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南美白对虾分塘‑过塘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64943阅读:23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业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南美白对虾分塘-过塘方法。



背景技术:

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教授率先由美国引进此虾,并在一九九二年突破了育苗关,从小试到中试直至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目前我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浙江、山东、河北等省或自治区已逐步推广养殖,天津市汉沽区杨家泊镇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世界闻名,有“中国鱼虾之乡”的美称,其中隶属南美白对虾的技术最为成熟。

南美白对虾肉质鲜美,加工出肉率可高达67%,适温范围广,可在18-32℃生长,适盐范围也广,可在盐度1-40‰条件下生长,是一种优良的淡化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生长快,抗病能力强,现已逐渐成为我国南方的主要养殖虾种。我国厦门、北海、南宁和广州等地均有虾苗、虾无节幼体或亲虾供货。

分塘-过塘就是将几个塘的虾苗集中于一个塘暂养一段时间,然后分开养殖。这样操作的好处是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增氧机用电,另外对于进水有限制的地区有利于优化生产安排。虾长至3-4厘米时过塘。其普遍操作方式是将子塘进好水,然后调节盐度与母塘一致。接下来消毒、解毒后预约“拉网队”,在某日早上过塘操作。过塘后一两天不投喂饲料。

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经历二十多年,其中不乏分塘-过塘操作,但大多数以过塘失败告终,导致近几年行业内极少有过塘操作。目前分塘-过塘普遍操作是,子塘进好水,调节盐度与母塘一致,进行消毒、解毒,然后拉网分塘-过塘。这种操作带来的弊端如下:(1)子塘与母塘仅仅是盐度相同,子塘的ph值、总碱度、硬度、溶解氧、藻类组成和比例等处在南美白对虾生存合适范围内而已。极难控制子母塘之间保持相接近。这样就会给过到子塘的虾苗产生极大的应激。(2)集中于早上过塘仅仅是因为凉爽,虾的代谢相对缓慢而已。未考虑到虾抗应激能力问题。(3)“拉网队”以拉网次数收费,其操作简单粗暴。对虾苗的机械损伤较大。(4)过塘后一两天投喂饲料可能导致虾苗到子塘后因无法获得足够营养而体弱染病。(5)正常情况下,虾体长处于3-4厘米时恰好完成“转肝”的生理发育期。但由于水温、水质、营养、天气等等各种原因会产生“转肝”拖延,此种情况下其抗应激能力差不适合过塘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南美白对虾分塘-过塘方法,上述方法可以明显提高虾苗分塘-过塘的成活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南美白对虾分塘-过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子塘处理

在母塘虾苗进入转肝期时将子塘水进至100cm;调节子塘水的盐度与母塘水的盐度相同;然后每亩水体用5-7千克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次日用硫代硫酸钠解毒除去余氯;子塘的增氧机始终与母塘开关一致;固定水泵;

s2换水

分四次进行母塘-子塘交换水:第一次,交换的水量为母塘水体积的5%;第二次,交换的水量为母塘水体积的10%;第三次,交换的水量为母塘水体积的30%;第四次,此次交换水开始后两台水泵直到虾苗过到子塘并蜕完壳停止;其中,前三次换水操作要在虾蜕壳前完成,第四次要在虾蜕壳前5小时完成;在每次交换水时如出现异常情况,暂停换水,等虾苗恢复正常后再进行交换水;

s3拉网分塘-过塘

第四次交换水过程中见到两次蜕壳都正常情况下,于第三次蜕壳前5小时拉网分塘-过塘;拉网分塘-过塘时遇异常泼洒维生素c和葡萄糖抗应激;

s4饲喂

分塘-过塘操作完成,等虾进入子塘蜕壳后停止交换水并开始投喂,第一次投喂量为虾苗总重的1%,以后一直以投喂量的2%放于料缯,控制吃料时间1.5-2小时之间。

一种南美白对虾分塘-过塘方法,子塘处理后,分四次交换水,充分保障了子塘与母塘生态环境的一致性,减少虾苗分塘-过塘后的应激现象。虾苗分塘-过塘在虾蜕壳前完成,可以减少在拉网过程中受到的机械损伤。使用新网进行拉网,可以降低虾苗感染病菌的风险。上述分塘-过塘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分塘-过塘时,虾苗的成活率。

优选地,s1所述水泵固定在浮子上,使水泵浮于水表层下10~20厘米位置。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当虾苗肝脏表层的白色包膜至肝脏表面60%时开始子母塘之间交换水。

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维生素c用量为100克每亩水体,所述葡糖糖用量为2500克每亩水体。

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采用新网进行拉网分塘-过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南美白对虾分塘-过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子塘处理;s2换水:分四次进行母塘-子塘交换水:第一次,交换的水量为母塘水体积的5%;第二次,交换的水量为母塘水体积的10%;第三次,交换的水量为母塘水体积的30%;第四次,此次交换水开始后两台水泵直到虾苗过到子塘并蜕完壳停止;其中,前三次换水操作要在虾蜕壳前完成,第四次要在虾蜕壳前5小时完成;在每次交换水时如出现异常情况,暂停换水,等虾苗恢复正常后再进行交换水;

s3拉网分塘-过塘;s4饲喂。子塘处理后,分四次交换水,充分保障了子塘与母塘生态环境的一致性,减少虾苗分塘-过塘后的应激现象。虾苗分塘-过塘在虾蜕壳前完成,可以减少在拉网过程中受到的机械损伤。使用新网进行拉网,可以降低虾苗感染病菌的风险。上述分塘-过塘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分塘-过塘时,虾苗的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简单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选取虾长3~4厘米,1000只进行实验,计算分塘-过塘后虾苗的成活率。

实施例1

一种南美白对虾分塘-过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子塘处理

在母塘虾苗进入转肝期时(肝脏变红)将子塘水进至100cm;调节子塘水的盐度与母塘相同;然后每亩水体用5千克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次日用硫代硫酸钠解毒除去余氯;子塘的增氧机始终与母塘开关一致;将潜水泵固定在浮子上,使其悬浮于水表层下10-20厘米范围内摆放好换水水泵;

s2换水

观察虾苗肝脏变化。其颜色转为褐色后由肝脏下方产生白色卵磷脂包膜逐渐向上延伸。当肝脏表层的白色包膜包裹至肝脏表面60%时开始子母塘之间交换水。

分四次进行母塘-子塘交换水:第一次,交换的水量为母塘水体积的5%;第二次,交换的水量为母塘水体积的10%;第三次,交换的水量为母塘水体积的30%;第四次,此次交换水开始后两台水泵直到虾苗过到子塘并蜕完壳停止;其中,前三次换水操作要在虾蜕壳前完成,第四次要在虾蜕壳前5小时完成;在每次交换水时如出现异常情况,暂停换水,等虾苗恢复正常后再进行交换水;

第四次交换水过程中见到两次蜕壳都正常情况下,于第三次蜕壳前5小时拉网过塘-分塘。如遇异常泼洒维生素c(100克每亩水体)和葡萄糖(2500克每亩水体)抗应激。

s3拉网分塘-过塘

过塘拉网禁止雇佣“拉网队”,使用自己的网具有避免病害传染。操作柔和尽量减少虾苗性机械损伤。

s4饲喂

分塘-过塘操作完成,等虾进入子塘蜕壳后停止交换水并开始投喂,第一次投喂量为虾苗总重的1%,以后一直以投喂量的2%放于料缯,控制吃料时间1.5-2小时之间。

经计算分塘-过塘后虾苗的成活率为98%。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