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2540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折叠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售卖的宠物楼梯多为木质或金属或是布艺类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如清洗麻烦,收纳不便等问题。而且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占地大、整体强度欠佳,安全性差,使用过程不方便带出户外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方便的折叠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折叠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

第一梯体,其上端两侧具有搁搭部,在搁搭部下侧面上嵌设有上防滑条,第一梯体下端两侧分别具有第一卡槽部和第一卡接部;

第二梯体,与第一梯体铰接连接,在第二梯体上端两侧分别具有第二上卡槽部和第二上卡接部,第二上卡接部能卡扣于第一卡槽部内,第一卡接部能卡扣于第二上卡槽部内,在第二梯体下端两侧分别具有第二下卡槽部和第二下卡接部;

第三梯体,与第二梯体铰接连接,在第三梯体上端两侧具有第三上卡槽部和第三上卡接部,第三上卡接部能卡扣于第二下卡槽部内,第二下卡接部能卡扣于第三上卡槽部内,在第三梯体下端两侧分别具有第三下卡槽部和第三下卡接部;

第四梯体,与第三梯体铰接连接,在第四梯体上端两侧分别具有第四卡槽部和第四卡接部,第四卡接部能卡扣于第三下卡槽部内,第三下卡接部能卡扣于第四卡槽部内,在第四梯体下端两侧具有抵靠部,在抵靠部下侧面上嵌设有下防滑条。

在上述的折叠梯中,在第一梯体、第二梯体、第三梯体及第四梯体上均开设有若干安装孔,安装孔内嵌设有防滑片且防滑片上端面与相对应的梯体表面齐平。

在上述的折叠梯中,在安装孔内具有一环形台阶面,上述的防滑片嵌设于环形台阶面上。

在上述的折叠梯中,在第二梯体下端具有上卡环,在第三梯体上端具有下卡环,在第二梯体下端中部和第三梯体上端中部之间具有空隙,且在该空隙内设有提手,提手两端分别钩挂在上卡环和下卡环上。

在上述的折叠梯中,在第一梯体两侧分别设有上卡钩和上卡柱,在第四梯体两侧分别设有下卡钩和下卡柱,且当本折叠梯折叠时上卡钩能卡勾在下卡柱上,下卡钩能卡勾在上卡柱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梯子分成铰接连接的第一梯体、第二梯体、第三梯体及第四梯体四个部分,在使用时四个梯体相互展开,并通过卡接部卡扣于相应卡槽部内使其相互受力平稳,提高整体的强度,在需要收藏时四个梯体相互折叠形成箱子状,节省了占地面积,便于携带;同时通过在第一梯体搁搭部设置上防滑条,在第四梯体抵靠部设置下防滑条,从而使得本折叠梯在搁放在具有高度差的场所时,通过上、下防滑条保证了抵靠部和搁搭部与地面或车辆的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了动物在梯子上行走时梯子不会出现打滑而掉落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四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梯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三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三梯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梯体;11、搁搭部;12、第一卡槽部;13、第一卡接部;14、上卡钩;15、上卡柱;2、第二梯体;21、上卡环;22、第二上卡槽部;23、第二上卡接部;24、第二下卡槽部;25、第二下卡接部;3、第三梯体;31、下卡环;32、第三上卡槽部;33、第三上卡接部;34、第三下卡槽部;35、第三下卡接部;4、第四梯体;41、抵靠部;42、第四卡槽部;43、第四卡接部;44、下卡钩;45、下卡柱;5、提手;6、上防滑条;7、下防滑条;8、安装孔;81、环形台阶面;9、防滑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折叠梯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梯体1、第二梯体2、第三梯体3及第四梯体4。

其中第一梯体1上端两侧具有搁搭部11,在搁搭部11下侧面上嵌设有上防滑条6,第一梯体1下端两侧分别具有第一卡槽部12和第一卡接部13;

第二梯体2与第一梯体1铰接连接,在第二梯体2上端两侧分别具有第二上卡槽部22和第二上卡接部23,第二上卡接部23能卡扣于第一卡槽部12内,第一卡接部13能卡扣于第二上卡槽部22内,在第二梯体2下端两侧分别具有第二下卡槽部24和第二下卡接部25;

第三梯体3与第二梯体2铰接连接,在第三梯体3上端两侧具有第三上卡槽部32和第三上卡接部33,第三上卡接部33能卡扣于第二下卡槽部24内,第二下卡接部25能卡扣于第三上卡槽部32内,在第三梯体3下端两侧分别具有第三下卡槽部34和第三下卡接部35;

第四梯体4与第三梯体3铰接连接,在第四梯体4上端两侧分别具有第四卡槽部42和第四卡接部43,第四卡接部43能卡扣于第三下卡槽部34内,第三下卡接部35能卡扣于第四卡槽部42内,在第四梯体4下端两侧具有抵靠部41,在抵靠部41下侧面上嵌设有下防滑条7。

通过将梯子分成铰接连接的第一梯体1、第二梯体2、第三梯体3及第四梯体4四个部分,在使用时四个梯体相互展开,并通过卡接部卡扣于相应卡槽部内使其相互受力平稳,提高整体的强度,在需要收藏时四个梯体相互折叠形成箱子状,节省了占地面积,便于携带;同时通过在第一梯体1搁搭部11设置上防滑条6,在第四梯体4抵靠部41设置下防滑条7,从而使得本折叠梯在搁放在具有高度差的场所时,通过上、下防滑条7保证了抵靠部41和搁搭部11与地面或车辆的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了动物在梯子上行走时梯子不会出现打滑而掉落的现象。

进一步的,在第一梯体1、第二梯体2、第三梯体3及第四梯体4上均开设有若干安装孔8,安装孔8内嵌设有防滑片9且防滑片9上端面与相对应的梯体表面齐平。通过设置防滑片9,增加了动物爪子与梯子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动物在梯子上行走,特别是在梯子倾斜放置的时候,同时防滑片9上端面与相对应的梯体表面齐平,使得动物在梯子上行走时不会出现爪子碰到外露的防滑片9受伤的情况。

进一步的,在安装孔8内具有一环形台阶面81,上述的防滑片9嵌设于环形台阶面81上。通过将防滑片9嵌设于环形台阶面81上,不仅便于定位,保证防滑片9上端面与梯子表面齐平,同时通过从安装孔8底部可以方便的将防滑片9从安装孔8处拆卸下来。

进一步的,在第二梯体2下端具有上卡环21,在第三梯体3上端具有下卡环31,在第二梯体2下端中部和第三梯体3上端中部之间具有空隙,且在该空隙内设有提手5,提手5两端分别钩挂在上卡环21和下卡环31上。

进一步的,在第一梯体1两侧分别设有上卡钩14和上卡柱15,在第四梯体4两侧分别设有下卡钩44和下卡柱45,这样当本折叠梯折叠时通过上卡钩14卡勾在下卡柱45上,下卡钩44卡勾在上卡柱15上,从而使得折叠成箱子状的梯子在手提时不会展开。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