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苗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3903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种苗培养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种苗培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种苗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扦插是植物快速繁殖、规模化生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育苗盘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育苗质量。育苗盘,是工厂化种苗生产工艺中的一种重要器具,不论是花卉还是蔬菜,育苗盘育苗是现代园艺最根本的一项变革,为快捷和大批量生产提供了保证。

常规的育苗盘为一体式穴盘结构,盘座上设有多个凹陷的育苗槽,播种时,先往各育苗槽中填充土壤,然后在填充好的土壤中点播种子,经过培育,种子萌芽生根。种苗生长到一段阶段后需要将其移植到空间更宽敞的培养容器中或移栽到土地上。然而,现有的育苗盘采用了一体式结构,移栽的时候需要拔出土壤中的小苗,小苗根部周围的土壤因此会有散落,小苗根部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影响小苗移栽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育苗盘移植起土不方便、容易损伤种苗根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种苗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种苗培养装置,包括定位器和平行放置在定位器上的土培条;上述定位器包括底盘、和平行设置在底盘顶面的定位板,相邻定位板相对的侧面与底盘顶面围成定位槽;上述土培条嵌入上述定位槽中;上述土培条包括水平的条状板和竖直固定在条状板上的隔土板,相邻隔土板之间保持间距形成凹槽;上述隔土板与上述定位板垂直;上述条状板、上述隔土板的宽度与上述定位槽的宽度相等,上述条状板的长度小于等于上述定位槽的长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上述土培条两端的隔土板上设有吊耳;上述吊耳固定在上述隔土板的外侧面上,并向上述定位槽外侧延伸。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上述定位槽两端设有挡板,上述挡板位于上述吊耳下方;上述土培条两端的隔土板分别顶靠在两端挡板的内侧面上;上述挡板底端与上述底盘通过转轴旋转连接,上述挡板与其两侧的定位板通过插销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上述隔土板为至少3个,分为设置在上述土培条两端的端板、以及位于两端上述端板之间的中隔板;上述端板顶端与上述吊耳通过转轴旋转连接,上述端板底端与上述条状板通过转轴旋转连接;上述中隔板沿纵向分为紧密贴合的左板和右板,上述左板顶端与上述右板顶端通过转轴旋转连接;上述条状板沿上述左板和上述右板的贴合面隔断,上述左板的底端与其下方的条状板通过转轴旋转连接,上述右板的底端与其下方的条状板通过转轴旋转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上述底盘与上述定位板交接处设有滑轨,上述条状板底面两侧设有与上述滑轨适配的滑轮。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上述底盘上开有第一透水孔,上述条状板上开有第二透水孔;上述第一透水孔与上述第二透水孔沿竖直方向上下对应。

定位器用于放置土培条,当土培条沿纵向嵌入定位器的定位槽中时,定位器上的定位板与土培条上的隔土板形成多个相互隔离的方格,用于填充培育种苗的土壤,种苗在各个方格中培育生长,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影响。

当种苗培育到一定阶段需要起土移植时,将土培条从定位器上取出,此时,生长有种苗的方块形土壤露出脱离了定位板的两个侧面,操作人员则可以从露出的两个侧面将方块形土壤连通种苗一起从土培条上移出,从而移植到新的种植空间。在整个起土的过程中,完全不需要采用挤压、撬动等破坏性动作,因而很好地保持了土壤的完整性,使种苗根部得到安全有效的保护。

土培条两端的隔土板上设有吊耳,可以使操作者更加方便地将土培条从定位器上抬举起来或拉动出来,具备更好的操作性。

定位槽两端的挡板用于将土培条更稳固地放置在定位器上,防止在种苗培育过程中土培条从定位器上滑落。另外,由于土培条的纵向长度等于定位槽的纵向长度,土培条两端的隔土板分别顶靠在两端挡板的内侧面上,因而挡板也对土培条起到了定位的作用,方便将土培条底部的第二透水孔与定位器底部的第一透水孔对准。第一透水孔和第二透水孔用于排放种苗土壤中的多余水分,防止过涝烂根。

挡板底端与底盘通过转轴旋转连接,挡板与其两侧的定位板通过插销连接。通过转动挡板、开关插销,可以将挡板开放或关闭,挡板开放时方便将土培条从定位器中取出,挡板关闭时方便将土培条稳固地锁闭在定位器中。

端板顶端与吊耳通过转轴旋转连接,端板底端与条状板通过转轴旋转连接;左板顶端和右板顶端通过转轴旋转连接;条状板沿左板和右板的贴合面隔断,左板底端与其下方的条状板通过转轴旋转连接,右板底端与其下方的条状板通过转轴旋转连接。这样的结构方式可以使起土操作更加方便:需要起土移植时,首先,将挡板打开;然后,握住吊耳将土培条从定位器上取出放在平地上;最后,将土培条两端的吊耳分别朝两端拉伸,通过转轴的旋转动作,整个土培条由弯折的状态逐渐被拉伸为一整块平板形状,这样,各个方块形土壤则全部外露出来,操作者拿取种苗更加方便。

底盘与定位板交接处设有滑轨,条状板底面两侧设有与滑轨适配的滑轮,这样的结构形式可以更方便地拿取种苗。需要移植起土时,打开土培条两端的挡板后,无需将土培条从定位器上抬起,只需要握住土培条两端的吊耳,朝两端拉伸,条状板底面的滑轮沿滑轨滑动,土培条在滑轨上逐渐伸展,最终形成一整块平板形状,则可以方便地拿取土培条上的种苗。在这种结构形式下,也可以只打开土培条一端的挡板,拉动挡板开放侧的吊耳同时固定住挡板关闭侧的吊耳,则挡板开放侧的土培条逐渐拉伸平放,可以将该侧的种苗及其土壤块一个一个地取出。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一项以下有益效果:

1.无需挤压、撬动土壤块,保持了土壤块的完整性,使种苗根部得到安全有效的保护;

2.隔土板和定位板配合形成相互独立的种植隔间,使种苗相互之间不受影响;

3.移植起土操作简单、方便快速;

4.结构稳定,保证了种苗培育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土培条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土培条处于拉伸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序号及其对应名称如下:

定位器1、土培条2、底盘3、定位板4、定位槽5、条状板6、隔土板7、凹槽8、吊耳9、挡板10、滑轨11、滑轮12、第一透水孔13、第二透水孔14;

端板701、中隔板702;

左板7021、右板70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定位器1和平行放置在定位器1上的土培条2。

实施例1

定位器1包括底盘3、和平行设置在底盘3顶面的2个定位板4,相邻定位板4相对的侧面与底盘3顶面围成定位槽5;土培条2嵌入定位槽5中;土培条2包括水平的条状板6和竖直固定在条状板6上的2个隔土板7,相邻隔土板7之间保持间距形成凹槽8;隔土板7与定位板4垂直;条状板6、隔土板7的宽度与定位槽5的宽度相等,条状板6的长度小于等于定位槽5的长度相等。

实施例2

定位器1包括底盘3、和平行设置在底盘3顶面的2个定位板4,相邻定位板4相对的侧面与底盘3顶面围成定位槽5;土培条2嵌入定位槽5中;土培条2包括水平的条状板6和竖直固定在条状板6上的3个隔土板7,相邻隔土板7之间保持间距形成凹槽8;隔土板7与定位板4垂直;条状板6、隔土板7的宽度与定位槽5的宽度相等,条状板6的长度小于等于定位槽5的长度相等。

土培条2两端的隔土板7上设有吊耳9;吊耳9固定在隔土板7的外侧面上,并向定位槽5外侧延伸。

实施例3

定位器1包括底盘3、和平行设置在底盘3顶面的3个定位板4,相邻定位板4相对的侧面与底盘3顶面围成定位槽5;土培条2嵌入定位槽5中;土培条2包括水平的条状板6和竖直固定在条状板6上的3个隔土板7,相邻隔土板7之间保持间距形成凹槽8;隔土板7与定位板4垂直;条状板6、隔土板7的宽度与定位槽5的宽度相等,条状板6的长度小于等于定位槽5的长度相等。

土培条2两端的隔土板7上设有吊耳9;吊耳9固定在隔土板7的外侧面上,并向定位槽5外侧延伸。

定位槽5两端设有挡板10,挡板10位于吊耳9下方;土培条2两端的隔土板7分别顶靠在两端挡板10的内侧面上;挡板10底端与底盘3通过转轴旋转连接,挡板10与其两侧的定位板4通过插销连接。

实施例4

定位器1包括底盘3、和平行设置在底盘3顶面的4个定位板4,相邻定位板4相对的侧面与底盘3顶面围成定位槽5;土培条2嵌入定位槽5中;土培条2包括水平的条状板6和竖直固定在条状板6上的4个隔土板7,相邻隔土板7之间保持间距形成凹槽8;隔土板7与定位板4垂直;条状板6、隔土板7的宽度与定位槽5的宽度相等,条状板6的长度小于等于定位槽5的长度相等。

土培条2两端的隔土板7上设有吊耳9;吊耳9固定在隔土板7的外侧面上,并向定位槽5外侧延伸。

定位槽5两端设有挡板10,挡板10位于吊耳9下方;土培条2两端的隔土板7分别顶靠在两端挡板10的内侧面上;挡板10底端与底盘3通过转轴旋转连接,挡板10与其两侧的定位板4通过插销连接。

隔土板7为3个,分为设置在土培条2两端的端板701、以及位于两端端板701之间的中隔板702;端板701顶端与吊耳9通过转轴旋转连接,端板701底端与条状板6通过转轴旋转连接;中隔板702沿纵向分为紧密贴合的左板7021和右板7022,左板7021顶端与右板7022顶端通过转轴旋转连接;条状板6沿左板7021和右板7022的贴合面隔断,左板7021的底端与其下方的条状板6通过转轴旋转连接,右板7022的底端与其下方的条状板6通过转轴旋转连接。

实施例5

定位器1包括底盘3、和平行设置在底盘3顶面的5个定位板4,相邻定位板4相对的侧面与底盘3顶面围成定位槽5;土培条2嵌入定位槽5中;土培条2包括水平的条状板6和竖直固定在条状板6上的4个隔土板7,相邻隔土板7之间保持间距形成凹槽8;隔土板7与定位板4垂直;条状板6、隔土板7的宽度与定位槽5的宽度相等,条状板6的长度小于等于定位槽5的长度相等。

土培条2两端的隔土板7上设有吊耳9;吊耳9固定在隔土板7的外侧面上,并向定位槽5外侧延伸。

定位槽5两端设有挡板10,挡板10位于吊耳9下方;土培条2两端的隔土板7分别顶靠在两端挡板10的内侧面上;挡板10底端与底盘3通过转轴旋转连接,挡板10与其两侧的定位板4通过插销连接。

隔土板7为3个,分为设置在土培条2两端的端板701、以及位于两端端板701之间的中隔板702;端板701顶端与吊耳9通过转轴旋转连接,端板701底端与条状板6通过转轴旋转连接;中隔板702沿纵向分为紧密贴合的左板7021和右板7022,左板7021顶端与右板7022顶端通过转轴旋转连接;条状板6沿左板7021和右板7022的贴合面隔断,左板7021的底端与其下方的条状板6通过转轴旋转连接,右板7022的底端与其下方的条状板6通过转轴旋转连接。

底盘3与定位板4交接处设有滑轨11,条状板6底面两侧设有与滑轨11适配的滑轮12。

实施例6

定位器1包括底盘3、和平行设置在底盘3顶面的10个定位板4,相邻定位板4相对的侧面与底盘3顶面围成定位槽5;土培条2嵌入定位槽5中;土培条2包括水平的条状板6和竖直固定在条状板6上的8个隔土板7,相邻隔土板7之间保持间距形成凹槽8;隔土板7与定位板4垂直;条状板6、隔土板7的宽度与定位槽5的宽度相等,条状板6的长度小于等于定位槽5的长度相等。

土培条2两端的隔土板7上设有吊耳9;吊耳9固定在隔土板7的外侧面上,并向定位槽5外侧延伸。

定位槽5两端设有挡板10,挡板10位于吊耳9下方;土培条2两端的隔土板7分别顶靠在两端挡板10的内侧面上;挡板10底端与底盘3通过转轴旋转连接,挡板10与其两侧的定位板4通过插销连接。

隔土板7为3个,分为设置在土培条2两端的端板701、以及位于两端端板701之间的中隔板702;端板701顶端与吊耳9通过转轴旋转连接,端板701底端与条状板6通过转轴旋转连接;中隔板702沿纵向分为紧密贴合的左板7021和右板7022,左板7021顶端与右板7022顶端通过转轴旋转连接;条状板6沿左板7021和右板7022的贴合面隔断,左板7021的底端与其下方的条状板6通过转轴旋转连接,右板7022的底端与其下方的条状板6通过转轴旋转连接。

底盘3与定位板4交接处设有滑轨11,条状板6底面两侧设有与滑轨11适配的滑轮12。

底盘3上开有第一透水孔13,条状板6上开有第二透水孔14;第一透水孔13与第二透水孔14沿竖直方向上下对应。

实施例7

如图1至图3所示,定位器1包括底盘3、和平行设置在底盘3顶面的6个定位板4,相邻定位板4相对的侧面与底盘3顶面围成定位槽5;土培条2嵌入定位槽5中;土培条2包括水平的条状板6和竖直固定在条状板6上的4个隔土板7,相邻隔土板7之间保持间距形成凹槽8;隔土板7与定位板4垂直;条状板6、隔土板7的宽度与定位槽5的宽度相等,条状板6的长度小于等于定位槽5的长度相等。

土培条2两端的隔土板7上设有吊耳9;吊耳9固定在隔土板7的外侧面上,并向定位槽5外侧延伸。

定位槽5两端设有挡板10,挡板10位于吊耳9下方;土培条2两端的隔土板7分别顶靠在两端挡板10的内侧面上;挡板10底端与底盘3通过转轴旋转连接,挡板10与其两侧的定位板4通过插销连接。

隔土板7为3个,分为设置在土培条2两端的端板701、以及位于两端端板701之间的中隔板702;端板701顶端与吊耳9通过转轴旋转连接,端板701底端与条状板6通过转轴旋转连接;中隔板702沿纵向分为紧密贴合的左板7021和右板7022,左板7021顶端与右板7022顶端通过转轴旋转连接;条状板6沿左板7021和右板7022的贴合面隔断,左板7021的底端与其下方的条状板6通过转轴旋转连接,右板7022的底端与其下方的条状板6通过转轴旋转连接。

底盘3与定位板4交接处设有滑轨11,条状板6底面两侧设有与滑轨11适配的滑轮12。

底盘3上开有第一透水孔13,条状板6上开有第二透水孔14;第一透水孔13与第二透水孔14沿竖直方向上下对应。

以实施例7为例,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工作原理是:

定位器1用于放置土培条2,当土培条2沿纵向嵌入定位器1的定位槽5中时,定位器1上的定位板4与土培条2上的隔土板7形成多个相互隔离的方格,用于填充培育种苗的土壤,种苗在各个方格中培育生长,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影响。

当种苗培育到一定阶段需要起土移植时,将土培条2从定位器1上取出,此时,生长有种苗的方块形土壤露出脱离了定位板4的两个侧面,操作人员则可以从露出的两个侧面将方块形土壤连通种苗一起从土培条2上移出,从而移植到新的种植空间。在整个起土的过程中,完全不需要采用挤压、撬动等破坏性动作,因而很好地保持了土壤的完整性,使种苗根部得到安全有效的保护。

土培条2两端的隔土板7上设有吊耳9,可以使操作者更加方便地将土培条2从定位器1上抬举起来或拉动出来,具备更好的操作性。

定位槽5两端的挡板10用于将土培条2更稳固地放置在定位器1上,防止在种苗培育过程中土培条2从定位器1上滑落。另外,由于土培条2的纵向长度等于定位槽5的纵向长度,土培条2两端的隔土板7分别顶靠在两端挡板10的内侧面上,因而挡板10也对土培条2起到了定位的作用,方便将土培条2底部的第二透水孔14与定位器1底部的第一透水孔13对准。第一透水孔13和第二透水孔14用于排放种苗土壤中的多余水分,防止过涝烂根。

挡板10底端与底盘3通过转轴旋转连接,挡板10与其两侧的定位板4通过插销连接。通过转动挡板10、开关插销,可以将挡板10开放或关闭,挡板10开放时方便将土培条2从定位器1中取出,挡板10关闭时方便将土培条2稳固地锁闭在定位器1中。

如图3和图4所示,端板701顶端与吊耳9通过转轴旋转连接,端板701底端与条状板6通过转轴旋转连接;左板7021顶端和右板7022顶端通过转轴旋转连接;条状板6沿左板7021和右板7022的贴合面隔断,左板7021底端与其下方的条状板6通过转轴旋转连接,右板7022底端与其下方的条状板6通过转轴旋转连接。这样的结构方式可以使起土操作更加方便:需要起土移植时,首先,将挡板10打开;然后,握住吊耳9将土培条2从定位器1上取出放在平地上;最后,将土培条2两端的吊耳9分别朝两端拉伸,通过转轴的旋转动作,整个土培条2由弯折的状态逐渐被拉伸为一整块平板形状,这样,各个方块形土壤则全部外露出来,操作者拿取种苗更加方便。

底盘3与定位板4交接处设有滑轨11,条状板6底面两侧设有与滑轨11适配的滑轮12,这样的结构形式可以更方便地拿取种苗。需要移植起土时,打开土培条2两端的挡板10后,无需将土培条2从定位器1上抬起,只需要握住土培条2两端的吊耳9,朝两端拉伸,条状板6底面的滑轮12沿滑轨11滑动,土培条2在滑轨11上逐渐伸展,最终形成一整块平板形状,则可以方便地拿取土培条2上的种苗。在这种结构形式下,也可以只打开土培条2一端的挡板10,拉动挡板10开放侧的吊耳9同时固定住挡板10关闭侧的吊耳9,则挡板10开放侧的土培条2逐渐拉伸平放,可以将该侧的种苗及其土壤块一个一个地取出。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均应视为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