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02262阅读:13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的种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红茶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的古国,发现和利用茶树约有万余年的历史,是人类饮茶、种茶、制茶的发源地。茶叶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中最具有生命力、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文明健康饮料,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和茶文化的兴起,人们对茶叶数量、质量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加与提高。硒,元素符号se,是一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具有抗癌、抗衰老(抗氧化)和提高人体免疫力、拮抗重金属等生物学特性。食物链中的硒主要来源于土壤。不同地区土壤中硒含量分布不均匀,依据局部贫硒土壤实施和开展针对性的富硒工作,优化食物链中的硒含量水平是农业生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我国有72%的县(市)低硒或缺硒,黑龙江、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等严重缺硒地区有克山病、大骨节病发生,一些癌症高发区(如江苏启东市)也属低硒区。在茶叶中增加硒含量,种植富硒茶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硒的摄入量。申请号为201410020837.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有机富硒茶的健康生态种植方法。通过该种植方法虽然可以得到富硒茶叶,但由于茶叶对硒的吸收能力有限,因此向土壤中施入有机硒肥后,经过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将会带走大量的硒元素,从而导致硒元素的流失;土壤中硒元素的流失将直接影响茶叶中硒元素的含量,造成有机硒肥的浪费。另外,从施肥到采摘之间具有几个月的间隔期,而茶叶嫩芽的长成仅在15~20天,在施肥后随着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土壤中的硒含量将逐渐降低,而在采摘时,嫩芽的生长将无法得到足够的硒元素的补给,因此也将影响茶叶中硒的含量。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茶叶内硒含量,并提高有机硒肥的利用率的红茶种植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红茶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有机硒肥:用家禽家畜的粪便3000公斤同沼气液150公斤均匀搅拌,搅拌的同时100公斤水和20公斤亚硒酸钠喷洒其中搅拌均匀,其中亚硒酸钠的硒含量大于等于40%,然后堆放一起用薄膜覆盖上,四周不见肥料为止,温度控制在40℃-60℃,发酵时间为15天;2)施肥: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按照距离茶树30cm,挖10cm深的浅沟,将发酵后的有机硒肥均匀条施于行间;3)种草:在浅沟上覆盖一层稻草或杂草,并在稻草或杂草上播撒苜蓿种子,然后在稻草或杂草上覆盖2~3cm的薄土,并喷水使土壤湿润;4)翻土:春季茶叶发芽前5~10天,将苜蓿草铲除,并将苜蓿草覆盖在10~15cm的土壤下;5)采摘:春茶发芽后15~20天进行采摘。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一)当在茶间施完有机硒肥后不久,有机硒肥迅速渗入土壤中,且此时苜蓿还未开始生长,因此此时茶树将大量的吸收硒元素,从而在茶树中储备硒元素;随着时间增长,有机硒肥将逐渐板结,因此有机硒肥中的部分硒元素无法进入土壤中,则该部分硒元素将被苜蓿所吸收;另外,雨水冲刷也容易使硒元素流失,而苜蓿属于聚硒植物,因此能够大量的吸收硒元素,从而防止硒元素流失。(二)向土壤中施完有机硒肥后,有机硒肥将在土壤中继续发酵,从而产生一定的热量,而通过稻草或杂草将有机硒肥覆盖,则具有保温作用,因此将苜蓿种子播撒在稻草或杂草上,可以使苜蓿种子处于较适宜的温度中,有利于苜蓿种子发芽。(三)随着时间延长,有机硒肥将逐渐结块变硬,因此不便于有机硒肥中的硒元素渗入土壤中,且随着茶树吸收及雨水冲刷等因素,土壤中的硒元素逐渐降低。在春季茶树发芽时,嫩叶迅速生长,因此茶树发芽前5~10天将苜蓿草铲除并埋于土壤中,则苜蓿草将腐烂成生物肥,且由于苜蓿草内含有大量的硒元素,可使土壤中的硒元素再次升高,从而获得富硒茶叶。(四)苜蓿属于豆科植物,具有固氮作用,可以有效的为土壤中增加养分,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在步骤3)种草结束后50天,对苜蓿草进行一次收割,并将收割后的苜蓿草集中堆积于一处,待苜蓿草腐烂后,将腐烂后的苜蓿草散布在茶间。对苜蓿草进行刈割,有助于苜蓿草生长,且苜蓿草生长过高,则不利于对茶间环境进行维护;而将收割后的苜蓿草发酵为生物肥,并投入茶间,有利于保证土壤中硒元素的平衡,从而保证茶树中硒元素的平衡。优选方案二: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在步骤3)种草结束并完成第一次收割35天后,对苜蓿草进行二次收割,并将收割后的苜蓿草集中堆积于一处,待苜蓿草腐烂后,将腐烂后的苜蓿草散布在茶间。苜蓿草种植后50天左右则可进行刈割,第一次刈割后每隔35天可刈割一次。优选方案三:作为对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在步骤4)翻土的过程中,在被铲除的苜蓿草表面撒上生石灰,然后再将苜蓿草用土覆盖。春季温度回升,苜蓿草铲除后并掩埋在土壤中,苜蓿草腐烂的同时会滋生大量的细菌,且苜蓿草腐烂的同时将给害虫虫卵的孵化提供较为舒适的环境,因此在苜蓿草表面撒上生石灰可以防止细菌滋生、虫卵孵化,以防止茶树遭受虫害。优选方案四:作为对优选方案三的进一步优化,在步骤2)施肥的过程中,先在浅沟中铺设一层生石灰,然后再将有机硒肥施于行间。由于苜蓿草适合生长于碱性土壤中,因此在土壤中铺设生石灰可使土壤呈碱性;另外,生石灰还具有杀菌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将对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数据进行对比,实施例一在占地面积为5亩的实验茶园一中进行,实施例二在占地面积为5亩的实验茶园二中进行;实验茶园一和实验茶园二之间相隔1千米,且实验茶园一和实验茶园二的土壤性质相同。在对实验茶园一和实验茶园二进行实验之前,对实验茶园一和实验茶园二的维护方式相同。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红茶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有机硒肥:用家禽家畜的粪便3000公斤同沼气液150公斤均匀搅拌,搅拌的同时100公斤水和20公斤亚硒酸钠喷洒其中搅拌均匀,其中亚硒酸钠的硒含量大于等于40%,然后堆放一起用薄膜覆盖上,四周不见肥料为止,温度控制在40℃-60℃,发酵时间为15天。2)施肥: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按照距离茶树30cm,挖10cm深的浅沟,并在浅沟内均匀地铺设一层生石灰,然后再将发酵后的有机硒肥均匀条施于行间。3)种草:在浅沟上覆盖一层稻草或杂草,并在稻草或杂草上播撒苜蓿种子,然后在稻草或杂草上覆盖2~3cm的薄土,并喷水使土壤湿润;在苜蓿播种后的第50天,对苜蓿草进行第一次刈割,并将收割后的苜蓿草堆积于一处并放置20天后,待苜蓿草腐烂后,将腐烂后的苜蓿草分散到茶间;在第一次刈割后35天,对苜蓿草进行第二次刈割,并将收割后的苜蓿草堆积于一处并放置20天后,待苜蓿草腐烂后,将腐烂后的苜蓿草分散到茶间。4)翻土:春季茶叶发芽前5~10天,将苜蓿草铲除,在被铲除的苜蓿草表面撒上生石灰,并将苜蓿草覆盖在10~15cm的土壤下。5)采摘:春茶发芽后15~20天进行采摘。表1:实施例一中所采茶叶的含硒情况:发芽后采摘时间采摘标准含硒μg/g第10天一芽一叶0.391第15天一芽二叶0.463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红茶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有机硒肥:用家禽家畜的粪便3000公斤同沼气液150公斤均匀搅拌,搅拌的同时100公斤水和20公斤亚硒酸钠喷洒其中搅拌均匀,其中亚硒酸钠的硒含量大于等于40%,然后堆放一起用薄膜覆盖上,四周不见肥料为止,温度控制在40℃-60℃,发酵时间为15天。2)施肥: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按照距离茶树30cm,挖10cm深的浅沟,并在浅沟内均匀地铺设一层生石灰,然后再将发酵后的有机硒肥均匀条施于行间。3)覆盖:在施肥后的浅沟上面盖一层稻草或杂草。4)采摘:春茶发芽后15~20天进行采摘。表2:实施例二中所采茶叶的含硒情况:发芽后采摘时间采摘标准含硒μg/g第10天一芽一叶0.340第15天一芽二叶0.411将表1和表2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看出,通过实施例一培育出的茶叶中的含硒量比实施例二培育出的茶叶的含硒量具有明显提升;从而可以看出,在实施例二中,有机硒肥中的硒元素具有一定量的流失,而通过实施例一的方式,可以提高有机硒肥中硒元素的利用率。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