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双丙环虫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0503发布日期:2018-10-23 17:10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效杀虫组合物,尤其是一种含有双丙环虫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防治农作物上小型害虫的应用,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飞虱、茶小绿叶蝉和蓟马等常见小型害虫具有寄主范围广、繁殖快、年发生代数多且易对农药产生抗性等特点,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目前常用防治药剂如菊酯类的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新烟碱类的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等已产生较高抗性。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高效低毒的防治飞虱、茶小绿叶蝉和蓟马等小型害虫的药剂。

双丙环虫酯,英文通用名称:afidopyropen,为植物源农药,其结构新颖且具有全新的作用机制,可以用于防治水稻、果树、蔬菜、中耕作物及观赏植物上小型害虫如介壳虫、蓟马、叶蝉、粉虱及木虱等,无论是叶面处理、种子处理还是土壤处理都有良好效果,且毒性很低。

苦参碱,英文通用名matrine,为天然源农药,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直接作用于虫体的多个作用靶标,麻痹神经中枢,继而使虫体蛋白质凝固,堵死气孔,窒息死亡;能够破坏害虫的抗药性系统,与其他农药无交互抗性。它是由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植株、果实经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制成的,能在自然界降解。一般不污染环境及农产品,对人和牲畜相对安全,对害虫天敌伤害小,且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体,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能够坚持农产品的高品质,市场前景广阔。苦参碱对蔬菜鳞翅目害虫茶毛虫、小菜蛾,刺吸式口器和锉吸式口器害虫蚜虫、飞虱、蓟马以及茶小绿叶蝉等都具有理想的防效。

截至目前,将双丙环虫酯与苦参碱进行复配尚未见任何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并且有助于减少用药量、延缓害虫产生抗性和降低使用成本。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发明人通过大量室内生物测定试验,意外发现双丙环虫酯和苦参碱以一定比例复配后,对飞虱、茶小绿叶蝉和蓟马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有双丙环虫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有效成分双丙环虫酯和苦参碱,两者的质量比为50:1~1:10,优选质量比为10:1~1:1。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3%~65%,其余为助剂、填料和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贮存和使用中稳定以及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可以采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有悬浮剂、悬乳剂、微乳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微囊悬浮剂。

所述的农药组合物还含有配制农药制剂所需的常用助剂,常用助剂是分散剂、乳化剂、润湿剂、稳定剂、增稠剂、消泡剂、防冻剂、填料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是农药制剂中常用的各种助剂,不做特别限定,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害虫,本发明所描述的农药组合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以混合物形式存在,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按比例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1)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防效与单剂相比显著提高;(2)药效提高后,降低了田间用药量和使用成本,减少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3)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害虫产生抗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

将不同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目前解决农药单剂使用过程中成本和抗性等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不同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即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只能通过大量试验得出结论。复配增效较好的配方,能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剂量,有助于延缓抗性的产生,是抗性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发明组合物对飞虱、茶小绿叶蝉和蓟马等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相加,这可从以下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的结果中很清楚地看出。

生物测定实施例1:双丙环虫酯和苦参碱复配对稻飞虱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

试验对象: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dl),室内人工饲养多代。

试验方法: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11-2008》,采用稻茎浸法。连根拔出健壮的分蘖末期的稻株,洗净,剪成15cm长的带根稻茎,4株一组,于阴凉处晾至表面无水痕。将稻茎分别在稀释好的药剂中浸30秒,取出晾干后,以浸湿的脱脂棉抱住根部放入培养皿中,吸取3龄中期若虫放入培养皿中,每杯25头,设浸清水为空白对照,每一浓度重复4次。处理后置温度27℃、光周期为16h:8h(L:D)的培养皿中饲养。7天后检查死亡数。

死亡率(%)=死虫数/处理总虫数*100

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对照组死亡率)*100

用DPS9.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各处理不同浓度梯度校正死亡率计算各药剂的L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

表1、双丙环虫酯和苦参碱复配对褐飞虱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结果

从表1中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双丙环虫酯与苦参碱的配比在50:1~1:10之间时,对褐飞虱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具有增效作用,特别是配比在10:1~1:1之间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其共毒系数均在230以上。

生物测定实施例2:双丙环虫酯和苦参碱复配对蓟马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

试验对象: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培养箱中黄瓜苗人工饲养七代。

试验方法:试验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54.14-2008》采用浸叶法进行测定。将事先准备好的包菜叶子(3㎝×4㎝)在药液中浸泡10秒钟,取出自然晾干至表面无水痕,用毛笔挑入西花蓟马3龄若虫,将试虫移至(25±1)℃,14/10(L/D),相对湿度70%的温室中正常培养。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30头试虫。

统计分析方法同生物测定实施例1,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

表2、双丙环虫酯和苦参碱复配对西花蓟马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从表2中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双丙环虫酯与苦参碱的配比在50:1~1:10之间时,对西花蓟马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具有增效作用,特别是配比在10:1~1:1之间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其共毒系数均在230以上。

生物测定实施例3:双丙环虫酯和苦参碱复配对茶小绿叶蝉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

试验对象: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Matumura),室内甘蓝饲养八代。

试验方法:试验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54.14-2008》采用浸叶法进行测定。将事先准备好的甘蓝叶子(3㎝×4㎝)在药液中浸泡10秒钟,取出自然晾干至表面无水痕,用毛笔挑入龄期一致的茶小绿叶蝉成虫放入养虫盒中,转移至(25±1)℃,14/10(L/D),相对湿度70%的温室中正常培养。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50头试虫。于72h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若对照死亡率大于10%,则视为无效试验。

统计分析方法同生物测定实施例1,毒力测定结果见表3。

表3、双丙环虫酯和苦参碱复配对茶小绿叶蝉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从表3中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双丙环虫酯与苦参碱的配比在50:1~1:10之间时,对茶小绿叶蝉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具有增效作用,特别是配比在10:1~1:1之间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其共毒系数均在220以上。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悬浮剂、悬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水乳剂或微囊悬浮剂。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

制剂实施例1:51%双丙环虫酯·苦参碱水分散粒剂

双丙环虫酯50%、苦参碱1%、烷基萘磺酸钠6%、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0%、烷基硫酸钙5%、羧甲基纤维素钠4%,硅藻土补足100%。将上述成分按常规方法加工即可制得51%双丙环虫酯〃苦参碱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2:62%双丙环虫酯·苦参碱可湿性粉剂

双丙环虫酯60%、苦参碱2%、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钠4%、烷基硫酸钙6%,白炭黑补足100%。将上述成分按常规方法加工即可制得62%双丙环虫酯〃苦参碱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3:22%双丙环虫酯·苦参碱微乳剂

双丙环虫酯20%、苦参碱2%、N-甲基吡咯烷酮8%、农乳700#4%、烷基磺酸钠10%、烷基萘磺酸钠5%、有机硅3%、噻酮4%,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成分按常规方法加工即可制得22%的双丙环虫酯〃苦参碱微乳剂。

制剂实施例4:18%双丙环虫酯·苦参碱水乳剂

双丙环虫酯16%、苦参碱2%、N-甲基吡咯烷酮5%、农乳800#4%、吐温-60#3%、农乳2201#4%、环氧氯丙烷6%、苯甲酸钠3%、聚乙二醇3%,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成分按常规方法加工即可制得18%的双丙环虫酯〃苦参碱水乳剂。

制剂实施例5:21%双丙环虫酯·苦参碱微囊悬浮剂

双丙环虫酯18%、苦参碱3%、高分子囊壁材料聚合物MDI3%、溶剂亚麻油5%和S-150溶剂油10%,乳化剂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4.5%、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6%。将上述有效成分、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乳化剂、分散剂溶于水中制备成均匀水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水相溶液中,制备成乳液,搅拌下加入10%乙二胺水溶液4%,升温至65℃保温反应4.0h,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壁,即可制得21%双丙环虫酯〃苦参碱微囊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6:10%双丙环虫酯·苦参碱悬浮剂

双丙环虫酯8%、苦参碱2%、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钠4%、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5%、羧甲基纤维素4%、聚乙二醇4%、硅油0.8%,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成分按常规方法加工即可制得10%双丙环虫酯·苦参碱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7:9%双丙环虫酯·苦参碱水分散粒剂

双丙环虫酯6%、苦参碱3%、木质素磺酸钠6%、萘磺酸钠9%、烷基萘磺酸钙5%、聚乙烯醇5%,高岭土补足100%。将上述成分按常规方法加工即可制得9%双丙环虫酯〃苦参碱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8:6%双丙环虫酯·苦参碱悬浮剂

双丙环虫酯3%、苦参碱3%、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钠4%、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5%、羧甲基纤维素4%、聚乙二醇4%、硅油0.8%,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成分按常规方法加工即可制得6%双丙环虫酯·苦参碱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9:3%双丙环虫酯·苦参碱微乳剂

双丙环虫酯1%、苦参碱2%、N-甲基吡咯烷酮8%、农乳2201#4%、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8%、环氧大豆油3%、有机硅3%、噻酮5%,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成分按常规方法加工即可制得3%的双丙环虫酯〃苦参碱微乳剂。

制剂实施例10:5%双丙环虫酯·氟啶虫胺腈悬乳剂

称取双丙环虫酯1%,苦参碱4%,乙氧基化蓖麻油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钙12%,改性木质素磺酸钙6%,硅酸镁铝5%,黄原胶4%,乙二醇4%,去离子水补足100%。先将氟啶虫胺腈溶解在Solvesso200中,加入乙氧基化蓖麻油得到氟啶虫胺腈乳油,再将上述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经砂磨,制备成悬浮剂。将氟啶虫胺腈的油相加入到含双丙环虫酯的悬浮剂中,得到5%双丙环虫酯·苦参碱悬乳剂。

制剂实施例11:3.5%双丙环虫酯·苦参碱可湿性粉剂

双丙环虫酯0.5%、苦参碱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4%、烷基硫酸钙7%,硅藻土补足100%。将上述成分按常规方法加工即可制得3.5%双丙环虫酯〃苦参碱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12:4.5%双丙环虫酯·苦参碱水乳剂

双丙环虫酯0.5%、苦参碱4%、N-甲基吡咯烷酮5%、农乳2201#3%、斯盘-60#3%、农乳1601#4%、环氧大豆油5%、苯甲酸4%、山梨醇5%,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成分按常规方法加工即可制得4.5%的双丙环虫酯〃苦参碱水乳剂。

制剂实施例13:4.4%双丙环虫酯·苦参碱微囊悬浮剂

双丙环虫酯0.4%、苦参碱4%、高分子囊壁材料聚合物MDI3%、溶剂亚麻油5%和S-180溶剂油8%,乳化剂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4%、分散剂烷基萘磺酸钠6%。将上述有效成分、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乳化剂、分散剂溶于水中制备成均匀水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水相溶液中,制备成乳液,搅拌下加入10%乙二胺水溶液4%,升温至65℃保温反应4.0h,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壁,即可制得4.4%双丙环虫酯〃苦参碱微囊悬浮剂。

田间应用实施例1:双丙环虫酯与苦参碱复配防治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dl)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选择在湖北省天门市佛子山镇天龙村进行。试验前起垄,划小区,小区面积为40m2,采用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均匀喷雾,选取的水田水稻生长基本一致,正处于分蘖末期,褐飞虱发生情况基本一致,采用盆拍法药前调查虫口基数,并于药后7d、15d、30d调查活虫数。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基数-药后活虫数)/药前虫口基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区虫口减退率)/(100-空白区虫口减退率)*100

表4、双丙环虫酯·苦参碱复配剂防治水稻褐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从表4中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双丙环虫酯〃苦参碱复配剂在防治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时,各复配剂药后7d、15d和30d的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10%双丙环虫酯悬浮剂和2%苦参碱水剂的防效,说明双丙环虫酯〃苦参碱复配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良好。试验过程中也观察到各药剂对水稻和天敌均无影响。

田间应用实施例2:双丙环虫酯与苦参碱复配对黄瓜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

供试对象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试验选择在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马安镇乌石坑村甘蓝上进行。每小区标记8株黄瓜苗,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1d、3d和7d分别调查残留活虫数,空白对照区喷施清水,计算防治效果。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基数-药后活虫数)/药前虫口基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区虫口减退率)/(100-空白区虫口减退率)*100

表5、双丙环虫酯·苦参碱复配剂防治黄瓜西花蓟马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从表5中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双丙环虫酯·苦参碱复配剂在防治黄瓜西花蓟马田间药效试验时,药后1d、3d和7d的防效明显高于对照高于对照药剂10%双丙环虫酯悬浮剂和1%苦参碱水剂防效,表明双丙环虫酯·苦参碱复配后对西花蓟马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优于两种单剂,对西花蓟马防治效果明显。同时也观察到试验过程中各药剂对黄瓜苗和天敌均无影响。

田间应用实施例3:双丙环虫酯与苦参碱复配剂对茶树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选择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螺阳镇苏坑村,供试作物为茶树(福建水仙),每重复3棵树,每处理3次重复,每棵树调查茶小绿叶蝉总数,于施药前调查茶小绿叶蝉虫口基数,药后3d、7d、15d分别调查残留活虫数,计算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计算方法如下: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基数-药后活虫数)/药前虫口基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区虫口减退率)/(100-空白区虫口减退率)*100

表6、双丙环虫酯·苦参碱复配剂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从表6中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双丙环虫酯·苦参碱复配剂在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时,药后3d、7d和15d的防效均高于对照单剂10%双丙环虫酯SC和1%苦参碱可溶液剂的防效,说明双丙环虫酯苦参碱复配药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优于两种单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良好。同时试验过程中,也观察到各药剂对茶树安全,对天敌也无影响。

从以上田间药效试验实施例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对水稻褐飞虱、黄瓜西花蓟马和茶树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优秀,组合物速效性比单剂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持效性也有提高。试验过程中药剂对供试作物安全,对天敌无影响,是一种市场潜力很大的农药品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