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地膜覆盖插秧机配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8043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稻地膜覆盖插秧机配套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技术是指在水稻生产过程中的插秧环节对稻田进行起畦、覆膜、打孔、插秧操作,使水稻始终处于保温、保湿环境中,具有节水、增温、灭草、保肥、改土、抗旱等综合作用的一种新型水稻栽培技术。但是此技术一直是由人工分别进行做畦、挖沟、人工铺膜、人工打孔、人工手插秧,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国内一直没有专用机械,能一次性完成上述全部作业环节的装置。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地膜覆盖插秧机配套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与VP6D或者VP6G洋马乘坐式插秧机配套使用,能够一次性完成平地、起畦、铺膜、压膜、打孔、插秧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水稻地膜覆盖插秧机配套装置,深度调节连杆1一端与插秧机升降传感器连杆连接,另一端与平地圆筒浮漂2连接,平地圆筒浮漂2通过销轴与覆膜装置连接架3连接,挂膜轴4与覆膜装置连接架3连接,挂膜管11套接在挂膜轴4上,固定架6通过销轴与覆膜装置连接架3连接,同时通过三个螺栓孔12与插秧机的插秧器固定架连接,地膜打孔器10通过5个一端带轴孔的调整垫片的螺栓固定在固定架6上,偏心轮5套在插秧机水平插植轴的左端通过紧固螺丝连接,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打孔器10连接,压膜轮架7一端通过开口销与压膜轮9连接,另一端通过销轴与固定架6连接,覆泥板8焊接在覆膜装置连接架3的尾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构思新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一次性完成平地、起畦、铺膜、压膜、覆泥、打孔、插秧全部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操作简易,可抢农时。使水稻始终处于保温、保湿环境中,具有节水、增温、灭草、保肥、改土、抗旱等综合作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深度调节连杆;2、平地圆筒浮漂;3、覆膜装置连接架;4、挂膜轴;5、偏心轮;6、固定架;7、压膜轮架;8、覆泥板;9、压膜轮;10、打孔器;11、挂膜管;12、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水稻地膜覆盖插秧机配套装置,包括深度调节连杆1、平地圆筒浮漂2、覆膜装置连接架3、挂膜轴4、偏心轮5、固定架6、压膜轮架7、覆泥板8、压膜轮9、打孔器10、挂膜管11、螺栓孔12,所述深度调节连杆1一端与插秧机升降传感器连杆连接,另一端与平地圆筒浮漂2连接,平地圆筒浮漂2通过销轴与覆膜装置连接架3连接,挂膜轴4与覆膜装置连接架3连接,挂膜管11套接在挂膜轴4上,固定架6通过销轴与覆膜装置连接架3连接,同时通过三个螺栓孔12与插秧机的插秧器固定架连接,地膜打孔器10通过5个一端带轴孔的调整垫片的螺栓固定在固定架6上,偏心轮5套在插秧机水平插植轴的左端通过紧固螺丝连接,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打孔器10连接,压膜轮架7一端通过开口销与压膜轮9连接,另一端通过销轴与固定架6连接,覆泥板8焊接在覆膜装置连接架3的尾端。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平地圆筒浮漂2在插秧机行走时把田面刮平,并对整个插秧部件起到托扶作用;在插秧机行走时带动铺膜机构自动铺膜;压膜机构的压膜轮9把铺好的地膜压到泥里;覆泥板8分别对称布置在两侧,在插秧机行走时用刮起的稀泥压住地膜的两边;打孔器10通过偏心轮5连接在插秧机水平插植轴上传递过来的动力,在插秧机插秧时偏心轮5带动打孔器10摆动,把铺好的地膜刮出和插秧机秧针插秧点同步的三角孔;插秧机的秧针把秧苗准确的插到孔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