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捕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376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使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捕蚊装置。



背景技术:

蚊虫采集工作是蚊虫防治、抗性测定、实验室检测、密度监测等工作的前提条件,蚊虫采集装置对蚊虫采集工作至关重要。理想的蚊虫采集装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使用的捕蚊装置较普遍存在体积大,结构复杂,捕蚊效率低、存活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体积小、操作简单,可实现蚊虫的快速捕捉,损伤小、成功率高的捕蚊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捕蚊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二氧化碳发生器一、二氧化碳发生器二,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一、二氧化碳发生器二之间设置有吸风机,所述基座上方设置有对称气管,所述对称气管对称中心设置有捕蚊腔,所述捕蚊腔两侧设置有弧形灯罩,所述弧形灯罩中设置有LED灯组,所述弧形灯罩与对称气管扣合连接形成储蚊腔一、储蚊腔二,所述捕蚊腔与基座之间设置有双层滤网。

进一步,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一、二氧化碳发生器二分别与对称气管连通,用于二氧化碳的输出。

进一步,所述对称气管出气端上设置有旋转喷头,所述旋转喷头可向任何方向旋转,有利于二氧化碳气体喷出的角度调节。

进一步,所述弧形灯罩内壁设置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可降低LED灯组的散射,使得LED灯组亮度更强。

进一步,所述捕蚊腔、弧形灯罩外壁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可防止LED灯组照明引起的发热扩散至捕蚊腔、储蚊腔,造成蚊虫死亡。

进一步,所述双层滤网上设置有出蚊口,所述出蚊口与储蚊腔一、储蚊腔二导通,用于将捕捉的蚊虫输送至储蚊腔一、储蚊腔二中储存,以免引起蚊虫的第二次伤害,造成蚊虫损伤或死亡。

进一步,所述基座、对称气管、捕蚊腔相互扣合连接,有利于器件之间的安装与分离,提高装置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体积小、操作简单,可实现蚊虫的快速捕捉,损伤小、成功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捕蚊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捕蚊装置,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二氧化碳发生器一10、二氧化碳发生器二11,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一10、二氧化碳发生器二11之间设置有吸风机2,所述基座1上方设置有对称气管5,所述对称气管5对称中心设置有捕蚊腔3,所述捕蚊腔3两侧设置有弧形灯罩7,所述弧形灯罩7中设置有LED灯组6,所述弧形灯罩7与对称气管5扣合连接形成储蚊腔一12、储蚊腔二13,所述捕蚊腔3与基座1之间设置有双层滤网4。

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一10、二氧化碳发生器二11分别与对称气管5连通,用于二氧化碳的输出。所述对称气管5出气端上设置有旋转喷头8,所述旋转喷头8可向任何方向旋转,有利于二氧化碳气体喷出的角度调节。所述弧形灯罩7内壁设置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可降低LED灯组6的散射,使得LED灯组6亮度更强。所述捕蚊腔3、弧形灯罩7外壁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可防止LED灯组6照明引起的发热扩散至捕蚊腔3、储蚊腔,造成蚊虫死亡。所述双层滤网4上设置有出蚊口9,所述出蚊口9与储蚊腔一12、储蚊腔二13导通,用于将捕捉的蚊虫输送至储蚊腔一12、储蚊腔二13中储存,以免引起蚊虫的第二次伤害,造成蚊虫损伤或死亡。所述基座1、对称气管5、捕蚊腔3相互扣合连接,有利于器件之间的安装与分离,提高装置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