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猕猴桃幼树培植的整形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22285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猕猴桃幼树培植的整形方法,尤其是规模化的大田栽培。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猕猴桃是多年生藤蔓果树,枝条生长迅速,经济寿命可以超过50年,猕猴桃本身不能直立生长,为了不使枝蔓相互缠绕,应选择合理的搭架支撑给予其生长空间,在特定架面下配合合理的整形方式,才能使植株长期保持健壮生长和良好的结果能力。随着猕猴桃的大面积栽植,标准化栽培管理是规模化管理的关键,良好的树形是猕猴桃优质高产的基础。

目前,已有技术对猕猴桃树形的培植没有明确的技术标准,存在枝蔓分工不明确、产量不稳定、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平衡等缺陷。大量实践证明:良好的树形,是实现高产、优质和稳产的基本保障,而整形是构建猕猴桃良好树形的基础,整形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以后多年的生长结果,从建园开始就应该按照标准进行整形,否则成年后对不规范的树形就难于再进行改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枝蔓分工明确,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能实现优质、高产和稳产的标准化的猕猴桃幼树培植的整形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其技术方案为:一种猕猴桃幼树培植的整形方法,它包括利用大棚架线在幼树的生长过程中对其主干、主蔓和侧蔓进行修剪、整形和树势的培养,其特征在于:

a、主干的培养:嫁接后一年生树为主干培养的关键时期,夏季和冬季修剪整形的主要任务是使主干增粗拉直,以满足主蔓生长的骨架支撑,其具体方法为:一是在幼苗期嫁接后,选留一根直立向上的枝蔓用牵引绳对其进行牵引让其直立生长和避免被风吹断,并在根茎部预留1-2根侧芽,且至其生长到40cm时进行反复摘心,以促发枝叶制造养分供给主干生长;二是及时对直立主干进行扶壮,在春夏枝蔓生长旺季,当顶端变纤弱或弯曲时及时进行摘心或短截,并去除主干上其它侧芽以保证主干增粗和直立生长;三是当夏季主干顶端生长超出棚架线上30cm,且接芽主干粗度达到1cm时,回剪至棚架线下50cm,并只在剪口处留下两饱满芽用于培养成两根主蔓;和

b、主蔓的培养:嫁接后二年生树为主蔓培养的关键时期;在一年生树着重培养主干后,二年生树便着重培养两根主蔓,夏季和冬季修剪整形的主要任务是使主蔓增粗定形,以确保给侧蔓以牢固的架面支撑,其具体方法为:一是让剪口处预留的两饱满芽使其抽发成两根主蔓,并使主蔓与主干的延长线成60~70°夹角;二是当两主蔓生长至50~60cm时,分别沿棚架线绑缚在架线上,且绑缚时只在主蔓分蔓处绑一道,让主蔓自然生长;三是当主蔓生长至100~110cm时,进行摘心和扭梢,让其增粗和促发侧枝生长,并适当进行绑缚,以避免被风吹断和保证主蔓的生长方向;四是在冬季修剪时注意对两主蔓进行扶壮短截及侧蔓培养,短截时将主蔓回短至枝干粗度1cm处,并在剪口预留一个向上的顶芽,且剪口距离留芽3cm,同时,做好防冻处理,以避免冬季冻伤顶芽影响来年主蔓生长;和

c、侧蔓的培养:嫁接后三年生树为侧蔓培养的关键时期;在二年生树着重培养两根主蔓的基础上,三年生树便要着重培养侧蔓,夏季和冬季修剪整形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主干、主蔓强弱决定侧枝的数量,做到以树定产,其具体方法为:一是要根据主蔓粗度确定侧枝预留数量,尤其是在上架第一年冬季修剪时要根据树势情况决定侧枝预留数量,其标准为:当主蔓顶端枝干粗度达到1.5cm及以上时,则每根主蔓按间距30cm选留3~4根侧向互生侧枝,来培养成主蔓两侧的侧蔓,当主蔓顶端枝干粗度不足1.5cm时,则只选留1~2根侧向互生侧枝,当主蔓顶端枝干粗度不足1cm时,则不留侧枝以培养树势;二是要注意平衡两根主蔓的长势,当两主蔓长势不一致时,较弱主蔓修剪要重于较强主蔓,且预留侧枝数量强蔓多于弱蔓,直至待其生长最后达到预留侧枝数量;三是在侧蔓的生长过程中,要视其长势强弱进行短截,对粗度达到1cm及以上的,则短留6~8个饱满芽,来培养成侧蔓的侧枝,对粗度0.8以上不足1cm的,则只短留4~6个饱满芽,直至待其生长最后达到预留侧枝数量,且每根侧蔓最终枝长修剪为150cm;四是修剪结束后及时用软绳将枝蔓绑缚在架线上,以校正和固定其生长方向,保证空间的有效利用,且在绑缚时注意不要伤害留芽;和

d、树势的培养:通过所述主干、主蔓和侧蔓的培养,最终形成:一主干、两主蔓和八侧蔓的树形;主干越直越有利于营养运输,其最佳高度为170cm;主蔓要培养成在架下20cm处与主干的延长线成60~70°夹角向两边横向平行生长,也要直,其最佳长度为100~150cm;侧蔓在每侧主蔓上最佳4枝,长度为150cm,且挂果后对侧蔓上的侧枝要进行遂年更替,其具体方法为:在结果当年的侧枝旁选择预留春梢作为来年的结果枝,这样不仅保证了每年结果枝的轮换,也为当年结果枝提供了营养供给,且侧枝交替更新又确保了每年的稳产与高产。

本发明相比已有技术具有下列优点:一是给幼树培植整形明确了任务目标和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操作规范,有利于规模化栽培的标准化建园;二是树势树形简洁规整,有利于田间作业和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三是树势树形构建合理,功能分工明确,空间利用率高,保证了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为优质、高产和稳产提供了保障,并提高了果品品质;四是枝蔓生长旺盛,封园率可达100%,降低了风疤和日灼危害,提高了优果率,商品果率可达95%以上,甚至可免套袋处理,为果农降费增收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下面将通过附图(实施例)给予详述:

图1、为本发明培植的树势树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给出了本发明幼树培植整形后最终构建形成的一种具体树势树形。可以看出,这种树势树形由一根直立的主干1、与主干1延长线成60~70°夹角向两边横向平行生长的两根主蔓2和每侧主蔓2上侧向互生的4支侧蔓3构成。其具体的培植方法如下:

1、主干的培养:嫁接后一年生树为主干培养的关键时期,夏季和冬季修剪整形的主要任务是使主干增粗拉直,以满足主蔓生长的骨架支撑,其具体方法为:一是在幼苗期嫁接后,选留一根直立向上的枝蔓用牵引绳对其进行牵引让其直立生长和避免被风吹断,并在根茎部预留1-2根侧芽,且至其生长到40cm时进行反复摘心,以促发枝叶制造养分供给主干生长;二是及时对直立主干进行扶壮,在春夏枝蔓生长旺季,当顶端变纤弱或弯曲时及时进行摘心或短截,并去除主干上其它侧芽以保证主干增粗和直立生长;三是当夏季主干顶端生长超出棚架线上30cm,且接芽主干粗度达到1cm时,回剪至棚架线下50cm,并只在剪口处留下两饱满芽用于培养成两根主蔓;

2、主蔓的培养:嫁接后二年生树为主蔓培养的关键时期;在一年生树着重培养主干后,二年生树便着重培养两根主蔓,夏季和冬季修剪整形的主要任务是使主蔓增粗定形,以确保给侧蔓以牢固的架面支撑,其具体方法为:一是让剪口处预留的两饱满芽使其抽发成两根主蔓,并使主蔓与主干的延长线成60~70°夹角;二是当两主蔓生长至50~60cm时,分别沿棚架线绑缚在架线上,且绑缚时只在主蔓分蔓处绑一道,让主蔓自然生长;三是当主蔓生长至100~110cm时,进行摘心和扭梢,让其增粗和促发侧枝生长,并适当进行绑缚,以避免被风吹断和保证主蔓的生长方向;四是在冬季修剪时注意对两主蔓进行扶壮短截及侧蔓培养,短截时将主蔓回短至枝干粗度1cm处,并在剪口预留一个向上的顶芽,且剪口距离留芽3cm,同时,做好防冻处理,以避免冬季冻伤顶芽影响来年主蔓生长;

3、侧蔓的培养:嫁接后三年生树为侧蔓培养的关键时期;在二年生树着重培养两根主蔓的基础上,三年生树便要着重培养侧蔓,夏季和冬季修剪整形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主干、主蔓强弱决定侧枝的数量,做到以树定产,其具体方法为:一是要根据主蔓粗度确定侧枝预留数量,尤其是在上架第一年冬季修剪时要根据树势情况决定侧枝预留数量,其标准为:当主蔓顶端枝干粗度达到1.5cm及以上时,则每根主蔓按间距30cm选留3~4根侧向互生侧枝,来培养成主蔓两侧的侧蔓,当主蔓顶端枝干粗度不足1.5cm时,则只选留1~2根侧向互生侧枝,当主蔓顶端枝干粗度不足1cm时,则不留侧枝以培养树势;二是要注意平衡两根主蔓的长势,当两主蔓长势不一致时,较弱主蔓修剪要重于较强主蔓,且预留侧枝数量强蔓多于弱蔓,直至待其生长最后达到预留侧枝数量;三是在侧蔓的生长过程中,要视其长势强弱进行短截,对粗度达到1cm及以上的,则短留6~8个饱满芽,来培养成侧蔓的侧枝,对粗度0.8以上不足1cm的,则只短留4~6个饱满芽,直至待其生长最后达到预留侧枝数量,且每根侧蔓最终枝长修剪为150cm;四是修剪结束后及时用软绳将枝蔓绑缚在架线上,以校正和固定其生长方向,保证空间的有效利用,且在绑缚时注意不要伤害留芽;

4、树势的培养:通过所述主干、主蔓和侧蔓的培养,最终形成:一主干、两主蔓和八侧蔓的树形;主干越直越有利于营养运输,其最佳高度为170cm;主蔓要培养成在架下20cm处与主干的延长线成60~70°夹角向两边横向平行生长,也要直,其最佳长度为100~150cm;侧蔓在每侧主蔓上最佳4枝,长度为150cm,且挂果后对侧蔓上的侧枝要进行遂年更替,其具体方法为:在结果当年的侧枝旁选择预留春梢作为来年的结果枝,这样不仅保证了每年结果枝的轮换,也为当年结果枝提供了营养供给,且侧枝交替更新又确保了每年的稳产与高产,在树体营养供给充足及树干允许下,每一侧枝平均挂果10-15kg,单株树可挂果80-100kg,商品果率可达95%以上,在株行距2m*3m的丰产园,亩产可达1000-1500kg。

综上所述,本发明已通过具体的实施例给予了详述,但当然不用说在本发明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常识可作出一些适应性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均不超出本发明权利要求1的保护范围,例如,对所述的树高、枝长和距离的要求,虽然它对植株生长的营养平衡、空间利用率、产量和园区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但显然它不具有纯数学意义上的测量标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