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饲料投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5572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饲料投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畜牧养殖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饲料投放装置。



背景技术:

畜牧养殖是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农业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对肉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现有的畜牧养殖的喂料方式主要通过人工或机械喂料。

机械喂料主要包括:料斗、输料管、电机和料盘,料斗的底端连接输料管,输料管内部设有由电机驱动的输料弹簧,输料管的下表面设有与料盘相通的落料口。此种喂料方式省时省力,但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改造难度大。

机械喂料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饲料容易附着在输料管内壁上,长时间下去容易变质发霉。影响饲料质量,进而影响畜禽的健康,影响畜禽的质量,该喂料方式很难做到不同平面上的喂料工作,由于料管内部设有输料弹簧遇到料管拐弯,或多处拐弯,电机工作压力大,料管容易磨损。特别是在林下养殖中只能做到固定范围内的投料,不能灵活的放置卸料口。在户外料管内的饲料容易受潮变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一源进料多点卸料的一种饲料投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一种饲料投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无需拉电线安全环保的一种饲料投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可以多个串联的可串联式吸料斗连接的一种饲料投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降低使用场地局限,可灵活布局卸料点的一种饲料投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饲料不易长期滞留在管道内而产生变质,受潮的一种饲料投放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饲料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起始组可串联式吸料斗与末端组可串联式吸料斗之间串接至少一组中间组可串联式吸料斗,起始组可串联式吸料斗、中间组可串联式吸料斗、末端组可串联式吸料斗分别包括用于容置饲料的密封料斗主体以及设置在料斗主体上的进料管、排料管、排料装置,进料管和/或排料管设置在接近料斗主体的顶部处,起始组可串联式吸料斗的进料管与料仓连接,末端组可串联式吸料斗的排料管连接抽气装置。

进一步的,中间组可串联式吸料斗进料管与起始方向相邻组可串联式吸料斗排料管连接,中间组可串联式吸料斗排料管与末端方向相邻组可串联式吸料斗进料管连接。

进一步的,末端组可串联式吸料斗与抽气装置之间设置集料桶,末端组可串联式吸料斗的排料管连通集料桶,抽气装置连接集料桶。

进一步的,集料桶底部设置串接在抽气装置供电电路上的重力感应断电开关或压力感应断电开关。

进一步的,集料桶底部设置回料口,回料口连接回料管,回料口与回料管之间设置单向阀,还设置有或高压风机通过输出管相对于接近回料口与回料管连接处进行输出,回料口相对于输出管处设置有风向挡板。

进一步的,排料管延伸至料斗主体内,排料管延伸至料斗主体内的一端相对于料斗主体底部延伸或具有向下设置的斜角。

进一步的,排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料斗主体底部处的卸料口,料斗主体设置传动装置,传动装置驱动连接置于卸料口处的密封堵球且带动密封堵球密封或打开卸料口。

进一步的,传动装置包括驱动气缸,驱动气缸通过驱动杆驱动连接密封堵球,密封堵球采用弹性橡胶材质制成或密封堵球包裹一层弹性橡胶层,密封堵球直径略大于卸料口直径。

进一步的,驱动气缸包括设置在料斗主体上一端具有开口部而另一端具有底部的活塞筒,驱动杆的一端穿过活塞筒底部连接密封堵球,驱动杆另一端连接位于活塞筒开口部一侧的活塞滑动块,活塞滑动块与活塞筒半径配合,活塞滑动块与活塞筒底部之间驱动杆套设压缩弹簧,空压机通过气动管连接料斗主体上的开口部。

优选的,空压机与料斗主体开口部之间设置手动闭气阀。

优选的,上述的密封堵球采用弹性橡胶材质制成或密封堵球包裹一层弹性橡胶层,密封堵球直径略大于卸料口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一源进料多点卸料;

2,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合推广应用;

3,无需拉电线安全环保;

4,饲料可以充分回收利用。

5,改造成本低,安装场地局限性小。

6,适合户外使用;

7,饲料不易长期滞留管道内而变质受潮。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一种可串联式吸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实施例一种回料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实施例一种饲料投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实施例一种饲料投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4,一种饲料投放装置,包含

结构1:

起始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1与末端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2之间串接至少一组中间组可串联式吸料斗,起始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1的进料管与料仓9连接,末端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2的排料管连接抽气装置2。

起始组可串联式吸料斗、中间组可串联式吸料斗、末端组可串联式吸料斗分别包括用于容置饲料的密封料斗主体1以及设置在料斗主体1上的进料管11、排料管12、排料装置,进料管11和排料管12设置在接近料斗主体1的顶部处。

中间组可串联式吸料斗进料管与起始方向相邻组可串联式吸料斗排料管连接,中间组可串联式吸料斗排料管与末端方向相邻组可串联式吸料斗进料管连接。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起始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1与末端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2之间串接第一中间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3、第二中间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4。

起始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1的排料管连接第一中间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3进料管,第一中间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3排料管连接第二中间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4进料管,第二中间组的串联式吸料斗S4排料管连接末端方向相邻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2进料管。

由抽气装置2的负压进而使气流及饲料的流向由起始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1、第一中间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3、第二中间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4、末端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2。

在此过程中,饲料首先会逐渐填满起始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1的料斗主体,在当起始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1的料斗主体内的饲料接近饱和时或当饲料接近起始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1的排料管管口位置时,饲料会逐渐的流向第一中间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3的料斗主体内,并逐渐使第一中间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3的料斗主体内填满饲料,第二中间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3、末端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2则与第一中间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3的填满原理相同,在此不进一步的说明。

上述实施例中,五组可串联式吸料斗或更多组别的工作方式则可以参照上述的四组的工作方式,本领域技术在理解上述四组工作方式以后即可理解当可串联式吸料斗为五组或五组以上时的工作原理,对此不在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排料的效率,排料管12延伸至料斗主体1内,排料管12延伸至料斗主体1内的一端相对于料斗主体1底部延伸或具有向下设置的斜角。

优选的,该斜角为60°-90°,一方面可以提高饲料的输送速度,在由多个可串联式吸料斗配合使用时,保持起始组可串联式吸料斗饲料填满以后再进行下一个斗的饲料充填。

优选的,将进料管11和排料管12呈同一平面或排料管低于进料管设置,具体的进料管11和排料管12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现场需求进行相应配置。

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排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料斗主体1底部处的卸料口103,料斗主体1设置传动装置,传动装置驱动连接置于卸料口103处的密封堵球13且带动密封堵球13密封或打开卸料口103。

当传动装置驱动密封堵球13下压脱离卸料口103时为卸料工作状态,而当传动装置驱动密封堵球13上升接近至密封卸料口103时则停止卸料。

传动装置包括驱动气缸,驱动气缸通过驱动杆驱动连接密封堵球13。

一种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驱动气缸包括设置在料斗主体1上一端具有开口部141而另一端具有底部的活塞筒14,驱动杆143的一端穿过活塞筒14底部连接密封堵球13,驱动杆143另一端连接位于活塞筒14开口部141一侧的活塞滑动块142,活塞滑动块142与活塞筒14半径配合,活塞滑动块142与活塞筒14底部之间驱动杆143套设压缩弹簧144,空压机3通过气动管31连接料斗主体1上的开口部141。

本实施例中,在活塞筒14开口部141加压使活塞滑动块142下压进而带动驱动杆143下压传动密封堵球13下压打开卸料口103卸料,在卸料完成以后关闭对活塞筒14开口部141加压,由于压缩弹簧144的作用带动活塞滑动块142回弹进而带动驱动杆143上升进而使密封堵球13回弹逐渐接近并密封卸料口103。

优选的,活塞筒14往密封堵球13的延伸方向设置限位套145,驱动杆143穿过限位套145连接密封堵球13,限位套145可以保持驱动杆143的输出轴向。

优选的,将上述的密封堵球13采用弹性橡胶材质制成或密封堵球包裹一层弹性橡胶层,密封堵球13直径略大于卸料口直径。

该实施方式中的密封堵球13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卸料口103进行有效的密封,进而保持料斗主体1的负压状态,提高饲料输送的效率。

优选的,空压机3与料斗主体1开口部之间设置手动闭气阀32,手动闭气阀32的可以用于不用卸料点的卸料关闭工作,进一步的提高的使用的机动性。

优选的,上述的料斗主体1包括圆柱型内腔101、半圆锥内腔102,圆柱型内腔101底部一侧连通半圆锥内腔102半径大的一侧,半圆锥内腔102半径小的一侧为卸料口103,圆柱型内腔102顶部设置密封顶盖104,活塞筒14可以安装在密封顶盖104上,当然,本实施例中,该料斗主体1只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并不对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

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回收饲料,末端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2与抽气装置2之间设置集料桶4,末端组可串联式吸料斗S2的排料管连通集料桶4,抽气装置2通过负压输出管连接集料桶4。

抽气装置2连接集料桶4之间的连接处设置饲料滤网43,饲料滤网43可以有效的防止饲料进入至抽气装置2内引起抽气装置2故障。

集料桶4底部设置串接在抽气装置2供电电路上的重力感应断电开关或压力感应断电开关,本实施例中,当每个可串联式吸料斗的饲料填满以后会随着进入至集料桶4内,在当集料桶4内的饲料达到一定重量以后触发重力感应断电开关或压力感应断电开关,重力感应断电开关或压力感应断电开关断开抽气装置2的供电,进而吸料工作停止。

在集料桶4底部设置回料口41,回料口41连接回料管5,回料口41与回料管5之间设置单向阀,还设置有高压泵6通过输出管相对于接近回料口41与回料管5连接处进行输出,回料口41相对于输出管处设置有风向挡板42。

本实施例中,在需要将集料桶4内的饲料回收至料仓9时,打开单向阀、高压泵6,集料桶4内的饲料由单向阀排出至回料口41与回料管之间由高压泵输出管输出将饲料送至料仓内进行回收,高压泵6可以为旋涡泵或高压风机,风向挡板42可以使高压包输出的压力不会影响回料口41的排料,同时可以防止气流流向回料口方向。

实施例3,参照图1-4,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空压机3、高压泵6或高压风机、抽气装置2、集料桶4分别设置控制箱8内,控制箱8设置排气扇7,集料桶4设置有手动卸料口,高压泵6为涡旋泵或高压风机,空压机3、高压泵6、抽气装置2、集料桶4一体化的设置在控制箱8内,可以有效的节约空间并提高整体结构的集成度以及可以将控制箱8作为一个成套部件进行安装及销售。

本实用新型在正常完成传统的喂料的同时,饲料不会长时间滞留在吸附管内,造成饲料的变质,且可以不定向卸料口设置以及户外使用时不易受潮的特点,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操作方便、降低了饲料的损耗,还可以实现不定向饲料投放,是林下养殖饲料投放的一种优秀的解决方案,有效的降低了林下养殖的成本投入提高养殖户的盈利能力。

当然,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