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田埂杂草的生态学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84284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稻种植技术领域,生态学领域,特别涉及稻田田埂杂草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农民在清除稻田田埂杂草时主要是采取人工割草或者喷施草甘膦的做法,这两个传统做法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人工割草花费大量人工,没多久又长起来,要多次割除,效果不好,喷施草甘膦对除草效果好,但是破坏了生态环境,对水稻生长造成一定影响,也造成产量损失。

多效唑为化学药剂,其常规用途是将其兑水对秧苗喷洒后,能阻止秧苗顶端生长优势,促进侧芽(分蘖)滋生。秧苗外观表现为矮壮多蘖,根系发达。便于种植者耕种,延迟几天移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稻田田埂杂草的生态学控制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稻田田埂杂草的生态学控制方法,是对稻田田埂的杂草喷施多效唑。

进一步的,具体喷施方法为:

早造水稻,在田埂杂草生长的三叶期每亩施多效唑有效成分28~32g,兑水150~200倍喷施,20±2天后再喷第二次,共两次;

晚造水稻,在插完秧后选择杂草生长三叶期喷施每亩施多效唑有效成分21~24g,兑水200~300倍喷施,20±2天后再喷第二次,共两次。

更进一步的,所述多效唑采用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

更进一步的,喷施前后如遇阴雨天气,加入增效剂混合喷施。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生态效益:本发明针对目前农民人工清除田埂花费大、效果不好及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提出喷施多效唑控制田埂杂草生长的技术,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该技术利用多效唑矮化、抑制功能,不杀死杂草的特点,能够为水稻田害虫的天敌提供良好栖息环境,同时促使杂草矮化不长高,使它不能与水稻抢争生长环境空间,让水稻拥获得更多的光照,达到减轻病虫为害,提高产量的目的。

2、经济效益利用多效唑具有矮化增蘖、促根抑草的作用来控制杂草对水稻的竞争性影响,实现了减轻投入,增加产量,提高效益目标。据统计,人工割除一亩杂草需要一天,花费劳动力人工100元,还要割除多次;喷施草甘膦除草剂需要1公斤,计投入10元,但是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喷施多效唑需要200克,花费7.00元,喷施两次花费14.00元,此外由于保护了水稻天敌栖身的良好环境,有利于发挥天敌的作用,减少农药的投入,达到农药减量使用目的。该技术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稻田田埂杂草的生态学控制方法为:

早造水稻,在田埂杂草生长的三叶期每亩施多效唑有效成分30g,即使用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0g,兑水150~200倍喷施,20天后再喷第二次,共两次。喷施前后如遇阴雨天气,加入增效剂混合喷施。

晚造水稻,在插完秧后选择杂草生长三叶期喷施每亩施多效唑有效成分22.5g,即使用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50g,兑水200~300倍喷施,20天后再喷第二次,共两次。喷施前后如遇阴雨天气,加入增效剂混合喷施。

使用以上方法,稻田田埂的杂草可以一直保持矮化状态,不会和水稻抢争生长环境空间,让水稻拥获得更多的光照,达到减轻病虫为害,提高产量的目的,而且有利于为水稻害虫的天敌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达到减少施用水稻农药的效果,使农民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