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诱杀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9655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消灭有害动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蚁诱杀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白蚁一种繁殖速度非常迅速的一种昆虫,且能给人类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农作物上,对纤维含量较多的经济作物有严重危害;在房屋建筑上,对砖木结构的建筑破坏尤为严重,且在破坏时均隐藏在木结构内部,难以被发现;还容易导致堤坝被穿通,进而容易导致塌堤垮坝。

专利号为200610028096.8的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蚁防治装置,该装置包括带入口外壳、外壳上的顶盖以及外壳内设置的木条;该装置还包括:带孔内壳体,与所述顶盖相对端设有开口;该内壳体固定在所述外壳内,与外壳之间具有空隙,用于容置所述木条;以及饵室,其内带有诱饵/毒饵,该饵室从所述开口插入带孔内壳体内。采用上述白蚁防治装置,由于内壳体和外壳之间容置木条,而诱饵/毒饵的换取通过取出和插入内壳体内的饵室来实现,那么不必移动木条就可以换取诱饵/毒饵,从而大大简化了毒饵的更换步骤。另外也不破坏白蚁的群体活动,以利白蚁正常取食活动。由于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须专业技术人员操作,用户可自行埋敷核查、更换诱饵,进行操作治理。

以上白蚁防治装置,通过切换来实现换饵,虽然简化了换饵的步骤,但仍然需要将顶盖进行拆卸,拆卸后将诱饵进而替换,替换后再将顶盖进行安装,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人工参与,所以更换的过程还是比较麻烦,且更换的过程中,诱饵的晃动也会惊扰白蚁,导致白蚁的取食活动受到影响;且在使用该白蚁防治装置时,难以从装置外部观测装置的内部是否有白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白蚁诱杀监控装置,以实现诱杀条自动的替换,且替换时蚂蚁不会被惊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白蚁诱杀监控装置,包括机架和若干竖直设置诱杀条,还包括第一弹簧、竖直设置的梯形的固定块、水平设置的推块和第二弹簧,所述固定块的下端与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机架固定连接,固定块的上端与推块的一端相抵,推块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弹簧与机架连接;其中一诱杀条的一端与固定块的下端相抵,该诱杀条的另一端与机架相抵;所述推块的侧面上设有第一齿条;还包括与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竖直滑动的滑块,第一齿轮安装在滑块上,所述滑块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带轮,所述滑块上安装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翻板;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气囊、气囊开关和触发气囊开关的推杆,所述推杆水平设置,推杆的一端靠近气囊开关,推杆的另一端与推块靠近固定块的一端相对,所述推杆上设有第二齿条,机架上设有与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二齿轮,还包括第二带轮和张紧带,所述张紧带的一端与第二带轮固定连接,张紧带的另一端与第一带轮固定连接,第二带轮上同轴安装有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第二带轮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气囊开关与气囊电连接,且气囊与诱杀条相对设置。

基础方案的原理:操作前,在气囊靠近固定块的一侧放置有备用的诱杀条;操作时,固定块和机架之间的诱杀条会被白蚁啃食,在诱杀条被白蚁慢慢啃食的过程中,固定块会在第一弹簧的拉力作用下缓慢向下移动,推块会沿推块与固定块的相抵面滑动,推块在第二弹簧的推动下不断的靠近推杆的端部,同时推杆上设置的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推杆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一齿条移动,使第一齿轮转动,同时与第一齿轮接触的翻板被翻转,提示诱杀条已被白蚁啃食;当诱杀条被完全啃食时,推块会推动推杆移动,同时推杆上的第二齿条移动,带动与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三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带动缠绕张紧带,缩短第二带轮和第一带轮之间的距离,进而带动滑块和滑块上的第一齿轮向上移动,使第一齿轮不再与第一齿条啮合;此时推杆还在不断的移动,然后推杆的靠近气囊开关的一端触发气囊开关,气囊被气囊开关开启,气囊被充气,备用的诱杀条被正在充气的气囊推动,诱杀条被慢慢的嵌入到固定块和机架之间,第一弹簧被拉伸,实现诱杀条的替换;当诱杀条被替换的同时,固定块上升,将推块顶回原位,且推块不再推动推杆,推杆不会再按压气囊开关,气囊被放气;当诱杀条再次被白蚁啃食完时,继续以上过程,只是此时滑块已经向上滑动,使第一齿条不能再与第一齿轮啮合,也不会将翻板进行翻转。

基础方案的优点:1、当诱杀条被白蚁啃食时,会引起各个结构的连锁移动,此时移动的推块带动第一齿条移动,让第一齿轮转动,同时翻转翻板,使装置能够快速的反应出装置已被白蚁侵入;且当诱杀条再次被啃食完时,上移的滑块使第一齿轮上移,第一齿轮不再与第一齿条啮合,翻板不会被再次翻转,避免装置传递错误的信息;2、移动的推块能够推动推杆,推杆能够触发气囊开关,使固定块与机架之间的诱杀条被自动补充;且推杆上设置的第二齿条能与第二齿轮啮合,使第二带轮能顺利的缠绕张紧带,使第一带轮、第一齿轮和滑块向上移动,进而让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分离,避免翻板被再次翻转;3、装置中采用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能够方便让推块和固定块复位或者拉绳,实现诱杀条的自动补充。

整个装置能够通过翻板实现装置内是否有白蚁反馈,且在白蚁啃食诱杀条的过程中,装置中的各个机械结构在不断运动,进而实现诱杀条的自动补充,补充的过程中各结构的运动缓慢,与诱杀条被啃食的速度相匹配,能避免白蚁被惊扰。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推块和诱杀条与固定块的接触面均为楔形面。通过上述设置,当诱杀条被气囊推入到固定块和机架之间时,固定块和诱杀条的楔形面接触时,能让诱杀条嵌入的过程更顺利,且当诱杀条被完全嵌入后,楔形面的接触面积大于水平面,能有效避免诱杀条滑落;固定块和推块的接触面为楔形面,是为了便于实现推块的移动和复位,且楔形面之间形成的较大的摩擦力,能有效的将固定块和推块相互定位。

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支撑板和水平设置的压簧,所述推杆靠近推块的一端上设有接触盖,接触盖靠近推杆的一侧与压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压簧的另一端与支撑板连接,所述支撑板和机架之间设有水平设置的拉簧。通过上述设置,此时推块靠近推杆时,接触的是推杆上的接触盖,接触盖被按压,然后支撑板上的压簧被压缩,使推杆接触气囊开关,当接触盖不再被推块推动时,压簧内储存的力被释放,使推杆被弹出,同时受到拉簧的拉力的作用,此时拉簧与压簧保持平衡,使推杆复位。

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方案,所述机架上设有供诱杀条水平移动的滑动槽,气囊设置在滑动槽内,且滑动槽的长度大于气囊至固定块的水平距离。通过上述设置,将备用的诱杀条放置到滑动槽中,方便滑动槽内的气囊将诱杀条嵌入到固定块和机架之间,且滑动槽还能对诱杀条有一个限位的作用,使诱杀条能顺利的移动至固定块和机架之间;而滑动槽的长度大于气囊至固定块的水平距离,是为了避免当前一个诱杀条被白蚁啃食得不完全时,滑动槽内有诱杀条的残渣,此时气囊能顺利的将备用的诱杀条推动,诱杀条的残渣继续向远离气囊的一端移动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白蚁诱杀监控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0、滑动槽101、固定块20、第一弹簧201、诱杀条30、推块40、第二弹簧401、第一齿条402、滑块50、第一齿轮501、翻板502、第一带轮503、推杆60、接触盖601、压簧602、支撑板603、拉簧604、第二齿条605、气囊开关70、气囊701、第二齿轮80、第三齿轮801、第二带轮802、张紧带90。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白蚁诱杀监控装置,包括机架10、若干竖直设置诱杀条30、第一弹簧201、竖直设置的梯形的固定块20、水平设置的推块40和第二弹簧401。固定块20的下端与第一弹簧201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201下端与机架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固定块20上端的楔形面与推块40右端的楔形面相抵,推块40的左端通过第二弹簧401与机架10的侧面连接;诱杀条30上端的楔形面与固定块20下端的楔形面相抵,诱杀条30的下端与机架10下底面相抵;便于实现推块40的移动和复位,且楔形面之间形成的较大的摩擦力,能有效的将固定块20和推块40相互定位。

推块40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齿条402;还包括与第一齿条402啮合的第一齿轮501,机架10上安装有竖直滑动的滑块50,第一齿轮501安装在滑块50上,滑块50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带轮503,滑块50上安装有与第一齿轮501接触的翻板502,翻板502与滑块50转动连接,且翻板502的上表面为黑色,下表面为白色,当翻板502被翻转为白色时说明装置内有白蚁存在或装置已被白蚁侵入;机架10右侧安装有气囊701、气囊701开关70和触发气囊701开关70的推杆60,推杆60水平设置,推杆60的右端接触气囊701开关70,推杆60的左端与推块40的右端相对,气囊701开关70与气囊701电连接,且气囊701与诱杀条30相对设置,推杆60能够触发气囊701开关70,使气囊701推动诱杀条30,实现诱杀条30的自动补充。

机架10下表面设有供诱杀条30水平移动的滑动槽101,气囊701设置在滑动槽101内,且滑动槽101的长度大于气囊701至固定块20的水平距离,能够有效的避免滑动槽101内诱杀条30的残渣阻挡气囊701推动诱杀条30。

推杆60上表面上设有第二齿条605,机架10上端设有与第二齿条605啮合的第二齿轮80;还包括第二带轮802和张紧带90,张紧带90的右端与第二带轮802固定连接,张紧带90是左端与第一带轮503固定连接,且张紧带90处于张紧状态,且装置为使用时,张紧带90的左端低于张紧带90的右端,且第二带轮802上同轴安装有与第二齿轮80啮合的第三齿轮801,第二带轮802与机架10转动连接,能使第二带轮802能顺利的缠绕张紧带90,使第一带轮503、第一齿轮501和滑块50向上移动,进而让第一齿轮501与第一齿条402分离,避免翻板502被再次翻转。

此外,还包括支撑板603和水平设置的压簧602,推杆60左端上设有接触盖601,接触盖601右侧与压簧602的左端固定连接,压簧602的右端与支撑板603连接,支撑板603和机架10之间设有水平设置的拉簧604,能有效的让推杆60复位。

本实施例中,操作前,在气囊701的右侧放置有备用的诱杀条30;操作时,固定块20和机架10之间的诱杀条30会被白蚁啃食,在诱杀条30被白蚁慢慢啃食的过程中,固定块20会在第一弹簧201的拉力作用下缓慢向下移动,推块40会沿推块40与固定块20的相抵的楔形面滑动,推块40在第二弹簧401的向右的推力作用下不断的靠近推杆60左端上的接触盖601,同时推杆60上设置的第一齿条402与第一齿轮501啮合,推杆60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一齿条402移动,使第一齿轮501转动,同时与第一齿轮501接触的翻板502的转轴,翻板502被翻转,翻板502的白色面朝上,提示诱杀条30已被白蚁啃食;当诱杀条30被完全啃食时,固定块20继续向下滑动,推块40也会继续推动推杆60移动,同时推杆60上的第二齿条605移动,带动与第二齿条605啮合的第二齿轮80转动,第二齿轮80带动第三齿轮801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带动缠绕张紧带90,让张紧带90的左端上升,使张紧带90处于水平状态,且缩短第二带轮802和第一带轮503之间的距离,进而带动滑块50和滑块50上的第一齿轮501向上移动,使第一齿轮501不再与第一齿条402啮合;此时推杆60还在不断的移动,然后推杆60的靠近气囊701开关70的一端触发气囊701开关70,气囊701被气囊701开关70开启,气囊701被充气,备用的诱杀条30被正在充气的气囊701推动,诱杀条30在滑动槽101内移动,且被慢慢的嵌入到固定块20和机架10之间,使诱杀条30上端和固定块20下端的楔形面相抵,此时第一弹簧201被拉伸,实现诱杀条30的替换;当诱杀条30被替换的同时,固定块20上升,固定块20与推块40接触,使推块40被顶回原位,接触盖601被释放,压簧602内储存的力被释放,使推杆60被弹出,同时受到拉簧604的拉力的作用,此时拉簧604与压簧602保持平衡,使推杆60复位;当诱杀条30再次被白蚁啃食完时,继续以上过程,只是此时滑块50已经向上滑动,使第一齿条402不能再与第一齿轮501啮合,也不会将翻板502进行翻转。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