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产、抗病、抗倒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48263阅读:7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产、抗病、抗倒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方法,属于小麦新品种培育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是世界上广为种植的一种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几乎全作为食用。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单子叶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质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中国是世界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2010年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位居第二的粮食作物(6.51亿吨),仅次于玉米(8.44亿吨)。

目前:小麦新品种不具有高产、抗病、抗倒等优良特性,此外,往往由于现有技术关于培育方法的不正确、管理不恰当而导致培育的新品种小麦种子质量不达标,这样可能就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此,需要改进一种新的培育方法,能够综合型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产、抗病、抗倒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方法,本方法改变传统小麦的培育方法,提高了新品种小麦的产量,提高了新品种小麦的抗病、抗倒等优良性,进而增加了收益,满足实际需要。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产、抗病、抗倒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方法,该培育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小麦破眠催芽后放入0~3度的低温芽箱内进行强制春化,35~40天后完成小麦的强制春化,此时小麦处于苗期,高3公分;

步骤(2):种植食用马铃薯,待食用马铃薯生长至6~10cm时,将马铃薯一端切断(切断距离为0.8~1.2cm);

步骤(3):将小麦苗、一端切断的马铃薯移至无风无菌的智能气候控制室内,智能气候控制室内控制温度保持在20~30度之间、湿度为60~80%,用消毒刀片将小麦从分蘖节处切断,保留小麦分蘖节上部分作接穗,对小麦的切断处消毒;

步骤(4):用一端切断的马铃薯做砧木,在马铃薯切断的端口位置上用1.5mm的钻头钻出嫁接孔,嫁接孔深度为马铃薯厚度的2/5~3/5,对嫁接孔和周围部位消毒;

步骤(5):将接穗插入嫁接孔中,用医用胶布将做为砧木的马铃薯和接穗一同缠紧;

步骤(6):移入灭菌处理的营养培养箱中,将接穗的马铃薯种植于营养土中,营养土覆盖至嫁接孔以上6~12mm,营养培养箱闭光,温度为20~25度,培养26~32天;

刚进入营养培养箱时,对接穗的马铃薯进行雾化喷水,每1~3小时喷一次水,直至小麦长出第一片叶时,停止喷水;

用营养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配成的营养液进行施肥,每隔5天喷洒一次,喷洒浓度为200ppm;

步骤(7):移入人工智能气候室,模拟小麦后期生长期条件,室内温度为26~32度、湿度为60~80%,白天用自然光,晚上用模拟光7~11小时,80天后小麦成熟,可以收获小麦种子;

步骤(8):将小麦种子做为子一代种子,50%用于大田种植,从中获取变异的植株,50%作为种子, 再次与一端切断的马铃薯进行嫁接回交,获得子二代种子;

步骤(9):将子二代种子的50%用于大田种植,从中获取变异的植株,50%作为种子,第三次与一端切断马铃薯进行嫁接回交,获得子三代种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步骤3和步骤4中,对食用马铃薯、接穗进行消毒的溶液为无水酒精,其浓度为 94%。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步骤6中,所述的营养液为营养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均匀混合而成,其质量比为1:1: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述一种高产、抗病、抗倒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方法,依据原理是,生物表观遗传学认为: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也就是说,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的特点(一般马铃薯中含成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热量66~113J,钙11~60mg,磷15~68mg,铁0.4mg~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黄素0.03~0.11mg,尼克酸0.4~1.1mg,具有丰富的营养功能;此外,马铃薯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具有抗病、抗倒功效)。因此,在理论上,生物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本发明的高产、抗病、抗倒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方法为靶向育种,无性杂交,在育种过程中不改变基因序列,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在发育和细胞增值过程中能稳定传递,从而获得高产、抗病、抗倒小麦后代新品系。一般的培育方法需要8-10年才能培育出的一个新品种,而本发明的培育方法缩短为三年时间,就能培育出一个新品种,从而缩短育种时间,提高培育新品种速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一种高产、抗病、抗倒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方法,该培育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小麦破眠催芽后放入0度的低温芽箱内进行强制春化,35天后完成小麦的强制春化,此时小麦处于苗期,高3公分;

步骤(2):种植食用马铃薯,待食用马铃薯生长至6cm时,将马铃薯一端切断(切断距离为0.8cm);

步骤(3):将小麦苗、一端切断的马铃薯移至无风无菌的智能气候控制室内,智能气候控制室内控制温度保持在20度之间、湿度为60%,用消毒刀片将小麦从分蘖节处切断,保留小麦分蘖节上部分作接穗,对小麦的切断处消毒;

步骤(4):用一端切断的马铃薯做砧木,在马铃薯切断的端口位置上用1.5mm的钻头钻出嫁接孔,嫁接孔深度为马铃薯厚度的2/5,对嫁接孔和周围部位消毒;

步骤(5):将接穗插入嫁接孔中,用医用胶布将做为砧木的马铃薯和接穗一同缠紧;

步骤(6):移入灭菌处理的营养培养箱中,将接穗的马铃薯种植于营养土中,营养土覆盖至嫁接孔以上6mm,营养培养箱闭光,温度为20度,培养26天;

刚进入营养培养箱时,对接穗的马铃薯进行雾化喷水,每1小时喷一次水,直至小麦长出第一片叶时,停止喷水;

用营养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配成的营养液进行施肥,每隔5天喷洒一次,喷洒浓度为200ppm;

步骤(7):移入人工智能气候室,模拟小麦后期生长期条件,室内温度为26度、湿度为60%,白天用自然光,晚上用模拟光7小时,80天后小麦成熟,可以收获小麦种子;

步骤(8):将小麦种子做为子一代种子,50%用于大田种植,从中获取变异的植株,50%作为种子, 再次与一端切断的马铃薯进行嫁接回交,获得子二代种子;

步骤(9):将子二代种子的50%用于大田种植,从中获取变异的植株,50%作为种子,第三次与一端切断马铃薯进行嫁接回交,获得子三代种子。

更具体地,在步骤3和步骤4中,对食用马铃薯、接穗进行消毒的溶液为无水酒精,其浓度为 94%;在步骤6中,所述的营养液为营养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均匀混合而成,其质量比为1:1:1。

本发明依据原理是,生物表观遗传学认为: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也就是说,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的特点(一般马铃薯中含成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热量66~113J,钙11~60mg,磷15~68mg,铁0.4mg~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黄素0.03~0.11mg,尼克酸0.4~1.1mg,具有丰富的营养功能;此外,马铃薯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具有抗病、抗倒功效)。因此,在理论上,生物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本发明的高产、抗病、抗倒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方法为靶向育种,无性杂交,在育种过程中不改变基因序列,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在发育和细胞增值过程中能稳定传递,从而获得高产、抗病、抗倒小麦后代新品系。一般的培育方法需要8-10年才能培育出的一个新品种,而本发明的培育方法缩短为三年时间,就能培育出一个新品种,从而缩短育种时间,提高培育新品种速度。

实施例2

一种高产、抗病、抗倒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方法,该培育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小麦破眠催芽后放入1~2度的低温芽箱内进行强制春化,37~38天后完成小麦的强制春化,此时小麦处于苗期,高3公分;

步骤(2):种植食用马铃薯,待食用马铃薯生长至8cm时,将马铃薯一端切断(切断距离为1cm);

步骤(3):将小麦苗、一端切断的马铃薯移至无风无菌的智能气候控制室内,智能气候控制室内控制温度保持在25度之间、湿度为70%,用消毒刀片将小麦从分蘖节处切断,保留小麦分蘖节上部分作接穗,对小麦的切断处消毒;

步骤(4):用一端切断的马铃薯做砧木,在马铃薯切断的端口位置上用1.5mm的钻头钻出嫁接孔,嫁接孔深度为马铃薯厚度的1/2,对嫁接孔和周围部位消毒;

步骤(5):将接穗插入嫁接孔中,用医用胶布将做为砧木的马铃薯和接穗一同缠紧;

步骤(6):移入灭菌处理的营养培养箱中,将接穗的马铃薯种植于营养土中,营养土覆盖至嫁接孔以上9mm,营养培养箱闭光,温度为22~23度,培养29天;

刚进入营养培养箱时,对接穗的马铃薯进行雾化喷水,每2小时喷一次水,直至小麦长出第一片叶时,停止喷水;

用营养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配成的营养液进行施肥,每隔5天喷洒一次,喷洒浓度为200ppm;

步骤(7):移入人工智能气候室,模拟小麦后期生长期条件,室内温度为29度、湿度为70%,白天用自然光,晚上用模拟光9小时,80天后小麦成熟,可以收获小麦种子;

步骤(8):将小麦种子做为子一代种子,50%用于大田种植,从中获取变异的植株,50%作为种子, 再次与一端切断的马铃薯进行嫁接回交,获得子二代种子;

步骤(9):将子二代种子的50%用于大田种植,从中获取变异的植株,50%作为种子,第三次与一端切断马铃薯进行嫁接回交,获得子三代种子。

更具体地,在步骤3和步骤4中,对食用马铃薯、接穗进行消毒的溶液为无水酒精,其浓度为 94%;在步骤6中,所述的营养液为营养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均匀混合而成,其质量比为1:1:1。

本发明依据原理是,生物表观遗传学认为: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也就是说,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的特点(一般马铃薯中含成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热量66~113J,钙11~60mg,磷15~68mg,铁0.4mg~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黄素0.03~0.11mg,尼克酸0.4~1.1mg,具有丰富的营养功能;此外,马铃薯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具有抗病、抗倒功效)。因此,在理论上,生物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本发明的高产、抗病、抗倒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方法为靶向育种,无性杂交,在育种过程中不改变基因序列,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在发育和细胞增值过程中能稳定传递,从而获得高产、抗病、抗倒小麦后代新品系。一般的培育方法需要8-10年才能培育出的一个新品种,而本发明的培育方法缩短为三年时间,就能培育出一个新品种,从而缩短育种时间,提高培育新品种速度。

实施例3

一种高产、抗病、抗倒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方法,该培育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小麦破眠催芽后放入3度的低温芽箱内进行强制春化,40天后完成小麦的强制春化,此时小麦处于苗期,高3公分;

步骤(2):种植食用马铃薯,待食用马铃薯生长至10cm时,将马铃薯一端切断(切断距离为1.2cm);

步骤(3):将小麦苗、一端切断的马铃薯移至无风无菌的智能气候控制室内,智能气候控制室内控制温度保持在30度之间、湿度为80%,用消毒刀片将小麦从分蘖节处切断,保留小麦分蘖节上部分作接穗,对小麦的切断处消毒;

步骤(4):用一端切断的马铃薯做砧木,在马铃薯切断的端口位置上用1.5mm的钻头钻出嫁接孔,嫁接孔深度为马铃薯厚度的3/5,对嫁接孔和周围部位消毒;

步骤(5):将接穗插入嫁接孔中,用医用胶布将做为砧木的马铃薯和接穗一同缠紧;

步骤(6):移入灭菌处理的营养培养箱中,将接穗的马铃薯种植于营养土中,营养土覆盖至嫁接孔以上12mm,营养培养箱闭光,温度为25度,培养32天;

刚进入营养培养箱时,对接穗的马铃薯进行雾化喷水,每3小时喷一次水,直至小麦长出第一片叶时,停止喷水;

用营养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配成的营养液进行施肥,每隔5天喷洒一次,喷洒浓度为200ppm;

步骤(7):移入人工智能气候室,模拟小麦后期生长期条件,室内温度为32度、湿度为80%,白天用自然光,晚上用模拟光11小时,80天后小麦成熟,可以收获小麦种子;

步骤(8):将小麦种子做为子一代种子,50%用于大田种植,从中获取变异的植株,50%作为种子, 再次与一端切断的马铃薯进行嫁接回交,获得子二代种子;

步骤(9):将子二代种子的50%用于大田种植,从中获取变异的植株,50%作为种子,第三次与一端切断马铃薯进行嫁接回交,获得子三代种子。

更具体地,在步骤3和步骤4中,对食用马铃薯、接穗进行消毒的溶液为无水酒精,其浓度为 94%;在步骤6中,所述的营养液为营养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均匀混合而成,其质量比为1:1:1。

本发明依据原理是,生物表观遗传学认为: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也就是说,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的特点(一般马铃薯中含成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热量66~113J,钙11~60mg,磷15~68mg,铁0.4mg~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黄素0.03~0.11mg,尼克酸0.4~1.1mg,具有丰富的营养功能;此外,马铃薯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具有抗病、抗倒功效)。因此,在理论上,生物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本发明的高产、抗病、抗倒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方法为靶向育种,无性杂交,在育种过程中不改变基因序列,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在发育和细胞增值过程中能稳定传递,从而获得高产、抗病、抗倒小麦后代新品系。一般的培育方法需要8-10年才能培育出的一个新品种,而本发明的培育方法缩短为三年时间,就能培育出一个新品种,从而缩短育种时间,提高培育新品种速度。

附注:本发明培养方法中各步骤中具体参数取值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可根据具体所需达到的小麦的产量、抗病、抗倒、耐旱、耐渍性能等)设定。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