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抗倒性鉴定的微观测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16752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玉米抗倒性鉴定的微观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美国在玉米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在保持高产的同时,极大的节约了玉米大田生产成本,其玉米品质优良,价格低廉,在全球具有非常强劲竞争力,玉米产品覆盖全球市场。适宜全程机械化玉米品种的选育是玉米产业实现机械化的源头,对玉米产业链的整体影响深远,美国、欧洲根据当地玉米生态特点和适宜机械化的要求相结合,把适应机械化作为种质创制、自交系选育、新品种培育的首要目标,创制了适应机械化独特的核心种质,选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宜机收亲本自交系,配制出了大量适应全程机械化的优势组合和品种,满足和支撑玉米产业发展的需要,在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玉米科研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对玉米适宜机械化关注不够,致使玉米机械化程度不高。在生产上,长期以来,我国在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方面十分落后,远不能适应我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需要。玉米生产成本高、价格高,比较效益低,产品竞争力低,在市场化条件下,难以抵御美国玉米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因此我国玉米生产面临不能适应机械化的瓶颈,极大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科研上,我国关于适应机械化玉米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出现严重缺失和滞后,突出特征是没有将适宜机械化性状放在第一位。近年来玉米科研工作者对机械化育种方向有所重视,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适应机械化与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不能有效结合,造成生产上适应全程机械化品种匮乏。由于目前的机械不能收获倒伏的玉米,品种的抗倒性也是制约机械化收获的限制性因素。品种的抗倒折性是仅次于产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抗倒伏测试技术是选育耐密抗倒玉米品种基础与前提,也是我国玉米适宜机械化的的重要前提技术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抗倒性鉴定的微观测试方法,旨在解决…玉米倒伏导致光照不充分玉米减产,并给机械化收获造成很大的困难和粮食浪费…的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玉米抗倒性鉴定的微观测试方法,所述玉米抗倒性鉴定的微观测试方法包括:杂交种设置比生产上每亩大于1000-1500株的种植密度,即5500株/亩、6000株/亩2个密度梯度,4行区,3次重复;田间进行玉米生育物候期和倒伏率的调查,成熟后每组合第2行从第3株开始连续取3株茎秆,量取各节间长度和节间直径,用塑料薄膜包裹好保鲜样品,以备测茎秆硬度;确定了取样的时间和茎秆部位,并确定了YYD-1型茎秆强度测定仪测试茎秆穿刺和折断力的机装内径长度,以及改造完成茎秆测定仪穿刺用针的规格。所述玉米抗倒性鉴定的微观测试方法的茎秆测定步骤为:步骤1、试验设计田间杂交种种植密度为:5500株/亩和6000株/亩两个密度,比正常生产上的密度大1000-1500株/亩;步骤2、田间进行出苗期、抽雄期、吐丝期、散粉期、成熟期等玉米生育物候期的调查以及株高、穗位、叶面积的测量;步骤3、收获前调查空秆率和倒伏率;步骤4、收获时每组合的第2行从第3株开始连续取3株茎秆(去除叶鞘和穗,由基部向上截取第2-4伸长节间(茎折主要发生在穗下节位),量取各节间长度和节间直径,用塑料薄膜包裹好保鲜样品),以备测茎秆硬度。步骤5、用改造测头的YYD-1型茎秆强度测定仪,按照机装内经6cm;测茎弯折和穿刺内径10cm,分别选择不同的测头,测定茎秆的弯折力和穿刺力。步骤6、根据茎秆弯折力和穿刺力的大小确定茎秆的韧性和硬度。步骤5中穿刺测头的改造:YYD-1型茎秆强度测定仪原配穿刺测头为直径为1.1mm的304不锈钢针,但是因为304不锈钢的硬度较小,在试验中容易出现测头弯折,经过多次研究改进最终我们选择合金工具钢的电钻钻头,经过打磨、固定在该仪器上完成系列研究试验。试验中选择的这种合金工具钢中碳质量分数在0.80%~1.45%,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本发明提供的玉米抗倒性鉴定的微观测试方法,与过去玉米抗倒伏鉴定“靠风、等风”的方法相比较,该技术测定玉米的抗倒伏性是依靠专用仪器设备测定茎秆的穿刺力和弯折力来确定茎秆的硬度和韧性,经过试验研究发现玉米杂交种茎秆穿刺力品均值为45.3N,弯折力平均值为234.4N;自交系的茎秆穿刺力品均值为32.5N,弯折力平均值为155.0N,玉米茎秆的穿刺力和弯折力均大于均值的杂交种(自交系)田间表现抗倒能力强,反之抗倒能力差。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和数值判断玉米的抗倒伏能力的更加科学有效。同时该方法在无风的年份也可以使用,不用受风力的控制,每个生长季节都可以鉴定玉米的抗倒伏性,大大提高玉米的育种效率;玉米正常生长在不倒伏的情况下只需要测定玉米茎秆的硬度和柔韧性,根据穿刺力和折断力的大小就能确定哪些品种抗倒哪些品种易倒伏。同样,本发明还可以用玉米育种的前期选系材料中,根据茎秆穿刺力和折断力的大小确定玉米自交系和选系材料的抗倒性,可以极大的提高宜机收抗倒伏新品种的选育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玉米抗倒性鉴定的微观测试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玉米抗倒性鉴定的微观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选择在上年度鉴定试验中产量超过对照(CK郑单958)5%的杂交组合10个,田间设计5500株/亩和6000株/亩两个密度播种,行长4m,行距60cm,4行区,3次重复;S102:田间进行出苗期、抽雄期、吐丝期、散粉期、成熟期的调查以及株高、穗位、叶面积的测量;S103:收获前调查空秆率和倒伏率;S104:收获时每组合的第2行从第3株开始连续取3株茎秆(去除叶鞘和穗,由基部向上截取第2-4伸长节间(茎折主要发生在穗下节位),量取各节间长度和节间直径,用塑料薄膜包裹好保鲜样品),以备测茎秆硬度。S105:用改造测头的YYD-1型茎秆强度测定仪,按照机装内经6cm;测茎弯折和穿刺内径10cm,分别选择不同的测头,测定茎秆的弯折力和穿刺力。S106:根据茎秆弯折力和穿刺力的大小确定茎秆的韧性和硬度。每组合重复测3株,取平均值。本发明的试验结果采用茎秆强度测定仪测出茎秆的穿刺力和弯折力(见表1),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杂交种的茎穿刺力和弯折力均呈下降趋势,所以在该试验密度下测得品种的抗倒性强,可以满足生产上对玉米抗倒性的需要。根据测定结果:杂交组合2和组合4抗倒性性最强;组合6、7、8抗倒性最差,组合10在5500株/亩密度下抗倒性好。表1两种密度下茎秆的穿刺力、弯折力和产量结果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杂交种设置比生产上每亩大于1000-1500株的种植密度,即5500株/亩、6000株/亩2个密度梯度,4行区,3次重复,使通过在此密度条件下筛选出的抗倒伏品种或组合在生产上推广具有较高的保险系数。田间进行玉米生育物候期和倒伏率的调查,成熟后每组合第2行从第3株开始连续取3株茎秆,量取各节间长度和节间直径,用塑料薄膜包裹好保鲜样品),以备测茎秆硬度。通过大量的试验调查和探索研究,确定了取样的时间和茎秆部位,并确定了YYD-1型茎秆强度测定仪测试茎秆穿刺和折断力的机装内径长度,以及改造完成茎秆测定仪穿刺用针的规格。3年多点的试验结果表明:茎秆(地上第三节)的穿刺力(N)和折断力(N)与倒伏率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56和-0.4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