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机械化耕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9013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田的耕作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水田机械化耕作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水田耕作工艺十分落后,一般是由手扶拖拉机犁耕,放水沤田、手扶拖拉机碎土、水牛或手扶拖拉机带动平整板进行水田平整作业,栽秧四道工序组成。不但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作业平整度不能达到机械化中小苗插秧的要求,严重制约着机械化插秧的推广进程。

此外,由于现有水田耕作工艺分四次完成,中间的衔接往往不能顺畅,等待误工误时的事时有发生,导致整个水田耕作时间达10~15日之久,这使得麦收后的小苗插秧工艺只能在长江流域推广,淮河流域就因节温太低而不能推广小苗插秧工艺。机械化插秧不可避免的存在小苗插秧现象,所以,这就给机械化插秧带来了地域的局限性。

目前,麦秸秆焚烧现象,仍是屡禁不止,主要是因为水田耕作工艺缺陷所致,很多农机试验部门试图用手扶拖拉犁翻耕的方法或用反转灭茬将秸秆全部还田,但由于这两种方法都不能将秸秆与泥土充分搅拌而使放水后的秸秆浮在水面,影响栽秧,不受农民欢迎,也未能得到推广。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已大量往非农方面转移。由于国际市场的影响,农业资料包括柴油、化肥、农药等价格上涨较快, 麦、稻等农产品价格却一直稳定,近几年我国种植业效益下降,为此机械化水田耕作工艺向工序简、消耗少、作业效率高、成本低方向发展;其工艺的规划也越来越考虑中国农村的人文因素,机具的研制也正向复合型作业、少(免)耕作业、轻型化作业方面发展。

对于水田耕作技术来说,由于夏收季节时间紧迫,秧苗早栽一天就能多一天的日光利用和节温利用,对水稻的高产稳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农家也熟称这个季节为“抢收抢种”。所以水田耕作的发展趋势是复合作业,减少工序,降本抢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工艺步骤是:收割后,先铺匀秸秆,再放水沤田,然后进行带水旋耕、平整复式作业。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

1)先沤田后水耕节省耕作能耗30~40%。

现在的水田耕作工艺是先犁耕后沤田而后碎土、平整,这种工艺看起来可以起到晒垡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抢种”心切,导致前面翻耕后面放水,根本不可能有晒垡时间,且犁耕的效率低,耕作能耗大。

试验表明,带水耕作比旱耕节省耕作能耗30~40%,这将大大节省农业能耗,降低农产品成本,且先沤后耕的工艺也能为后道工序的联合作业提供方便。

2)水耕、平整一次性作业,省工省时节本。

现在的水田耕作工艺分3次机械作业,即犁耕、碎土、平整,其中水 田平整尤为落后,一般是采用水牛或手扶拖拉机作业,操作者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劳动强度很大,工效低,作业质量差(一般表现为水田平整度差)。

本项目不但很好的解决了水田平整这道工序的高效机械化问题,而且和耕翻、碎土二道工序连在了一起,实现一次性作业完成三道工序的高效低耗工艺流程,使原三道作业约30元/亩地作业费降为10元/亩的作业费。即每亩降低作业费用20元整。使农民的种粮效益提高10%左右,对增加农民收入有现实意义。

3)水耕时秸秆与泥土充分搅拌,能可靠地实现麦秸秆全量还田,避免农民焚烧秸秆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目前所采用的水田耕作工艺中,很多农机作业手也试图实现秸秆还田,即将不到1/3的秸秆由手拖犁翻耕埋茬(秸秆太多,犁耕会堵塞),但最终因秸秆和泥土不能充分搅拌而在栽插时上浮,大大影响插秧进度。农民对这种工艺低能情绪很大。

本发明先将全量秸秆沤沉,而后由旋耕机将麦秸秆带水旋耕,这样可以使泥浆和秸秆充分搅拌,当每根秸秆上全部沾上泥土后,秸秆就不会上浮,也就不会影响载秧,这也就可靠的实现了秸秆全量还田。由于现有水田耕作工艺不适合秸秆还田,农民偷烧麦秸秆的现象很为普遍,这是使得土壤板化的主要原因,全国土壤普查数据表明,秸秆不还田的地区,土壤有机质普遍下降。有关文献报道,每亩秸秆还田量150kg和300kg,持续两年可使农作物同比增产15%和33%。

此外,农民烧秸秆还会直接带来环境污染,轻的妨碍地面交通,重的 导致飞机不能起飞,这将大大影响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故本发明还具有环保上的意义。

4)本发明缩短水田耕作周期5~7天,大大提高水稻的节温利用率和日光利用率。

目前采用的水田耕作工艺的工序繁多,在工序与工序之间往往衔接不畅,造成等待,三道工序往往不是由一个机手完成,这又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责任推脱与前后工序的相互责备,误工误时在所难免,这使得目前整个水田耕作程序约需要10~15天才能完成。

本发明三道工序一次性作业由一个机手完成,使得整个水田耕作程序只需5~7天就能完成,比现有工序提前5~7天,这对于三夏“抢种”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可贵的技术进步,这一技术进步的直接意义是大大提高了水稻的节温利用和日光利用,能直接起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目前成熟的插秧机械只能插中、小苗(15~18天秧龄),不能插大苗(25天以上),这使得插秧机械化只能在长江流域推广,淮河流域就表现出机械小苗插秧节温不够,这就使得淮河一带的麦后稻很难实现机械化[绿肥(休闲)+水稻制度除外]。

本发明能使得水稻耕作工艺周期缩短5~7天,这将使得淮河一带麦后稻能顺利实现机械化插秧。

另外,本发明的沤田时间为1天以上,短时间的沤田,更加体现了本发明的高效低耗特点。沤田时间最长可至栽秧的最后期限。

沤田时留前茬秸秆0%~100%。前茬秸秆可以全部保留,也可将前 茬秸秆全部清理干净,也可部分保留。田面以上的秸秆上茬可以保留任何长度,即可全部保留田面以上的秸秆上茬,也将田面以上的秸秆上茬全部割除。

具体实施方式

收割后,先铺匀秸秆,田面以上的秸秆上茬可以保留任何长度,放水先沤田,沤田1至3天,然后用旋耕复合作业型水田平整机实施带水旋耕,通过以上方法将平整、旋耕、埋茬一次完成,即旋耕、平整复式作业。

由于水田旋耕平整机主要由平整板、悬臂梁、悬臂、液压操纵机构及执行机构等部分组成,能一次完成水田旋耕及水田平整作业。平整机构采用独立的液压系统操纵,平整板的角度和幅宽可调,平整效果好,并具有结构简单新颖、使用方便快捷等优点。

经上述工艺达到如下效果:

1、水田耕作工序1道;

2、作业次数1次;

3、作业成本:10元/亩;

4、作业所需时间:3~5天;

5、秸秆还田量:100%;

6、水田平整度<2cm。

而现有工艺:

1、水田耕作工序3道;

2、作业次数3次;

3、作业成本:30元/亩;

4、作业周期:10~15天;

5、秸秆还田量:0;

6、水田平整度:10~15c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