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石膏配合施用菌肥对盐碱地的改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75806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盐碱地改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脱硫石膏配合施用菌肥对盐碱地的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脱硫石膏又称排烟脱硫石膏、硫石膏或FGD石膏,主要成分和天然石膏一样,为二水硫酸钙CaSO4.2H2O,含量≥93%。脱硫石膏是燃煤或油的工业企业在治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后而得到的工业副产石膏,其加工利用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环保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还大大降低了矿石膏的开采量,保护了资源。脱硫石膏在对盐碱地的处理上有着很好的效果。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积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上面。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具体的改良措施是:排水,灌溉洗盐,放淤改良,种植水稻,培肥改良,平整土地和化学改良。

菌肥亦称生物肥、生物肥料、细菌肥料或接种剂等,但大多数人习惯叫菌肥。确切地说,生物肥料菌肥是菌而不是肥,因为它本身并不含有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元素,而只是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在土壤中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三大部分组成,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直接参与土壤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腐殖质的形成和分解、养分的释放。氮素的固定等一系列土壤肥力形成和发育过程。采用人为方式向土壤中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就能够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特别是农作物根际土壤微生态系的微生物活性对植物根部营养则更为重要,因此,在植物根际施用微生物肥料,就可以增加根际土壤中的有益菌的数量和活性,导致土壤肥力的增强。

将菌肥和脱硫石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对盐碱地改良起到巨大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去解决盐碱地问题,改善土壤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石膏配合施用菌肥对盐碱地的改良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脱硫石膏配合施用菌肥对盐碱地的改良方法,该脱硫石膏配合施用菌肥对盐碱地的改良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菌肥的选用,菌肥为生物菌群、褐煤、风化煤、秸秆的混合物,其中褐煤、风化煤、秸秆按重量份比例为10:8:15配比,褐煤和风化煤均为颗粒状,且粒径不大于2毫米,秸秆为小麦秸秆,秸秆经过粉碎处理,秸秆的长度不大于5毫米;

S2:菌肥施用前的准备,在盐碱地上取土,在需要治理的盐碱地上表层进行取土备用;

S3:菌肥的预混合,将菌肥与步骤S2中获得的盐碱土壤混合均匀,后续菌肥的使用做准备,菌肥与盐碱土壤按重量比为1:1进行配比;

S4:菌肥的施用,将步骤S3中菌肥与盐碱土壤的混合物均匀的铺洒在盐碱地表面;

S5:土地半深耕处理,将经过步骤S4处理后的盐碱地进行翻耕处理,翻耕深度为10-15CM;

S6:脱硫石膏的施用,脱硫石膏与菌肥的施用比例为按重量份比为5:1,在经过S5处理后的盐碱地上平铺上脱硫石膏;

S7:土地深耕处理,对经过步骤S6的盐碱地进行深耕处理,土地翻耕深度为25-30CM;

S8:灌溉,对进行过深耕处理的土地进行灌溉,灌溉后的土壤湿度控制在60-65%;

S9:耐盐植物的种植,种植耐盐植物进行长期的土地改性处理;

所述S1中的生物菌群为土著菌、乳酸菌、光合菌,牛奶菌、放线菌群和丝状菌按菌落数为1:1:1:1:1:1的比例配比,且每克菌肥中含有的菌落总数为100万个。

菌肥在对盐碱地处理时的施用量为每亩地200千克。

所述步骤S9中耐盐植物的种植年限至少为5年,以免耐盐植物种植时间过短不能对盐碱地有效的改良。

所述步骤S6施用脱硫石膏后与步骤S7深耕处理间有着时间间隔,且时间间隔为5-7天,保证菌肥与土壤充分接触,避免直接深耕处理导致扬尘使得菌肥损失。

所述步骤S8灌溉后与步骤S9耐盐植物种植间的时间间隔为3-5天,保证水被土壤充分吸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菌肥与脱硫石膏的配合对盐碱地进行改良,提高土壤粘结性,同时配合脱硫石膏的使用可以最大程度上对盐碱地土壤进行改性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脱硫石膏配合施用菌肥对盐碱地的改良方法,该脱硫石膏配合施用菌肥对盐碱地的改良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菌肥的选用,菌肥为生物菌群、褐煤、风化煤、秸秆的混合物,其中褐煤、风化煤、秸秆按重量份比例为10:8:15配比,褐煤和风化煤均为颗粒状,且粒径不大于2毫米,秸秆为小麦秸秆,秸秆经过粉碎处理,秸秆的长度不大于5毫米;

S2:菌肥施用前的准备,在盐碱地上取土,在需要治理的盐碱地上表层进行取土备用;

S3:菌肥的预混合,将菌肥与步骤S2中获得的盐碱土壤混合均匀,后续菌肥的使用做准备,菌肥与盐碱土壤按重量比为1:1进行配比;

S4:菌肥的施用,将步骤S3中菌肥与盐碱土壤的混合物均匀的铺洒在盐碱地表面;

S5:土地半深耕处理,将经过步骤S4处理后的盐碱地进行翻耕处理,翻耕深度为10-15CM;

S6:脱硫石膏的施用,脱硫石膏与菌肥的施用比例为按重量份比为5:1,在经过S5处理后的盐碱地上平铺上脱硫石膏;

S7:土地深耕处理,对经过步骤S6的盐碱地进行深耕处理,土地翻耕深度为25-30CM;

S8:灌溉,对进行过深耕处理的土地进行灌溉,灌溉后的土壤湿度控制在60-65%;

S9:耐盐植物的种植,种植耐盐植物进行长期的土地改性处理。

所述S1中的生物菌群为土著菌、乳酸菌、光合菌,牛奶菌、放线菌群和丝状菌按菌落数为1:1:1:1:1:1的比例配比,且每克菌肥中含有的菌落总数为100万个。

菌肥在对盐碱地处理时的施用量为每亩地200千克。

所述步骤S9中耐盐植物的种植年限至少为5年,以免耐盐植物种植时间过短不能对盐碱地有效的改良。

所述步骤S6施用脱硫石膏后与步骤S7深耕处理间有着时间间隔,且时间间隔为5-7天,保证菌肥与土壤充分接触,避免直接深耕处理导致扬尘使得菌肥损失。

所述步骤S8灌溉后与步骤S9耐盐植物种植间的时间间隔为3-5天,保证水被土壤充分吸收。

本发明利用菌肥与脱硫石膏的配合对盐碱地进行改良,提高土壤粘结性,同时配合脱硫石膏的使用可以最大程度上对盐碱地土壤进行改性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