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烟株农艺性状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68190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烟草种植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提升烟株农艺性状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广东烟叶产区主要分布在粤北韶关市和粤东梅州市,由于广东各烟叶产区生态类型不同,海拔、气候和土壤条件差异较大,烟叶质量风格特色也有所差异。罗战勇等(2004年)对广东省生态烟区划分及烟叶质量评价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将广东烟叶产区划分为3个生态烟区:南雄、始兴和五华生态烟区,乐昌、乳源生态烟区,粤东生态烟区,其中南雄、始兴和五华生态烟区烟叶香型为较典型的浓香型到浓偏中香型,烟叶感官质量最好,是广东优质烟叶产区;粤东生态烟区烟叶香型为中间香到中偏清香型,烟叶感官质量稍差;乐昌、乳源生态烟区烟叶香型为中偏浓到浓偏中香型,烟叶感官质量介于其他两个烟区之间。近年来,随着广东省烟叶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广东烟叶质量风格特征也发生了变化。

氮能促进细胞分裂,因此烟株的形态建成、生长的快慢、叶片的大小以及最终的产量高低均取决于氮素的供应。烤烟总氮含量为1.5%-3.5%,最适含量为2.5%。氮对烤烟的品质影响主要在于其是蛋白质、烟碱的组成成分,对烟叶的香气组成、吸味及刺激性均有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施氮量与烤烟的生长、产量,烟叶的总氮量、蛋白质、总生物碱和烟碱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烟叶的还原糖、淀粉含量和烟叶的质量呈负相关关系。种植密度则是决定作物有效截光叶面积、影响群体光合效能和田间微气象的主要因素,种植密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作物的质量与产量。因此,烟草的种植,需要结合多项因素,如种植密度,施氮量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结合,形成最佳的搭配,提升烟株的农艺性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提升烟株农艺性状的种植方法,通过在种植的过程中,将多项处理有机结合,以及科学的施肥方法和施肥量,提升烟株农艺性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提升烟株农艺性状的种植方法,包括选取烟田,烟田的内烟株的固定行距为120cm,株距水平为60cm,烟田的施氮量为9kg纯N·666.67m-2;还包括磷肥和钾肥,施用量分别为9.0kg·666.67m-2,施用K2O 18.0kg·666.67m-2

进一步,所述氮肥为硝酸磷铵,分别在移栽、提苗、旺长、开片时分别施用40%、10%、40%、10%。

进一步,所述磷肥为过磷酸钙,所述钾肥为硫酸钾。

进一步,过磷酸钙在烟株移栽时一次性基施,硫酸钾在提苗、旺长、开片时分别施用10%、80%、10%。

本发明的所述提升烟株农艺性状的种植方法,通过对烟株种植密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及烟田的施氮量、其他肥料的施用,以及肥料施用时间的控制,保证烟株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光照、氮素、其他元素的需求供应,有效的提升了烟株的农艺性状,方法科学可行,并可推广。同时,本发明通过研究施氮量与种植密度互作对烤烟生理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为开发南雄浓香型风格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以下将结合对比实施例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和效果说明。

试验设计

供试烤烟品种为粤烟97,试验用肥为硝酸磷铵(N:30%,P2O5:6%)、过磷酸钙(P2O5:12%)、硫酸钾(K2O:50%)。试验安排在广东省烟草南雄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供试土壤为紫色土发育而来的牛肝土(水)田,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其基本农化性状为pH 6.35,有机质2.977%,全氮0.181%,全磷0.076%,全钾2.038%,速效氮144.5mg·kg-1,速效磷15.8mg·kg-1,速效钾170.0mg·kg-1,前茬作物为水稻。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密度为主区(D1较高密度、D2本实施例密度、D3较低密度),氮用量为副区(N1低氮、N2本实施例施氮、N3高氮),随机排列,3次重复,每小区面积30m2。 其中密度(D)因素在固定行距(120cm)的基础上的三个株距水平分别为:D1,株距为50cm(1110株·666.67m-2);D2株距为60cm(924株·666.67m-2);D3株距为70cm(792株·666.67m-2)。施氮量(N)因素3个水平分别为:低氮(N1):5kg纯N·666.67m-2;中氮(N2):9kg纯N·666.67m-2;高氮(N2):13kg纯N·666.67m-2。小区面积为15.4m2

各处理皆施用P2O5 9.0kg·666.67m-2,施用K2O 18.0kg·666.67m-2。其中磷肥(过磷酸钙)在烟株移栽时一次性基施,钾肥(硫酸钾)在提苗、旺长、开片时分别施用10%、80%、10%,氮肥(硝酸磷铵)分别在移栽、提苗、旺长、开片时分别施用40%、10%、40%、10%。其他田间管理方法按照当地优质烟叶生产技术规程进行。

调查测定

烟株生物学性状按YC/T 142-2010进行测定;烟株各器官鲜干重按照常规方法测定。

不同处理烟株团棵期农艺性状见表1,从表1可见,在团棵期,种植密度对检测的所有农艺指标都无显著影响;在叶片数上,种植密度与施氮量无交互作用,但在高密度(D1)下,高施氮量(N3)处理的烟株叶片数显著多于低(N1)和本实施例(N2)施氮量处理;在株高上,施氮量极显著地影响着烟株的株高,且与种植密度交互作用显著;各处理对烟株的茎围、中部叶长无显著影响,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交互作用显著地影响了中部叶的宽度,表现在低密度条件下,低施氮量处理(N1)的烟株中部叶宽度显著大于本实施例(N2)、高(N3)施氮量处理。

表1:不同施氮量与种植密度互作对团棵期烟株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在园顶期(表2),种植密度、种植密度×施氮量对烟株的叶片数影响程度达极显著水平, 施氮量显著地影响了烟株的叶片数,表现为在高密度(D1)水平时高施氮水平(N3)处理的烟株叶片数显著多于本实施例(N2)、低(N1)施氮量处理的烟株叶片数;种植密度和施氮量都对圆顶期烟株的株高有极显著影响,但二者无交互作用,表现在高密度水平(D1)时,低施氮量(N1)可显著降低烟株的株高,低密度种植(D3)时不同施氮量水平烟株的平均株高显著低于本实施例(D2)、高密度(D1)种植的烟株。各处理因素对中、上部叶的长度无显著影响,但种植密度下降(D3)可显著增加中部叶的宽度,且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交互作用也显著影响到烟株上部叶的宽度,表现在本实施例(D2)种植水平下,低施氮量(N1)显著降低烟株上部叶的宽度。

表2:不同施氮量与种植密度互作对圆顶期烟株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采用的密度方案,以及结合的施氮量等,对于烟株的农艺性状具有良好的提升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