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1765阅读:984来源:国知局
园林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领域,具体涉及的是园林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园林护理过程中,需要针对树苗或者花苗之类进行培育,以此来获得树苗或者花苗。这些树苗或者花苗的培育一般是在温室里进行,但是温室造价高,也有在户外进行的,但苗木对环境如温度、水分以及营养液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育苗的过程中,除了保证必要的阳光之外,还需要及时关注苗木生长的其他条件,需要利用人力进行关注,进行护理,无形之中加大了园林苗木处理的劳动力,特别是在大型园林育苗时工作量较大,需要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以能够更好地做好园林育苗工作。

园林植物种植前,一般都需要先对种子催芽。对种子进行催芽,一方面,可以增强种苗的抗病力和抗寒能力,另一方面可缩短生长周期,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培育优级种子品种。园林植物发芽后,需要将其移植到园林中进行育苗,若移植的话,多一道移植工序,而且在移植过程中苗木根系肯定有受损伤,引起后期的园林植物的死亡,降低了园林植物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园林催芽育苗一体化装置,解决完成催芽后的园林植物移植时根系受损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园林育苗装置,包括梯形土层和梯形内腔,梯形土层内部是梯形内腔,所述梯形土层的梯形侧面和顶面中设置有育苗孔,所述育苗孔内埋有催芽片和催芽杯,所述催芽片包括覆盖层、粘结层、多孔结构层和可生物降解的基底层,所述覆盖层、粘结层、多孔结构层和基底层依次叠合,所述多孔结构层与粘结层之间间隔设置有多颗种子。所述催芽杯包括杯盖和杯体,所述杯盖的形状与所述杯体的上端开口相匹配,使得所述杯盖可以严密闭合所述杯体的一端开口,所述杯体下部的形状与所述催芽片相匹配,所述催芽片固定于所述杯体的内部,所述杯体的下端开口同样设有可生物降解的基质层,封闭所述杯体的下端开口,所述杯体的下端开口的基质层与所述催芽片间隔设置。

所述梯形土层内设有加热管、温湿度感应器和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穿过梯形土层设置在梯形土层顶面上方;所述输送管中采用隔板隔开,一侧连接由营养液加液口,另一侧是加水口,所述输送管在梯形内腔的上部设置由上层营养液输送管和上层水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梯形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底部营养液输送管和底部水分输送管;在梯形内腔一侧还设置有控制器。

作为优选,所述上层营养液输送管上设置由上部营养液喷头,所述上层水输送管上设置有上部水喷头,所述上部营养液喷头和上部水喷头均设置在梯形土层顶面外侧,且都设置有小孔。

作为优选,所述底部营养液输送管和底部水分输送管分别设置有底部营养液喷头和底部水分喷头,所述底部营养液喷头和底部水分喷头上均设置有小孔。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管靠近营养液加液口一侧设置有营养液输送总管开关,所述输送管靠近加水口一侧,设置有水管总管开关,所述营养液输送总管开关和水管总管开关均有信号线与控制器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管、温湿度传感器均设置有信号线与控制器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粘结层为压敏胶粘结层。

作为优选,所述多孔结构层为多孔纤维层或多孔海绵层。

作为优选,所述基底层为硬纸板层。

作为优选,所述基底层为纤维板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将催芽与育苗一体化,方便园林植物的种植,同时减少园林植物催芽后移植的步骤,避免园林植物根系在移植过程中受损。

2、催芽刚开始时,本实用新型的催芽片可以承托种子且不发生破损,随着催芽的进行,湿润的纸张或者纤维布需要及时破碎才能使得种子顺利发芽生根,否则将会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

3、利用梯形装置在梯形侧面和顶面设置育苗孔用于种植苗木,并在土层中设置有加热管和温湿度感应器,并设置有高于梯形面的输送管用来加营养液和水,利用水压自动和喷头自动实现针对苗木的根部和叶子进行补加水分和营养,特别是,将温湿度感应器和加热管以及加液开关与控制器相连,当温湿度感应器感应到土层温度较低,水分较少时,自动打开加热管加热,并且自动打开加液管开关进行补水,从而避免了人工进行作业。该实用新型充分利用控制器和水压工作,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有利于控制园林育苗的科学管理,更好地进行科学补给和培养林木。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催芽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催芽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梯形土层,2、加热管,3、温湿度感应器,4、梯形内腔,5、上层营养液输送管,6、上层水输送管,7、营养液输送总管开关,8、输送管,9、营养液加液口,10、加水口,11、水管总管开关,12、上部营养液喷头,13、上部水喷头,14、育苗孔,15、底部营养液输送管,16、底部水分输送管,17、控制器,18、底部营养液喷头,19、底部水分喷头,20、催芽片,24、多颗种子,26、基底层,28、覆盖层,30、多孔结构层,40、杯体,48、上端开口,50、杯盖,56、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园林育苗装置,包括梯形土层1和梯形内腔4,梯形土层1内部是梯形内腔4,所述梯形土层1的梯形侧面和顶面中设置有育苗孔,所述育苗孔内埋有干燥的催芽片20和中空的催芽杯,所述催芽片20包括覆盖层28、粘结层、多孔结构层30和可生物降解的基底层26,所述覆盖层28、粘结层、多孔结构层30和基底层26依次叠合,所述多孔结构层30与粘结层之间间隔设置有多颗种子24。所述多颗种子24可以分属于不同种类的园林植物,根据实际需要组合不同种类的园林植物,可充分发挥植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同时不同种类的植物相互配合更具有观赏性。

所述基底层26由半刚性材料制成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底层26为纤维板层,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基底层26为硬纸板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层为压敏胶粘结层,所述多孔结构层30为多孔纤维层,所述多颗种子24放置于所述多孔纤维层的上表面固定。所述覆盖层28设置于所述粘结层的上表面,用于保护所述多颗种子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方便储藏。催芽育苗前,撕开覆盖层28和粘结层,所述多颗种子24向上生长,随着催芽育苗的进行,所述基底层26被逐渐生物降解而发生破损,所述多颗种子24向下延伸穿过所述基底层26进入土壤中。

所述催芽杯包括杯盖50和杯体40,所述杯盖50的形状与所述杯体40的上端开口48相匹配,使得所述杯盖50可以严密闭合所述杯体的上端开口48,所述杯体40下部的形状与所述催芽片20相匹配,所述催芽片20固定于所述杯体40的内部。所述杯体40的下端开口同样设有可生物降解的基质层,封闭所述杯体的下端开口。所述杯体的下端开口的基质层与所述催芽片20间隔设置。

所述梯形土层1内设有加热管2、温湿度感应器3和输送管8,所述输送管8穿过梯形土层1设置在梯形土层1顶面上方。所述输送管8中采用隔板隔开,一侧连接营养液加液口9,另一侧是加水口10,所述输送管8在梯形内腔4的上部设置有上层营养液输送管5和上层水输送管6。所述输送管8于梯形内腔4的底部设置有底部营养液输送管15和底部水分输送管16。在梯形内腔4一侧还设置有控制器1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层营养液输送管5上设置由上部营养液喷头12,所述上层水输送管6上设置有上部水喷头13,所述上部营养液喷头12和上部水喷头13均设置在梯形土层1顶面外侧,且都设置有小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营养液输送管15和底部水分输送管16分别设置有底部营养液喷头18和底部水分喷头19,所述底部营养液喷头18和底部水分喷头19上均设置有小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管8靠近营养液加液口9一侧设置有营养液输送总管开关18,所述输送管8靠近加水口10一侧,设置有水管总管开关11,所述营养液输送总管开关18和水管总管开关11均有信号线与控制器17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2、温湿度传感器3均设置有信号线与控制器相17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催芽片20的一侧开有缺口56,方便分离催芽片20与催芽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催芽杯的内部固定有干燥剂,保持杯体内部的湿度,便于保存种子。

具体使用时,将所述催芽杯埋放于土壤中,分离杯盖50与杯体40,撕开所述催芽片20的覆盖层28,营养液通过上层营养液输送管5进入杯体40内浸润所述催芽片20进行催芽。根据催芽的需要决定是否重新盖上杯盖50。催芽完成后,将杯体40取出,土壤自动覆盖园林植物的芽,进行育苗。

等到育苗生长出一定根须或者在生长需要进行浇水时,则直接在加水口10浇水,利用输送管8高于喷头并且联通的特点,利用水压使得水从上部水喷头13和底部水分喷头19喷出,分别给苗木的上方或者根部进行浇水。同样,需要补充营养时,通过营养液加液口9进行加入营养液,利用液体压力,也可以实现针对苗木进行营养液的补充。在日常护理中,如果需要加水或者加入营养液,则可以通过控制器17予以实现,通过温湿度传感器3测量感知到梯形土层1中的湿度较低时,则激发控制器17打开水管总管开关11,利用水管中的压力进行喷水。而如果感知到土层中的温度较低可能会对苗木生长不利时,则控制器17将开启加热管2针对土层加热补温,以此促进苗木顺利生长。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