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苯并烯氟菌唑和氨基寡糖素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2957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组合物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含苯并烯氟菌唑和氨基寡糖素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实现要素:

白粉病是一种广泛发生的世界性病害,生产上主要采用化学农药防治白粉病,目前主要依赖苯并咪唑类、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然而,长期使用单一种类的杀菌剂会使病害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防治效果降低。

苯并烯氟菌唑是一种吡唑酰胺类杀菌剂,通过抑制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中的琥珀酸脱氢酶,使得病原真菌无法经由呼吸产生能量,进而瓦解病菌的生长,该化合物单独使用成本较高且容易又发抗性的产生,从而降低农药品种的使用寿命。

氨基寡糖素(壳寡糖)是指D-氨基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的低聚糖,由几丁质讲解得壳聚糖后再讲解制得,或由微生物发酵提取的低毒杀菌剂。氨基寡糖素能对一些病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影响真菌孢子的萌发,诱发菌丝形态发生变异、孢内生化发生改变等。能激活植物体内基因,产生具有抗病作用的几丁酶、葡聚糖酶、保素及PR蛋白等,并具有细胞活化作用,有助于受害植株的恢复,促根壮苗,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氨基寡糖素溶液具有杀毒、杀细菌、杀真菌作用。不仅对细菌、真菌、病毒具有极强的防治和铲除作用,而且还具有营养、调节、解毒、抗菌的作用。不仅对真菌、细菌、病毒具有极强的防治和铲除作用,而且还具有营养、调节、解毒、抗菌的功效。可广泛用于防治果树、蔬菜及棉粮作物引起的花叶病、白粉病、小叶病、斑点病、炭疽病、霜霉病、疫病等病害。

本申请的发明人对苯并烯氟菌唑和氨基寡糖素的配方筛选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苯并烯氟菌唑和氨基寡糖素进行混配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多种真菌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经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

目前尚无苯并烯氟菌唑和氨基寡糖素的复配组合物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增效杀菌组合物,有助于减少用药量、延缓病原菌抗性的产生和降低使用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效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含有苯并烯氟菌唑和氨基寡糖素,其中,苯并烯氟菌唑和氨基寡糖素的质量比为1:40-40:1,优选为1:10-10:1。

进一步的,所述杀菌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90%,优选为10-70%。

进一步的,所述杀菌组合物可以通过农药制剂加工中常规的制备方法加工成农业上允许的任意剂型,例如可以是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按比例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以加入其它农用活性成分,例如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肥料等农用活性成分。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适用于防除黄瓜白粉病、番茄白粉病、草莓白粉病等多种病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组合物复配后,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防效与单个活性成分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2)本发明的组合物中活性成分作用机理各不相同,在有效防治作物病害的同时,可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有利于延缓农药活性成分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的组合物制备工艺简单,适合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一、制剂实施例

1、实施例1:41%苯并烯氟菌唑·氨基寡糖素水分散粒剂(40:1)

苯并烯氟菌唑 40%

氨基寡糖素 1%

木质素磺酸钠 4%

十二烷基硫酸钠 6%

聚乙烯醇 2%

白炭黑 1%

硅藻土 余量

2、实施例2:21%苯并烯氟菌唑·氨基寡糖素可湿性粉剂(20:1)

苯并烯氟菌唑 20%

氨基寡糖素 1%

十二烷基硫酸钠 3%

木质素磺酸钠 2%

拉开粉 3%

硅藻土 余量

3、实施例3:25%苯并烯氟菌唑·氨基寡糖素悬浮剂(23:2)

苯并烯氟菌唑 23%

氨基寡糖素 2%

木质素磺酸钠 8%

辛基酚聚乙二醇醚 3%

黄原胶 1%

丙三醇 6%

去离子水 余量

4、实施例4:10%苯并烯氟菌唑·氨基寡糖素水乳剂(1:1)

苯并烯氟菌唑 5%

氨基寡糖素 5%

十二烷基硫酸钠 3%

N-甲基吡咯烷酮 7%

异丁醇 9%

聚氧乙烯脂肪醇 2%

烷基聚乙二醇醚 6%

去离子水 余量

二、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黄瓜白粉病菌

试验方法:试验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NY/T 1156.11-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11部分:防治瓜类白粉病试验盆栽法》,采用盆栽法测定。

播种感病黄瓜品种,盆栽生长至2片真叶期备用。将配制好的苯并烯氟菌唑和氨基寡糖素母液用0.1%吐温-80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溶解并制备浓度梯度。并设只含溶剂和表面活性剂而不含有效成分的处理作空白对照。药剂处理后24 h,喷雾接种黄瓜白粉病菌孢子悬浮液。孢子悬浮液的配制过程如下:取长满白粉病菌叶片,用加油少量吐温-80表面活性剂的无菌水将孢子洗下,双层纱布过滤,镜检后调制成1×105个/mL的悬浮液。接种后置于恒温室中,在温度24℃条件下培养7天。待空白对照病液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根据colby公式计算两种药剂的增效情况,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苯并烯氟菌唑和氨基寡糖素重量比在1:40-40:1的范围内,对黄瓜白粉病防治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尤其是组合物的重量比在1:10-1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450,增效作用更明显。

三、田间药效试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的实际应用效果,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药剂进行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供试药剂:(1)41%苯并烯氟菌唑·氨基寡糖素水分散粒剂(40:1);(2)21%苯并烯氟菌唑·氨基寡糖素可湿性粉剂(20:1);(3)25%苯并烯氟菌唑·氨基寡糖素悬浮剂(23:2);(3)10%苯并烯氟菌唑·氨基寡糖素水乳剂(1:1)。

分别于药后5天、10天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见表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实施例1-4的复配组合物制剂对黄瓜白粉病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用药量较低的情况下,防效仍然好于单个活性成分的防效。另外,在用药范围内,本发明的组合物未发现对作物产生药害,且与单剂相比,黄瓜生长更茁壮,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