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栽培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7594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栽培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茶叶栽培工艺。



背景技术:

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用品,人们通过饮茶舒经活络,预防疾病,保健身体。自古以来茶就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茶的饮用以及茶的栽培加工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由于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另外大部分茶农为了避免虫害和增产而采用了大量的农药和化肥,其导致茶叶的品质不断下降。

有鉴于此,种植一种无公害、品质高且产量高的茶叶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茶叶栽培工艺,解决现有技术中茶叶毒性高、品质低、产量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茶叶栽培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土壤PH值为5.5~5.7的丘陵地带作为种植地,并于种植的前一年在种植地上种植绿肥;

(2)在绿肥种植3~4个月后,在种植地上施农家肥并翻耕将绿肥和农家肥置于种植地表层25~30cm以下;

(3)在次年初春将茶树带土移栽至种植地,覆土并在茶树根基浇100~120倍清水稀释后的微生物菌肥;

(4)在种植地表层铺厚度为3~4cm的草木灰,并在草木灰上铺设2~3cm厚的稻草;

(5)采用补光灯对茶树每天补光1~2小时,阴天补光3~4小时;

(6)每周对茶树根基浇150~180倍清水稀释后的微生物菌肥一次。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农家肥由茶籽壳、玉米渣、茶枝叶、骨粉、麸皮、动物粪便、蕨草发酵而成。

优选的,按重量份计,所述步骤(2)中农家肥包括茶籽壳11~15份、玉米渣4~5份、茶枝叶7~8份、骨粉1~2份、麸皮4~6份、动物粪便9~13份、蕨草15~18份。

优选的,按重量份计,所述步骤(2)中农家肥包括茶籽壳12份、玉米渣4份、茶枝叶8份、骨粉2份、麸皮5份、动物粪便10份、蕨草17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6)还包括在茶叶芽萌发后每周对茶树根基浇150~180倍清水稀释后的微生物菌肥两次。

优选的,所述茶籽壳为粉状、蕨草为新鲜蕨草。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稻草的长度为30~3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方面采用绿肥、农家肥和微生物菌肥作为主要肥料,其促进了茶叶的生产效率、避免了形成毒性,另一方面通过草木灰和稻草对种植地土壤进行保温,其有利于促进出茶时间,且草木灰中的营养元素可在浇水过程中被茶树吸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茶叶栽培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土壤PH值为5.5~5.7的丘陵地带作为种植地,并于种植的前一年在种植地上种植绿肥;而且本实施例种植地应远离城市、工业区、污染区,以无污染的边远丘陵地区为佳,绿肥种植时间优选为前一年4~5月份,绿肥优选为田菁、蕨草等。

(2)在绿肥种植3~4个月后,在种植地上施农家肥并翻耕将绿肥和农家肥置于种植地表层25~30cm以下;

一般情况下,绿肥在种植3~4个月后刚好为最肥嫩状态,故本实施例在绿肥种植3~4个月后将其翻耕至种植地表层25~30cm以下,从而便于其形成肥料。其中,在翻耕之前,需要在种植地表层施农家肥,使得绿肥与农家肥共同发酵,共同作用,提高肥效。

具体的,本实施例农家肥由茶籽壳、玉米渣、茶枝叶、骨粉、麸皮、动物粪便、蕨草发酵而成。其中,按重量份计,农家肥包括茶籽壳12份、玉米渣4份、茶枝叶8份、骨粉2份、麸皮5份、动物粪便10份、蕨草17份。其中,本实施例茶籽壳优选为粉状、蕨草优选为新鲜蕨草。

(3)在次年初春将茶树带土移栽至种植地,覆土并在茶树根基浇100~120倍清水稀释后的微生物菌肥;一般在次年2月份上旬进行茶树移栽,移栽时需要浇100~120倍清水稀释后的微生物菌肥以提供足够的肥效。

(4)在种植地表层铺厚度为3~4cm的草木灰,并在草木灰上铺设2~3cm厚的稻草;

由于2月份天气较为寒冷,为了增加对茶树的保护,本实施例种植地表层铺厚度为3~4cm的草木灰,并在草木灰上铺设2~3cm厚的稻草,通过草木灰和稻草对茶树进行保暖,其由于提高茶树的成活率且能够促进其出茶时间,提高收益率。其中,稻草优选设置30~35cm。

(5)采用补光灯对茶树每天补光1~2小时,阴天补光3~4小时,进而增加日照时间,保证出茶率。

(6)每周对茶树根基浇150~180倍清水稀释后的微生物菌肥一次,从而保证茶树生产过程中的肥性需求,而且在茶叶芽萌发后每周对茶树根基浇150~180倍清水稀释后的微生物菌肥两次。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茶叶栽培工艺,其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2的农家肥包括茶籽壳11份、玉米渣5份、茶枝叶7份、骨粉1份、麸皮4份、动物粪便9份、蕨草15份。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茶叶栽培工艺,其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3的农家肥包括茶籽壳15份、玉米渣5份、茶枝叶8份、骨粉2份、麸皮6份、动物粪便11份、蕨草15份。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茶叶栽培工艺,其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4的农家肥包括茶籽壳12份、玉米渣4份、茶枝叶7份、骨粉1份、麸皮4份、动物粪便13份、蕨草18份。

实施例5:

本发明的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茶叶栽培工艺,其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2的农家肥包括茶籽壳14份、玉米渣5份、茶枝叶7份、骨粉1份、麸皮5份、动物粪便11份、蕨草16份。

通过检测,本实施例1~5种植的茶叶明显具有无毒害、质量高、产量大的特点,其可进行大范围推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方面采用绿肥、农家肥和微生物菌肥作为主要肥料,其促进了茶叶的生产效率、避免了形成毒性,另一方面通过草木灰和稻草对种植地土壤进行保温,其有利于促进出茶时间,且草木灰中的营养元素可在浇水过程中被茶树吸收。

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