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榆叶梅黑斑病的栽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63490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园林绿化
技术领域
,尤其是一种防治榆叶梅黑斑病的栽植方法。
背景技术
:榆叶梅虽然常见,却不好移栽,榆叶梅不属于耐移栽树种,移栽时应尽量带土球,裸根苗移栽成活率都不高,另外榆叶梅黑斑病是榆叶梅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发病时病斑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随着病情的发展,多个病斑可以相互连接成大的斑块,病斑呈浅红褐色,中后期着生有黑褐色霉状物,此病不仅影响观赏,还影响到榆叶梅的生长,严重时造成叶片过早脱落,故应当加强防治;因此,发明一种能有效防治榆叶梅黑斑病的栽植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防治榆叶梅黑斑病的栽植方法。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治榆叶梅黑斑病的栽植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栽植前栽植坑的处理及榆叶梅树苗的栽种3月上旬,挖出深度为23~25cm、坑径为18~20cm的栽植坑,并将挖出的土壤碾碎,选择完整的、无病虫害的健壮榆叶梅裸根树苗填入栽植坑内进行栽植,盖上处理后的土壤并压实,栽植后立即浇透水、之后每隔13~15天浇透水一次,第二天开始浇营养液a、之后每隔18~20天浇一次营养液a;所述的营养液a,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将5.7~5.9重量份的蓖麻根、1.5~1.7重量份的橘皮、7.4~7.6重量份的樟脑草和9.3~9.5重量份的苦树皮混合粉碎,投入480~490重量份的水中大火煮沸,文火熬煮58~60min,室温自然冷却,过滤,取熬煮液,加入11~12重量份的过磷酸钙和4.1~4.3重量份的甘草酸二铵混合搅拌均匀,得营养液a;(2)榆叶梅树苗栽种后的修剪栽种后当年10月下旬树苗高1.7~1.8m处短截定干,剪口芽留壮,芽作为主枝的延长枝,待侧枝长出20cm时留3~4个错落着生、生长健壮的枝条作为主枝培养,并摘心,主枝分枝角度为50~55度;之后每年7月上旬和11月下旬剪去杂乱的交叉枝、重叠枝、平行枝、轮生枝、对生枝、瘦弱枝、病态枝;每次修剪后对树苗喷施营养液b,连续喷施两次、间隔时间为6~7天;所述的营养液b,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曲安西龙1.2~1.3份、珠蛋白锌胰岛素0.8~0.9份、益智提取物2.6~2.8份、桂枝提取物3.3~3.5份、余量为溶剂;(3)榆叶梅树苗栽种后的营养补充栽种25~27天后开始喷施营养液c,之后每隔28~30天喷施一次;所述的营养液c,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穿地龙提取物1.7~1.8份、水皂角提取物3.6~3.8份、苯唑西林钠2.1~2.2份、核糖霉素1.1~1.2份、硫酸锌8.6~9份、余量为溶剂;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所述的营养液a,每次的使用量为570~580ml/株。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所述的营养液b的质量分数为0.36%~0.38%,每次的使用量为170~180ml/株。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3)所述的营养液c的质量分数为0.55%~0.57%,每次的使用量为230~240ml/株。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治榆叶梅黑斑病的栽植方法,采用本发明修剪方式进行修剪有效控制新梢徒长,改善光照条件,留下枝条的养分集中,使得枝条长得健壮,促进花芽分化,修剪后喷施营养液b,有效促进剪切口愈合,避免病菌滋生从剪切口侵入进入树苗内部引起病害的发生;树苗栽植后定期根施营养液a,不但为树苗生长补充所需养分,促进其花芽叶健壮生长,增强环境适应能力,提高成活率,而且能够有效抑制土壤病菌的滋生,提高树苗的抗病抗菌能力;树苗栽植后定期喷施营养液c,不但能够有效提高树苗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强树苗的细胞活性,促进营养成分的运输和转化,提高坐花率,延长开花时间,而且能够有效杀灭和抑制空气中病菌,尤其对黑斑病病菌有强力的杀灭效果,有效避免病菌从气孔侵入,避免病斑的形成,有效防治黑斑病病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用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防治榆叶梅黑斑病的栽植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栽植前栽植坑的处理及榆叶梅树苗的栽种3月上旬,挖出深度为23~25cm、坑径为18~20cm的栽植坑,并将挖出的土壤碾碎,选择完整的、无病虫害的健壮榆叶梅裸根树苗填入栽植坑内进行栽植,盖上处理后的土壤并压实,栽植后立即浇透水、之后每隔13~15天浇透水一次,第二天开始浇营养液a、之后每隔18~20天浇一次营养液a;所述的营养液a,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将5.7重量份的蓖麻根、1.5重量份的橘皮、7.4重量份的樟脑草和9.3重量份的苦树皮混合粉碎,投入480重量份的水中大火煮沸,文火熬煮58~60min,室温自然冷却,过滤,取熬煮液,加入11重量份的过磷酸钙和4.1重量份的甘草酸二铵混合搅拌均匀,得营养液a;(2)榆叶梅树苗栽种后的修剪栽种后当年10月下旬树苗高1.7~1.8m处短截定干,剪口芽留壮,芽作为主枝的延长枝,待侧枝长出20cm时留3~4个错落着生、生长健壮的枝条作为主枝培养,并摘心,主枝分枝角度为50~55度;之后每年7月上旬和11月下旬剪去杂乱的交叉枝、重叠枝、平行枝、轮生枝、对生枝、瘦弱枝、病态枝;每次修剪后对树苗喷施营养液b,连续喷施两次、间隔时间为6~7天;所述的营养液b,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曲安西龙1.2份、珠蛋白锌胰岛素0.8份、益智提取物2.6份、桂枝提取物3.3份、余量为溶剂;(3)榆叶梅树苗栽种后的营养补充栽种25~27天后开始喷施营养液c,之后每隔28~30天喷施一次;所述的营养液c,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穿地龙提取物1.7份、水皂角提取物3.6份、苯唑西林钠2.1份、核糖霉素1.1份、硫酸锌8.6份、余量为溶剂;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所述的营养液a,每次的使用量为570ml/株。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所述的营养液b的质量分数为0.36%,每次的使用量为170ml/株。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3)所述的营养液c的质量分数为0.55%,每次的使用量为230ml/株。实施例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防治榆叶梅黑斑病的栽植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栽植前栽植坑的处理及榆叶梅树苗的栽种3月上旬,挖出深度为23~25cm、坑径为18~20cm的栽植坑,并将挖出的土壤碾碎,选择完整的、无病虫害的健壮榆叶梅裸根树苗填入栽植坑内进行栽植,盖上处理后的土壤并压实,栽植后立即浇透水、之后每隔13~15天浇透水一次,第二天开始浇营养液a、之后每隔18~20天浇一次营养液a;所述的营养液a,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将5.8重量份的蓖麻根、1.6重量份的橘皮、7.5重量份的樟脑草和9.4重量份的苦树皮混合粉碎,投入485重量份的水中大火煮沸,文火熬煮58~60min,室温自然冷却,过滤,取熬煮液,加入11.5重量份的过磷酸钙和4.2重量份的甘草酸二铵混合搅拌均匀,得营养液a;(2)榆叶梅树苗栽种后的修剪栽种后当年10月下旬树苗高1.7~1.8m处短截定干,剪口芽留壮,芽作为主枝的延长枝,待侧枝长出20cm时留3~4个错落着生、生长健壮的枝条作为主枝培养,并摘心,主枝分枝角度为50~55度;之后每年7月上旬和11月下旬剪去杂乱的交叉枝、重叠枝、平行枝、轮生枝、对生枝、瘦弱枝、病态枝;每次修剪后对树苗喷施营养液b,连续喷施两次、间隔时间为6~7天;所述的营养液b,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曲安西龙1.25份、珠蛋白锌胰岛素0.85份、益智提取物2.7份、桂枝提取物3.4份、余量为溶剂;(3)榆叶梅树苗栽种后的营养补充栽种25~27天后开始喷施营养液c,之后每隔28~30天喷施一次;所述的营养液c,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穿地龙提取物1.75份、水皂角提取物3.7份、苯唑西林钠2.15份、核糖霉素1.15份、硫酸锌8.8份、余量为溶剂;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所述的营养液a,每次的使用量为575ml/株。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所述的营养液b的质量分数为0.37%,每次的使用量为175ml/株。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3)所述的营养液c的质量分数为0.56%,每次的使用量为235ml/株。实施例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防治榆叶梅黑斑病的栽植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栽植前栽植坑的处理及榆叶梅树苗的栽种3月上旬,挖出深度为23~25cm、坑径为18~20cm的栽植坑,并将挖出的土壤碾碎,选择完整的、无病虫害的健壮榆叶梅裸根树苗填入栽植坑内进行栽植,盖上处理后的土壤并压实,栽植后立即浇透水、之后每隔13~15天浇透水一次,第二天开始浇营养液a、之后每隔18~20天浇一次营养液a;所述的营养液a,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将5.9重量份的蓖麻根、1.7重量份的橘皮、7.6重量份的樟脑草和9.5重量份的苦树皮混合粉碎,投入490重量份的水中大火煮沸,文火熬煮58~60min,室温自然冷却,过滤,取熬煮液,加入12重量份的过磷酸钙和4.3重量份的甘草酸二铵混合搅拌均匀,得营养液a;(2)榆叶梅树苗栽种后的修剪栽种后当年10月下旬树苗高1.7~1.8m处短截定干,剪口芽留壮,芽作为主枝的延长枝,待侧枝长出20cm时留3~4个错落着生、生长健壮的枝条作为主枝培养,并摘心,主枝分枝角度为50~55度;之后每年7月上旬和11月下旬剪去杂乱的交叉枝、重叠枝、平行枝、轮生枝、对生枝、瘦弱枝、病态枝;每次修剪后对树苗喷施营养液b,连续喷施两次、间隔时间为6~7天;所述的营养液b,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曲安西龙1.3份、珠蛋白锌胰岛素0.9份、益智提取物2.8份、桂枝提取物3.5份、余量为溶剂;(3)榆叶梅树苗栽种后的营养补充栽种25~27天后开始喷施营养液c,之后每隔28~30天喷施一次;所述的营养液c,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穿地龙提取物1.8份、水皂角提取物3.8份、苯唑西林钠2.2份、核糖霉素1.2份、硫酸锌9份、余量为溶剂;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所述的营养液a,每次的使用量为580ml/株。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所述的营养液b的质量分数为0.38%,每次的使用量为180ml/株。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3)所述的营养液c的质量分数为0.57%,每次的使用量为240ml/株。对比例1现有技术榆叶梅的普通栽植方法对比例2一种防治榆叶梅黑斑病的栽植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没有使用营养液a,其他条件均相同。对比例3一种防治榆叶梅黑斑病的栽植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2)没有使用营养液b,其他条件均相同。对比例4一种防治榆叶梅黑斑病的栽植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3)没有使用营养液c,其他条件均相同。使用本实施例的栽植方法与对比例的栽植方法对单瓣榆叶梅进行栽植,每组栽植100株,统计其黑斑病病害率和成活率,实验对比结果如下表:表1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对比结果黑斑病病害率(%)成活率(%)实施例1198实施例2298实施例3299对比例11979对比例2987对比例3692对比例41190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栽植方法能有效降低榆叶梅黑斑病病害率,提高其成活率。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