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备管部的浮标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00705发布日期:2019-04-03 04:56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配备管部的浮标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浮标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沿岸地区的海域,经营着很多通过将渔网或养殖板悬挂在浮游体而在渔网的内部或养殖板上对鱼类、贝类、海藻类进行养殖的海洋生物养殖场。

虽然浮游体是在对渔网或养殖板进行安装时必须使用的构成要素,但也被人诟病为是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海洋污染的问题,能够利用聚丙烯材质替代现有的泡沫聚苯乙烯材质的浮游体。但是,即使是在采用聚丙烯材质的情况下,在受到强力的冲击时也有可能导致碎块的产生,因此具有海洋污染防止效果微乎其微且生产性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海洋污染且生产性较高的浮标及其制造方法。

课题的解决方案

适用本发明的浮标,能够包括:封套部,由具有相对于外部密封的中孔的筒形形状构成;以及,管部,由柔性材质制成,安装于上述中孔,可在注入气体时发生膨胀;其中,当所膨胀的上述管部与上述封套部的内侧面物理接触时能够沿着上述封套部的内侧面发生变形。

适用本发明的浮标的制造方法,能够包括:准备由具有相对于外部密封的中孔的筒形形状构成的封套部的步骤;将可在注入气体时发生膨胀的管部通过形成于上述封套部的出入口插入到上述中孔的步骤;通过形成于上述管部的注入口对上述气体进行注入的步骤;以及,在上述管部通过上述气体的注入而发生膨胀并贴紧到上述封套部的内侧面之后对上述注入口以及上述出入口进行密封的步骤。

发明效果

适用本发明的浮标包括可在注入气体时发生膨胀的管部,因此能够利用少量的材料形成大体积的浮标。

此外,能够借助于管部提供较大的浮力。

此外,适用本发明的浮标能够包括用于对管部进行保护的封套部。封套部具有相对于外部密封的中孔,能够保护管部免受外部冲击或如紫外线等外部环境的影响。

当封套部的厚度较薄时可能难以维持所设定的形状,但是因为能够通过使管部贴紧于封套部的内侧面而对封套部进行支撑,因此能够使封套部顺利地维持所设定的形状。

此外,因为封套部和管部是由相同材质的热可塑性树脂制成,因此能够在回收之后通过热工程轻易地实现再利用。

由相同材质的热可塑性树脂制成的封套部和管部,能够通过热熔接轻易地实现接合。

在管部能够形成可供从封套部的内侧面凸出形成的肋状物插入的插入槽。借助于插入槽,即使是在封套部的内侧面存在包括因为弯曲线而诱发的肋状物在内的各种凸出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管部紧密地贴紧到封套部的内侧面。借此,管部能够在由封套部构成的有限的空间内提供最大的浮力。

当因为外部冲击而导致封套部破裂以及管部撕裂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浮力的丧失。为了在封套部破裂以及管部的一部分撕裂的情况下维持浮力,管部能够包括可填充气体的多个气囊。

为了使由多个气囊聚集而成的管部能够填满封套部的中孔、可强力弯曲并贴紧到封套部的内侧面,能够使用如强化材料、保护片等。

此外,适用本发明的浮标也能够通过在将管部插入到中孔的状态下对气体进行注入的方法进行制造。借此,与在向管部填充气体的状态下对管部进行加压的同时套上封套部的工程相比,其制造更加容易且能够更加可靠地将管部贴紧到封套部的内侧面。

附图说明

图1是对适用本发明的浮标进行图示的斜视图。

图2是对适用本发明的浮标进行图示的截面图。

图3是对适用本发明的另一浮标进行图示的截面图。

图4是对弯曲线的截面进行图示的概要图。

图5是对适用本发明的管部进行图示的概要图。

图6是对适用本发明的另一管部进行图示的概要图。

图7是对适用本发明的浮标的制造方法进行图示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对适用本发明的浮标进行图示的斜视图。在图1中为了显示出管部200,对切除封套部100的一部分的状态进行了图示。

图1中所图示的浮标,能够包括封套部100以及管部200。

封套部100能够由具有相对于外部密封的中孔109的筒形形状构成。作为一实例,封套部100能够以圆筒形状、球形形状等制造。

具有密封的中孔109的封套部100本身能够具有浮力。但是,当仅利用封套部100制造浮标时,为了避免封套部100的形状发生变化而必须增加封套部100的厚度。此外,因为封套部100形成浮标的外形且直接裸露到外部环境,因此由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耐候性、耐药品性、耐溶剂性以及强度的材质制成为宜。

但是当利用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等以及较厚的厚度的材质制造封套部100时,因为与中孔109的体积相比其重量过重,因此实际上会丧失浮力。

为了提供足够的浮力,目前采用通过成型制造出所设定形状的泡沫聚苯乙烯等材质的发泡体而确保其浮力之后再在上述发泡体的外侧面形成较薄厚度的封套部100的方式。

本发明为了改善生产性并提升使用便利性而利用全新的组件即管部200替代发泡体。

管部200安装在封套部100的中孔109且可在注入气体时发生膨胀。管部200能够包括可在注入气体时发生膨胀的柔性材质。

作为一实例,管部200能够包括如聚丙烯(polypropylene)、聚乙烯(polyethylene)、烯烃(olefin)、ldpe(lowdensitypolyethylene,低密度聚乙烯)、弹性体和塑性体(elastomer&plastomer)以及hdpe(highdensitypolyethylene,高密度聚乙烯)等。

为了能够在对浮标整体进行熔融之后再利用,封套部100与管部200能够包括相同材质的热可塑性树脂。此时,因为封套部100同样包括柔性材质,因此可能会无法维持所设定的形状而发生变形。

通过注入气体而发生膨胀的管部200,能够在提供浮力的同时维持封套部100的形状。

为了维持封套部100的形状,通过注入气体而发生膨胀的管部200能够通过与中间介有中孔109且相互相向的封套部100的两侧内侧面例如图2中的封套部100的上下内侧面或左右内侧面进行物理性接触而沿着封套部100的内侧面发生变形。膨胀到能够沿着封套部100的内侧面形状发生变形的管部200,能够对封套部100的内侧面整体进行弹性支撑。

在封套部100能够配备与外部支撑台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能够通过如线缆、螺栓、钩子中的至少一种与外部支撑台连接。

与管部200贴紧并被管部200弹性支撑的封套部100能够维持所设定的形状,而且在受到外部冲击时能够借助于管部200对冲击进行吸收,因此具有破损风险较低的优点。

此外,还能够借助于所注入气体的弹性力向外部方向对封套部100进行加压,从而对贴近于封套部100内侧面的管部200相对于封套部100的滑动进行限制并借此防止产生摩擦热。

因为管部200能够填满并贴近于封套部100的内侧面且封套部100与管部200包括相同材质的热可塑性树脂,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热熔接将封套部100与管部200接合。

作为一实例,与封套部100的内侧面接触的管部200的外侧面能够容易地热熔接到封套部100的内侧面。通过使封套部100与管部200接合,能够从源头上杜绝因为封套部100与管部200之间的摩擦热而导致的问题。

作为另一实例,封套部100的内侧面与管部200的外侧面能够通过介于两者之间的粘接剂而实现粘接。

图2是对适用本发明的浮标进行图示的截面图。

为了保证浮标正常工作,在封套部100的外侧面能够配备弯曲线。

弯曲线100能够是用于沿着封套部100的外周面缠绕线缆10、绳索的线条。作为一实例,弯曲线110能够是用于缠绕线缆的封套部100的外周面中的一部分。作为一实例,弯曲线100能够以可插入线缆10的凹槽形状形成。上述线缆10能够连接到固定于海底等的绳索。在弯曲线110的一部分中能够形成宽度和深度大于弯曲线110的凹槽形状的口袋130。口袋130能够用于通过钩子对强力地绑紧到弯曲线110上的线缆10进行搬运。

当弯曲线110的深度大于封套部100的厚度时,在封套部100的内侧面能够形成沿着弯曲线110凸出的肋状物120。

为了对封套部100进行弹性支撑,插入到封套部100的中孔109的管部200的体积能够大于中孔109的体积。因为在将管部200安装到封套部100的中孔109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其内侧面的形状发生变形,因此也能够与封套部100的内侧面的形状不同。作为一实例,虽然图2中的封套部100具有接近于矩形的截面形状,但填充气体之后的管部200的截面形状能够是椭圆形。

通过将体积大于中孔109的管部200插入到封套部100的中孔109,能够使得被填充到管部200的气体受到压缩,此时的压缩力能够转化成被施加到封套部100的弹性力。

在将管部200安装到封套部100的中孔109的过程中,能够被从封套部100的内侧面凸出的肋状物120加压。而在管部200中被肋状物120加压的部位,能够自然地形成可供肋状物120插入的插入槽210。换言之,即使是管部200的形状与封套部100的中孔109形状不同,也能够适应性地安装到封套部100。借此,能够将单一性状的管部200适用于多种形状的封套部100,从而改善生产性并使维护保养作业更加简单。

此外,在自然形成插入槽210的情况下,从封套部100的内侧面凸出的肋状物120与管部200可能难以完全贴紧。

作为一实例,如图2所示,通过肋状物120的加压而自然形成的插入槽210可能无法贴近于肋状物120的侧壁而形成一定的间隙。此外,因为插入槽210能够形成于管部的所有位置而不是形成于特定的位置,因此在封套部100因为外力的作用而发生旋转时,管部200可能无法随之一起旋转并因此发生滑动。当封套部100与管部200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可能会导致如摩擦热等问题,因此插入槽210仅在管部200的特定位置形成为宜。

图3是对适用本发明的另一浮标进行图示的截面图。

在管部200中与肋状物120相向的部位,能够形成可供肋状物120插入的插入槽210。此时,肋状物能够是通过在封套部的外侧面形成的弯曲线等各种凹槽而从封套部的内侧面凸出的要素。

此时,在事先形成插入槽210的情况下,在将肋状物120插入到插入槽210时管部200的其他部位能够被贴紧到封套部100的内侧面。作为一实例,在管部200中事先形成插入槽210的情况下,管部200能够被完全贴紧到包括肋状物120的侧壁在内的所有部位。

在管部200中事先形成的插入槽210能够对封套部100与管部200之间的滑动进行限制。在管部200中事先形成的插入槽210能够在注入气体时反而向与肋状物120相向的方向凸出,在将管部200插入到封套部100的中孔109之后注入气体时,插入槽210的凸出将被肋状物120限制,因此管部200的截面形状能够正常地维持如图3所示的状态。

图4是对弯曲线110的截面进行图示的概要图。

弯曲线110可能会因为受到对封套部100进行弹性支撑的管部200的挤压而无法维持凹槽形状并变形为凸起形状。当弯曲线110变形为凸起形状时将无法插入线缆10,因此需要配备用于维持弯曲线110的凹槽形状的手段。

在适用本发明的浮标中,能够配备对用于插入线缆10的弯曲线110入口进行横穿的防脱离部件140。

防脱离部件140能够以对弯曲线110的一侧壁与另一侧壁进行连接的杆状形状构成。或者,防脱离部件140能够包括在横穿弯曲线110的同时两端连接到封套部100的外侧面的如布、杆等。

在凹槽形状的弯曲线110变形成凸起形状时,首先弯曲线110的入口宽度需要增加。但是,因为防脱离部件140能够对弯曲线110的入口的宽度进行固定,因此能够限制弯曲线110变形为土其形状。

此外,防脱离部件140还能够防止沿着弯曲线缠绕的线缆10发生脱离。此外,在使用以杆状形状构成的防脱离部件140时,线缆10的大部分能够维持裸露到外部的状态,因此能够轻易地将线缆10连接到其他绳索或结构体。

此外,当管部200仅形成用于填充空气的一个气囊250时,只要气囊250因为受到外部冲击而发生破裂就会导致所有浮力的丧失。此外,可能难以形成符合封套部100的中孔109体积的气囊250。

因此,提供即使是在受到外部冲击时也不会导致所有浮力的丧失且能够轻易地插入到封套部100的中孔109的管部200为宜。

图5是对适用本发明的管部200进行图示的概要图。

管部200能够包括多个气囊以及连接部件260。

气囊250能够沿着封套部100的长度方向延长,在气囊250上能够配备用于注入气体的气体空间209。

连接部件260能够对各个管进行并列连接。

借助于连接部件260,整个管部200能够以中间形成有凸出的气囊250的板状形状构成。此时,管部200能够将沿着封套部100的长度方向延长的假想线作为轴,以闭合曲线的形状卷曲的状态安装到封套部100的中孔109。

图5中的上侧图片对配备气囊250以及连接部件260的管部200进行了图示,而图5中的下侧图片对将符合封套部100的中孔109的适当数量的气囊250圆形卷曲安装到封套部100的中孔109的状态进行了图示。

当填充气体的气囊250具有一定的体积时,被插入到封套部100的中孔109的管部200的体积将取决于被插入到中孔109的气囊250的数量。因此,使用者并不需要对填充到管部200的气体的量进行调节,而只需要对插入到封套部100的气囊250的数量进行调节,因此能够轻易地准备出符合不同大小的封套部100的管部200。此外,因为有多个气囊250被插入到中孔109,因此即使在有一部分气囊发生破损的情况下,浮标也能够借助于其他气囊250的浮力正常地漂浮在水面上。

尤其是,在圆形卷曲安装的气囊250中,被配置在接近中孔109中心的深层部上的气囊250能够被围绕其自身的其他气囊250保护。因此,即使是在受到强烈的外部冲击时,被周边的气囊250保护的深层部的气囊250也能够正常工作,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浮标沉入到海底的最严重的情况发生。

此外,多个气囊250还能够降低注入到单个构成的封套部100或管部200内部的气体因为外部的热量而发生膨胀或收缩的程度。这是因为管部是由多个密封的空间构成。

管部200能够利用相互相向的板状形状的第1板材201以及第2板材202形成。

此时,第1板材201与第2板材202中的未接合部位能够构成用于填充气体的气囊250。而第1板材201与第2板材中的接合部位能够构成用于对多个气囊250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件260。此时,连接部件260能够基于各个气囊250之间。

在气囊250的端部能够配备用于注入空气的空气注入通道259。此时,弯曲线110能够以与空气注入通道259相向的方式形成。

沿着各个气囊250相互连接的并列方向,各个空气注入通道259能够在通过注入空气而膨胀的气囊250上形成凹陷的沟槽。

因此,通过使弯曲线110与空气注入通道259相向形成,能够自然地形成用于插入弯曲线110的插入槽。

空气注入通道259也能够形成于气囊250的两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两端分别形成一个即共计两个插入槽。

图6是对适用本发明的另一管部200进行图示的概要图。

在封套部100还能够配备通过中孔109且两端连接到封套部100的内侧面的杆状形状的强化材料190。因为强化材料190本身也具有浮力为宜,因此强化材料190包括发泡聚苯乙烯、发泡聚丙烯、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为宜。

两端连接到封套部100的内侧面的强化材料190能够将封套部100的形状维持为所设定的形状。

此外,强化材料190能够与管部进行接触以及支撑。

此外,强化材料能够作为圆形卷曲的气囊250的基准。

因此,借助于强化材料190能够使各个产品的气囊250卷曲状态相同,从而稳定地维持各个产品的品质。

强化材料190为了减少自重而以中孔的管状形状构成为宜。

此外,在使用相同规格的气囊250时,可能难以形成用于插入在封套部100的内侧面形成的肋状物120的插入槽210。这是因为在所有的气囊250上形成插入槽210时可能会导致浮力的下降。

当将接近中孔109中心的位置定义为第1位置并将远离中孔109中心的位置定义为第2位置时,能够在第1位置以及第2位置分别配置管部200。

此外,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能够介有板状形状的保护片180。保护片180能够以板状形状构成并对配置在第1位置上的管部①进行加压缠绕。

配置在第1位置上的管部①中所包含的各个气囊250能够通过被保护片180加压而自然地移动到最佳位置。借此,能够通过保护片180轻易地实现对管部①的标准化。

此外,保护片180还能够在受到外部冲击时对管部①进行保护。

此外,使用本发明的封套部100能够以可供水流过的方式形成。作为一实例,在适用本发明的封套部100中能够形成可供水流过的孔。或者,封套部100能够以可供水流过的布或网状结构构成。

此时,为了防止通过封套部100的水流入到管部,保护片180能够对管部进行密封。

在配置在第2位置上的管部②中能够形成用于插入从封套部100的内侧面凸出的肋状物的插入槽210。配置在第2位置上的管部②能够贴紧到封套部100的内侧面。

通过使用保护片180、管部①以及管部②时,能够无论封套部100的规格而适用相同的管部①。此外,通过将符合封套部100规格的管部②安装到保护片180与封套部100之间,能够完成浮标的制作。

在适用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的浮标中,能够在排除管部②的状态下将保护片180单独配置到第2位置。

作为一实例,板状形状的保护片180能够介于管部200与封套部100之间并对封套部200进行缠绕。通过使用保护片180,能够使封套部与管部的一部分形成一定的间隙,从而将封套部因为管部的膨胀而过度膨胀的现象最小化。在与封套部100的内侧面相向的保护片180的一侧面,能够形成用于插入从封套部100的内侧面凸出的肋状物120插入的插入槽。

当保护片180包括如聚苯乙烯等时,能够借助于隔热功能减少被填充到管部①的气体的热膨胀或热收缩。为了便于重复利用,保护片180也能够包括与管部200相同的材质。

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实现对管部1的标准化以及保护并只需更换管部②即可将管部200安装到各种封套部100。

适用本发明的管部200能够在已填充气体的状态下插入到封套部100。但是,可能难以将体积大于封套部100的中孔109的管部200安装到中孔109。

为了便于制造,能够在将管部200插入到中孔109之后向管部200注入气体。

作为一实例,封套部100能够配备对中孔和外部进行连接的出入口159。在管部能够配备用于注入气体的注入口203。

在将管部200的主体插入到中孔并完成气体的注入之后,能够在中孔内部对注入口进行密封,而出入口能够通过热熔接进行密封。

通过注入气体而发生膨胀的管部200能够贴紧到封套部100的内侧面并沿着封套部100的内侧面形状发生变形,从而对封套部100进行弹性支撑。

为了能够在将管部200插入到封套部100之后注入气体并对管部200以及封套部100进行密封,适用本发明的浮标能够采用特殊的结构。

在适用本发明的浮标中,能够配备从封套部100的外侧面凸出的凸出部150。

在凸出部150能够配备用于对中孔109以及外部进行连接的出入口159。

在管部200能够配备用于注入气体的注入口203。

在通过注入口向管部注入气体之后,能够对注入口进行密封并对出入口进行密封。作为一实例,在通过出入口159将管部200的主体插入到中孔109并完成气体的注入之后,能够对注入口进行收尾。此时,能够通过热熔接进行收尾。

当出入口与管部之间介有隔热材料时,能够防止被施加到凸出部的端部的热量被传递到管部。

在注入口与出入口对齐的状态下,能够通过在沿着与凸出部150的凸出方向倾斜的方向对凸出部150进行加压的同时执行热熔接而对注入口203进行密封并对出入口159进行密封。

当封套部100与管部200使用相同的材质构成时,能够通过热熔接将注入口159与注入口203完全融合成一体。

在已注入气体的管部被配置到中孔之后,能够通过在对凸出部的端部进行加压的同时执行热熔接而对出入口进行密封。

此时,通过对凸出部中热熔接的端部进行切割,能够在缩短凸出部的凸出长度的同时重新提供对中孔和外部进行连接的新的出入口。通过如上所述的重新提供的出入口,能够追加注入气体或将现有的管部更换成新的管部。

凸出部也能够在通过热熔接而对出入口进行密封之后形成可供使用者用手把持的搬运用把手。

图7是对适用本发明的浮标的制造方法进行图示的概要图。

首先,能够准备配备有中孔109以及对中孔和外部进行连接的出入口的筒状形状的封套部100。

通过形成于封套部100的出入口159等,能够将在注入气体时发生膨胀的管部插入到中孔109。

在将管部插入到中孔109之后,能够通过形成于管部200的注入口203注入气体。

通过气体的注入,管部200将发生膨胀并贴紧到封套部100的内侧面,接下来能够对注入口203以及出入口159进行密封。能够在对注入口进行收尾之后再对出入口进行收尾。作为收尾方法,能够使用热熔接的方法。

此时,准备封套部100的工程能够包括形成从封套部100的外侧面凸出的凸出部150的步骤。通过凸出部150的形成功能,能够在凸出部150上形成出入口159。

此外,对注入口203以及出入口159进行密封的工程,能够包括在对注入口203进行密封之后,在沿着与凸出部150的凸出方向倾斜的方向对凸出部150进行加压的同时进行加热的步骤。通过对凸出部150进行加压以及加热,能够借助于出入口159的热熔接而对出入口159进行密封。

此时,能够在对注入口以及出入口分别进行密封之后再对凸出部进行收尾。

对凸出部进行热熔接的部位,能够限定于凸出部的凸出方向上的凸出部的端部。借此,能够通过对热熔接的凸出部的端部进行切割而提供新的出入口。通过在凸出部的热熔接部分保留多余部分,能够在需要对内部的气体发生泄漏的管部进行更换时,通过对凸出部中的热熔接的端部进行切割后所出现的出入口以及注入部对管部进行更换或注入气体。接下来,能够重新通过热熔接对凸出部进行密封,从而将凸出部作为维护保养的目的进行使用。

此外,凸出部也能够作为浮标的搬运用把手进行使用。

通过适用本发明的浮标制造方法,不需要根据封套部100的内侧面形状制造管部200,因此能够使管部200的制造变得更加容易。

此外,能够通过对气体的注入量进行调节而调节管部200对封套部100进行弹性支撑时的弹性力。

适用本发明的浮标能够包括:封套部,由具有中孔的筒形形状构成;以及,管部,由柔性材质制成,安装于上述封套部的中孔,可在注入气体时发生膨胀。

上述管部能够包括多个气囊以及连接部件。

上述气囊能够沿着上述封套部的长度方向延长。

上述气囊能够配备用于注入气体的气体空间。

上述连接部件能够对各个气囊进行并列连接。

借助于上述连接部件,上述管部能够以中间形成有凸出的气囊的板状形状构成。

沿着上述封套部的长度方向延长的气囊能够以层叠的状态安装于上述封套部的中孔。

配备于上述管部的气囊能够采用沿着与上述封套部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层叠配置多个的状态。

配备有沿着与封套部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层叠配置多个的上述气囊的上述管部,能够通过与中间介有上述中孔且相互相向的上述封套部的两侧内侧面进行物理性接触而沿着上述封套部的内侧面发生变形。

多个上述气囊能够借助于所注入的气体而沿着朝向外部的方向对上述封套部进行加压并对上述封套部的两侧内侧面进行支撑。

上述封套部能够通过被注入到多个上述气囊中的气体弹性支撑并维持所设定的形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