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虾鳖稻连作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4486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虾鳖稻共生养殖方法,属于虾鳖人工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稻田养殖虾和鳖最常用的养殖方法是鳖虾稻共作,该方法的经济效益和土地资源利用率均有待进一步提高。生产上虾和鳖的饲养最常用的养殖方法是工厂化养殖、温室大棚养殖和池塘养殖等,这些养殖技术的共性在于高密度养殖,而由此产生的后果是水体污染、养殖出的虾和鳖食用品质不高。

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 103749222A公开了一种虾鳖稻共生养殖方法,通过虾鳖稻共生,提供高质高效清洁养殖生产链。该稻田养殖虾鳖的方法是虾鳖稻共作,该模式的经济效益和土地资源利用率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现有虾鳖养殖模式上进行创新的,能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生产绿色农产品的生态养殖方法。

一种虾鳖稻连作生态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选择水源充足、排灌便利、水质优良的稻田作为虾鳖稻连作生态养殖稻田,在稻田四周挖环沟养殖虾和鳖,在环沟四周建设鳖的防逃设施;

环沟面积约为稻田面积的1/5~1/3,沟的深度为1.2 m~1.5 m;

b、在3月下旬~4月上旬投放幼虾;

c、7月份虾全部起捕出售后,栽插水稻,按照宽窄行栽插;

d、水稻栽插约1周后,投放鳖种, 11~12月份即可捕捞上市;

e、于10月下旬水稻收割后,投放抱卵虾,次年4~6月份即可捕捞上市。

进一步地,上述b步骤中:幼虾规格为200~400只/kg,投放量为40 kg/亩。

进一步地,上述d步骤中:鳖的投放规格为7~8两,投放量60~80只/亩。

进一步地,上述e步骤中:抱卵虾投放量10~15kg/亩。

本发明所述虾鳖稻连作生态养殖方法是一年种一季稻谷、放养两批虾种、一批鳖苗,可达到全年候生产。本模式一般有如下的亩产量:水稻亩产量:550 kg;小龙虾亩产量:100 kg;中华鳖亩产量:75kg。

本方法在虾鳖稻共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保证生态种养和农产品品质的基础上,能获得更高的农产品产量和更高的经济效益,是一种高产量、高效益的养殖方法,对资源高效利用、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经济收入都有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现代集约化粮食生产使用了大量的农药和化肥,不但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还造成了土壤板结、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虾鳖稻连作生态养殖模式实行虾鳖放养,接近野生状态,虾和鳖可以吞噬稻田害虫,在节约饲料成本的同时,可以在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农药。 虾和鳖的粪便可以为水稻提供养分,可以不使用化肥。因此,本发明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避免以上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例1

a、选择10亩水源充足、排灌便利、水质优良的稻田作为虾鳖稻连作生态养殖稻田,在稻田四周挖环沟,在环沟四周建设鳖的防逃设施。环沟面积约为稻田面积的1/5,沟的深度为1.2 m;

b、在3月下旬(22-31日)投放幼虾,规格为200-400只/kg,按照40 kg/亩投放;

c、在7月上旬(1-10日)虾全部起捕出售后,栽插水稻,按照宽窄行栽插;

d、水稻栽插约1周后,投放鳖种,按照60只/亩投放,鳖的投放规格为7两,11月份即可捕捞上市;

e、于10月下旬水稻收割后,再次投放抱卵虾,按照10 kg/亩投放,次年4-6月份即可捕捞上市。

实例2

a、选择15亩水源充足、排灌便利、水质优良的稻田作为虾鳖稻连作生态养殖稻田,在稻田四周挖环沟,在环沟四周建设鳖的防逃设施。环沟面积约为稻田面积的1/4,沟的深度为1.3 m;

b、在3月下旬(22-31日)投放幼虾,规格为200-400只/kg,按照40 kg/亩投放;

c、在7月上旬(1-10日)虾全部起捕出售后,栽插水稻,按照宽窄行栽插;

d、水稻栽插约1周后,投放鳖种,按照70只/亩投放,鳖的投放规格为8两,11月份即可捕捞上市;

e、于10月下旬水稻收割后,投放抱卵虾,按照12 kg/亩投放,次年4-6月份即可捕捞上市。

实例3

a、选择20亩水源充足、排灌便利、水质优良的稻田作为虾鳖稻连作生态养殖稻田,在稻田四周挖环沟,在环沟四周建设鳖的防逃设施。环沟面积约为稻田面积的1/3,沟的深度为1.5 m;

b、在4月上旬(8-10日)投放幼虾,规格为200-400只/kg,按照40 kg/亩投放;

c、在7月下旬(20-31日)虾全部起捕出售后,栽插水稻,按照宽窄行栽插;

d、水稻栽插约1周后,投放鳖种,按照80只/亩投放,鳖的投放规格为8两,11月份即可捕捞上市;

e、于10月下旬水稻收割后,投放抱卵虾,按照15 kg/亩投放,次年4-6月份即可捕捞上市。

上述的各具体实施例的日常管理:在虾鳖养殖期间,适当补饲低价小杂鱼或屠宰下脚料,根据水稻和水生动物生长情况,适时调控稻田水质、水位。日投饲料约是动物体重的约5~8%。

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到其类似的方法,但其在形式上作任何改变,既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都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