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844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联合收割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具体而言,该联合收割机具有:脱粒装置,对由收割部收割的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谷粒箱,存储从所述脱粒装置获得的谷粒;以及谷粒排出装置,将存储在所述谷粒箱的谷粒排出机体外部。



背景技术:

就上述联合收割机而言,在谷粒箱的内部的下端部设置有底部螺旋器,通过该底部螺旋器将谷粒从谷粒箱排出。

就此种联合收割机而言,以往,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通过液压马达驱动底部螺旋器。就专利文献1所示的联合收割机而言,在相对于谷粒箱的与卸料器装置的纵搬运装置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在底部螺旋器的螺旋器轴的端部设置有被动链轮,横跨该被动链轮和设置于液压马达的输出轴的驱动链轮卷绕有链条。

并且,就上述联合收割机而言,在谷粒排出装置具有:纵搬运部,连接在谷粒箱的下端部并向上方延伸;以及横搬运部,连接在纵搬运部的上端部并向横向延伸,在顶端部具有排出口,谷粒排出装置能够在排出姿势和收纳姿势之间旋转,其中,所述排出姿势为横搬运部向机体外侧凸出的姿势,所述收纳姿势为横搬运部收纳在机体内侧的姿势。由此,通过使谷粒排出装置呈排出姿势,能够将谷粒箱的谷粒排出至位于机体外的搬运车的货台等提供对象,通过使谷粒排出装置呈收纳姿势,能够将横搬运部收纳在机体内侧。

就此种联合收割机而言,以往,例如,如专利文献2、3所示,通过液压缸旋转操作谷粒排出装置。

就专利文献2所示的联合收割机而言,在连接纵螺旋器(相当于纵搬运部)和排出筒(相当于横搬运部)的连接筒,以一体旋转的状态具有被动伞齿轮。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的顶端形成于长支架,且设置有与支架啮合的小齿轮以及与小齿轮一体旋转且与被动伞齿轮啮合的驱动伞齿轮。

就专利文献3所示的联合收割机,在连接垂直螺旋器(相当于纵搬运部)和水平螺旋器(相当于横搬运部)的连接筒固定有伞齿轮。与该伞齿轮啮合的伞齿轮和液压缸的杆经由长连杆和短连杆连动连结。

并且,就上述联合收割机而言,具有连接在谷粒箱的下端部的l字形的连接箱,在谷粒排出装置具有:纵搬运部,连接在连接箱并向上方延伸;以及横搬运部,连接在纵搬运部的上端部并向横向延伸,在顶端部具有排出口,谷粒排出装置能够以纵搬运部的轴心为旋转中心在排出姿势和收纳姿势之间旋转,其中,所述排出姿势为横搬运部向机体外侧凸出的姿势,所述收纳姿势为横搬运部收纳在机体内侧且位于谷粒箱的上方的姿势。由此,通过使谷粒排出装置呈排出姿势,能够将谷粒箱的谷粒排出至位于机体外的搬运车的货台等提供对象,通过使谷粒排出装置呈收纳姿势,能够将横搬运部收纳在机体内侧。

就此种联合收割机而言,以往,例如,如专利文献4所示,由立设于机体框架的纵框架支承纵螺旋器(相当于纵搬运部),且由谷粒箱支承纵螺旋器。就专利文献4所示的联合收割机而言,在机体框架立设有第一纵框架和第二纵框架,横跨第一纵框架和第二纵框架架设有横框架,在第一纵框架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安装部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纵螺旋器的中间部的第二安装部件设置在第一安装部件。并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纵螺旋器的上部的第三安装部件设置在谷粒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布“特开平10-271909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布“特开平8-89071号”

专利文献3:日本发明专利公告“特公平5-81205号”

专利文献4: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布“特开2010-166885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以往,需要用于支承马达的专门的支承构造。并且,希望能够将马达的驱动力有效地传递至谷粒排出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通过马达驱动底部螺旋器,不仅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支承马达,而且能够将马达的驱动力有效地传递至谷粒排出装置。

并且,当采用现有技术时,由于需要将液压缸的伸缩变换成旋转操作的齿轮机构等专门的变换机构,因此,旋转操作构造复杂。

本发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能够以简单的构造通过液压缸对谷粒排出装置进行旋转操作。

并且,当采用以往的支承构造时,由于在机体框架立设有纵框架,因此,纵框架与纵搬运部容易分离,从纵框架凸出并支承纵搬运部的支承部件的凸出长度较长,从而导致难以抑制纵搬运部的摆动,无法充分获得支承效果。并且,一端侧支承有纵搬运部的支承部件的另一端侧连结在谷粒箱,因此,需要对谷粒箱进行充分地加强。

本发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支承纵搬运部。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具有:脱粒装置,对由收割部收割的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谷粒箱,存储从所述脱粒装置获得的谷粒;以及谷粒排出装置,将存储在所述谷粒箱的谷粒排出机体外部,

具有:底部螺旋器,设置在所述谷粒箱的内部的下端部,从所述谷粒箱排出谷粒;以及

马达,旋转驱动所述底部螺旋器,

具有连接在所述谷粒箱的下端部的l字形的连接箱,

在所述谷粒排出装置具有:纵搬运部,经由所述连接箱连动连结在所述底部螺旋器,并向上方延伸;以及横搬运部,连动连结在所述纵搬运部的上端部并向横向延伸,在顶端部具有排出口,

所述马达支承在所述连接箱。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连接箱活用作马达的支承部件。能够将马达安装在底部螺旋器的驱动力于纵搬运部分歧传递的部位,从而能够有效地将马达的驱动力传递至纵搬运部。

因此,能够通过将连接箱活用作马达的支承部件这样简单的支承构造支承马达。并且能够以马达的驱动力传递至谷粒排出装置的传递损失较少的状态驱动谷粒排出装置。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马达配置在所述连接箱的机体横外侧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将手从机体的横外侧伸到马达,从而容易地进行马达的检修等管理作业。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具有动力传递机构,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将所述马达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底部螺旋器,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输出旋转体,支承在所述马达的输出轴;输入旋转体,支承在所述底部螺旋器的底部螺旋器轴;以及动力传递箱,支承在所述连接箱,收纳所述输出旋转体和所述输入旋转体,所述马达通过支承在所述动力传递箱,从而支承在所述连接箱。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动力传递箱用作马达的支承部位,从而能够减少用于支承马达的部件数量。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动力传递箱配置在相对于所述连接箱的与所述谷粒箱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所述马达以从所述动力传递箱向所述谷粒箱侧凸出的状态呈悬臂状地支承在所述动力传递箱。

根据该结构,与将动力传递箱设置在连接箱和谷粒箱之间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连接箱接近谷粒箱,从而能够减轻作用于连接箱的连接在谷粒箱的连接部的谷粒排出装置导致的负担。并且,能够缩短从谷粒箱的与连接箱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到连接箱的与谷粒箱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长度。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具有动力传递机构,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将所述马达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底部螺旋器,具有纵框架,所述纵框架在相对于所述纵搬运部的与所述谷粒箱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沿着机体上下方向延伸,支承所述纵搬运部,所述动力传递机构位于所述纵搬运部与所述纵框架之间。

根据该结构,通过纵框架牢固地支承纵搬运部,从而能够避免因从纵搬运部的上端部延伸的横搬运部的重量导致纵搬运部倾斜等的问题。不仅能够将纵框架活用作动力传递机构的防护部件,而且能够有效利用纵搬运部与纵框架之间的空间小型地配置动力传递机构。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谷粒排出装置能够以所述纵搬运部的轴心为旋转中心,在排出姿势与收纳姿势之间旋转,其中,所述排出姿势为所述横搬运部向机体外侧凸出的姿势,所述收纳姿势为所述横搬运部收纳在机体内侧的姿势,所述联合收割机具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对所述谷粒排出装置进行旋转操作,所述液压缸在所述纵搬运部和所述纵框架之间的空间的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上方区域,连结在所述纵搬运部,且伸缩时经过所述上方区域。

根据该结构,与采用通过马达进行旋转的构造相比,能够简单且廉价地构成旋转构造。并且,能够有效利用动力传递机构的上方区域配设液压缸。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在所述连接箱的内部,所述纵搬运部的搬运轴连动连结在所述底部螺旋器的底部螺旋器轴。

根据该结构,不仅能够将底部螺旋器与纵搬运部的连动构造小型地收纳在连接箱,而且能够通过连接箱进行保护。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底部螺旋器的底部螺旋器轴具有:轴本体,设置有螺旋叶片;以及轴端部,在所述连接箱的内部连结在所述轴本体,所述轴端部的两端侧部分在所述连接箱的内部支承在轴承部件,在所述两端侧部分中的与所述轴本体相反一侧的端侧部分连动连结有所述马达。

根据该结构,即使拆下马达并解除了马达与底部螺旋器的连动,由于轴端部经由轴承部件支承在连接箱,因此,能够将底部螺旋器轴保持在不会脱心的状态,从而能够容易地将马达恢复至连动状态。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具有箱框架体,所述箱框架体支承在机体框架,并支承所述谷粒箱,所述箱框架体具有:多个支柱框架,立设在所述机体框架;以及上部框架,连结在多个所述支承框架的上部,支承所述连接箱,对所述马达供排工作油的液压泵支承在所述支柱框架,连接所述马达和所述液压泵的液压管从所述液压泵沿着所述支柱框架向上延伸,并沿着所述上部框架向所述马达横向延伸。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用于支承谷粒箱的具有坚固的构造的箱框架体的支柱框架活用作液压泵的支承部件,从而能够可靠地支承液压泵。并且,能够将坚固地支柱框架和上部框架活用作液压管的防护部件,从而保护液压管。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谷粒箱以能够以所述底部螺旋器的螺旋器轴心为摆动中心在下降存储姿势和上升排出姿势之间摆动升降的方式受到支承。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使谷粒箱呈上升排出姿势,从而使位于谷粒箱的与底部螺旋器所处的一侧相反一侧的部位的谷粒向底部螺旋器侧自然流下。因此,在排出谷粒时能够大致将箱内的谷粒全部排出。

并且,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具有:脱粒装置,对由收割部收割的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谷粒箱,存储从所述脱粒装置获得的谷粒;以及谷粒排出装置,将存储在所述谷粒箱的谷粒排出机体外部,

在所述谷粒排出装置具有:纵搬运部,连接在所述谷粒箱的下端部并向上方延伸;以及横搬运部,连接在所述纵搬运部的上端部并向横向延伸,在顶端部具有排出口,

所述谷粒排出装置能够以所述纵搬运部的轴心为旋转中心,在排出姿势和收纳姿势之间旋转,其中,所述排出姿势为所述横搬运部向机体外侧凸出的姿势,所述收纳姿势为所述横搬运部收纳在机体内侧的姿势,

在所述纵搬运部的外周部设置有操作部,并且,液压缸连结在所述操作部,

通过所述液压缸的伸缩对所述操作部进行推拉操作,从而使所述谷粒排出装置旋转。

根据该结构,即使不将将伸缩变换成旋转操作的变换机构安装在液压缸和操作部之间,也能够通过液压缸使纵搬运部旋转从而对谷粒排出装置进行旋转操作。

因此,与需要安装齿轮机构等专门的变换机构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简单地获得旋转操作构造,从而能够廉价地获得易于向机体外部排出谷粒的联合收割机。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液压缸为以水平姿势支承的复动型缸,所述液压缸的两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受到支承。

根据该结构,当驱动液压缸进行旋转操作时,液压缸的两端部和其支承部之间不会产生扭曲,从而能够使谷粒排出装置顺利地旋转。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操作部为沿着所述纵搬运部的外周部呈水平姿势的圆弧形。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通过液压缸赋予操作部的旋转操作力分散在纵搬运部的圆周方向上的较大范围并作用于纵搬运部,从而能够减轻给操作部的安装部造成的负担,并且能够防止因旋转操作力导致纵搬运部变形。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当所述液压缸与所述操作部的连结点位于所述连结点的移动范围的中央时,所述液压缸的轴心沿着沿所述纵搬运部的外周部的曲线在所述连结点的切线。

当液压缸的轴心沿着纵搬运部的外周部在与液压缸的连结点的切线的方向时,是能够最有效地将液压缸的操作力作用于纵搬运部的。然而,由于随着谷粒排出装置的旋转,连结点进行旋转,因此,液压缸相对于纵搬运部摆动。因此,如果不采用随着谷粒排出装置的旋转使液压缸也转动的结构,则不能保持上述最佳的作用状态。当采用随着谷粒排出装置的旋转使液压缸也转动的结构时,为了确保液压缸的旋转空间,需要确保一定的空间。在此,根据该结构,由于液压缸的摆动量被限制在所需的最小范围,因此,即使液压缸不与纵搬运部一起转动,也能够尽可能有效地使液压缸的操作力作用于操作部。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液压缸在相对于所述纵搬运部的与所述谷粒箱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置成沿着所述谷粒箱的与所述液压缸相对的对向面的状态,并且,所述液压缸沿着所述对向面伸缩。

根据该结构,与液压缸位于纵搬运部和谷粒箱之间的情况、以及液压缸相对于谷粒箱的对向面倾斜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纵搬运部接近谷粒箱,从而能够减少作用于纵搬运部在谷粒箱的支承部位的谷粒排出装置导致的负担。并且,由于液压缸沿着谷粒箱的对向面,因此,能够小型地配设液压缸。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液压缸的杆连结在所述操作部,所述液压缸的筒比所述杆靠近机体横内侧,并连结在机体侧。

根据该结构,由于驱动比筒的外径小的杆,因此能够稍微缩小液压缸驱动范围周边的空间。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具有支承框架,所述支承框架支承所述液压缸的与连结在所述操作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所述支承框架从所述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沿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方向延伸,并连结在支承于机体的固定部。

根据该结构,支承在机体侧且稳定的支承框架位于作用于液压缸的旋转操作反作用力的作用方向的延长线上或大致延长线上,通过支承框架牢固地承接旋转操作反作用力,从而使液压缸的动作稳定。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支承框架的延伸端连结在所述脱粒装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将一般来说具有非常坚固的构造的脱粒装置兼用作支承支承框架的固定部,因此,即使不具有支承支承框架的专用部件,也能够以稳定的状态支承支承框架。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支承所述谷粒箱的箱框架体和所述脱粒装置以排列在机体横向的状态设置在机体框架,所述谷粒箱配置成横跨所述箱框架体的上方和所述脱粒装置的上方,支柱框架从所述箱框架体立设,所述支柱框架支承所述支承框架。

根据该结构,不仅能够使谷粒箱在机体横向上增大从而增加存储量,而且能够将支承谷粒箱的具有坚固构造的箱框架体活用作支承框架的支承部件。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在所述谷粒箱的所述下端部设置有底部螺旋器,所述底部螺旋器排出来自所述谷粒箱的谷粒,所述联合收割机具有连接所述底部螺旋器和所述纵搬运部的l字形的连接箱,所述纵搬运部的搬运筒的下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嵌入所述连接箱的上端部,所述联合收割机具有:凸缘部,设置在所述搬运筒的外周部;以及辊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在从所述连接箱向上方延伸的支承部件,并从上方压着所述凸缘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在纵搬运部的凸缘部和设置在连接箱的辊部,在纵搬运部和连接箱之间构成能够使谷粒排出装置顺利地旋转的构造,并且,通过活用凸缘部和辊部,能够防止纵搬运部从连接箱脱落,使纵搬运部牢固地支承在连接箱。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在所述谷粒箱的所述下端部设置有底部螺旋器,所述底部螺旋器排出来自所述谷粒箱的谷粒,所述谷粒箱以能够以所述底部螺旋器的螺旋器轴心为摆动中心在下降存储姿势和上升排出姿势之间摆动升降的方式受到支承。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谷粒箱呈上升排出姿势,能够使位于谷粒箱的与底部螺旋器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部位的谷粒向底部螺旋器侧自然流下。因此,当排出谷粒时能够大致将箱内的谷粒全部排出。

并且,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具有:脱粒装置,对由收割部收割的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谷粒箱,存储从所述脱粒装置获得的谷粒;以及谷粒排出装置,将存储在所述谷粒箱的谷粒排出机体外部,

具有连接在所述谷粒箱的下端部的l字形的连接箱,

在所述谷粒排出装置具有:纵搬运部,连接在所述连接箱并向上方延伸;以及横搬运部,连接在所述纵搬运部的上端部并向横向延伸,在顶端部具有排出口,

所述谷粒排出装置能够以所述纵搬运部的轴心为旋转中心在排出姿势与收纳姿势之间旋转,其中,所述排出姿势为所述横搬运部向机体外侧凸出的姿势,所述收纳姿势为所述横搬运部收纳在机体内侧且位于所述谷粒箱的上方的姿势,

所述联合收割机具有纵框架,所述纵框架以靠近所述纵搬运部的状态沿机体上下方向延伸,并支承所述纵搬运部,

所述纵框架的下部支承在所述连接箱,并且,在所述纵框架的上部支承有所述纵搬运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纵框架支承在连接箱,因此,能够从靠近纵搬运部的部位由纵框架支承纵搬运部,从而能够获得较好的支承效果。通过连接谷粒箱的下端部和纵搬运部并支承纵搬运部,从而将纵框架支承在坚固的连接箱,因此,能够可靠地支承纵框架。

因此,能够抵抗从纵搬运部的上端部向横向延伸的横搬运部的重量,通过纵框架牢固地支承纵搬运部,从而能够使谷粒排出装置顺利地旋转。并且,能够使排出口稳定地位于供给对象的上方,从而易于提供谷粒。由于纵框架对纵搬运部的支承是在靠近纵搬运部的部位进行的,因此,能够使横跨纵框架和纵搬运部的支承部件小型化。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纵框架具有第一纵框架,所述第一纵框架相对于所述纵搬运部设置在所述谷粒排出装置呈所述收纳姿势时的与所述排出口相反一侧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当谷粒排出装置旋转成收纳姿势时,横搬运部以位于机体内侧的延伸状态从纵搬运部延伸,该延伸状态的横搬运部的重量施加至纵搬运部。此时,第一纵框架位于相对于纵搬运部的与排出口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即横搬运部的延长线上,因此,第一纵框架能够有效地承接横搬运部的重量,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横搬运部的重量导致谷粒排出装置倾斜。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纵框架具有第二纵框架,所述第二纵框架相对于所述纵搬运部设置在所述谷粒排出装置呈所述排出姿势时的与所述排出口相反一侧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当谷粒排出装置旋转成排出姿势时,横搬运部以向机体外侧延伸的状态从纵搬运部延伸,该延伸状态的横搬运部的重量施加至纵搬运部。此时,第二纵框架位于相对于纵搬运部的与排出口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因此,第二纵框架能够有效地承接横搬运部的重量,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横搬运部的重量导致谷粒排出装置倾斜。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具有连结框架,所述连结框架连结所述第一纵框架和所述第二纵框架,所述连结框架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纵搬运部的与所述排出口的轨迹相反一侧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谷粒排出装置旋转时的横搬运部的重量通过连结框架分散在第一纵框架和第二纵框架,从而由第一纵框架和第二纵框架承接横搬运部的重量。并且,通过连结框架连结第一纵框架和第二纵框架,因此,纵框架构造坚固。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具有连结在所述第二纵框架的支承框架,所述支承框架从所述第二纵框架向所述谷粒排出装置呈所述排出姿势时的与所述排出口相反的一侧延伸,并连结在支承于机体的固定部。

根据该结构,当通过支承框架支承用于支承纵搬运部的第二纵框架时,能够以有效地抵抗施加至第二纵框架的支承反作用力的状态支承第二纵框架。也就是说,能够通过支承框架牢固地加强第二纵框架,从而能够通过第二纵框架更可靠地支承纵搬运部。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支承所述谷粒箱的箱框架体和所述脱粒装置以排列在机体横向的状态设置在机体框架,所述谷粒箱配置成横跨所述箱框架体的上方和所述脱粒装置的上方,支柱框架从所述箱框架体立设,所述支承框架的延伸端连结在所述脱粒装置,并且,所述支承框架的中途部支承在所述支柱框架。

根据该结构,支承框架由受到具有坚固构造的箱框架体稳定地支承的支柱框架、和具有坚固构造的脱粒装置支承,因此,能够受到稳定地支承。由于能够通过受到稳定支承的支承框架支承第二纵框架,因此,能够通过支承框架可靠地对第二纵框架进行加强,而且,当纵搬运部抵抗横搬运部的重量而由第二纵框架支承时,能够牢固的支承纵搬运部。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具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以水平姿势连结在所述纵搬运部和机体侧之间,通过伸缩对所述谷粒排出装置进行旋转操作,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侧连结在所述纵搬运部的外周部。

根据该结构,与采用通过马达旋转的构造相比,能够简单且廉价地构成旋转构造。由于液压缸以水平姿势作用于纵搬运部的外周部,对谷粒排出装置进行旋转操作,因此,无论在液压缸和纵搬运部之间,还是在液压缸与机体侧之间,都不会产生扭曲,从而能够使谷粒排出装置顺利地旋转。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具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以水平姿势连结在所述纵搬运部和机体侧之间,通过伸缩对所述谷粒排出装置进行旋转操作,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侧连结在所述纵搬运部的外周部,所述液压缸的另一端侧支承在所述支承框架。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液压缸抵抗旋转操作反作用力由支承框架牢固地支承,从而能够对谷粒排出装置顺利地进行旋转操作。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在所述谷粒箱的上表面设置有保持部,所述保持部从下方保持所述谷粒排出装置旋转至呈所述收纳姿势时的所述横搬运部的位置,所述保持部具有从两横侧夹着所述横搬运部的一对朝上弯折凸部,由朝上施力的板簧构成,所述保持部以一侧的所述朝上弯折凸部呈自由端侧的状态,使所述保持部的另一侧的所述朝上弯折凸部所处的一侧的部分支承在所述谷粒箱,当所述谷粒排出装置从所述收纳姿势向所述排出姿势旋转时以及从所述排出姿势向所述收纳姿势旋转时,所述横搬运部向下方压着所述一侧的所述朝上弯折凸部,对所述保持部的自由端侧进行朝下摆动操作。

根据该结构,当谷粒排出装置向收纳姿势旋转时,横搬运部向下方压着一侧的朝上弯折凸部从而使保持部弹性变形,并且向一对朝上弯折凸部之间移动。当谷粒排出装置呈收纳姿势时,横搬运部位于一对朝上弯折凸部之间,由一对朝上弯折凸部从两横侧夹持。谷粒排出装置从收纳姿势旋转时,横搬运部向下方压着一侧的朝上弯折凸部从而使保持部弹性变形,并且从一对朝上弯折凸部之间离开。

当谷粒排出装置呈收纳姿势时,由于横搬运部由一对朝上弯折凸部夹持,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横搬运部的错位移动。当谷粒排出装置变更姿势为收纳姿势和排出姿势时,横搬运部使保持部弹性变形,从而进入一对朝上弯折凸部之间,或从一对朝上弯折凸部之间离开,因此,不需要为了作用于保持部或解除对保持部的作用而采取专门的操作,能够轻松实现。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谷粒排出装置仅进行水平旋转,所述联合收割机具有能够开闭所述排出口的开闭部和向关闭所述开闭部的姿势施力的施力机构,当排出谷粒时,所述开闭部通过谷粒的搬运压力被操作切换成打开姿势。

根据该结构,当使谷粒排出装置旋转至排出姿势或旋转至收纳姿势时,开闭部由施力机构切换成关闭姿势,因此,即使在横搬运部残留有谷粒,也能够通过开闭部防止因谷粒排出装置仅进行水平旋转以及因振动等导致谷粒从排出口溢出。并且,当排出谷粒时,谷粒通过搬运压力使开闭部切换成打开姿势,从而从排出口排出,因此,不需要打开开闭部的专门的操作,能够轻松实现。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在所述谷粒箱的内部的下端部设置有底部螺旋器,所述底部螺旋器排出来自所述谷粒箱的谷粒,所述谷粒箱以能够以所述底部螺旋器的螺旋器轴心为摆动中心在下降存储姿势和上升排出姿势之间进行摆动升降的方式受到支承。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谷粒箱呈上升排出姿势,能够使位于谷粒箱的与底部螺旋器所处的一侧相反一侧部位的谷粒向底部螺旋器侧自然流下。因此,排出谷粒时能够大致将箱内的谷粒全部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的右视图。

图2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谷粒排出装置和发动机护体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谷粒箱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拆下谷粒箱和连接箱的状态下的箱框架体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流下引导体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分解状态下的流下引导体的安装构造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开闭部的纵剖视图。

图9是表示呈关闭姿势的开闭部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连接箱的纵剖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动力传递机构和防脱装置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液压缸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分解状态的纵框架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液压缸和纵框架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拆下动力传递机构的状态下的谷粒排出装置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纵框架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发动机护体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发动机护体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体框架

9:收割部

11:脱粒装置

12:谷粒箱

12a:下端部

12s:对向面

12t:上表面

15:箱框架体

16:支柱框架

17:上部框架

19:底部螺旋器

19a:底部螺旋叶片

23:连接箱

40:谷粒排出装置

41:纵搬运部

42:搬运筒

43a:搬运轴(纵螺旋器轴)

45:横搬运部

48:排出口

50:开闭部

52:施力机构(弹簧)

55:马达

55a:输出轴

56:动力传递机构

57:动力传递箱

58:输出旋转体

59:输入旋转体

60:底部螺旋器轴

61:轴本体

62:轴端部

63:轴承部件

65:液压泵

66:液压管

71:凸缘部

72:辊部

73:支承部件

76:操作部

78:液压缸

78a:轴心

79:端部

80:筒

80a:端部

85:支承框架

86:中途部

87a:延伸端

88:固定部(输入箱)

89:支柱框架

90:保持部

91:朝上弯折凸部

92:朝上弯折凸部

95:纵框架

96:纵框架(第一纵框架)

97:第二纵框架

102:连结框架

c:中央

h:排出姿势

k:曲线

l:切线

n:收纳姿势

p:轴心

s:移动范围

x:连结点

y: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联合收割机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的右视图。图2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的俯视图。图1和图2所示的“f”方向为行驶机体的前侧,“b”方向为行驶机体的后侧,“l”方向为行驶机体的左侧,“r”方向为行驶机体的右侧。

如图1和图2所示,联合收割机具有行驶机体4,行驶机体4在机体框架1装备有左右一对前车轮2和左右一对后车轮3。在行驶机体4的前车轮2和后车轮3之间的部位设置有发动机5。就行驶机体4而言,驱动力从发动机5传递至行驶传动器6,通过行驶传动器6驱动左右两侧的前车轮2,从而使行驶机体4行驶。在行驶机体4的前部设置有搭乘型驾驶部7。在驾驶部7具有覆盖搭乘空间的驾驶室8。在行驶机体4的前部以能够摆动升降的方式连结有收割部9。通过升降缸10在呈位于靠近地面的位置的状态的下降作业姿势和呈从地面向上方偏离的状态的上升非作业姿势之间升降操作收割部9。在行驶机体4的后部设有脱粒装置11和谷粒箱12。横跨脱粒装置11的前部和收割部9的后部设有进料器13。

就该联合收割机而言,在使收割部9呈下降作业姿势的状态下,通过使行驶机体4行驶,能够进行稻子、麦子等的收割作业。也就是说,收割部9通过推子型的收割装置9a切断植立谷秆的根部,从而收割植立谷秆。收割谷秆的从根部到穗部的整体通过横向移送滚筒9b搬运至进料器13,并由进料器13提供给脱粒装置11。脱粒装置11通过使收割谷秆转动的脱粒筒(未图示)进行脱粒处理并获得谷粒。由脱粒装置11获得的谷粒通过扬谷装置14搬运至谷粒箱12并存储在谷粒箱12。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机体框架1,箱框架体15与脱粒装置11以排列在机体横向上的状态立设。在本实施例中,箱框架体15位于脱粒装置11的机体右横侧。箱框架体15具有多个支柱框架16和上部框架17。多个支柱框架16以在机体前后方向上空出间隔排列的状态立设在机体框架1。如图5所示,上部框架17具有第一上部框架部17a和多个第二上部框架部17b。第一上部框架部17a为向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框架部,连结在多个支柱框架16的上部。多个第二上部框架部17b从第一上部框架部17a的机体前后方向上的多个部位向机体横内侧沿机体横向延伸,其延伸端部连结在脱粒装置11的机体横内侧的侧壁。箱框架体15的上部通过上部框架17连结在脱粒装置11。通过前连结框架18连结多个支柱框架16中的最前侧的支柱框架16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途部位和脱粒装置11的机体横内侧的侧壁。

如图4所示,谷粒箱12配置成横跨箱框架体15的上方和脱粒装置11的上方。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在谷粒箱12的内部的下端部12a设有底部螺旋器19。在谷粒箱12的前壁部12f形成有与下端部12a连通的排出口20。圆筒状的连结部21从谷粒箱12的前壁部12f向前方凸出设置。连结部21位于排出口20的外周围。支轴22从谷粒箱12的后壁部12r向后方凸出设置。

如图3和图10所示,在谷粒箱12的前侧,连接箱23支承在上部框架17的前端部。具体而言,在连接箱23的下端部一体形成有连结座部23a。连结座部23a通过连结螺栓固定在第一上部框架部17a的前端部和最前侧的第二上部框架部17b。连接箱23形成为l字形,具有:筒状的第一箱部23b,具有向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轴心;以及筒状的第二箱部23c,具有向机体上下方向延伸的轴心。第一箱部23b向后方开口。第二箱部23c向上方开口。连接箱23整体通过铸造方式制成。连结部21嵌合在第一箱部23b的后端部的内周部,并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在连接箱23。

如图3所示,在谷粒箱12的后侧,支承部件24从第二上部框架17b向上方凸出设置。支轴22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在支承部件24的上端部。

谷粒箱12以底部螺旋器19的向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轴心p为摆动中心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在箱框架体15。横跨多个支柱框架16中的一个支柱框架16和谷粒箱12的下部,连结有箱升降缸25(参照图3和图5)。箱升降缸25由液压缸构成。通过箱升降缸25,能够以轴心p为摆动升降中心,在下降存储姿势和上升排出姿势间升降操作谷粒箱12。

当谷粒箱12呈下降存储姿势时,谷粒箱12呈左端侧下降至脱粒装置11的上端附近的状态,谷粒箱12的供给口与扬谷装置14的吐出口连通,能够将由扬谷装置14提供的谷粒存储在谷粒箱12。当谷粒箱12呈上升排出姿势时,谷粒箱12呈左端部上升至比下端部12a高的倾斜状态,能够通过自然流下使存储的谷粒移动至下端部12a从而提供给底部螺旋器19。

如图4和图6所示,在谷粒箱12的内部设有流下引导体28。流下引导体28位于底部螺旋器19的上方。流下引导体28以使谷粒通过左右两侧的倾斜引导部28a分至底部螺旋器19的两横侧从而流下的方式进行引导。流下引导体28通过倾斜引导部28a和箱壁之间的间隙限制谷粒的流下量,从而避免大量的谷粒一齐流至底部螺旋器19。

在左右两侧的倾斜引导部28a的下端部设有在谷粒箱12的前后方向上空出间隔排列的多个缺口部29。在谷粒箱壁的内表面设有加强框架30。通过使加强框架30进入缺口部29,从而将倾斜引导部28a的顶端和箱壁之间的间隙的大小设定为用于将谷粒的流下量限制在规定量的大小。

如图7所示,倾斜引导部28a的顶端部28b通过连结螺栓拧紧连结在基端部。顶端部28b的螺栓孔28c形成为长孔。通过螺栓孔28c的长孔形状而变更顶端部28b安装在基端部的安装位置,由此,能够调节顶端部28b从基端部凸出的长度,从而能够扩大或缩小倾斜引导部28a的顶端和箱壁之间的间隙。

根据图6和图7所示的安装构造将流下引导体28的前端侧和后端侧连结在谷粒箱12的前壁部12f或后壁部12r。也就是说,安装板31固定在流下引导体28的支轴28d的端部。在安装板31的谷粒箱内侧,固定板32通过缺口部32a从上方安装在支轴28d。固定在固定板32的左右一对安装螺栓33的顶端侧经过安装板31的螺栓孔31a、以及前壁部12f或后壁部12r的螺栓孔并向谷粒箱12的外部凸出。在谷粒箱12的外部,在各安装螺栓33安装有螺纹部件34。通过螺纹部件34的拧紧力使固定板32紧靠在前壁部12f或后壁部12r的内表面,安装板31通过固定板32挤压固定在前壁部12f或后壁部12r。

当谷粒箱12从下降存储姿势上升摆动40度时,到达上升界限。当谷粒箱12从下降存储姿势上升摆动20度时,经过流下引导体28的支轴28d的轴心与底部螺旋器19的旋转轴心的直线为铅垂线,左右两侧的倾斜引导部28a的相对于铅垂线的倾斜角相同或大致相同。

如图3所示,由纵搬运部41和横搬运部45构成谷粒排出装置40。纵搬运部41从连接箱23向机体上方延伸,横搬运部45从纵搬运部41的上端部向横向延伸。通过谷粒排出装置40将存储在谷粒箱12的谷粒排出机体外部。谷粒排出装置40具有以下结构。纵搬运部41由罩体39(参照图1和图2)从机体横外侧覆盖。罩体39具有向机体横外侧凸出的凸部39a(参照图1和图2)。通过凸部39a形成下述马达55和罩体39之间的间隙,即使罩体39靠近纵搬运部41,也能够避免罩体39接触马达55。

如图10和图16所示,纵搬运部41具有:搬运筒42,向机体上下方向延伸;以及纵螺旋器43,以能够被旋转驱动的方式设置在搬运筒42的内部。搬运筒42的下端部嵌入第二箱部23c的上端部的内周部,纵搬运部41经由连接箱23连接在谷粒箱12的下端部12a。

如图3所示,横搬运部45具有搬运筒46和横螺旋器47,横螺旋器47以能够被旋转驱动的方式设置在搬运筒46的内部。在纵搬运部41的上端部设置有l字形的连结箱部44。搬运筒46从连结箱部44向横向延伸。横搬运部45的搬运筒46经由连结箱部44与纵搬运部41的搬运筒42连通。如图8和图9所示,在搬运筒46的顶端部具有排出口48。连通在排出口48的吐出筒49从搬运筒46的顶端部向下延伸。

开闭部50经由支轴51支承在搬运筒46的顶端部的内部。开闭部50通过以支轴51的向水平方向延伸的轴心为摆动中心进行升降摆动,从而开闭排出口48。开闭部50由弹簧52向关闭姿势摆动施力。当排出谷粒时,弹簧52通过作用于开闭部50的谷粒的搬运压力进行弹性变形,从而允许开闭部50因搬运压力被操作切换成打开姿势。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以使开闭部50呈关闭姿势的方式施力的施力机构,采用弹簧52。但并不限于弹簧52,也可以采用砝码、橡胶材料等各种部件。

如图5和图10所示,在连接箱23支承有马达55。马达55和底部螺旋器19经由连接箱23连动连结。具体而言,在连接箱23装备有动力传递机构56,马达55和底部螺旋器19经由连接箱23和动力传递机构56连动连结。底部螺旋器19能够由马达55驱动。

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在底部螺旋器19的底部螺旋器轴60具有:轴本体61,设置有螺旋叶片19a;以及轴端部62,在连接箱23的内部与轴本体61沿一直线状排列。轴端部62的两端侧部分经由轴承部件6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持在连接箱23。在轴端部62的轴本体侧的部分设有非圆形部62a。非圆形部62a与轴本体61的端部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卡合,轴端部62与轴本体61一体旋转。在轴端部62的与轴本体61相反一侧的端部,一体形成有底部螺旋器19的输入轴64。

如图10和图11所示,动力传递机构56具有动力传递箱57、收纳在动力传递箱57的输入侧部的输入旋转体59以及收纳在动力传递箱57的输出侧部的输出旋转体58。输出旋转体58以与马达55的输出轴55a一体旋转的状态设置在输出轴55a。输入旋转体59以与底部螺旋器19的输入轴64一体旋转的状态设置在输入轴64。输入旋转体59和输出旋转体58由环形链条59a连动连结。

动力传递机构56在轴端部62的两端侧部分中的与轴本体61相反一侧的端侧部分连动连结有马达55。即使拆下动力传递箱57从而解除轴端部62与马达55的连动连结,也由于轴端部62经由轴承部件63支承在连接箱23,因此能够防止底部螺旋器19的心错位。

如图10、图11和图13所示,动力传递箱57的输出侧部支承在连接箱23。动力传递箱57配置在相对于连接箱23的与谷粒箱12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与动力传递箱57位于连接箱23与谷粒箱12之间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连接箱23接近谷粒箱12。动力传递箱57以输入侧部位于比连接箱23靠近机体右横外侧的状态支承在连接箱23。马达55通过支承在动力传递箱57的输入侧部,从而支承在连接箱23。马达55配置在连接箱23的机体右横外侧。手能够容易地从机体的横外侧够到马达55。马达55以从动力传递箱57的输入侧部向谷粒箱侧凸出的状态呈悬臂状地支承在动力传递箱57。由此,能够以使从谷粒箱12的后端到连接箱23的前端的距离较短的方式装备马达55。

纵搬运部41经由连接箱23连动连结在底部螺旋器19。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在轴端部62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有伞齿轮67。啮合在该伞齿轮67的伞齿轮68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在纵螺旋器轴43a的下端部的位于连接箱23内部的部分。在连接箱23的内部,作为纵搬运部41的搬运轴的纵螺旋器轴43a连动连结在底部螺旋器19的底部螺旋器轴60。

纵螺旋器43和横螺旋器47在连结箱部44的内部经由齿轮机构(未图示)连动连结。

如图3所示,在箱框架体15的支柱框架16支承有液压泵65。液压管66从液压泵65沿着支柱框架16向上延伸,并且,从向上的延伸端部沿着上部框架17的第一上部框架部17a向前延伸,从而连接在马达55。马达55由液压泵65通过经由液压管66供排的工作油驱动。能够通过将箱框架体15用作液压管66的防护部件的防护构造保护液压管66。

如图10所示,纵搬运部41的搬运筒42的下端部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嵌入第二箱部23c的上端部。谷粒排出装置40以纵搬运部41的纵螺旋器43的轴心y为旋转中心,以只能够进行水平旋转的方式支持在连接箱23。横跨搬运筒42和连接箱23设置有防脱装置70。通过防脱装置70防止纵搬运部41从连接箱23脱落。

具体而言,防脱装置70具有图10和图11所示的结构。也就是说,防脱装置70具有凸缘部71,设置在搬运筒42的外周部;以及多个辊部72,分散在搬运筒42的外周围。辊部72由轴承部件构成。凸缘部71固定在搬运筒42的外周部,与搬运筒42一体旋转。各辊部72经由支轴74支承在支承部件73的延伸端部。支承部件73从第二箱部23c向上方延伸。

通过辊部72从上方压着凸缘部71,从而以使纵搬运部41不会从连接箱23脱落的方式支承防脱装置70。当搬运筒42旋转时,辊部72通过与凸缘部71的接触,以支轴74的向搬运筒42的径向延伸的轴心为旋转中心,一边旋转一边从上方压着凸缘部71。

如图11至图15所示,在纵搬运部41的外周部设置有操作部76。在操作部76连结有液压缸78。具体而言,液压缸78的杆79的端部79a连结在操作部76。在本实施例中,在操作部76连结有杆79,但也可以在操作部76连结筒80。液压缸78由复动型液压缸构成。通过液压缸78的伸缩对操作部76进行推拉操作,由此对谷粒排出装置40进行旋转操作,从而能够通过液压缸78使谷粒排出装置40在排出姿势h(参照图16)和收纳姿势n(参照图1、图2和图16)之间旋转。

当谷粒排出装置40呈排出姿势h时,横搬运部45呈向行驶机体的右横外侧凸出的状态。当谷粒排出装置40呈收纳姿势n时,横搬运部45呈收纳在机体内侧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当谷粒排出装置40呈收纳姿势n时,横搬运部45以向机体后方延伸的状态位于谷粒箱12的上方。此时,如图1所示,吐出筒49位于发动机冷却部38的吸气塔38a的后方。

在作业行驶和移动行驶时,在驾驶部7,通过操作装置(未图示)操作箱升降缸25的控制阀(未图示),从而通过箱升降缸25使谷粒箱12变更为下降存储姿势,由此,能够将谷粒存储在谷粒箱12。通过操作装置操作液压缸78的控制阀(未图示),由液压缸78将谷粒排出装置40旋转操作成收纳姿势n,由此,能够将横搬运部45收纳在机体内侧。

当将存储在谷粒箱12的谷粒向位于行驶机体的横侧的搬运车的货台等提供对象排出时,通过操作装置操作液压缸78的控制阀,由液压缸78将谷粒排出装置40旋转操作成排出姿势h,通过操作装置操作箱升降缸25的控制阀,从而通过箱升降缸25将谷粒箱12变更为上升排出姿势,通过操作装置(未图示)操作马达55的控制阀(未图示),从而通过马达55驱动底部螺旋器19,由此,将谷粒排出至提供对象。

也就是说,位于谷粒箱12的下端部12a的谷粒由底部螺旋器19搬运至机体前方侧并从排出口20排出。随着由底部螺旋器19排出谷粒,位于谷粒箱12的左端侧的谷粒以自然流下的方式向下端部12a流动并通过底部螺旋器19从排出口20排出。通过底部螺旋器19的驱动力驱动纵搬运部41,由纵搬运部41的驱动力驱动横搬运部45,从而通过纵搬运部41将由谷粒箱12排出的谷粒搬运至横搬运部45,再由横搬运部45搬运至排出口48。搬运至排出口48的谷粒抵抗弹簧52推开开闭部50并进入吐出筒49,从吐出筒49吐出至提供对象。

如图12和图14所示,液压缸78的筒80配置在杆79的机体横内侧。从而能够以不向机体横外侧凸出的方式配备液压缸78。如图11、图13和图14所示,筒80连结并支承在作为机体侧的支承部件的支承框架85。具体而言,在支承框架85的中途部86具有基端部86a和支承部86b,支承部86b从基端部86a向纵搬运部侧延伸。支承部86b连结有筒80的端部80a。

如图4所示,支承框架85的从液压缸78的端部80a向机体横内侧延伸的下端侧部87的延伸端87a连结在输入箱88。输入箱88固定在脱粒装置11。脱粒装置11支承在机体框架1。也就是说,支承框架85经由输入箱88和脱粒装置11连结在机体框架1,从而用作机体侧的支承部件。输入箱88收纳有齿轮机构(未图示),所述齿轮机构将来自发动机5的驱动力传递至脱粒筒等。

俯视时,支承框架85的下端侧部87从液压缸78的端部80a所处的部位向机体横内侧沿着液压缸78的伸缩方向延伸。下端侧部87的延伸端87a连结在输入箱88。由于输入箱88固定在脱粒装置11,因此,支承框架85的延伸端87a连结在脱粒装置11。由于脱粒装置11固定在机体框架1,因此,支承框架85的延伸端87a连结在支承于机体的固定部。为了使液压缸78抵抗旋转操作反作用力支承在支承框架85,沿着旋转操作反作用力的方向支承液压缸78。

如图4、图13和图14所示,支承框架85的中途部86的支承部86b支承在支承框架用的支柱框架89。支柱框架89从箱框架体15立设。详细而言,支柱框架89从箱框架体15的第二上部框架部17b立设。支柱框架89由具有坚固构造的箱框架体15稳定地支承,并支承支承框架85,从而稳定地支承支承框架85。支承框架85抵抗施加至液压缸78的旋转操作反作用力,从而牢固地支承液压缸78。

如图12所示,操作部76形成为沿着纵搬运部41的外周部呈水平姿势的圆弧形。使由液压缸78赋予操作部76的旋转操作力分散在纵搬运部41的圆周方向上的较大范围并作用于纵搬运部41。操作部76具有上下一对水平板部76a和纵板部76b。上下两侧的水平板部76a中的连结在液压缸78侧的端部彼此由纵板部76b连结。上下两侧的水平板部76a形成为沿着纵搬运部41的外周部的圆弧形。操作部76经由抵接板77连结在搬运筒42的外周部。

液压缸78以水平姿势支承在操作部76和支承框架85。液压缸78的端部79a经由连结销8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结在操作部76。液压缸78的端部80a经由连结销8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结在支承部86b。当旋转操作谷粒排出装置40时,不会在操作部76和端部79a之间产生扭曲,且能够在支承部86b和端部80a之间不产生扭曲的状态下,使液压缸78的操作力作用于操作部76。

液压缸78在相对于纵搬运部41的与谷粒箱12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置成沿着谷粒箱12的与液压缸78相对的对向面12s(参照图12)的状态。液压缸78以沿着对向面12s伸缩的状态受到支承。与液压缸78位于谷粒箱12和纵搬运部41之间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纵搬运部41接近谷粒箱12。

如图12所示,当在排出姿势h和收纳姿势n之间旋转操作谷粒排出装置40时,液压缸78和操作部76的连结点x(连结销81的轴心)在移动范围s移动。以以下状态配备液压缸78,即,当连结点x位于移动范围s的中央时,液压缸78的轴心78a沿着切线l,切线l为沿纵搬运部41的外周部的曲线k在连结点x的切线。能够在使液压缸78的操作力作为旋转操作力有效地作用于操作部76的同时,在排出姿势h和收纳姿势n之间旋转操作谷粒排出装置40。

如图4所示,在谷粒箱12的上表面12t设置有保持部90。当谷粒排出装置40呈收纳姿势n时,能够通过保持部90使横搬运部45保持在不易错位移动的状态。

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保持部90由弯折状态的板簧构成,具有:一对朝上弯折凸部91、92,在机体横向上空出间隔排列;以及安装部93,连在机体横内侧的朝上弯折凸部91的下部。通过将安装部93连结在谷粒箱12的上表面12t,保持部90的机体横内侧的朝上弯折凸部92所处一侧的部分支持在上表面12t,保持部90的机体横外侧的朝上弯折凸部91为自由端侧。

当谷粒排出装置40朝收纳姿势n旋转时,横搬运部45从上方压着机体横外侧的朝上弯折凸部91,以朝上弯折凸部91侧以朝上弯折凸部92侧为摆动支点侧进行下降摆动的状态使保持部90弹性变形,同时横搬运部45向机体横内侧移动。当谷粒排出装置40呈收纳姿势n时,横搬运部45位于一对朝上弯折凸部91、92之间,发挥之前的弹性变形所具有的朝上的施力使下降的朝上弯折凸部91上升至原来的位置,从而,保持部90通过一对朝上弯折凸部91、92从两横侧夹着横搬运部45。

当谷粒排出装置40从收纳姿势n向排出姿势h旋转时,横搬运部45从上方压着机体横外侧的朝上弯折凸部91,以朝上弯折凸部91侧以朝上弯折凸部92侧为摆动支点侧进行下降摆动的状态使保持部90弹性变形,同时横搬运部45向机体横外侧移动,从而从保持部90向机体右横外侧脱出。

在机体横外侧的朝上弯折凸部91的下方,止动体94从安装部93朝上凸出设置。止动体94从下方承接下降摆动的朝上弯折凸部91侧,设定了朝上弯折凸部91的下降界限。

如图5、图12和图14所示,在纵搬运部41的附近,以靠近并沿着纵搬运部41的状态设置有向机体上下方向延伸的纵框架95。纵框架95的下部支承在连接箱23,在纵框架95的上部支承有纵搬运部41。通过纵框架95能够防止纵搬运部41因横搬运部45的重量而倾斜。

具体而言,纵框架95具有图5和图12至图15所示的结构。

纵框架95具有第一纵框架96和第二纵框架97。如图16所示,第一纵框架96相对于纵搬运部41设置在谷粒排出装置40呈收纳姿势时与排出口48相反一侧的位置。在第一纵框架96的下部96d设置有板状的连结部98。连结部98通过多根连结螺栓连结在连接箱23,使第一纵框架96的下部96d支承在连接箱23。在第一纵框架96的上部96u设有绑带状的支承部99。支承部99嵌合在纵搬运部41的上部的外周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使纵搬运部41的上部支承在第一纵框架96的上部96u。

当谷粒排出装置40旋转成收纳姿势n时,处于从纵搬运部41的上端部向后方延伸状态下的横搬运部45的重量施加至纵搬运部41。此时,由于第一纵框架96位于相对于纵搬运部41的与排出口48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因此,第一纵框架96能够以有效抵抗横搬运部45所施加的重量的状态支承纵搬运部41。

如图16所示,第二纵框架97相对于纵搬运部41设置在谷粒排出装置40呈排出姿势h时的与排出口48相反一侧的位置。在第二纵框架97的下部97d设有板状的连结部100。连结部100由多根连结螺栓连结在连接箱23,使第二纵框架97的下部97d支承在连接箱23。在第二纵框架97的上部97u设置有绑带状的支承部101。支承部101嵌合在纵搬运部41的上部的外周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使纵搬运部41的上部支承在第二纵框架97的上部97u。

当谷粒排出装置40旋转成排出姿势h时,处于从纵搬运部41的上端部向机体横外侧延伸状态下的横搬运部45的重量施加至纵搬运部41。此时,由于第二纵框架97位于相对于纵搬运部41的与排出口48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因此,第二纵框架97能够以有效抵抗横搬运部45所施加的重量的状态支承纵搬运部41。

如图4、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纵框架96的上端部和第二纵框架97的上端部通过连结框架102连结。如图16所示,连结框架102相对于纵搬运部41设置在谷粒排出装置40旋转时的与排出口48的轨迹相反一侧的位置。连结框架102位于第一纵框架96的支承部99的上方,且位于第二纵框架97的支承部101的下方。

当谷粒排出装置40从排出姿势h和收纳姿势n中的一个姿势向另一个姿势移动时等,当谷粒排出装置40位于排出姿势h和收纳姿势n之间时,横搬运部45以向呈排出姿势h时的延伸方向与呈收纳姿势n时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状态从纵搬运部41延伸,该延伸状态下的横搬运部45的重量施加至纵搬运部41。此时,能够使横搬运部45的重量通过连结框架102分散在第一纵框架96和第二纵框架97。

如图5、图12和图15所示,在纵框架95的第一纵框架96和连接箱23之间形成有空间103。动力传递机构56配置在第一纵框架96和连接箱23之间。详细而言,动力传递机构56的向底部螺旋器19输出的部分位于第一纵框架96和连接箱23之间。液压缸78在空间103的位于动力传递机构56的上方的上方区域,连结在纵搬运部41。当液压缸78伸缩时,杆79经过空间103的上方区域,对操作部76进行操作。第一纵框架96具有防止石子等撞击动力传递机构56和液压缸78的防护功能。

如图4、图12和图14所示,支承框架85从第二纵框架97向脱粒装置侧延伸,并连结在输入箱88,从而支承在脱粒装置11。支承框架85支承在由箱框架体15稳定支承的支柱框架89和脱粒装置11,从而受到稳定地支承。支承框架85从第二纵框架97延伸的方向为朝向谷粒排出装置40呈排出姿势时的与排出口48相反一侧的方向。为了通过支承框架85支承第二纵框架97,能够以有效地抵抗施加至第二纵框架97的支承反作用力的状态支承第二纵框架97。第二纵框架97能够以抵抗横搬运部45的重量稳定地支承纵搬运部41的方式,通过支承框架85牢固地受到加强。

如图15所示,吸气管104在第一纵框架96的附近沿着第一纵框架96向机体上下方向延伸。吸气管104连接发动机5和粗滤器105。如图15和图16所示,吸气管104呈与第一纵框架96相对的部分104a向内侧凹入的状态,被设定成第一纵框架96和吸气管104的间隔不会过窄。

如图17和图18所示,发动机5设置在行驶机体4的右横端部。在行驶机体4的右横侧部设置有罩体107(参照图1)。罩体107经由能够上下摆动的连杆机构(未图示)支承在行驶机体4。罩体107能够在下降关闭姿势和上升打开姿势之间被升降操作。通过使罩体107呈下降关闭姿势,通过罩体107从机体横外方侧覆盖发动机5,从而能够通过罩体107防止或抑制尘埃等进入发动机5。通过使罩体107呈上升打开姿势,能够使发动机5的机体横外侧开放。

在发动机5和罩体107之间设置有风扇108和风引导部件109。风扇10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持在发动机5。横跨风扇108所具有的带轮和发动机5的输出轴所具有的带轮110安装有环形带111。风扇108由发动机5输出的驱动力旋转驱动。风引导部件109覆盖风扇108的外周。

通过风扇108的送风作用,机体外的空气经由罩体107的吸气孔部107a(参照图18)被吸至罩体107的内侧从而产生风,产生的风通过风引导部件109的引导被提供给发动机5。能够通过风冷却发动机5。能够通过风除去飞落至发动机5的草屑等尘埃。

如图18所示,在发动机5和罩体107之间设有发动机护体113。即使位于行驶机体4的横外侧的搬运车碰触罩体107等,从而导致罩体107变形或破损并进入机体内侧,罩体107也能够在发动机5的机体横外侧受到发动机护体113的阻挡。为了易于避免进入机体内侧的罩体107碰触发动机5,通过发动机护体113保护发动机5。

具体而言,发动机护体113具有以下结构。

如图17和图18所示,发动机护体113具有:前纵护体114,向行驶机体4的上下方向延伸;后纵护体115,向行驶机体4的上下方向延伸;以及横护体116,向行驶机体4的前后方向延伸。

前纵护体114位于发动机5的前部的机体横外侧。后纵护体115位于发动机5的后部的机体横外侧。横护体116位于发动机5的上部的机体横外侧。

箱框架体15使谷粒箱12位于发动机5的上方并支承谷粒箱12。在箱框架体15,在机体前后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支柱框架16分别立设在发动机5的前后。发动机护体113支承在前后两侧的支柱框架16。

具体而言,如图17所示,上前连结臂117从横护体116的前端部延伸,上后连结臂118从横护体116的后端部延伸。上前连结臂117和上后连结臂118一体形成在横护体116。前纵护体114和后纵护体115通过横护体116连结。具体而言,前纵护体114的上端侧和后纵护体115的上端侧通过横护体116连结。下前连结臂119从前纵护体114的下端部延伸。下前连结臂119一体形成在前纵护体114。下后连结臂120从后纵护体115的下端部延伸。下后连结臂120一体形成在后纵护体115。

上前连结臂117的延伸端部通过连结螺栓连结在前侧的支柱框架16。上后连结臂118的延伸端部通过连结螺栓连结在后侧的支柱框架16。下前连结臂119的延伸端部通过连结螺栓连结在前侧的支柱框架16。下后连结臂120的延伸端部通过连结螺栓连结在后侧的支柱框架16。

发动机护体113的机体横外侧端部113a配置在风扇108的机体横外侧端部108a的机体横外方侧。即使罩体107进入机体内侧,罩体107也能够在风扇108的机体横外侧被发动机护体113阻挡。为了易于避免进入机体内侧的罩体107碰触风扇108,通过发动机护体113保护风扇108。

也就是说,如图17和图18所示,由前纵护体114的机体横外侧端部114a、后纵护体115的机体横外侧端部115a以及横护体116的机体横外侧端部116a形成发动机护体113的机体横外侧端部113a。前纵护体114的机体横外侧端部114a、后纵护体115的机体横外侧端部115a以及横护体116的机体横外侧端部116a位于风扇108的机体横外侧端部108a的机体横外方侧。

风引导部件109配置在前纵护体114和后纵护体115之间,悬吊支承在横护体116。具体而言,如图17所示,上支承部件121从横护体116的前后方向上的两个部位向下方延伸。风引导部件109的上部连结在前侧的上支承部件121的延伸端部和后侧的上支承部件121的延伸端部。

风引导部件109的前部支承在前纵护体114,风引导部件109的后部支承在后纵护体115。具体而言,前支承部件122从前纵护体114向后延伸。在前支承部件122的延伸端部连结有风引导部件109的前部。后支承部件123从后纵护体115向前延伸。在后支承部件123的延伸端部连结有风引导部件109的后部。(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由液压马达构成马达55的例子,但也可以由电动马达构成马达55。

(2)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将马达55配置在连接箱23的机体横外侧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机体横外侧,也可以配置在机体横内侧、机体前侧、机体后侧等任何部位。

(3)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通过将马达55支承在马达传递箱57从而将马达55支承在连接箱23的例子,但也可以直接支承在连接箱23。

(4)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纵搬运部41为螺旋式的例子,但也可以为斗示传送带式。

(5)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横搬运部45向机体右横外侧凸出的例子,但也可以向机体左横外侧或机体后外侧凸出。

(6)在上述实施例中,当谷粒排出装置40呈收纳姿势n时,横搬运部45呈向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姿势,但也可以呈相对于机体前后方向倾斜的姿势。

(7)在上述实施例中,液压缸78的杆79连结在操作部76,筒80连结在机体侧,但也可以将筒连结在操作部76,将杆连结在机体侧。

(8)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以能够在上升排出姿势和下降存储姿势之间摆动升降的方式支承谷粒箱12的例子,但也可以不能够变更姿势,通过谷粒箱的倾斜或底壁的倾斜等使谷粒向底部螺旋器19流动。并且,也可以通过底壁的倾斜等使谷粒从谷粒箱排出。

(9)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以能够在上升排出姿势和下降存储姿势之间摆动升降的方式支承谷粒箱12,且通过使谷粒箱12呈上升排出姿势,从而使谷粒向底部螺旋器19流动的例子,但也可以不能够变更姿势,通过谷粒箱的倾斜或底壁的倾斜等使谷粒向底部螺旋器19流动。

(10)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设置底部螺旋器19的例子,但也可以不设置底部螺旋器19,而是通过谷粒箱的倾斜或底壁的倾斜等使谷粒从谷粒箱12排出。

(11)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谷粒排出装置40仅进行水平旋转的例子,但也可以使横搬运部45从纵搬运部41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延伸。

(12)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通过液压缸78旋转操作谷粒排出装置40的例子,但也可以通过马达进行旋转操作。

(13)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以水平姿势支承液压缸78的例子,但也可以以倾斜姿势支承液压缸78。

(14)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操作部76形成为沿着纵搬运部41的外周部的呈水平姿势的圆弧状的例子,但也可以形成为矩形。

(15)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液压缸78相对于纵搬运部41位于与谷粒箱12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例子,但也可以将液压缸78配置在谷粒箱12和纵搬运部41之间。

(16)在上述实施例中,设有第一纵框架96,动力传递机构56和液压缸78设置在纵搬运部41和第一纵框架96之间,但也可以不设置第一纵框架96。

(17)在上述实施例中,液压泵65支承在支柱框架16,液压管66沿着支柱框架16和上部框架17延伸,但也可以支承在除支柱框架16以外的任何部件上。

(18)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承框架85从液压缸78的端部沿着液压缸78的伸缩方向延伸,但并不限于该结构,可以采用向任何方向延伸的支承框架。

(19)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采用输入箱88作为支承有支承框架85的延伸端87a的机体侧的固定部的例子,但也可以采用机体框架等除输入箱以外的各种部件或装置。

(20)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设置有支承框架85的例子,但也可以不设置支承框架85。

(21)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设置有支柱框架89的例子,但也可以不设置支柱框架89。

(22)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设置有开闭部50的例子,但也可以不设置开闭部50。

(23)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作为防止搬运筒42从连接箱23脱落的防脱装置70,具有凸缘部71和辊部72的例子,但并不限于该构造,也可以采用任何构造。

(24)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由液压马达55驱动底部螺旋器19的例子,但也可以由发动机5的驱动力驱动底部螺旋器19。

(25)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设置有第一纵框架96和第二纵框架97的例子,但也可以仅设置其中任一方。

(26)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设置有连结框架102的例子,但也可以只设置第一纵框架96和第二纵框架97而不设置连结框架102。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不仅能够用于作为行驶装置具有车轮2、3的联合收割机,而且能够用于具有履带行驶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或具有小履带和车轮的联合收割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