. 1?10的表观密度 都为3. 27g/cm3以上。另外,在试料1?10的上述剖面中,根据使用SEM(扫描式电子显微 镜)而放大至倍率500倍的观察像,测定占据100 μmX 100 μm的区域的空隙的面积,并算 出空隙率,此时试料1?10的空隙率全部在1. 8%以下。
[0116] 【表1】
[0117]

【权利要求】
1. 一种钓线用引导构件,其特征在于, 该钓线用引导构件呈环状,在以包括轴线在内的剖面剖视时,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形 成为曲面,对于内周侧的曲面,在将轴线方向中央部侧的曲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1,且将轴线 方向端部侧的曲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时,R1大于R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用引导构件,其特征在于, 比率R1/R2的值为3以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线用引导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剖视时,在将从所述内周侧的曲面的一方的端部向一方的外周侧延伸的曲面的 曲率半径设为R3时,R3在R2以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线用引导构件,其特征在于, 比率R3/R2的值是1. 2以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钓线用引导构件,其特征在于, 该钓线用引导构件在外周侧具有凸缘部,并且在所述剖视时,该凸缘部的、一端与所述 内周侧的曲面相连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为曲面,在将该曲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4时,R4在 R2以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钓线用引导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剖视时,所述凸缘部具有从所述外表面的另一端沿厚度方向伸展的内侧面,在 该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凹陷部。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钓线用引导构件,其特征在于, 该钓线用引导构件由氮化硅质烧结体构成,在任意的剖面中,当量圆直径为1 U m以上 的氮化硅的结晶粒子在10 umX 10 ym的单位区域中存在20个以下(不包含0个)。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钓线用引导构件,其特征在于, 该钓线用引导构件由氮化硅质烧结体构成,空隙率为0.3%以上且1.5%以下。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钓线用引导构件,其特征在于, 该钓线用引导构件由氮化硅质烧结体构成,在将X射线衍射图表中的2 0 = 37.2°的 黄长石(Y2Si303N4:Yttrium Nitrite Silicate)结晶的峰值强度设为 IM,将 2 0 = 27.0° 的氮化硅结晶的峰值强度设为Is时,I M/Is的值是0. 1以下(除去0)。
10. -种钓线用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该钓线用引导件具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钓线用引导构件、用于保持该钓 线用引导构件的保持部、以及用于将该保持部安装于钓竿的安装部。
11. 一种钓竿,其特征在于, 该钓竿具备竿体以及安装于该竿体的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钓线用引导件。
【文档编号】A01K87/04GK104507304SQ201480001957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竹之内一宪, 泷川和明, 园田优树, 大村一仁 申请人:京瓷株式会社, 富士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